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我的童年教學設計範文(精選4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童年教學設計範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童年教學設計範文(精選4篇)

我的童年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品味雋秀的語言,在頭腦中再現優美的畫面;

2,感受並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3,培養學生的感悟創新能力及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品味雋秀的語言,理解作者對童年的愛

教學難點:感悟創新,閱讀中再現優美畫面,

課型: 賞讀活動課

教法與學法:朗讀品悟法;賞析再現法;

課前準備:錄音機、輕音樂伴奏磁帶; 多媒體輔助課件

教學時數:1課時

創意說明:

七年級教材第二單元選用了唐弢先生的《童年》。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語言秀美生動,畫面豐富多彩,情感真摯充沛。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則,我將其設計爲賞讀活動課,採用板塊式的設計思路,在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美美地想的活動過程中,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評說美、暢想美。本課注重學生閱讀的感受,讓他們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達出來,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發現美,用自己的頭腦領悟美,用自己的語言傳達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一點浪漫、有一點創造、有一點暢想、有一點感悟。意在以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交流,讓學生真正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激情匯入:有人說童年是一首歌,歡快的音符卻難以唱盡它豐富的旋律;有人說童年是一幅畫,絢麗的色彩卻難以描盡它多姿的回憶。那麼,就讓我們說童年是一首詩吧,讓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燒成澎湃的詩篇,奉獻給我們所摯愛的童年!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誦——“童年呵,/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那麼,今天讓我們隨着唐弢先生深情的目光,一起走進他的《童年》,領略散文詩中謳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

第一板塊:“ 美美地聽”——激趣感知活動

1、伴隨優美的輕音樂,快速默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些字詞你注意到了嗎?

認知下列字音、字形:(多媒體出示)

洗濯 鷓鴣 翱翔 驀地 踱過 倩影 笑靨 遨遊 採擷

2、教師配樂範讀課文。請學生美美地聽,初步感受作者抒發的感情;同時留意老師朗讀時表情達意的方法和技巧。

你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是什麼?大膽地說出來吧!(請學生自由地說出自己聽讀的感受來)

第二板塊:“美美地讀”——真情體驗活動

這樣優美的文字、這樣真摯的情感,你不想試一試嗎?來,在優美的音樂中想象童年的畫面,把你對童年的感情表達出來吧!

1、學生自由配樂朗讀,頭腦中再現優美的畫面,進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題情感——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讚美。

請你一展身手吧!朗讀你最喜歡的一部分,並請告訴大家你所表達的情感,好嗎?

2、請學生配樂表情朗讀,讀出畫面的美,讀出作者的情。可就一個畫面、一個段落、一個部分來朗讀展示。

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朗讀,藉此指導朗讀,鍛鍊和提高朗讀能力,進一步領會作者的情感。

例如:“月/是她的臉,一抹輕雲/是她的笑靨,幾顆星星/是她的眼睛,晚風/吹過/垂楊,這上面/散佈着/她的風韻。”這一段要讀得緩和、柔美、深情,飽含對夜、對生活的讚美。

備註: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感悟與表達能力,不求全責備,重在鼓勵、欣賞、陶冶。

第三板塊:“美美地品”——品悟賞評活動

1、(多媒體出示)話題一:你感覺這首散文詩美嗎?美在何處?說說你的發現。

話題二:你能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句子或詞語嗎?能否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話題三:文中有你欣賞的寫作手法嗎?可以指出來並說說你欣賞的原因嗎?

請自由選擇話題,從自己感受最鮮明的、興趣最濃厚的、發現最獨到的、領悟最深刻的方面賞一賞、品一品、說一說,比如一個凝練的詞語、一句傳神的描寫、一幅生動的畫面、一份真摯的情感、一種巧妙的寫法……當然,大家也可以合作探討。

2、學生反覆品讀,可在小組內合作探究、自由交流一段時間,然後表達自己的感受、見解。

備註:學生只要有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見解就好,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老練。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發現、感悟興趣和探究、品悟能力,在師生與作品的交流中,相互借鑑,共同提高。

