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獨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徵及教育措施

劉平秀

獨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徵及教育措施

    (文 劉平秀)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獨生子女易出現某些令人擔憂的不良性格,如:好逸惡勞、高傲自大、撒嬌任性、意 志薄弱、虛僞冷漠、粗心大意等。獨生子女所具有的這些不良性格特徵並非是自然的,而主要是後天形成的。 根據大量調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因爲獨生,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沒有兄弟姐妹,無法建立兄弟姐妹間的夥伴關係,他獨佔家庭中的一 切,以自我爲中心。有的父母成天忙於家務和八小時工作,很少有時間、精力與孩子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把 孩子關在家裏看電視、做作業,不讓孩子與同伴交往。獨生子女由於離羣索居,容易形成自私、不合羣、膽怯 、怪異、不願與人交往、獨佔一切等不良的性格特徵。某小學一年級有個獨生子女在家吃冰棍,媽媽看到他的 小表弟來玩,就隨手送一支,想不到惹得他大哭大鬧,把所有買來的冰棍扔了一地,即使再買也不肯罷休。 

    第二,因爲獨生,獨生子女便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每天上學放學,我們都能看到接送孩子的情景,一個獨 生子女身旁總圍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當“司機”用自行車接送,爺爺、奶奶當“勤務兵” 替他背書包,前呼後擁,好不熱鬧。想吃什麼,想玩什麼,想穿什麼,儘管開口,既有爺爺、奶奶的疼,也有 爸爸、媽媽的愛,這便容易使獨生子女在幼小的心靈裏就開始滋生一種優越感和特殊感,“只知人爲我,不知 我爲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而形成懶惰、好激動、愛發脾氣的不良習慣。 

    第三,因爲獨生,便容易受到步調不一的家庭教育。我們都知道:“嚴父慈母”這句俗語,不少家長把這 句話奉爲教子的至理名言,因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求不統一,步調不一致,還有的父母在教子的過程中言行 不一。此外,三代同住的家庭,祖輩愛孫輩的情感異常突出,往往出現“爸爸動手打孩子,媽媽忙着護孩子, 爺爺奶奶出來拉孩子”的情景。有的甚至當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責、爭吵,甚至動起手來。在這樣家庭環境中成 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分辨不清是非,弄不清對錯,難以形成熱情、開朗、言行一致、辦事有分寸、講原則的性格 和道德品質。相反,卻養成孩子憂鬱、冷漠、懷疑、表裏不一的古怪性格。 

    以上,我們分析了獨生子女不良性格形成的原因,我們認爲只要家長根據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有意識的 揚長避短,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把“愛”和“嚴”結合起來。 

    在現實生活中,一方面,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另一方面,司空見慣的做法是“含在嘴 裏怕化了,抱在懷裏怕摔了”,溺愛之風,家家可見,這樣,在期待獨生子女成爲超常兒童的心態支配下,許 多家庭陷入了過分溺愛和過分管制相互交織的教育之誤區,結果可想而知。一般來說,過分溺愛的環境中成長 起來的獨生子女帶有的性格特徵是任性、驕傲、自私、偏激和脆弱。相反,在過分管制和約束下成長的孩子具 有的性格特徵又常常是消極、順從、怯懦、自卑、不誠實或者是固執、冷漠和剛愎自用。可以預見,這樣的獨 生子女走向社會後將很難具有協同意識,適應羣體生活。不是成爲生活的失敗者,就會成爲社會的反叛者。對 此我國的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指出應該“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我們反對父母溺愛孩子,但並不反對和排 斥父母愛子之心,問題是怎樣愛孩子。正如高爾基所說:愛護子女,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然而,去教育子女 ,這就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了。因此,父母一定要學會科學地愛孩子,做到愛得深而不濫,愛得熱烈而理智。一 方面要杜絕對孩子百依百順的錯誤做法,要敢於拒絕孩子的不正當要求,敢於說“不”,做到愛嚴得當;另一 方面,則要隨着孩子年齡的增大,逐漸“淡化”父母之愛,逐漸拆除父母的保護傘。讓孩子學會獨立地面對生 活,並在生活的風風雨雨中錘鍊成長,養成堅毅的性格。 

    其次,注意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對孩子提出的教育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否則會導致孩子性格發生矛盾和變化。例 如,有的孩子在父親面前表現得畏首畏腳,唯命是從,而在母親面前則飛揚跋扈,任性粗暴。這就是父母在教 育方法、教育內容上不一致的結果。長期受這種教育方式的影響,必然會形成獨生子女看人行事,表裏不一, 欺弱怕強,固執任性等不良性格。所以,在教育孩子上,父母雙方,外祖父母與祖父母之間應密切配合,相互 理解,不要因在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上存在分歧,就當着孩子的面爭吵不休,甚至動起手來,而應在背後充分 商量,做到要求一致、態度一致、方法一致,這樣,孩子就會感到父母的態度是堅決的,非服從不可,良好的 性格品質就會得到強化,不良的性格品質就會得到削弱,最終消除。其次,父母對孩子提出的行爲、規則、要 求、不可朝令夕改,更不能以自己的情緒好壞、工作忙閒決定對孩子的行爲評價。情緒好時、工作閒了,對孩 子就百依百順;情緒不好或工作較忙,對孩子就百般指責,甚至拿孩子當出氣筒,這種做法將會嚴重阻礙孩子 良好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性格特徵。對孩子的影響,像山泉溪流涓涓不 息,時時刻刻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 

    第三,採取以“兒童教育兒童”的方法。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是從模仿開始他的學習生活的。因此模仿在兒童心理髮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而模仿的最好對象是兒童夥伴。日本的心理學家山下俊郎說過,要以兒童教育兒童,兒童是在與別的兒童 的交往過程中才開始從“自我中心”的“殼”中解脫出來,瞭解自我同他人的區別,瞭解集體中每個成員的權 利和義務,培養出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理解行爲規範、活潑大方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性格品質的人。從這個 意義上說,爲了使獨生子女的性格獲得良好的發展,必須想方設法爲兒童創造良好的集體環境。要採取多種形 式,利用各種因素,創造條件,幫助孩子選擇一些年齡相當的小夥伴,使他們彼此交往,有意識給他們講一些 諸如“孔融讓梨”等故事,啓迪他們有好吃的不要爭,有好玩的不要霸,從小養成大方、合羣、熱情開朗、團 結友愛等好的性格品質。 

    獨生子女對於家庭來說,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國家來說卻是未來的希望,因此,我們想說的是:誰不重 視獨生子女的培養、教育,誰就不能擁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