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第八單元教學反思

從一個學期民衆鎮小學語文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來看,各個片按照制定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全鎮各間學校,絕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都參與了精品課的打磨,在這個過程中,承擔精品課的教師發揮了自己的領軍作用,自己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引領了一批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次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精品課程建設,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

第八單元教學反思

(一)注重了教學的實效性

1、確立恰當的、符合三年級學生知識水平及認知能力發展的教學目標。

三年級學生處於低、高年級之間的過渡時期,他們剛從低年級升上來,身上保留了很多低年級孩子的特點:仍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認知水平低,學習能力較低,生活積累薄。這種情況下,教學目標確立太低,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受到影響;目標確立過高,造成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出現超乎他們能力解決的困難,澆滅學生的學習熱情,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因此,確立恰當的、適合三年級學生知識水平及認知能力發展的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在整個精品課程的打磨過程中,我鎮的教師,能一絲不苟地認真研究、深入瞭解學生,又能學習、領會《語文新課標》中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細細琢磨,把《語文新課標》中的關於中年段的階段目標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一一進行落實,不斷調整,最終確立適當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熱情高漲、生機勃勃,較好地完成了本單元的教學任務。

如:口語交際課《誇誇我的同學》確立的目標“1、引導學生去發現同學各方面的優點,能基本掌握用具體的事例真心實意地誇獎同學的方法。”這個目標確立的依據是:第一,學情所致。因爲口語交際《誇誇我的同學》,要求三年級學生誇獎的是同學的優點,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能發現同學的優點,而他們同學之間相處的時間、空間主要是學校,都以學習活動爲主,學生注意到的大部分是同學學習方面的優點,其它方面的優點容易忽略,因此,他們課堂上口語交際的話題會僅限於學習方面,範圍會較爲狹窄。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在引導擴展話題的範圍方面下一定的功夫,讓學生髮現同學各方面的優點。第二,落實《新課標要求》。《新課標》中要求“口語交際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教學當中,當學生由於年齡、認知水平等方面所限,一節課中總是圍繞學習這一個方面的優點進行交際,打不開話題,教學實效肯定大打折扣。這一點分析,在後來的打磨過程中得到證實,如果教學中拓展學生話題的範圍成功,學生有話可說,他們才樂意說。也只有學生樂意說了,教師才能進一步去要求他們真誠、內容具體地誇獎同學,從而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短短四十分鐘內達到有效的`訓練與提高。課標中的口語交際要求“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才能得到具體的落實。

2、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指導

學習是一種終身行爲,學法指導其實是透過最優途徑,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並運用適當學習方法有效進行學習的能力,是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運用的結合,是學生最初嘗試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是模仿與創造的結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爲他們以後的語文自主學習打下基礎,有效地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推動他們爲進一步做準備。比如:楊葵芳老師在《聖誕樹》第一課時中,爲了讓學生能從整體把握全文,設計了讓學生概括課文大意。可事實是要求三年級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把課文大意概括出來,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爲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即 楊葵芳老師就對學生進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指導,採取了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學生用填空的方式概括、把握了課文主要內容,然後小結:“我們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要注意把時間、地點、主要人物、事件的大概說清楚”,學法指導言簡意賅,簡明扼要,不做過多講解,學生聯繫實際意會即可。今後學生就可以在學習實踐中加以應用,逐步形成、提高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又比如:楊慧老師上的口語交際《誇誇我的同學》,就把一個教師誇獎同學賀卡做得好的生活小片段做成課件播放給同學看,再讓同學自己概括“楊老師誇獎同學哪裏做得好”,老師把學生概括出來的方法板書黑板,讓學生在課堂的口語交際實踐中,以此作爲口語交際如何把內容說具體、能打動別人的方法,同時也成了同學評價誇同學的標準。整個過程,讓學生抽象、概括出學習方法,再依照方法進行實踐,有以方法作爲評價的依據,來衡量同學口語交際成功與否,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等各方面都進行了有效的訓練。

3、注重從整體把握、感知課文,設計的問題精當有效

三篇精講課文的教學,教師都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從整體去把握課文,沒有把課文進行零碎肢解,讓學生能真正從整體的角度去理解、感受人物內心的情感與蘊含的品質。首先,三篇課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都有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環節。《掌聲》《給予樹》在第一課時教師都採用填空的方法讓學生去把握主要內容,《給予樹》還透過教師小結滲透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學法指導。另外,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都非常講究,儘量體現課文的完整性,避免了繁瑣無效的提問。如:《給予樹》第二課時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媽媽爲什麼生氣了?”這種探究性問題,緊緊圍繞了課文教學重點,指引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深入品讀、和體會,讓學生較好地完成精讀教學任務,訓練他們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感受力,達到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這樣的教學目的。又比如:《一次成功的實驗》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教師設計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讀讀課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這個實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讓學生能從總體上鳥瞰全文,大致把握課文的結構和內容,能從小女孩、合作的同學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理解本文蘊涵的深刻人文意義:只有團結合作,才能達到互贏的境界。學生不至於把對課文的理解弄得支離破碎,讓學生學完之後,記憶中只有課文的碎片。

三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是讓教學建構在從整體感知、把握,到用精當問題引導局部理解品讀,再到小結提升、拓展延續這麼一個漸進的流程上,既尊重學生的喜好,也遵循學生個性潛能的動態發展;既承認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也相信學生個個都能創新。所以,課堂上就充滿了燦爛的陽光,洋溢這動聽的歡笑,學習爲孩子們帶來了樂趣,成爲他們快樂的源泉。

(二)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葉聖陶先生曾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三位教師三篇精講課文的教學,無論是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都突出了“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悟”。 在教學中,學生透過朗讀、默讀、誦讀、略讀、細讀、分角色讀等各種形式的誦讀理解課文內容,避免了繁瑣的提問、分析、講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三篇精講課文的教學,教師把讀作爲通向文字的橋樑,讓學生品讀、體味,在文中走個來回;再讓學生思考,躍然跳出紙外,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上,又讓學生讀,要求讀得有感情。就這樣螺旋式層層上升,充分發揮“讀”的作用,以讀爲主旋律,讓學生融聲音、表情、姿態、手勢爲一體,造成熱烈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產生課堂情感效應,讓學生對作品中的人和事及蘊含的情和理有真切感受,激發學生讀書慾望。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感,積累了學生的語言。

以彭碧玉老師《掌聲》第二課時爲例,引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前前後後差不多達二十分鐘。請看她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引出掌聲)1、出示幻燈生字詞,讓學生齊讀兩次。

(二、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1、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英子的生活,(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以前的小英是個怎樣的?後來又變成怎樣呢?請在文中找一找。

(1)從哪個自然段看出,指名回答,幻燈出示第一自然段讓學生齊讀後回答,英子以前是個怎樣的人?

(3)讓我們再次體會英子的內心憂鬱,引導學生讀此段。

……

標籤:反思 教學 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