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金庸傳奇之美女如雲

鍾曉毅 費勇著

                                  

    集美之大全

    集情之大成

    《神鵰俠侶》之中,美女如雲。首先不能不談談小龍女。

    金庸寫小龍女,寫了一種理想,一種夢幻。她曾經活在我們年少的心中,也隱隱地

也活在我們年老的心裏。她永遠那樣年輕,時間與空間不能規範她。她像雲一樣飄逸,

像風一樣輕盈,像水一樣柔和,永遠是一個女孩子。

    金庸寫小龍女,奉獻給讀者的只是一種詩的意境,她是超越於現實塵世的尤物。她

獨來獨往,她玄靜透澈,她幽深安詳。如同《莊子》中說的:藐菇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膚若冰雪,倬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邀遊於四海之

外……”

    歸根到底,金庸的成功,在於塑造了一位“永恆的精神戀人”形象。這樣的形象,

在中國文學中,除了小龍女,暫時還想象不出第二位。

    馬克吐溫的一篇散文《我的精神戀人》,可能是關於小龍女這個形象最好的註腳:

    我第一次遇見她時,我十七歲,她十五歲。是在夢中。不,不是相遇而是從後面趕

上她的。那是密蘇里的一個小村子,我從前沒有去過,除了做夢之外在當時也沒去過。

我走過一座有木欄杆的木橋,橋上到處扔着一捆一捆的乾草,十分雜亂。她在橋上,在

我前面四五步左右;片刻之前,我和她都不在這橋上。……

    我記得這一切,也記得那個女孩,她走路的樣子,她一身穿着。剛開始,我在她後

面五六步遠,頃刻間我就到了她身旁--我既沒有走動也沒有滑行,就這樣到了她身旁,

移動是不顧空間的。我注意到了這一點,卻不驚奇,看來這是一種自然的過程。

    我在她身旁。我摟着她的腰,把她拉攏一點,因爲我愛她。我雖然不認識她,但覺

得我的行爲是自然而正當的,我毫不疑惑。她不驚訝,不爲難,也沒有生氣,而是摟着

我的腰,擡頭望着我,臉上露出愉快的歡迎表情。

    十年之後,我在另一個夢中找到了她。我又是十七歲,她依然是十五歲。……

    十年前,她很美麗,現在依然美麗,那少女的活潑、溫柔和天真,仍然如舊。以前,

一雙藍眼睛,一頭柔軟的金髮;現在是黑頭髮,深褐色的眼睛。這種不同,我注意到了,

但這並不說明變化。對我來說,她確實依然是從前的她。我沒有問一問那座木橋是怎麼

回事,也未必去想過吧。我們生活在一個單純、自然、美麗的世界裏。這裏發生的一切

事都是自然的,適當的,不受意外的事的干擾,也不受任何驚奇的干擾,所以不必作解

釋,對解釋之類也不感興趣。

    在我認識我的夢鄉戀人的這四十四年當中,一般兩年夢見她一次,多是幾瞥。儘管

她非常喜歡打扮,頭髮和眼睛變得叫人不敢認,但我一眼就能認出來。她總是十五歲,

樣子像是十五歲,動作也像是十五歲;我總是十七歲,連一天也沒有長大過。在我眼裏,

她是個真人而不是虛構的,溫柔而天真,跟她交往是我一生最美好最令人舒暢的經歷之

一。

