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短歌行的教案(精選5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短歌行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短歌行的教案(精選5篇)

短歌行的教案 篇1

一、教材的理解與分析:

1、瞭解曹操、及其地位與詩作特點。

2、繼續培養學生鑑賞古詩的能力。

3、品味詩歌的語言魅力。

二、教學重點

揣摩《短歌行》中表達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政治情懷。

三、教學難點

《短歌行》的情感表露。

四、教學方法

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以點帶面,引導學生理解作品。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展示《三國演義》片頭曲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請會唱此曲的同學演唱。

導語:同學們,正如詞中所唱,東逝之水,淘盡無數英雄,可是,每當回首歷史的時候,卻總有一些推動歷史車輪的人成爲歷史長河中最耀眼的浪花,曹操就是其中最亮麗的一朵。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那麼客觀世界裏的曹操具體是什麼樣呢?

(二)、認識客觀世界的曹操。幻燈片展示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的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爲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爲“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

建安十三年,進位爲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爲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曾大力強調“唯纔是舉”,爲此而先後發佈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三)、朗讀強化,強調四言詩的節奏。

(四)、初解詩文。

1、解題入手。介紹《短歌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這種樂曲怎麼唱法,現在已經失傳。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等句,認爲“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裏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2、據註釋自我疏通,教師點撥。

補充部分材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苹;何枝可依;周公吐哺的典故材料。

(五)、深究詩意,明確主旨。

圍繞三個主要問題討論:

1)、初解詩文後你認爲圍繞全詩的詩人的思想情緒是什麼?能否從原詩中的詞語中概括出來。

2)、作者“憂”的是什麼?“思”的又是什麼?

3)、由詩文中看作者認爲如何解憂?

同時展示曹操的《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輔助理解其作爲政治家的氣度與胸懷。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作爲一個團隊的領導,應該注意怎麼樣才能吸納人才呢?--老師認爲,要以隆重的禮節與優厚的待遇相待,以真誠之心相對,以寬廣的胸懷相容。這樣,真正的有才能的人才可能竭盡所能,助你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

(七)、讀練一體,改寫原詩。

請以第一人稱,將本詩改寫成現代詩歌或抒情散文。

短歌行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背景,掌握基礎知識,背誦默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透過反覆誦讀感悟詩人的情感;透過小組合作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心情,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藝術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讀辨體

1、播放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

2、正如歌中所唱,三國時期,風起雲涌,英雄輩出: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還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曹操,他“外定武功”,統一中國北方,是一位指點江山的英雄;他“內興文學”,開啓建安風骨,是一位暢抒胸懷的詩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英雄詩人”曹操的詩歌作品《短歌行》。

3、解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而“長歌”“短歌”都是漢樂府中的曲調名稱,根據歌詞音節長短進行劃分。一般而言,長歌熱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那曹操想借《短歌行》抒發什麼樣的情感呢?讓我們透過誦讀來進行把握。

短歌行的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瞭解曹操其人其詩

2、理解曹操在詩中流露出的作爲政治家、文學家的深沉情感

教學重點:曹操深沉複雜之情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歷史人物

教學設想:

1、透過簡介詩人(注意歷史上之曹操與文學作品中之曹操之差異),進而解讀本詩;

2、以“憂”字爲切入點,結合當時史實、本詩創作背景及詩歌本身加深學生對曹操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3、反覆誦讀,以誦讀增進學生對詩歌之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備受爭議的人物,比如說古代的秦始皇、成吉思汗,近代有李鴻章、康有爲等,而最受爭議的莫過於曹操了。

二、解題:

1、關於曹操:

①由學生先說他們心目中之曹操

②教師補充介紹(結合課件,注意歷史上之曹操與文學作品中之曹操之區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人物。)

今天我們就透過學習《短歌行》走近曹操,體會他深沉的感情。

2、短歌行:什麼叫短歌?《樂府題解》根據《古詩》“長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認爲長歌、短歌是指歌聲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投影展示)

三、全詩整體賞析:

1、學生反覆誦讀,讀懂字詞,瞭解大意,不懂的提出來,師生一起解決。

2、學生談對本詩的初步體會,互相交流,然後發言。

重點理解

教師(提問):全詩反覆出現一個“憂”字,詩人“憂”什麼?(投影展示)

教師結合創作背景及史實進行簡析(不再單獨介紹創作背景,把它融入到詩歌的理解中去):

關於「短歌行」的創作時間及創作背景,歷來有不同的解釋。通常的看法,認爲這首詩歌當作於赤壁之戰以後,由於曹操在軍事上的失利,統一事業受到嚴重的障礙,因此,他感到年華易老,壯志難酬,所以發出了「人生幾何」和「去日苦多」的感慨。

明確:人生短暫、人才難求

2、結合課件具體賞析:

第一節: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曦。”(曹植《贈白馬王彪》)

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明確:不然。作者的這種憂思,源於內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爲已所用,建功立業。

第二節:這一節八句中只有兩句是作者自己寫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詩,曹操將之嫁接到這裏,渾然天成地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求。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選自《詩經?小雅?鹿鳴》。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羣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選句意爲“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蘋。我有高貴佳賓客,吹笙鼓瑟悅賓朋。”這四句詩信手拈來,卻與全詩融爲一體,說明賢才若來投奔於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

