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壓縮語段注意點

壓縮語段,屬於能力考查題,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已從高考場上隱退兩年,今年極有再現江湖的可能。顧名思義,它就是將內容豐富的較長語段,按照要求壓縮成語言簡潔、意思明瞭的一兩句話。現代文閱讀能力中的“篩選提取資訊”“歸納內容要點”等能力都與此有關。

要做好這類題目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語段構成。

起始部分:一般提出話題或中心意思

展開部分:展開話題,敘述主要語義

結束部分:一般是歸納全文,呼應話題。

二、尋找語段的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是語段的核心,一般在開頭和結尾。主旨語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思,具有極大的概括力。例如《瑣憶》一文中有這樣兩句:“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爲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這兩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可依據這兩句,從魯迅對敵能憎、對友能愛這兩個方面來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主旨句,有的完整,有的不夠完整,閱讀時要留心區分。記敘文中的議論部分,往往和主旨相關,閱讀時應多加留意。

三、尋找關鍵性或概括性的詞語,歸納語義。

有的語段沒有中心句,就需要找出關鍵性或概括性的詞語,加以梳理、組合、歸納出中心語義。哪些屬於關鍵詞呢?起過渡作用的句子(上啓下),前後照應的句子,語段的起始句和結束句,表語意轉折、遞進、總結、指代、解釋的詞語。

四、單句主幹提取法。

即找出語段的主要陳述對象來做主語,然後看這個對象主要在做什麼,怎麼樣,用來做謂語。

五、切分語段的層次,歸納各層次意思,梳理要點,組合成句。

分層:將原段根據意思要點劃出若干小層次

勾要:畫出每一層中的重要詞語、重要句子。

概括:就是在勾畫的基礎上,概括出每層大意。

綜合:就是將各層大意歸納到一塊。

這裏面“分層”最關鍵。

六、篩除次要資訊法。

主要資訊是指那些符合語段表達主旨的實質性資訊。次要資訊是指評價性的、重複性的、示例性的、解釋性的資訊。在篩除次要資訊時,要特別提防並列資訊的遺漏。要特別注意語段中的分號和句號。

七、記敘類語段

例如:下面是發掘杭州雷峯塔的一段報道。請將關於地宮開啓過程的文字進行壓縮,不出現具體時間,不超過35個字。(2001年全國高考題)

上午9時整,考古隊進入現場開始發掘。開啟地宮並不容易,直到9時45分,考古人員纔將壓在地宮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開,露出93釐米長寬、13釐米厚的大理石蓋板。蓋板上沒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員在紫紅色的泥土中發現了10枚唐開元通寶銅錢。10時5分蓋板基本清理完畢。11時30分蓋板繪圖完畢。11時整蓋板還沒有開啟,發掘現場發現越來越多的錢幣。11時11分,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考古人員開始用撬槓撬開蓋板。11時18分,考古人員翻開大理石蓋板,地宮口終於開啟了!

解題思路:壓縮語段題材料以消息爲多。消息,亦即新聞,是對那些新近發生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事實所作的報道。上段文字就表達方式而言,以記敘爲主,屬於記敘文。可運用“剔除枝葉法”進行壓縮。

文章的'中心事件就是主幹,其餘爲枝葉。如果題目對壓縮的內容另有要求,那麼,把要求壓縮的內容當成主幹更合適一些。本段材料中心事件顯然就是“地宮開啓過程”,內容自然不僅僅如此,它還涉及在這一過程中的一些發現。按照題目要求,不是寫“地宮開啓過程”的就是枝葉。全段共8句話。第①句話是交待“開始發掘”的時間,顯然還不屬於“地宮開啓過程”的文字,應屬枝葉。第②句話寫到了第一步行動,“將地宮洞口的巨石移開”,應屬主幹。第③句話寫的是巨石移開後的“發現”,應屬枝葉。第④⑤兩句話是寫對蓋板的處理,是行動過程,應屬主幹。第⑥句類似第③句話,是寫“發現”,應屬枝葉。第⑦⑧兩句話是寫“撬開蓋板”“開啟地宮口”是“開啓過程”的最後一環,應屬主幹。②④⑤⑦⑧五句話就是保留內容。爲使答案保持在35個字以內,再用“剔除枝葉法”對這幾句話進行壓縮、整合,結合題目要求“捨去”具體時間,便可得以下答案:移開地宮口的巨石,露出蓋板,清理蓋板並繪圖,撬開蓋板開啟地宮。

