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學反思範文

《我愛故鄉的楊梅》是人教版五年制第六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採用細膩的手法,具體地描繪了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寫楊梅果的形、色、味,處處可見描寫細緻的語句。比如:楊梅果上小刺的特點和變化,顏色的幾次變化,成熟過程中酸甜味道的細微變化,以及作者那種細緻入微的感受等,字裏行間透出作者對故鄉楊梅的喜愛之情。體會課文字裏行間透出的作者喜愛故鄉楊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突破本文的教學難點,使讀者對楊梅產生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覺?我做了以下嘗試:

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學反思範文

1.詞句品讀

本文詞句優美,描寫細膩而生動,很能讓人產生喜愛之情。“文中哪些詞句寫得細膩而生動,讓你喜歡,讓你從中體會到作者喜愛故鄉楊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着這樣的問題充分地自讀,自畫,自品。在此基礎上,老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學生一起欣賞重點詞句,交流感受。既可採用刪詞、換詞、品詞的方式體會句子的優美,也可用設疑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體會句子這樣表達的好處,如:“楊梅樹不是人,怎麼會貪婪地吮吸甘露?葉子怎麼會歡笑?”

2.情景展示

楊梅樹抓住春天的時機,貪婪地吸收,健壯地生長,在雨霧中歡笑着。要想讓此情此景在學生的頭腦中成畫面,可以播放一段“一片楊梅樹在春天的細雨里長勢旺盛”的錄像,藉以豐富學生腦海中的表象,幫助他們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3.實物品嚐

新課程倡導語文課堂是體驗的課堂,只有親身的體驗,纔有切實的感受。文中的這些語句:“摘一顆放進嘴裏,舌尖觸到楊梅那平滑的刺”;“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脣上舌頭上沾滿了鮮紅的汁水”;“楊梅又酸又甜,叫人越吃越愛吃”。楊梅刺的平滑,果肉的新鮮紅嫩,味道的.酸甜可口,如果讓學生親口品嚐,那真真切切的感受,或許比文字帶來的更豐富。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親口品嚐一下楊梅的滋味。

4.聯繫生活

語文課堂應該與生活緊密聯繫,才能豐富學生的感受。“楊梅吃得太多,牙齒又酸又軟,連豆腐也咬不動了。”作者對楊梅的愛怎麼讓學生體會?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學生還有更有趣的事嗎?吃過菠蘿、葡萄、杏子等水果的孩子肯定有過牙齒被痠麻的體驗,也許有過更有趣的故事。如:有的孩子西紅柿吃得太多,撐得彎不下腰,連鞋子也穿不上了;有的孩子吃桃子時沒洗乾淨,弄得身上、臉上奇癢;有的孩子吃西瓜時,把西瓜一劈兩半,用勺子挖着吃,吃完後用西瓜皮當涼帽……相似的經歷可以讓孩子體驗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文字中的情趣。

5.朗誦體味

這樣優美的文字,適合有感情地朗讀與背誦。教學時宜以讀爲本,讓學生透過讀去體會詞句的優美與喜愛的情感。運用什麼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呢?讀楊梅樹,要引導學生讀出楊梅樹的生機勃勃;讀楊梅果,不僅要讀出楊梅果的可愛和作者的細緻感受,還要讀得嘴裏彷彿有了楊梅果的味道,彷彿嘴脣上舌尖上沾滿了汁水;讀趣事,要讀出一個“趣”的味道來。這樣的讀有滋有味,形式活潑,學生會越讀越愛讀,越讀體味也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