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關於爬山教案彙編5篇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爬山教案彙編5篇

爬山教案 篇1

【教學設計意圖】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以爬山虎爲載體,表達了作者對葉聖陶先生的崇敬和懷念之情。文章感情真摯、語言含蓄,特別是文章結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更是言雖盡而意未了,雖言盡而意無窮。對作者而言,他記錄的是自己的一段難忘的經歷,對讀者而言,他們讀到的應該是一個能觸動心絃的感人故事。

我在安排第一課的教學時,主要把與課題聯繫較爲緊密的部分作爲重點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析,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和見面情景的描述中,體會葉聖陶先生的精神品質。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透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平易近人”、“融洽”、“期待”等詞語。

2、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掌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並積累有關句子。

3、感受葉老先生真誠質樸、平易近人的爲人,對待文學事業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態度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熱切關懷和希望。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初步掌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提示課題

1、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會發生許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終生難忘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與成長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15歲的肖復興和大作家葉聖陶之間,還有那。(出示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讀題:

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文章,所以讀題目時應該慢一點,意味深長點。

(再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簡單交流預習方法:

師:爲了學好這篇課文,老師課前讓大家根據預習目標學習了課文,大家完成得怎樣?

出示預習目標:

⑴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⑵ 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⑶ 查找資料,瞭解人物有關的資訊。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好,下面老師就先來檢查一下你們的預習情況。出示生字詞:

推薦 親切平和 平易近人 融洽 黃昏

餘暉 蘊含 搖曳 真誠質樸 堪稱楷模

3、抽查個別詞語的意思,並引導用詞說話。

對於上面的詞語你有什麼問題嗎?誰來幫助他?

4、讓我們帶着這些生字字詞仔細讀讀課文,好好想一想課文到底寫了哪些內容呢?

5、交流討論、理清文章內容。

課文講了哪些內容?板書:

修改作文 邀請做客

三、精讀課文,品詞析句

(學習課文6~9自然段。)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找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並在小組內交流喜歡的原因。

3、出示《爬山虎的腳》中描寫葉子的句子,進行比較爲什麼在作者眼中是那麼不同?

請大家再仔細讀第6~9自然段,你能找出原因嗎?

(預設2:我們再來讀讀6~9自然段,看一看葉聖陶老先生是怎樣接待作者的?)

4、出示:

⑴ 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我感到意外。

⑵ 像見大人一樣同我握手。

⑶ 把我當作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

5、交流自已對葉聖陶瞭解情況:

(課件再出示葉聖陶的簡介。)

正像同學們所說的,葉聖陶先生是一位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的大文學家,是中國文壇上的一顆巨星。這樣一位大文學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的你,還像見大人一樣同你握手,把你當成老朋友,你有什麼感受呀?

請你大膽地想像一下,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6、是呀,對於只是一名初中生的小作者來說怎能不意外,怎能不欣喜,讀──(剛進裏院──閃爍着迷離的光點。)

(齊讀。)

7、(出示節選自作者原作中片段)讓學生讀一讀,你體會到什麼?

體會朗讀“他親切中──以至不知黃昏到來。”

8、學到這裏你覺得葉聖陶老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9、小結:

同學們,面對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學大師,面對這樣親切的話語,面對這樣熱切的期待,我那小小的心能不感動嗎?能不融化嗎?能不像在落日餘輝溫暖下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樣充滿了生機,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嗎?

指導再讀“落日的餘──生氣”。

四、總結

體會作家就是這樣做的,請你談談作者該怎麼做?

五、質疑問難,設定懸念

1、“修改作文”與爬山虎有怎樣的關係?