八、說明類語段

例如: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內容要點(不超過30個字)。

在重慶庫區,國家決定初步納入規劃保護的文物點爲754處,到目前爲止,在501處地下文物中已開展的項目僅42處,不足10﹪;已經完成發掘面積4.85萬平方米,不足發掘面積128.76萬平方米的4﹪。地面文物44處,由於規劃滯後,文物搬遷選址工作無法實施。與此同時,近年來,隨着移民遷建區的施工建設與開發,大量古墓葬、古遺址、古民居、石刻等遭到破壞;盜掘古墓、古遺址的事情時有發生,也給搶救工作增加了難度。

解題思路:以上是說明類語段,具有說明文的特徵,結構分明,層次清晰。因此,在壓縮語段時爲確保全面,不遺漏要點,要運用“層次切分法”,即把語段的層次劃清後,提煉各層次的要點,然後各要點相加,最後再比較、整理,使之符合題目要求。本段共三句話,“與此同時”前後說明的內容明顯有別,前面是說文物數量及發掘情況,後面是說文物遭破壞、盜掘情況,故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層中又分別從“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兩方面作了介紹,理應包括兩個要點,“地下文物”透過列數字的方法來介紹,尚需概括,由於所有數據都呈現一種對比狀況,501對42,128.7對4.85,顯然是突出“文物發掘進度緩慢”。“地面文物”情形簡單得多,可用“剔除枝葉法”概括,即“搬遷無法實施”。第二層只要剔去枝葉、稍加整合就可得出“(文物)破壞、盜掘現象嚴重”這一要點。於是,這段話要點可以概括爲:(地下)文物發掘進度緩慢;(地上)文物搬遷無法實施;破壞、盜掘現象嚴重。

九、議論類語段

例如:壓縮下列語段的內容(不超過60個字)。

偉大的藝術與平庸的藝術之間的本質區別並不在於它們的處理方法,或表現的風格,或題材的選擇等等,而主要在於繪畫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奮鬥的目標是否崇高。我們不能因爲一個畫家的筆力的壯闊或者纖細,手法的概括或者具體,以及他對細節的愛好或者排斥等等,來判斷他是否偉大。如果他能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發起高尚的情操,那麼,不管他用了上面的哪種手法,他都同樣是偉大的。

解題思路:這是個議論類語段,具有議論文的某些特點。對這類語段宜採用“尋找關鍵句”法。如果有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該段話的內容,否則,就必須找出對語段內容起概括作用的關鍵句,再適當改造、整合。讀完一遍一般都能明白議論的話題,即語段的首句提示的:偉大的藝術與平庸的藝術之間的本質區別。二者的本質區別是怎樣的?首句裏的“並不在於……”顯然是爲了引出“主要在於……”這一觀點;第二句顯然又是爲了引出第二個觀點即第三句話。找到了“主要在於……”“如果……同樣是偉大的。”這關鍵的兩句話,稍加整理,就可以得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偉大的藝術與平庸的藝術之間的本質區別在於一心一意努力奮鬥的目標是否崇高,能否向世人揭示出高尚的事物或激發起高尚的情操。

再舉幾個例子:

例1根據資訊產業部在新聞發佈會上所傳出資訊的要點(包括價格變動狀況),擬一條一句話新聞。(1999年高考試題26題)

