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短歌行 教案教學設計

《短 歌 行》教 案 設 計

黑河五中   周英

一、教材的理解與分析:

1、瞭解曹操、及其地位與詩作特點。

2、繼續培養學生鑑賞古詩的能力。

3、品味詩歌的語言魅力。

二、教學重點

揣摩《短歌行》中表達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政治情懷。

三、教學難點

《短歌行》的情感表露。

四、教學方法

點撥法。抓住關鍵詩句,以點帶面,引導學生理解作品。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展示《三國演義》片頭曲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請會唱此曲的同學演唱。

導語:同學們,正如詞中所唱,東逝之水,淘盡無數英雄,可是,每當回首歷史的時候,卻總有一些推動歷史車輪的人成爲歷史長河中最耀眼的浪花,曹操就是其中最亮麗的一朵。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那麼客觀世界裏的曹操具體是什麼樣呢?

(二)、認識客觀世界的曹操。幻燈片展示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的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爲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爲“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

建安十三年,進位爲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爲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曾大力強調“唯纔是舉”,爲此而先後發佈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三)、朗讀強化,強調四言詩的節奏。

(四)、初解詩文。

1、 解題入手。介紹《短歌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這種樂曲怎麼唱法,現在已經失傳。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 等句,認爲“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裏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2、據註釋自我疏通,教師點撥。

補充部分材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苹;何枝可依;周公吐哺的典故材料。

(五)、深究詩意,明確主旨。

圍繞三個主要問題討論:

1)、初解詩文後你認爲圍繞全詩的詩人的思想情緒是什麼?能否從原詩中的詞語中概括出來。

2)、作者“憂”的是什麼?“思”的又是什麼?

3)、由詩文中看作者認爲如何解憂?

同時展示曹操的《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輔助理解其作爲政治家的氣度與胸懷。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作爲一個團隊的領導,應該注意怎麼樣才能吸納人才呢?--老師認爲,要以隆重的禮節與優厚的待遇相待,以真誠之心相對,以寬廣的胸懷相容。這樣,真正的有才能的人才可能竭盡所能,助你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

(七)、讀練一體,改寫原詩。

請以第一人稱,將本詩改寫成現代詩歌或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