2、作者爲什麼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

我們將在下一節課學習。

爬山教案 篇2

一、有益的學習經驗:

1、鞏固雙正方折法。

2、練習使用剪刀剪直線。

3、會看摺疊圖進行摺紙。

二、準備:

正方形紙、小剪刀、摺疊圖樣。

三、活動與指導:

1、老師用正方形紙做一個有趣的小猴爬山,示範給幼兒看,並讓幼兒看小猴爬到山頂的有趣遊戲,引起幼兒製作的願望。

2、出示摺疊圖,看看誰能照圖樣折成雙正方。

3、再次示範用剪刀剪下“小猴子”折出山頭。

4、組織幼兒玩小猴爬山比賽。(將小猴順“山”下兩個角插進去,搓動兩個角,小猴會從山頂出來)

爬山教案 篇3

一、主要內容

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透過連續仔細的觀察,發現了爬山虎怎樣爬的祕密。文中不僅講了爬山虎腳的顏色和樣子,以及怎樣爬等知識,還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這種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習性。

課文先講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然後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後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課文的重點是講爬山虎腳的特點。文中用三個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它怎樣在牆上爬,最後講它必須觸着牆才能生存。

選編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

一是引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植物的方法,並能夠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指導自己的觀察實踐,提高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把事物寫具體的能力;

二是配合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重難點解析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透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說明白的。

1.有爬山虎的地方,課前可佈置學生觀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

教師課前蒐集爬山虎的資料,準備爬山虎實物或標本或掛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製作有關爬山虎腳生長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2.初讀課文,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檢查學生對每個自然段大意的瞭解情況。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要以自讀自悟爲主,並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學完課文,還可以向你介紹我爲題,讓學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紹自己。

3.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很美,語言更美。教學中可以朗讀體會爲主,先個人自主朗讀,並想想爬山虎的葉子有什麼特點,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知道的;再在小組裏說一說,還要把課文讀給其他同學聽,大家評一評,是不是讓人感覺到葉子的美,表達出作者喜愛之情。透過自讀和討論,要讓學生了解到爬山虎葉子的特點,一是綠,綠得那麼新鮮;二是又多又密,鋪在牆上不留一點空隙;三是美,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課文講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山虎是怎麼爬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仍然要以朗讀體會爲主,以直觀手段的運用爲輔。可先讓學生把課文的第3、4自然段認真地讀幾遍,分別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和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的語句,再對照圖,找一找爬山虎的腳,想象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教師可出示掛圖(或實物或多媒體演示),再讓學生認一認:①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是什麼形狀的?(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②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爬山虎的腳觸着牆的.時候,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再讓學生畫一畫,畫兩幅圖,一幅圖表現爬山虎的腳,一幅圖表現爬山虎的腳是怎麼一腳一腳爬的。畫好以後,在小組裏交流,講一講,評一評。

4.在反覆感知課文內容以後,學生已接近熟讀成誦的程度。教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較快地背下來。按一定的順序記憶,抓住有特徵的詞句記憶是幫助記憶的好辦法。第2自然段,可按剛長出來的葉子長大了的葉子的順序背。背長大了的葉子這一層時,可抓住葉子的綠和密的特點背。第3、4自然段的背誦,可藉助畫一畫幫助記憶,邊畫邊背。當然,也可以抓住順序背,如第3自然段可抓住以前今年幫助記憶。幾種記憶方法的綜合運用,更能提高記憶效果。

三、重點字詞

疊讀dié,不讀diě;隙讀xì,不讀xī;拂讀fú,不讀fó;莖讀jīng,不讀jìng。

疊,上中下結構,查又部,上邊是三個又字,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且字。書寫時注意又的捺變點。隙,查雙耳部,左右結構,左邊是雙耳,右邊是小字頭、日字、小字。書寫時注意小字頭一豎無鉤。

漾起波紋的意思是盪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動盪。課文是指爬滿牆壁的爬山虎的葉子被風吹動,好似波浪一樣在盪漾。理解時,要讓學生認真讀句子,然後默想爬山虎葉子被風吹動時上下波動的樣子。