第四板塊:“美美地說”——再現創新活動

1、示範引導:這樣優美的畫面和情感,也激起了我創作的熱情。我對第三節中的畫面產生了興趣,將它創新改寫爲:(多媒體出示)五月的陽光熱情地親吻着我的臉,瀟灑的清風調皮地拂弄着我的亂髮,慈愛的老牛,揹着我慢悠悠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田野這樣的清新,一望是無垠的碧波,路旁那金黃的油菜花在微風裏搖曳起舞,婀娜的身姿逗惹得柳枝也翩然顧盼了,恰遇到檐下多情的石榴揚起醉紅的笑臉,呵,你看它們不禁笑得全身酥顫了!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歌唱?再吹一曲短笛,給這美好的時光助興吧!

俗話說“拋磚引玉”,你的創作熱情點燃了嗎?展開想象和創新的翅膀,把你們欣賞的優美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吧!

2、自由創作,也可以小組合作。

3、表情朗讀(可按學生要求配樂)自己的作品,大家交流共賞。

第五板塊:“美美地想”——暢想延展活動

1、(多媒體出示)話題一:讀了這首散文詩,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

話題二: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情感,你讀了有什麼感觸?你想到了什麼?

2、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由暢想表達。

備註:自由表達不限內容多少。培養學生閱讀作品後自然地聯繫自己生活、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的良好閱讀習慣。

隨堂練習:(多媒體出示)要求:依興趣自選練習,自主完成。

1、摘抄自己喜歡的優美詩句,反覆吟誦,最喜愛的也可以背下來;

2、就自己所喜愛的句式或寫作手法仿說、仿寫;

3、學用優美的、凝練的語言寫寫自己的童年生活;

4、將你的欣賞所得整理一下,把板書設計補充完整。

5、蒐集你所喜愛的名人的童年生活或有關童年的詩、文,積累素材並與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

在“美美地品”環節中,學生可能較多地注意詞、句,注意描寫、畫面,對含義較深的語句和值得仿效的寫法,可能因水平所限而注意不到或說不好,這也不必過高要求,因爲本課注重訓練的是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師亦應在學生賞析時適當提示和補充。當然,教師也可安排“質疑”或在解決練習時探究句子深刻含義,可在練習中安排句子仿寫,進行語言的學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品悟、探究、體驗、練習的環節中設計的話題是自由選擇的,必須給學生以真正的自由空間,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我的童年教學設計2

課時:1課時

媒體運用:多媒體圖片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以童年爲主題的美術作品,感受其藝術特色。

2.能口頭或用簡短語言描述出自己對藝術品的感受。

3.讓學生喜歡欣賞美術作品。

教學設計思路:

一.學習評述的方法。教師透過語言的引導和板書的解釋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

二.運用評述的方法來欣賞作品。用學過的評述方法描述出自己對藝術品的感受,進一步提高評述的水平。

三.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體驗成功的自豪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一. 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童年話題

1. 同學們,你們今年幾歲了?

2. 師:八、九歲的你們,正處在美好的童年的美好時期。

3. 讓學生說說童年的趣事。

二. 看自己的照片感受童年,回憶童年

三. 欣賞書中圖片,認識其他人的童年和自己有什麼不一樣。

1. 出示《艱苦歲月》的圖片

著名雕塑家潘鶴的作品。

2.教師有目的地讓學生觀察作品,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

表情什麼樣?衣服什麼樣?他們的姿勢呢?

小結:潘鶴用了紅軍生活的一個小細節,它以小見大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難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它動人的形象激起了觀者的共鳴,給人以無限的聯想和藝術感染。我們在觀察一件作品時,不僅要看整體,還要看細節,這纔是最能表達作者思想的地方。我們剛纔介紹作品的

2. 這件作品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銅雕

雕塑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材料體現了作者對作品的不同理解。

3. 學生分組討論分析《百子圖》

構圖挺滿

《百子圖》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經常表現的題材,百子有百福的意義,它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整幅畫給人一種自然、和諧的.感覺。《百子圖》的形式很多,表現的方法也很多,這幅只是其中的一種。”

4.《又一個二分》

 畫家畫的非常像,表情也很逼真

前蘇聯畫家列歇特尼夫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形象,反映了孩子又得了一個二分後內心的愧疚,以及母親的擔憂,姐姐的不滿和弟弟的嘲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4. 總結:我們欣賞了三幅表現童年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獨特的角度,感人的畫面以及不同的表現手法傳遞出自己對童年獨特的感受,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些童年的作品吧!