    小龍女遭到尹志平姦污的情節,引起一些讀者的不滿,這樣冰清玉潔的女孩,怎能

有如此遭遇。這個情節引起的心靈震撼有點像《紅樓夢》中妙玉的結局。妙玉在小說的

前半部,潔身自好,連一般人喝過的茶杯都要扔掉,像一朵高潔的蓮花,像深谷的幽蘭。

但是,在小說後半部,她卻爲強人所污,不知所終。

    讀者讀到此,作者寫到此,大約都是懷着無可名狀的悲哀的。美在生活中無法持久,

脆弱如嫩枝,大風一吹就折斷。美麗的一切都如鏡中花,如水中月,如夢如幻。

    也有讀者認爲後來小龍女不該復出。其實,小龍女復出與不復出又有何妨,不論怎

樣,她只能是我們心中的小小祕密,永遠藏在我們心中的最深處,像深藏着一個夢,一

段最珍貴的往事一樣。

    郭襄也代表着一個夢,一個帶着人間煙火氣息的夢。

    郭襄也是一身仙氣,卻是人間仙氣,而非仙女下凡。

    她在書中的最後幾章纔出現,似乎可有可無,但如果少了她,全書將大爲減色。

    她無疑是《神鵰俠侶》中最爲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之一。

    小龍女令人傾倒,但她清淡絕俗,幾欲透明,只可遠觀,不可近摩;但郭襄卻小小

年紀,已是明麗俊美,頗具超逸不羣之氣,令人觸之可親,可愛非常。

    她和楊過幾成隔代之人,卻有相同的神韻。她外號叫“小東邪”,和黃藥師、楊過

等同爲“邪派人物”。楊過古怪孤僻、出人意表的性格,與我行我素的小東邪的氣質正

好相合。

    我們正爲郭靖和黃蓉傷感呢,生了一個郭芙,千嬌萬寵,寵出一個“大頭佛”。郭

芙空有黃蓉的美貌,卻沒有郭靖的質樸、堅忍與敦厚,嬌生慣養,不知天高地厚,到處

闖禍不說,更缺乏一點寬容與善良。不僅在一怒之下砍掉了楊過的手臂,還不分青紅皁

白地用銀針刺傷了正在療毒的小龍女,致使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經歷了那麼多的劫難與

曲折。所以在書中,作爲一個還算重要的人物,郭芙並不討人喜歡。

    而和郭襄一胞雙胎的郭破虜,倒是承襲了父親的憨厚魯鈍,但孩子心性卻一直未減,

亦只能算是一個笨頭笨腦的孩子。

    好在還有一個郭襄脫穎而出。有人曾去推想作音塑造這個人物的用意,也許是意欲

和郭芙作一對照,也許是不想傷了郭靖和黃蓉之心,使他們的三個兒女中畢竟有一個出

類拔萃的人物。

    其實更主要的是,金庸希望在腥風血雨,殺氣沖天的武林世界中把握一個純真的形

象,一個可親可愛可嘆的少女。這在金庸的人格理想中佔着相當大的比重。他把郭襄刻

畫成作品中最渾璞去琢的一個人物,代表着一切未知,代表着光明與希望,自有其深意

在。

    郭襄對楊過芳心可可的複雜情愫,也是作品中最動人的篇章。合郭靖、黃蓉之美成

來起來的她,從小就傾慕“神鵰大俠”。一旦碰上了,又發覺他們之間的生命氣質是如

此的相同,不禁讓她大喜過望,追隨不捨。

    她喜歡楊過,但又不僅是因爲兒女之情,更多是因爲英雄崇拜情結以及性情相近的

緣故。她是那麼盼望楊過和小龍女重聚,胸襟坦蕩,絕不藏私。

    及至楊過露了真面目,並在她生辰那天“送了她三份大禮”:

    一是殲滅了兩千蒙古大軍;

    二是火燒蒙古軍糧;