要注意區別嫩紅、嫩綠和嫩葉、嫩莖中嫩的不同意思。嫩紅、嫩綠中的嫩,指顏色淺,是淺紅、淺綠的意思;嫩葉、嫩莖的嫩,指新生長出來的,新鮮的,跟老字相對,有嬌嫩的意思。

課後,可要求學生仿照《爬山虎的腳》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

爬山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掌握“曲”這個多音字,會寫“虎、操”等13個生字。瞭解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點

透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3個,會認的字有5個,其中有一個多音字。生字教學中,採取集中教學的方式,先引導學生對生字進行分類,再指導書寫,如:“操、均”是左窄右寬,“佔、疊、莖”上窄下寬。“曲”是多音字,讓學生透過查字典瞭解讀音,瞭解不同讀音對應的字義,並能夠分別組詞。

2、閱讀理解

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用詞豐富,語言生動。在教學中,要突出“讀”,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了解爬山虎的腳的構造以及功能。同時,在讀中讓學生學習這類文章的基本寫法,爲本單元習作練習打下基礎。

3、表達運用

鍛鍊學生的表達很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用“我知道了……”這樣的句式談談感悟和啓示。

【學前準備】

1、預習提綱

(1)蒐集有關葉聖陶的資料。

(2)自學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藉助工具書瞭解生字詞的意思。

(3)讀課文,瞭解這篇文章的說明對象。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掌握“曲”這個多音字,會寫“虎、操”等13個生字。瞭解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

1、同學們,大家認識這是什麼植物嗎?(爬山虎)你們知道它是怎樣爬到牆上的嗎?肯定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種植物,看看它是怎樣爬到牆上的。

(板書:爬山虎的腳)

2、作者簡介。

請同學們出示預習中搜集到的有關葉聖陶的資料,並向大家介紹一下,看誰介紹得最全面、簡潔。

課件出示: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生於江蘇蘇州。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主要作品有童話集《稻草人》、長篇小說《倪煥之》等。

設計意圖:

用圖片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出示有關作者的資料,一方面檢查預習情況,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請同學們識記這些生字,並把自己的識字方法和大家分享。

課件出示:

虎操佔嫩順均疊隙莖柄萎瞧固

(1)生識記生字,師引導識字:我們可以把這些生字分類來記。

左右結構:操嫩順均隙柄瞧

上下結構:佔疊莖萎

全包圍結構:固

半包圍結構:虎

(2)教師指導書寫:“操、均”是左窄右寬,“佔、疊、莖”上窄下寬。

(3)本課要求掌握多音字“曲”,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分別是“qū”和“qǔ”,要注意區分不同讀音對應的意思。

3、分小組合作讀課文,相互檢查讀書情況,相互糾正讀音,讀順句子。

4、教師指名讀課文,評價讀書情況。

設計意圖:

這篇文章生字詞較多,夯實字詞基礎,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爲理解課文內容打好基礎。

三、把握內容,理清順序

1、課件出示問題,把握寫作對象。

課件出示:

課文主要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問題,在文中作出標記。師巡迴指導。

3、集體交流。

4、課件出示爬山虎的圖片,引導學生概括爬山虎葉子、腳的特點。

課件出示:

(1)認真觀察葉子,說說爬山虎的葉子有什麼特點,腳又有什麼特點。

(2)讀一讀描寫葉子的段落,體會葉子的特點。讀一讀描寫腳的段落,體會腳的特點。

(板書:葉子腳)

設計意圖:

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寫作重點,進而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

四、佈置作業

1、掌握生字,認清字形,將每個生字書寫三遍。

2、熟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你覺得寫得準確、生動、形象的句子,抄寫下來。

設計意圖:

讓學生書寫生字,有助於學生把字寫規範、寫美觀,提高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熟讀課文,爲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重點學習第2~5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這節課,就讓我們去深入瞭解它們,看看它們有什麼神奇之處。

設計意圖:

總結上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明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開門見山,簡明扼要。

二、精讀課文

1、賞讀第2自然段。課件出示問題:

課件出示:

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體現出作者觀察得特別仔細?

