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孩子的安全教育你會嗎

暑假是孩子們遭遇意外傷害的高發期,溺水、摔傷、燙傷、寵物咬傷、鉛筆刺入腳底板、將大人存放在可樂瓶裏的農藥當飲料喝等看似不太容易發生的意外,卻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一瞬間就發生了。8月2日,記者在省兒童醫院的普外科、泌尿科、骨科等科室採訪時,專家們都提醒,暑假期間加強兒童安全教育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

孩子的安全教育你會嗎

省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鍾燕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過去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感染(包括細菌、病毒等),隨着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這類疾病造成的死亡數量大大減少,而現在意外傷害造成的兒童死亡率已升至第一位。

教給孩子避害知識,實現自我保護

8月2日,記者在省兒童醫院骨科看到了因摔傷骨折入院的三歲半男孩談鑫。談鑫是岳陽人,父母都在國外工作。談鑫的奶奶陳阿姨告訴記者:“談鑫是個比較調皮的孩子,精力非常充沛,經常蹦來蹦去,讓家人老是爲他擔憂。”

正是假期,陳阿姨帶着談鑫去走親戚。親戚家也有個小孩,兩個小孩子碰到了一起就特別高興,兩人在沙發上蹦蹦跳跳。陳阿姨說:“我一直叫他們不要跳,不要跳,就一會兒的工夫沒注意到,談鑫從沙發靠背上摔到地上,導致手臂肱骨骨折。孩子的父母都在國外,我怎麼跟他們交待喲!”

鍾燕認爲,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爲了防止孩子受到傷害,他們常常採取了很多保護措施。然而,孩子的好奇心和成長的慾望驅使着他們對周圍世界不斷探索,因此,絕對安全的環境是不存在的。如果僅僅採取被動的措施而一味迴避,只會讓人感到防不勝防。有些家長爲了孩子的'安全,嚴格限制孩子的各種活動,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透過實踐鍛鍊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反而會發生許多事故。

鍾燕指出,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好的辦法就是主動教給孩子避免傷害的知識,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6歲之前的孩子由於理性思維正處在發育階段,對危險的事情沒有深刻的認識,家長可透過遊戲的方式將危害性告訴孩子。比如,爲了讓孩子明白在樓梯口打鬧是很危險的,家長可以用一件舊衣服包起一些零碎物件,然後順着樓梯口扔下去,當孩子看到那些散落的東西時,他對這種危險情況也就有了感性認識,但是不要嚇唬孩子。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則可以直接告訴他傷害他人的嚴重後果,使孩子有意識地避免危險。

家長要悉心監護,反覆提醒防意外

在省兒童醫院普外科,燒傷患兒小佳的媽媽陳女士告訴記者:事發當天,3歲的雙胞胎孩子在家裏面玩耍,陳媽媽把燒好的開水放在水杯裏面,讓它冷卻,並把它放在了她以爲孩子拿不到地方,就放心地去廚房做飯了。就在陳媽媽轉身的時候,小佳看到了那杯水,於是踮着腳尖拿水喝。結果滿杯熱水全都打翻倒在小佳身上,導致她面部、胸部以及腿部均燙傷。

鍾燕指出,燙傷在夏天的發生率高於其他季節,新生兒和1至3歲的孩子是受傷的主要人羣。兒童在夏日裏衣服穿得較少,有的甚至赤膊,這使得孩子身體沒有遮擋,更容易被燙傷。

孩子年齡小、不懂事,行爲意識和行爲能力並沒有健全,對待事物沒有很好的認識和判斷,這是造成傷害的主觀原因。

“孩子兩歲之前的安全問題,主要是以防範爲主,家長要有很強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鍾燕說,當孩子兩歲以後,家長就要從生活事件中有意識地去教給孩子一些安全知識,比如,看電視時告訴孩子不能亂摸電器;孩子學用筷子吃飯時,提醒他不能將筷子叼在嘴裏玩等等。

鍾燕提醒說,“孩子畢竟年齡小,對於有些事情的危害認識不足,一次教育是不夠的,家長需要反覆提醒。”

安全教育

家長要以身作則

6月16日,長沙市三汊磯大橋河段,一名男孩在12歲生日前6天不幸溺水身亡。兩年前,也有一名孩子在這裏止步人生。

據長沙水警統計,長沙以往每年暑假期間溺水身亡的人數超過40人,其中多爲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10歲到20歲左右的學生佔絕大部分。

據記者瞭解:由於長沙地段的湘江流域地形比較複雜,漩渦地帶非常多,有些流域由於常年挖掘沙石,河牀深淺不一,很容易發生事故。其中尤以湘江猴子石大橋、橘子洲大橋至杜甫江閣、銀盆嶺大橋、橘子洲頭、風光帶親水平臺、瀏陽河東屯渡6處水域最危險。

而鄉村中大大小小的水庫、池塘、溪流看起來平靜無波,其實水情複雜,暗流、涵洞、放水口等都暗藏殺機,一旦事故發生,很難得到及時救助。

鍾燕說,兒童溺水事故有一個共同點:脫離監護人和同伴,獨自在天然水域中游泳。“兒童溺水僅僅兩分鐘便會失去意識,4-6分鐘後身體就會遭受不可逆轉的傷害,發生溺水超過10分鐘,醫生的搶救也無力迴天。在游泳這個問題上,家長一定要注意,在沒有監護人陪同和攜帶救生設備的情況下,一定不能讓孩子單獨下水游泳。”

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示範,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經常會告訴孩子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等到綠燈亮才能走,可實際情況卻是家長並沒有認真遵守規則,孩子也犯迷糊了,到底該怎麼做?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標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