    三是送了達爾去揭穿霍都王子想當丐幫幫主的奸計。

    本來,這是楊過總歸要做的事,但小姑娘偏偏認爲楊過是爲她而做的,是給她的生

日賀禮。一念至此,從今而後,海闊天空,山長水遠,除了楊過,還有誰能佔住她的心

呢?楊過終於和妻子團聚了,並攜手遠飄,歸隱林泉。郭襄祝福他們,自己卻終身不嫁,

乃至做了峨嵋派的開山祖師,連男徒弟也不收。

    她太予人好感了,惹得不少讀者熱淚盈眶,爲她的真情所感,固執地認爲郭襄才真

正是楊過的佳偶。

    然而,誰知道呢?情之爲何物,也真如生死之謎,渾然而不可盡解。倒是郭襄成了

許多有心人眼中的絕頂人物,都說她是一個可愛至極的小姑娘。

    讀多了金庸的作品,你就會發現,金庸筆下的男主角,幾乎個個都爲數名美女環繞,

而他們也都左右逢源。女孩們也幾乎人人都對這些英雄大俠們芳心涌動,情深意長。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紅樓夢》,想起了此書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

熙鳳效戲彩斑衣”中,賈母關於才子佳人的一番話:

    “這些書就是一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得這麼壞,

還說是佳人,編得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鄉紳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一

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絕代佳人。只見了一個清

俊男人,不管是親是友,想起他的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也忘了,鬼不成鬼,賊

不成賊,那一點兒像個佳人?就是滿腹文章,造出這樣事來,也算不得佳人了。比如一

個男人家,滿腹的文章去做賊,難道那王法就看他是個才子,不入賊情一案了不成,可

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小姐,都知禮讀書,連夫人

都知書識禮,就是告老還家,自然這樣大家人口,奶媽丫環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

這些書上凡是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頭?你們自己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

什麼的,可是前言不搭後語不是?”

    中國傳統戲曲就是這種模式的,賈母站在她那個階層說的話,見仁見智,但她所指

出的現象,在那個時代的文藝作品中倒是普遍的事實。《西廂記》、《牡丹亭》不就是

這樣的素材嗎?大家閨秀因爲家規嚴謹,根本不知外頭的世界怎樣,一旦碰上了一個男

子,不管這男子來歷如何,都會墮入情網。她們愛的也許並不一定是男子本身,她們愛

的其實是能戀愛的那種感覺。

    金庸看來也未能擺脫此種俗套,只不過才子佳人在他筆下變成了英雄美人。那些小

姑娘們跟舊戲曲裏的小姐一樣,沒有見過多少男人,一旦見到一個好樣的,便總是情愫

暗生,芳心自許,以至弄出了許多“故事”。

    並不因爲她們是闖蕩江湖的女中豪傑,就有很遠大的志向。她們的最高理想,也不

過是和如意郎君攜手並肩行走江湖而已。

    即使聰慧於如黃蓉,也只不過是因爲愛郭靖才走上救國救民的俠之道路。用她的話

說是“我原知難免有此一日……罷罷罷,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由此可見,

郭靖是完全主動的、自覺地走上襄陽抗戰之路的,而黃蓉的思想境界卻未必有這麼高,

她只不過是爲了愛人--即“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的中國婦女傳統的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嫁着猴子滿山走的心態。在什麼都說了算的背後,黃蓉在大是大非問題上,

倒成了個“跟跟派”。

    到了楊過這裏,更是全書少女們惟一的情人了。他勇猛剛烈、風流灑脫、機智多變、

重義豪爽,加上年輕漂亮、武功過人,又甜嘴滑舌、情深款款。雖然對小龍女忠貞不二,

但有意無意又處處留情,牽引着一個又一個少女的心扉。

    一句“媳婦兒”,就叫陸無雙聽得又羞澀又歡喜,從此就把楊過的一生系在心上了。

    一曲高歌吟唱,程英等於戀愛過了。雖然她和楊過沒有說過幾句話,然而在婉轉吟

和之中,他們互通了心曲。對於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來說,還有什麼樣的戀愛比這更刻

骨銘心呢?

    一個複雜的眼神,讓在絕情谷長大的公孫綠萼不但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又讓她憧憬

着愛情的美好,併爲此犧牲了性命。

    還有郭芙、郭襄……

    這一個個“故事”,就構成了《神鵰俠侶》的經脈,讓它成了一部集情之大成之作。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