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彝家娃娃真幸福說課稿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彝家娃娃真幸福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彝家娃娃真幸福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魯教版一年級音樂上冊第三單元《我們都是好朋友》中的《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內容。整個說課包括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具學具準備、說教學程序、說教學評價五大部分。

一、說教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據彝族民歌音調創作的兒童歌曲,歌中採用了“阿里裏”這一具有彝族韻味的襯詞,使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點。透過對彝家娃娃在喜慶佳節時歡快歌舞這一生活場景的描寫,熱情洋溢地展現了彝族兒童的幸福生活。

依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彝族的民俗文化,認識並熱愛祖國的少數民族。

2、感受歌曲情緒,能夠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彝族舞蹈來表現歌曲,並用不同的方式爲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情緒並用輕巧、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用舞蹈律動及不同的伴奏表現歌曲。

二、說教學方法

教法:針對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的特點,我採用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從最簡單的一點不斷加入新的音樂元素與表現手段,把複雜多樣的音樂要素分解成簡單明瞭的單一要素,每一環節都設計了不同的任務或目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順利完成每個小目標,並最終完整地貫穿起來。整個過程爲:初步感受歌曲情緒——按節奏爲音樂打拍子——按節奏讀歌詞——歌詞特點(多處:阿哩哩)——聽辨“阿哩哩”的高低——學唱“阿哩哩”——歌曲接龍——完整演唱歌曲——舞蹈表現歌曲——各種方式伴奏表現歌曲。

學法:音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審美體驗,因此,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內容,我注重培養學生體驗感知音樂的能力,透過聆聽體驗,引導學生自己交流總結出每一環節的要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聽辨能力、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從而達到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提高。

三、說教學準備

課前我從網上搜集了很多與本課教學相關的知識及優秀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等,博採衆家之長,爲這節課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做好了鋪墊。

四、說教學程序

環節一:聆聽匯入。透過聆聽伴奏音樂,既對本課歌曲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又透過活潑歡快的歌曲情緒帶動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環節二:引入歌詞。用節奏引入歌詞,爲後面的學習歌曲做好鋪墊。

環節三:學唱歌曲。透過多次聆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襯詞入手展開旋律的教唱。每一次的聆聽都帶有目的性。例如:初聽,聽出歌中有幾個“阿里裏”,復聽,辨別四個“阿里裏”的音高,三聽,感受旋律的輕快跳躍;四聽歌詞,說說彝家娃娃的裝扮等等。學生有了傾聽音樂的注意,這種潛意識調動的方法對熟悉歌曲旋律形成了有效積累。

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唱準音高;爲準確地唱好歌曲做準備。師生之間的對唱既唱好了襯詞“阿哩哩”,又加深了對整體旋律的印象,極爲巧妙。化繁爲簡的設計分解了任務、降低了難度,循序漸進地完成了任務。

環節四:課堂小結,總結收穫。

這是對所學內容進行反饋、提高的過程。鼓勵學生把音樂課的'成果延伸到課堂外,既鞏固了音樂教學,又促進了美好情感的形成

本課亮點:一、輕快活潑的聲音和準確的學唱始終是同時進行並完成的,即唱好歌是在唱會歌中體現的,歌曲的處理和表達是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完成的,會唱歌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三者融爲一體,同時達成目標。二、根據歌曲演唱和情緒調動的不同視聽需要,將綜合了的人文資訊點狀散發,極具藝術性地分插到每個環節中,恰當地處理了音樂和人文的關係。

五、說教學評價

最後說說本課所用的學習評價,我主要採用師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等,以此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既享受了音樂,又收穫了知識,並且得到了豐富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