二. 學生欣賞多媒體圖片-童年

這些作品讓他們感到親切,也讓他們感動,更容易打動他們,也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

三.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童年是風車,童年是花朵,童年是爺爺鬍子裏的故事,童年是媽媽背上的歌謠。這節課我們欣賞了這麼多表現童年的作品,我想你們一定對童年有了更深的認識,課後你們可以把對童年以及對這些作品的看法用筆記錄下來,隨着年齡的增長你會在不同的年齡段體味到人生不同的快樂!下面就讓我們隨着童年的歌聲來結束這節課吧!

我的童年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生字詞和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

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點。

2、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難點: 品味本文平淡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誦讀古詩《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播放《童年》,讓學生談自己對童年的認識,匯入新課。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

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2.注意以下詞語的字音和字形

肅然起敬 萬象更新 誕生 孤苦伶仃

教 諭龍肝鳳髓溺愛 躥房越脊

渾渾噩噩 習以爲常 光大門楣 椽子

做選擇題和寫話進行檢測。

三、初讀課文,感受童年。

自學指導:

1.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清文意。

2.在文中找出重要詞句,寫出感悟或提出問題。

3.試着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總寫作者對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寫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層(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憶童年在家鄉的生活。

第二層(11——13)離開故鄉,抒發思鄉之情

四、合作梳理,回眸童年

1.圍繞“我的童年”,作者寫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開篇即說“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來,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結合課文,說說作者爲什麼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3.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麼特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 明確:1.介紹了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父親與叔父艱難的生活;我童年的苦難與享受;我最早的學習生涯:老師與同學;傷感中離開故鄉,踏上新生之路。

2.作者的童年是物質和精神都飽受苦難的年代。在父母身邊時,物質生活極度匱乏,吃的是紅高粱麪餅,連鹽都無錢可買;“半個白麪饅頭”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東西,家裏“連帶字的什麼紙條子也沒見過”;在濟南叔父家,“我”的物質生活好些了,但精神生活並不如意,一個六七歲的孩子離開母親,經常在夢裏哭醒。所以作者回憶起童年生活,眼前沒有喜氣洋洋的紅色,也沒有生氣勃勃的綠色,只是一片無奈悲涼的灰黃。

3.作者的童年可以說是苦難的童年,在苦難之中飽含着深沉的親情、淳樸的鄉情、誠摯的友情。叔父對我家生活的關照和接我去他家;我童年的享受吃到半個白麪饅頭;和同學玩。

五、把握語言,品味童年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言進行賞析。從用詞、修辭、情感等角度進行。可能會出現的句子:

(1)4、5段中那些語句寫出了“我”父輩生活的艱難?寫父輩生活的艱難有什麼作用? “孤苦伶仃”,“相依爲命”,“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兩個無父無母的孤兒”,“餓得到棗林裏去撿落在地上的幹棗充飢”。

父輩生活的艱難,是他們去濟南謀生的直接原因,也爲後文“我”離開故鄉去了濟南做鋪墊。

(2)6—8段中“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我”三四歲時,奶奶每天給“我”的半個饅頭。說明了當時物質條件的缺乏和家境的困苦。

(3)第8段中說“這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邊瑣事”,“我”寫這些“瑣事”的目的是什麼?

