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課文《恐龍的滅絕》說課稿範文

今天我執教的是人教版第四冊第31課《恐龍的滅絕》,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幾種有關恐龍滅絕的說法。像這一類的科普說明文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着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瞭解說明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於這類文章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槓槓;由於敘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稍不留心還很容易上成了科學課或常識課。那麼這類課文到底該教些什麼,怎樣教,才能使它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

課文《恐龍的滅絕》說課稿範文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始終堅信着這麼三句話:只要我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就能多夯實一點基礎;只要我多關注一些細節,學生就能多收穫一點成功;只要我多關注一些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多提高一點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字詞教學,落實初讀目標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這對於低段的閱讀教學更是重要。爲此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讀:先請學生感知文字嘗試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隨後以檢查詞語和難句朗讀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在這裏,詞語的呈現是精心預設過的。第一組的六個詞語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組成的,這樣的構詞結構可以引導學生髮現;第二組其實是動賓結構的詞組,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出示這樣長長的詞語不是讓他們認識結構,而是給予一定的朗讀指導,停頓記號的出現就是給學生一種意識,以後碰上這樣的長詞語也能學着停頓。講到停頓,這裏還有就是一個長句的停頓,特別是低段的學生,讀長句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點,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給予幫助,經常性地給予指導,相信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見效的。

同時還運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意。課題中的“滅絕”讓學生猜意思,隨後一個追問“一隻恐龍死了可以叫滅絕嗎?”從而讓學生對滅絕的意思有了準確的理解;“孵”字透過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母雞怎樣孵小雞,再告訴學生“孵”左邊的“卵”字就是蛋的意思,透過理解構字特點理解字意;“哺乳動物”這一專有名詞的解釋,做的就更加感性了,像小狗那樣一生下來就是小狗,小時候還要喝媽媽的奶水這樣的動物叫哺乳動物,隨後讓學生用一句話說什麼也是哺乳動物。相信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自然就能多夯實一些基礎。

二、巧釋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標指出:在學習說明文時能抓住要點,瞭解說明方法。但對於低段學生來說,不必作理性講解,讓學生在閱讀文字時有所領會即可。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儘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釋沒有概念的。針對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我用了統計圖的形式直觀地將其進行對比,隨後小結“把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這麼一比較,怪不得說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說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麼個準確,怎麼個簡明,怎麼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就採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來品讀。

“加上恐龍身上沒有皮毛來保暖,它們耐不住嚴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慢慢地”這個詞語去掉,你再讀一讀,意思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從句子中刪去,就會與實際相悖。而且學生在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中,感知到了語言的精妙,領悟到了文字中用詞的準確性,長期以往,將會對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並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語言訓練,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提高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語文實踐,即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在寫作中學習寫作,在聽說中學習聽說。可見,語文基本功訓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科普文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瞭解某些科學常識,更要學習作者怎樣表達說明這種常識,即說明的語言、說明的方法和說明的順序。而說明文的說明順序一般都有嚴密的邏輯性,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依託。

課文第3自然段關於星球相撞引起恐龍滅絕的這一說法在表達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因此我抓住這個特點,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語文化的訓練。

先標一標有幾個句子,想一想每句話在講什麼;再師生進行對一對的遊戲,知道每句話的意思;接着排一排5個句子的順序,理清順序;最後用上“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理清其因果關係。就在這一步步精心的預設下,學生不僅讀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間的因果關係,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更是對他們以後如何讀懂一段話做了方法指導,授他們以“漁”。

以上三點僅是我針對這個文字的特點力圖體現科普文教學時濃濃的語文味,設想總是美好的,也帶有很多個人的主觀意願,很願意接受在座各位的批評指正。如何讓我們的科普文教學不再死氣沉沉,不再單調枯燥,我想方法肯定還有很多,那就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