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歸納

本課話題 --愛國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歸納

朗讀--課文中的名段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燭之武是個智勇雙全的愛國義士。他在說秦伯之前,沒有被重用,有着懷才不遇的怨憤,但在鄭國危難之際,卻挺身而出,隻身去說秦伯,足見其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說秦伯時,他隻字不提鄭國利益,而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分析亡鄭對晉有利,而存鄭對秦有利,曉之以理,動之以利,運用智慧最終化解了鄭國的危難。

積累--生活中的素材

錢學森從1935年去美國,共在美國待了20年。20年的時間可謂漫長,但錢學森連以一美元的保險金也不曾存過,因爲他從來沒想過這一輩子要在那裏待下去。

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時,錢學森歸心似箭,徹夜難眠。得知錢學森準備回國,美國當局用名譽、地位等挽留他,甚至還派特務監視他的一舉一動,軍方更是無理地吊銷

了錢學森參與機密研究工作的證件。美國海軍的一個進階將領金步爾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面對美方的蓄意阻撓,錢學森不僅沒有削弱回國的信心,反而更加堅定了報國的信念。1955年,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錢學森終於踏上了歸國的航程。從此,他百折不撓,走過了將自己奉獻給祖國,奉獻給科學事業的一生。他用實際行動見證了自己“此生惟願長報國”的誓言。

背誦--文學中的名言警句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

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識全部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李四光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他自己的國家。--巴斯德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

作者及作品簡介

    左丘明(約前502-前422),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漢代太史令司馬遷稱其爲“魯君子”。他根據有關魯國以及其他諸侯國的大 主要作品 著有《左氏春秋》和《國語》兩部史學鉅著。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有兩點:其一鄭國曾兩次得罪晉國第一次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晉楚之戰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告終,後鄭國雖然隨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秦、晉兩國聯合圍攻鄭國,是因爲秦、晉都要爭奪霸權,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夥伴,秦、晉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成爲自然了。

課文譯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爲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爲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的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爲(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爲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爲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裏得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秦伯心悅誠服,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