(1)生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問題。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集體交流。

(3)引導學生抓住“嫩紅、嫩綠、一順兒朝下、均勻、不留一點兒空隙”等詞句,體會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以及葉子濃密、均勻的特點,突出葉子給人的“舒服感”,從而感受作者觀察得特別仔細的優點。

2、賞讀第3、4兩個自然段,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出來,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1)生朗讀這兩個自然段,透過抓重點詞語把握爬山虎腳的特點。

(2)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3)指名回答,集體交流。師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

(4)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課件出示:

1、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

2、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你覺得這兩句話好在哪裏?試着分析一下。

預設:這兩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以“蝸牛的觸角”來表現細絲的特點,形象生動,讓人容易理解;用“蛟龍的爪子”來形容爬山虎的腳,寫出了爬山虎腳的形狀,很形象。

(5)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課件出示填空題。

課件出示:

莖上伸出六七根細絲→()→()→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

預設:莖上伸出六七根細絲→細絲的頭上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由直變彎曲,使嫩莖緊貼在牆上→一步一步往上爬。

(6)師:在閱讀這些重點段落的過程中,我們除了瞭解了文章的寫作對象,還感受到文章語言的生動性,感受到作者觀察的認真細緻。我們也要向葉聖陶爺爺學習,學習他認真細緻的觀察,生動形象的描寫。

(板書:細緻觀察)

設計意圖:

讀悟結合,在讀中悟,在悟中讀。作者介紹爬山虎腳的內容較爲淺顯,如何讓學生學會認真觀察和形象描繪是本課的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句,突破重難點。

三、賞讀全文,總結全文

1、賞讀全文。這篇文章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文章雖然是說明文,但是語言生動形象,趣味橫生。

2、指名說讀完課文後的感受。

生:讀了課文,我感受到作者那認真細緻的觀察,讓人敬佩。

生:說明文的語言還能這樣生動形象,值得我們學習。

3、教師總結:我們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願你們人人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蘊藏的奧祕吧!

設計意圖:

讓學生暢談學習後的感受,加深對文章主題內容的理解;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善於發現,去捕捉、挖掘大自然中的奧祕!

四、佈置課外作業

閱讀類似課文《爬山虎的腳》這樣的說明文,學習如何仔細觀察,如何把事物寫具體。

教學反思

一、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設計中透過展示爬山虎的畫面,讓學生認識爬山虎的同時,感受心情趨於舒適、平緩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品讀課文流暢優美的語言,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語文課堂的喜愛。

二、以讀爲主,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訓練。

在讀中明確寫作對象;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生動形象;在詩意化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入情朗讀、入境誦讀,學習課文詩一般的語言,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言,讓課堂充滿琅琅的讀書聲,讓快樂溢滿整個課堂。

爬山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折雙三角的方法。

2、培養幼兒對摺紙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正方形紙、剪刀。

2、幼兒用書畫面“猴子爬山”。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表演猴子爬山:老師表演的是什麼?好玩嗎?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來折一個?

二、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折雙三角。

下面我們看看它是怎麼做的。請小朋友先看圖示學折雙三角。

圖1正方形紙,對角折。圖2將兩端角中的一角向上折,另一角向反面折。圖3手插進中間層向兩邊拉開就成了雙三角。圖4剪下上面一個角,在剪下的角上簡單畫上猴臉,夾在雙三角中間,兩隻手在中間層的兩邊抽動,猴子就向上爬到山頂上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老師巡迴指導邊提醒幼兒:要先看畫面上的圖示,看第一步、第二步是怎麼做的,第三步又是怎麼做的,把每一步都看清楚再折。摺好後要輕輕地拉成雙三角。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1、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製作過程。

2、集體玩“猴子爬山”的遊戲,體驗製作成功的快樂。

標籤:彙編 教案 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