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家長考前別在考生耳邊叨叨

               光明網     2003-05-13     記者 孫展 

家長考前別在考生耳邊叨叨

 

5月9日,記者接到了正在家中複習的北京順義某中學高三學生葉偉的電話,他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學校放假,但是因爲高考在即,他也明白學習任務依然很重,可是在家裏學習遠遠沒有在學校學習的效率高。不知道其他同學複習得怎麼樣,心裏非常着急卻使不上勁,不知道該怎麼辦? 

帶着問題記者採訪了一些高中老師和高考第一名,請他們談談在目前這種非常狀態下如何調整心態。 

心理專家:家長不要嘮嘮叨叨

談到學生的心態調整,首都師範大學的胡玉順老師認爲在這個階段,家長的心態也很重要。目前,大部分考生在家裏複習,離開了學校緊張的學習環境,考生們反而覺得更緊張,而家長的心理負擔也更重。現在家長在具體課程上基本上幫助不上孩子,即使家長文化程度很高,也最好不要在具體課程上幫助孩子,而是要指導孩子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狀態上取得更高一些學習效果。 

我們有些家長越到高考前越嘮叨,提醒孩子,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學,一定要考上本科等等,其實這是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還有的家長在考試前,把高考的氣氛烘托得太濃厚,給孩子又吃這個又吃那個,又是加強營養又是買保健品,又是請假,在家裏又是搞環境,又是接送孩子上考場,這樣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 

還有些家長對考生雖然在高考前幾天沒有再加壓,雖然嘴裏也說不要緊張,但是行動上卻不是這樣,表情也很緊張,連夫妻之間的對話都充滿了緊張氣氛。在這段時間,家長也要想清楚,首先要有平靜的心態對待高考。有的考生下來說,雖然我的父母一直說不要緊,但是他們之間經常爲我報考什麼學校爭吵,我心裏更緊張了。 

現在高考前和高考中出現了高考熱,高考經濟熱、社會熱、心理熱,有的家長把心理專業的大學生請到家裏做考生的心理諮詢老師,北京也有很多學校開設考前心理諮詢會。有專家分析,高考成績好的考生認爲心理素質好起主要作用,其實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影響非常巨大,特別是現在學生在家中複習的時間加長,家長的情緒波動必然會影響孩子複習的質量。 

高考第一名:制定準確的作息表

河北保定市的牛明哲1995年以高考全市最高分考入北京大學。他說:“雖然高考已經離我很遠了,但我還記得高考的那一段歲月。這裏我想跟學弟學妹們說,雖然高考辛苦,但是不要把它看成一項迫不得已的事情,而是要把它看成自己努力爭取要完成的'一項工程,這樣你就會提高自己的興趣。 

“我的高中老師說,我的心理素質差,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影響成績。” 

“談到調整心態,我主要考慮自己爲什麼會緊張、會心理不舒服,經過考慮我發現,自己緊張的根源是擔心成績公佈大排名時名次太低,會丟人。當‘二模’成績下來後,我的年級排名非常低,基本上考大學沒有希望了,本來懷有希望的老師們也很受打擊。可是我拿着試卷分析,發現主要是自己當時太緊張,模擬考試前就開始發燒,考試時基本上沒有發揮自己的水平。” 

“後來我改變了以前每天開夜車的習慣,夜深人靜才能讀書,早晨起來精神渙散。把自己一天的興奮點調整到早晨和中午以後,這樣在高考時才能表現得精神抖擻。” 

“其次在學習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而不要學一下、停一下。在家裏複習條件比較舒適,很多同學喜歡躺在牀上看書,雖然舒服可是效果不好。我的方法是如果看不進去書,很想躺在牀上,就拿一份模擬試卷,自己給自己掐好時間,在2個小時內完全像高考時候一樣投入狀態。做卷子可能很累,可是能使自己進入一個興奮的狀態。然後針對卷子中出現的不會知識點再鞏固一下。這樣學習很有成就感,也不至於覺得無的放矢。” 

“第三,學習計劃不要訂得太高,每天能夠完成學習計劃的80%就可以,不可對自己要求太高。” 

“在家裏複習雖然少了切磋的機會,但也減少了無謂的爭論,可以有一個平和的心態。考前的緊張在所難免,有些緊迫感可以使自己發揮學習潛力,而不要在家裏做無端的猜測,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太重,對考試產生負面影響。” 

高三老師:動手複習心不慌

北京二十一世紀實驗中學的高中數學李錦萍老師,做了一天的學生諮詢,李老師的嗓子有些沙啞。李老師告訴記者,他的電話中一些是學生請教問題,還有的就是家長前來抱怨:“孩子在家根本學不進去,空中課堂的複習一點不看,反而一天4集電視連續劇,正處在高三關鍵階段,家長也不便過於嚴厲,問老師該怎麼辦?” 

李老師告訴記者,高三學生在考前出現學不進去的情況,一種原因是自己過於緊張;另一種是因爲考生感到自己再學也不會,分數也不會增加,學習沒有用;還有的考生認爲多做題,總是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非常打擊自信心,認爲不如徹底放鬆。李老師說其實高三學生出現“學不進去”的情況以前也常常見到,但是在學校大的學習環境下,看到別人努力學習的榜樣,這種心理一般很快得到釋放。但是在家裏,家長嚴厲的督促反而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其實,高考前最後一個月,對於考生來說非常珍貴。我常對學生說,不到考試最後一分鐘,都有希望。目前考生複習的客觀條件的確沒有往屆考生理想,可是事在人爲。” 

“雖然考生在家裏不能隨時得到老師的講解,但是正好可以鞏固基本功。比如英語這門功課,雖然主要在日常積累,但是這一個月也不要荒廢過去。考生背單詞、背作文範文都背了很多,但是除了單純的背誦,考生可以自己在家裏默寫,只有寫下來,才發現自己很多常用的單詞還沒有記住。此外,在英語中重要的閱讀和聽寫能力,除了多做題,還要多考慮提問的角度,在家裏聽磁帶、看錄像。即使聽新聞發佈會,也能鍛鍊自己的能力。” 

“心態健康的考生即使有來自家長的壓力也很容易克服,考生過於緊張或鬆懈都是因爲他們對自己的期待值沒有正確的估計。有的期待很高,‘一模’、‘二模’成績不理想,自然心裏很焦慮、失落感很強,還有的考生因爲家長過於寬鬆,對未來並沒有太大的期望,因而到考試時狀態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