今年2月28日上午,資訊產業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傳出資訊:從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戶負擔的前提下,電話通話費每三分鐘低於0.16元的,調整到0.16元;高於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電話初裝費指導性標準降爲500元至1000元,移動電話入網費指導性標準降爲500元至1500元;住宅用戶同址安裝兩部以上電話,從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裝費。與電信收費標準進行結構性調整的同時,郵資也進行了調整:平信、印刷品今後按本埠與外埠區別收費,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22個字)

解題思路:從思維能力看,此題測試的是對語言材料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從語文表達技巧看:此題檢測的是對關鍵資訊準確辨析,恰當篩選,正確組合的能力。

尋找新聞五要素:

1、看考題所給的材料,沒有內容上的總括,但有一個承上啓下的過渡句

“與電信收費標準 ...... 郵資 ...... ”

可見:陳述對象爲:電信費、郵資

2、二者幹什麼呢?“調整”“結構性調整”。顯然事件爲“調價”。

3、再看附加條件,“附加條件”不可忽視,一般說來,它即是條件的限制,又是答題角度的暗示。此題的“附加條件”是“價格的變動狀況”。諸多數據用 22個字不可能一一列舉。綜合其中具體的數據看:價格有升有降。即爲事件的結果。

4、新聞常採用一句話的主謂陳述形式,可概括爲“電信費、郵資調價、有升有降”

5、同時注意新聞的“時效性”。

時間爲“ 3 月 1 日起”應安在狀語位置。

答案:電信費、郵資、 3 月 1 日起調價、價格有升有降。或 3 月 1 日起、郵資上調、電信費有升有降

例2下面是有關愛因斯坦的情況,請篩選最重要的材料,用簡明的語句寫一段介紹愛因斯坦的文字。(最重要的材料不能遺漏,不超過100字)

(1)愛因斯坦1921年發現了光電效應,爲此,榮獲諾貝爾物理獎。(2)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相對論。(3)愛因斯坦生於德國,後遷居美國。(4)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5)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 1955年去世。(6)英國大物理學家湯姆激動地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7)愛因斯坦是一位可以和牛頓媲美的科學家。(8)普朗克發現了量子論,量子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構成了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解題思路:(2)(6)(8)同在介紹其成就,有重複性的內容,其中,(2)比(6)(8)更準確、更直接、更簡明,取(2)舍(6)(8);(4)(7)皆爲評價,而(4)更符合愛因斯坦的情況。所以答案爲:愛因斯坦(1879~1955),生於德國,後遷居美國,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相對論。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1921年他因發現光電效應,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例3概括下列材料主要說明了什麼問題。

據教育學家研究表明,人類接受知識主要是靠視覺和聽覺。就其比例來說,視覺佔83%,聽覺佔11%,味覺佔1%。在記憶方面,只聽不看的,三天後留下的印象是15%;邊聽邊看的,三天後留下的印象是75%。

解題思路:材料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接受知識方面,在保持記憶方面。這兩個方面是並列的所以答案應該是:人在接受知識、保持記憶方面主要是靠視覺和聽覺。

例4概括下列材料所顯示出的結論。

人均耕地:美國117畝,印度33畝,世界平均水平22畝;中國人均耕地1949年爲3畝,目前爲135畝。

解題思路:要特別注意文中的分號,它暗示文中有兩層並列意思:一是中國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這是一種橫向比較;一是現在與解放時相比,這是一種縱向比較。所以答案應該是:中國人均耕地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壓縮語段”題的形式不少,另如“一句話新聞”“擬新聞標題”等。但材料的體裁大致就是以上三類,其中所列的“剔除枝葉法”等3種解題方法也並非只適合哪一類文體,做題時應根據需要,綜合運用。另外,還必須堅持幾條原則:一是要立足原文,摘錄詞句,並體現原文中心,不能斷章取義;二是壓縮後的內容要前後連貫,相對完整,保持原來的風格;三是選用壓縮方法時,切不可生搬硬套;四是要審清題目的要求尤其是限制性資訊。

一般情況下,壓縮後的語句應用主謂句的結構形式,因爲主語是語段資訊的主體,謂語是直接傳達語段資訊的。

標籤:語段 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