這些瑣事使我終身受用不盡。寫這些瑣事,一方面是爲了激勵自己前進,鼓舞自己振作;另一方面是爲了激勵後輩,讓現在的孩子瞭解舊社會的苦難生活,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課堂小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讓我們走進了季羨林先生的童年,展現了童年了生活的苦難,同時也包含了深沉的親情、淳樸的鄉情、誠摯的友情,揭示了童年生活對自己的深刻影響,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何其幸福,讓我們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七、佈置作業

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以《我的童年》爲題,寫一篇小作文

我的童年 教學設計4

上完這堂課,作文的火花在每一個學生心中點亮,就連平時寫作文最差的學生也寫出了400字左右。 由此可見,學生的作文是可以寫好的,只要是觸動了學生的感情神經,選材得當,命題新穎,相信作文自然會綻放其獨有的光芒,也會讓學生自主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變厭爲樂寫,變白話爲含蓄,變淺層爲深層,學生在琢磨中悟道,在堅持中獲得樂趣。 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發展的過程,僅僅透過一堂課,其實很難斷定學生已對作文有了濃厚的興趣。但透過這堂課,使我對作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也感覺到新課標新

教學理念學習實踐的重要性。這堂課我認爲我有以下幾點是成功的:

一、 我的教學理念是成功的

1、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說話寫作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活動起來,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能暢所欲言。

2、找準切入點,讓學生找到生活與寫作的橋樑。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即使再差的學生,他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作爲教師我發現並利用了學生的這些“亮點”,從而有效點燃寫作興趣之火。特別是學生所表達的有關活動的感受,言語自然有味,確實體現了學生的個性。

3、實踐“跳摘”理論,化解作文難度,使學生稍微一跳便能摘到“果子”。課堂上讓學生互相交流,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緊張恐懼心理,讓他們輕鬆進入表達和寫作狀態,調動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知識積累,使作文有話可說。從學生擬寫的作文題目來分析,遠遠超出平時的水平,若不是採用這種方式,很難讓這些學生有這種水平發揮。

二、多媒體的運用優化了我的作文教學

我將多媒體手段帶進課堂,用於本課作文指導,其目的是透過多媒體手段,爲學生提供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的教學資源,爲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多種感官接受刺激,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回顧本課教學我的預設目的基本達到。

1、運用錄像和網絡手段,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還有人說,興趣是步入創造大門的臺階。這無不都是說明興趣的重要。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入迷,思維纔會積極開展。爲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上課伊始我將學生自己參與的活動拍攝成錄像資料納入課堂播放,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有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寫作靈感,開啟學生的寫作思路。

2、豐富學生感知,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作文離不開素材.然而,小學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還有一定的困難,因爲大多數兒童往往不大注意觀察生活,常常使自己身邊的一些值得一寫的素材讓它溜走了。爲了解決同學們寫作訓練中的實際困難,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在網上搜集了大量有關童年趣事的圖片,在課上給學生展示,豐富了學生的間接感知,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指導學生如何將文章寫具體,寫出真情實感時,我先出示典型的病例和優秀實力在屏幕上,讓大家議論、。這個“評論”的過程,集指導、評講、修改爲一體,熔吸收、消化、運用爲一爐,教師的教學從單向傳授轉爲積極引導點撥,學生的學習從被動接受轉爲主動參與探求。接着,我讓學生欣賞優秀習作片段,引導他們議論“哪些地方寫得好”,“爲什麼好”,並讓他們談談“還可以怎麼寫”,從而進一步懂得怎樣具體描寫。最後,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作文“對症下藥”進行自改。學生從前面的“導改”中受到啓發,汲取“營養”,自改後,作文“舊貌換新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久而久之,不僅能逐步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還能讓他們養成主動修改的習慣。

三、教學中的不足

1、富有幽默親切的鼓勵話語能消除孩子們表達的心理障礙,。但在課中我欠缺的正是這種智慧。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加強課堂評價語言的運用。

2、課堂上孩子們那一件件真實的童年趣事被放飛出來,這有賴於活潑的音樂和我的“拋磚引玉”。可我同時感到,孩子們的趣事總圍繞着幾方面,大部分孩子缺乏對生活的感悟,留心,使得課堂上的趣事單調,蒼白。

3、最令我感到失敗的是:當孩子們不是非常準確的表達這件事或語言不貼切時,我在課堂上應敏銳地發現指出,給學生以導向,及時地指出語病,這將會有效的培養孩子推敲語詞的功能。 可有時我卻怕耽誤時間而忽略。

我是一位青年教師,自己的學識和教學經驗還很不足,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素質化的理解,對課堂教案的設計都很不到位,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導師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