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淺談《黃鸝》的美學內涵

徐華

牐犚弧⒉恍調因素的統一,構成“和諧”

牐犠髡叩諞換乜醇黃鸝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那是怎樣的一隻黃鸝呢?它色彩鮮麗(“金黃的羽毛上映照着陽光”)、聲音誘人(“富有召喚性和啓發性的啼叫”)、姿態矯健(“迅若流星……一閃而過”),卻出現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中。黃鸝的這種極致的美的實體以及精神、性格與殘酷的、充滿血污的戰爭環境是不協調的,但作者孫犁卻別具慧眼:他在這不協調中看到了內在的統一,即抗日戰爭的本質就在於透過血與火的考驗,帶來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新生,創造出美的生活和美的自然。黃鸝的美與殘酷的戰爭環境看似不協調,由於內在因素形成對立的統一,構成了和諧,收到了相反相成的`美的效果,這種美令人神往。從美學角度看,這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乃同一道理。

二、不協調因素的對立,破壞“和諧”

牐牭被起康男蝸笥腖的生存環境趨於和諧時,則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孫犁在青島療養時,第二次看見了黃鸝。它們在樹林裏,“互相追逐,互相逗鬧”,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愜意。此時的黃鸝相處融洽,與環境融爲一體,“體現了對象內容(黃鸝)與形式(環境)的統一,構成了和諧”。這種和諧能引起人們觀賞的無限趣味,給人們以賞心悅目的審美愉悅。當我們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時,史同志拿着槍出現了,開始了一個善良的人對黃鸝無意中的威脅。終於,黃鸝如驚弓之鳥,一去不返。這樣就構成了黃鸝的悲劇。這正如同魯迅先生說的“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此時,黃鸝與周圍的環境出現了對立,而且,這種對立沒有內在統一,也最終破壞了黃鸝與環境原來的和諧關係,違反了事物的正常規律,因而美的事物、美的感受也隨之蕩然無存。

三、以生活醜寫藝術美,反襯“和諧”

牐犗質瞪活中的事物,既有美的,又有不美的甚至醜的。但是,透過作家的集中概括,生活中的醜卻也可以轉化爲供人欣賞的藝術美。文中第三次出現的黃鸝即是這樣。這一次,黃鸝竟處於囚禁之中,那“焦黃的羽毛”“悽慘的神氣”,怎能不令人黯然神傷?對這樣的黃鸝,作者避之猶恐不及,當然不會津津有味地欣賞它、品味它。這是因爲,人們只有在對自身本質力量的直觀中才能感受到美,而且作爲審美活動中的負價值,是同人的本質力量所追求的目標背道而馳的。那作家爲什麼要描寫此時醜陋的黃鸝呢?因爲作家透過觀察、研究、分析,深刻地認識到了生活醜的本質及其背後所隱藏的社會意義,明確了美與醜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規律,因而發出感慨:“這種鳥兒,即使在動物園裏,也不能從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寬闊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是:爲什麼竟沒有這樣“寬闊”的“天地”呢﹖這也就是說此時的黃鸝與它的生活環境太不和諧了。這樣寫,生活“醜”獲取了和諧優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就構成了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反襯出“和諧”的重要,突出了作家對能夠容忍、發展美的新時代的期待與呼喊,表現了作家喚醒人們要努力不懈地創造容忍美、創造美、發展美的環境的意識。

四、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突出“和諧”

牐犠髡叩謁拇蚊櫳椿起渴保突出了“和諧”。此時的黃鸝出現在太湖上,“這裏的湖光山色,密柳長堤,這裏的茂林修竹,桑田葦泊,這裏的乍雨乍晴的天氣,使我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這是一種極致”。優美的自然景物,鮮明地體現着人類實踐活動與自然規律的和諧統一。這種主客體之間的和諧美與自然對象多樣統一的形式美,又互相交融、相得益彰,自然引起作者觀賞它們的無限趣味。同時,作者徹悟到黃鸝需要的環境條件:“它們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們的飛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黃鸝(內容)和環境(形式)的統一,顯示了特有的“和諧美”,顯示出“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在一定的環境裏,才能發揮這種極致”。作者的這種探索過程給人一種“由恐懼轉向愉悅,由驚讚轉爲振奮”的感覺,給人一種“豪邁、偉大”的感覺,給人一種“顯示人類的無限的征服力量”的感覺。全文洋溢着一種生命本色之美。

作者單位 江蘇連雲港市振雲進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