第三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爲“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麼時候纔可以摘取呢?”這裏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哈爲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第一節。

第四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也可理解爲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歷史上素有禮賢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曹操在這裏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3、透過誦讀進一步體會詩歌中深沉的情感。

四、總結:全詩以“憂”字貫穿始終,人生苦短之感慨、人生憂多樂少之喟嘆:曹操之憂,亦是永恆、普遍之憂;渴求賢才、功業未建之憂:曹操作爲政治家個人之憂。

此詩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歎了生命的憂患,以貌似頹放的意態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爲來表現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五、延伸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人物。

短歌行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透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中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爲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覆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想: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儘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透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爲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爲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爲了怎樣?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爲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雲的英雄。可以說,曹操的功績是非常大的。但是爲怎樣歷來人們對他譭譽參半嗎?當時的汝南名士許邵shào曾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戲曲舞臺上也給曹操畫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臉。其實,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上來看,曹操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作家介紹及背景

(一)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說他是政治家嗎,是因爲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知人善察,唯纔是舉;說他是軍事家嗎,是因爲他指揮了官渡之戰,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說他是文學家嗎,則是因爲他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既然我們現在知道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那麼今天,我們就從文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一看他作爲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抱負和情懷。

作爲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爲建安文壇的領袖,開創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格調蒼涼悲壯,被稱譽爲“建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他的詩歌內容較爲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於其他作家起着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二)解題

我們先看下題目,瞭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爲常識瞭解即可。

(三)、相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盟”戰於赤壁之下,想一統天下,結果大敗。當時曹操已經五十餘歲,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以統一天下爲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於建功立業,並寫下了這首詩《短歌行》。

三、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朗讀感知:所謂詩歌是“三分詩,七分讀。”下面我們聽下《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聽後我請同學來談談有怎樣感覺體會?看我們從中能得到怎樣啓示?(給紅色的字標音)

2、字詞點撥: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現在請同學們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軍出征,欲一統天下的曹操,你該怎麼去讀?請學生翻譯。

3、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提問:你以爲在本詩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嗎?(憂)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嗎?憂的是怎樣嗎?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嗎?

板書: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爲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未就)作者爲了怎樣而“求賢”嗎?“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4、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麼“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爲怎樣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嗎,還要那麼辛苦地“但爲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嗎,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嗎,還要去“周公吐哺”嗎?要做怎樣“統一大業”嗎?豈不很苦嗎?因爲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5、詩歌的主旨:

這首詩感慨光陰易逝,功業難成,抒發了作者求賢若渴,共圖大業的急切心情。表現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6、解決疑難(內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爲。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爲怎樣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爲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爲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爲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透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7.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喻爲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烏鵲南飛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纔是舉,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3)借代。唯有杜康:以發明酒的人名來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探究

(1)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武帝紀》

以上是一些關於曹操的資料,請你結合《短歌行》詩人的形象來評價歷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的教案 篇5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

鑑賞詩歌,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鑑賞詩歌。

2、難點:

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和鑑賞。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曹操的名作《短歌行》。請大家先來回憶以前所學的曹操的另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胸襟寬廣,壯志雄心)。今天我們來看看《短歌行》中詩人的英雄氣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誦讀

1、生初讀詩歌,師範讀正音。

2、掃除文字障礙,生讀詩感悟。然後交流讀詩的體會

三、鑑賞

1、把握詩歌中的形象。從詩中可看出詩人是什麼樣的形象?

背景: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蘇軾《赤壁賦》

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鬱蒼涼。

2、領會詩歌的主旨,關鍵在於抓住詩眼。

⑴你認爲本詩的詩眼是哪一個字?爲什麼?詩眼是憂字。全詩充滿了詩人的憂思、憂愁、憂慮,由此引發讀者的思考。詩人爲何而憂?這個問題解決了對詩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華年已逝,功業未成,人才難求。)本詩意境憂而不傷,有一種強烈的悲壯之感。

⑵主旨:詩人感嘆人生短暫,抒發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廣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⑶結構:

感嘆人生短暫

憂抒發求才若渴廣納賢才

憂慮賢才難求建功立業

呼喚賢才來歸

3、語言:

這是一首四言古體詩,語言簡潔、凝鍊,生動形象,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4、表達技巧:

本詩託物起興,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詩來抒發感情,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寫作

從本詩主旨出發,聯繫自身實際,寫下你的感悟。然後在全班交流。

五、練習

運用所學的鑑賞詩歌的方法,來鑑賞下面一首詩歌:

落日悵望

[唐]馬戴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六、研究性作業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曹操歷來被認爲是一個大奸臣、大梟雄,在《三國演義》中,他因嫉妒楊修的才能而殺之,但他也曾赤腳迎接許攸。有一句俗語叫做文如其人,現在我們學習了他的三首詩歌,再結合你們所學的歷史知識,請你客觀地評價他。並寫成文章,不少於800字。

【板書設計】

短歌行

曹操

感嘆人生短暫

憂抒發求才若渴廣納賢才

憂慮賢才難求建功立業

呼喚賢才來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