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浮華背後的思考

連雲港市雲臺中學 封 勇

新課程着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許多教師便運用小組討論的方法讓課堂生動活潑,展示了課堂的熱烈氣氛,但熱熱鬧鬧過後,冷靜地分析發現,不少學生的思維僅處於表面狀態,討論並沒有過多地觸及文章的中心,更別談對文章的感悟了。

課堂教學中不能僅僅因爲小組討論有許多優點而全盤採用,讓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感悟,尤其是詩歌教學中,一節課用大部分時間去討論詩歌的結構、立意、語句、詞語、情感、主旨等,你說這對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能有多大的提高呢?我聽過一位老師講授余光中的《鄉愁》一詩,他並沒有在討論上下多大功夫,而是在讀詩方面花了一番心思,讓學生充分朗讀後,簡要地介紹了這首詩的色,對於詩中的情感和具體內容並沒有展開講述,而是讓學生輕輕合上課本,閉上眼睛跟着老師輕聲朗讀詩歌,用心去感悟,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我想這種教學效果並不是僅靠討論而能達到的。

當然,討論是一種學習過程,透過討論可以使參與者的思想深化,使思維清晰化、條理化。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學會探究問題。體現了以學爲本的新型教育觀。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小組討論的價值,避免使討論流於形式呢?我認爲應做到以下幾點:

1、圍繞中心,設計有價值的問題。這需要教師備課時認真思考,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筆者教學《媽媽,我不讓你死》一文時,緊扣:爲什麼洛迪能夠成功地救助媽媽?如果你是洛迪,面臨當時的境況,你將如何做?由此展開討論,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洛迪對母親的愛及英勇頑強的男子漢精神。

2、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如果時間不足,討論便難以真正實現教學目標,只是流於表面現象,結果問題只好仍然由教師代爲解答。因此,我們就應該注意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或課堂上留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思考、討論。

3、討論時教師可根據情況適當介入,進行必要的指導。當學生的思維如脫繮的野馬任意奔馳、不着邊際時,當學生各執己見,不能互相配合而導致浪費時間時,當有學生不肯獨立思考時,教師要進行調控,使討論能正常而有序的進行。

筆者在講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時,有學生提出:一個國家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的威脅便常常會滅亡,真的這樣嗎?話音剛落,另一位學生馬上舉手展開辯論,並聯繫了當今的美國與伊拉克的戰爭進行展開,進一步明確了國家需要磨練才能強大的道理,而前一位學生認爲:如果國內治理得比較好,沒有敵對國家,那還會滅亡嗎?此時課堂辯論非常激烈,學生情緒有失控的傾向,此時我便介入討論,點明孟子生存的戰國時代,聯繫當時的社會現實來談,這樣便有針對意義,迴歸到文章主題的把握,透過辯論,使學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也知道了想成才就必須經受艱苦磨練的道理。

4、在討論交流中,教師要注意每個學生的情感態度,特別是中等以下的學生,不僅注意內容是否正確,而且要在乎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交流,不能只注重個別優秀學生的精彩發言,而忽視了是不是每個學生學生都參與討論了,在討論中是否有交流、有補充、有爭論?是否每一個學生經過討論都提高了認識,拓寬了思路。

5、教師應恰當評價學生的討論。在學生髮言後,教師應作簡單點評,及時給予肯定,因爲教師輕鬆的微笑、溫和的'眼神、欣慰的點頭、鼓勵性的話語都會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當然,教師的評價應側重於對學生閃光點的鼓勵,切忌使用“你真笨”、“沒頭腦”、“呆瓜”等挖苦的語言、一棒子打死的語言、惡語傷人的語言,更要切忌有失教師風範的污言穢語。

但是,有的教師認爲評價應以鼓勵爲主,於是課堂上出現了“好”聲連片,只要學生回答問題,教師一概以“好”、“很好”進行籠統的評價,對學生的錯誤結論不加以糾正,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使學生模糊認識。如果學生的發言有失偏頗,一定要明確指出來,並可據此激發學生在更大範圍內作深入的思考和討論。

誠然,小組討論利於課堂氣氛的活躍,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的體現,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希望我們能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合理安排,真正實現教學的最佳效果。

標籤: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