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分工合作獲成功說課稿範文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分工合作獲成功說課稿範文

下午好!

首先,謝謝大家參加本次展示活動。更謝謝盧灣區教師進修學院領導和老師們給我們創設了高研班這個舞臺,整整1年關老師作爲我和岑老師的教學專業導師,不僅爲我們提供了一次次教學觀摩與研討的機會,更針對我倆不同的特點,扶植我們走上不同的成長道路。今天我所執教的這堂課有着特殊的意義,因爲它曾經是我的第一份作業。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教材:

本課是《品德與社會》(科教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生活在集體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集體生活的理解,教會學生一些參與集體生活、處理集體中各種關係的方法。《分工合作獲成功》是本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懂得在集體中如何發揮個人所長,在工作中合理分工,團結協作,共同爲集體的發展出一份力。

再介紹一下我的學生:

學生在一年級時圍繞學校生活主題已經學習了《一起解決問題》、《學做小主人》等課文,這些課文已經初步涉及有關集體含義的內容,學生對集體已有粗淺的印象,也有爲集體出力的熱情,缺乏的是與集體其他成員合作共事的經驗和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矛盾衝突的實際能力。同時,從二年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看,他們比較容易接受一些形象直觀的內容,對於故事、遊戲等形式較感興趣。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目標一:知道合理分工、各司其職、相互協作有利於獲得成功。

2、目標二:初步學會分工合作的方法。

3、目標三:體驗因分工合作而獲得成功後的快樂。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板塊:

遊戲匯入、揭示課題;故事新授、體驗分工;模擬實踐、感受合作。

第一個環節遊戲“數汽車”,是爲了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初步體會到分工合作的好處。

第二個環節故事“螞蟻搬大甲蟲”,透過故事分析,讓學生了解如何合理分工;又創設情景,讓學生模擬小螞蟻,選擇相應的工作。

第三個環節遊戲,小組合作完成“給螞蟻建家園”,讓學生在分工合作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並從中感受到合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我在本課中採取開放性、活動化、對話式等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引領下進行自主、合作、體驗式學習,初步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

今天,在這裏展示的是第一次課的“後續實踐”,也就是第二次課堂實踐。它是建立在後續討論後的實踐,有着是我反思後的提煉,在課堂中,它有着3個不同的改變: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大家都爭當指揮怎麼辦?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第二環節中,有很多學生都要當指揮,而實際上只能有一個人當指揮,當不上的同學也許會有些失落,針對這種情況,我採用三種方法:一是用民主選舉的方法,儘可能做到比較公平;二是可以輪流試,誰適合誰當;三是講清指揮也只是分工之一,和其他工作是同等的,都是完成任務不可缺少的,因此不當指揮幹其他工作同樣光榮。

二、關注課堂的過程:僅僅是爲了獲成功嗎?

我的課題名稱是“分工合作獲成功”,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非常關注最後一個遊戲,“螞蟻家園”,預設是讓學生在分工合作後完成任務、獲得成功。但教學後發現,每一次總有一些小組因爲時間的有限,合作得不夠有效,而沒有獲得成功,如果我爲了讓更多的同學獲得成功,給這個環節預留了更多的時間,反而忽視了前面環節的討論。怎麼解決這個矛盾呢?在反思中我認識到:

小學階段更重要的是習慣的養成,方法的學習!教學生學會合作,遠比讓他們獲得一次成功重要。因此,在此次教學中我預設了“搖鈴”這個環節,目的在於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出現問題,馬上討論解決,這樣的“活動停頓”可能會浪費一點時間,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同學們在每一次停頓中,知道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合作的方法。這樣,即使因時間關係,在課內也許來不及完成任務,但學生們都有所收穫,並且還可在課後繼續透過分工合作把任務完成。

三、關注教學的延伸,上完課等於問題都解決了嗎?

透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初步學會了分工合作,但並不等於問題都解決了,因爲在分工合作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多種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智慧和技能。就拿協商來說,就很有學問,而這個學問不是上一堂課就能解決的,我把這個問題留在下一課去討論,使學生帶着問題到課後去思考,爲進一步解決問題作準備。這樣,一個問題解決了,又引發別的問題,促進新的思考,學生就能得到持續的進步。

關老師告訴我們:“實現德育的有效性是本課程所追求的目標之一。過去,思想品德教育缺乏時效性的原因之一是迴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把學生置於一個過於單純的社會環境中進行道德說教,導致學生走出課堂後,無法運用課堂中學得的道德規範去處理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因此,這反思後的教學,讓我更注重於學生的實際表現,課堂的真實過程。

短短的一年研修時間很快就要結束了,我的教學成長道路還很長。今後,我將繼續堅持實踐——反思——後續實踐的方法,不斷探索教學規律,使自己成長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