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石灰吟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石灰吟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石灰吟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石灰吟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石灰吟》,背誦《石灰吟》。

2.學會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憑藉詩歌內容,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並簡介作者。

1.指名讀題,問:以前還學過哪些古詩?你們是怎麼學習古詩的?

2.釋題: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詠物詩。作者于謙,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爲官清廉,深受人民愛戴。他曾率領京城軍民擊退外族入侵,後卻因此受屈被殺。他的詩歌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

(二)初讀課文

1.錄音範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藉助漢語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指導學生按古詩的音韻節奏讀好詩句。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後鼻音。

錘chui,是捲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讀課文《石灰吟》

1.指導學生邊讀邊劃出不理解的字詞。重點理解“千錘萬擊”、“焚燒”、“若等閒”等詞語的意思。

2.用“增、刪、調、補”的方法讀懂詩句。

(1)逐字逐句理解,難以理解的可聯繫上下文理解。

錘:敲打。擊:撞擊。若:好像。等閒: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把省略的詞語補充進去,調整詞語順序,逐句說說句子意思。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師啓發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麼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麼表現,會怎樣想、怎麼說、怎麼做呢?

4.指導朗讀。(用高亢、讚美的語調來表明詩人的堅貞、高潔的志向。)

5.學生練讀,指名試讀,齊讀。

6.小結並嘗試背誦。

石灰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於謙的《石灰吟》,學會詩中“謙、錘、鑿、焚”4個生字,知道“千錘萬鑿、若等閒、渾不怕、清白”等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古詩。體會石灰歷經艱辛卻不改變其本色的形象。

3.聯繫詩人生平體會詩人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正義凜然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古詩。體會石灰歷經艱辛卻不改變其本色的形象。

難點:聯繫詩人生平體會詩人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正義凜然的崇高品質。

【課前先學】

1、蒐集有關於謙的資料(老師也做適當的準備,可以準備一些書面資料)

2、瞭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一、激情匯入

1、激趣

(1)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那年,于謙剛好十二歲。(屏幕出示全詩,師範讀)

(2)詩的題目讀作……(生讀詩題)“吟”在這裏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遊子吟》等。

2、教師板書:石灰吟。朗讀課題。

在上新課之前,想一想我們以前都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老師總結學習方法: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順勢解題(1)吟是一種古詩的體裁。比如說我們學過的《暮江吟》,大家齊背一下。你認爲“吟”有什麼含義呢?所以題目的意思是(吟詠石灰)。

(2)看着這個詩題,你會有怎樣的疑惑?

3、教師過渡:是啊,司空見慣的石灰有什麼值得讚頌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我們先來看看同學們預習的情況,看大屏幕,讀一讀這幾個詞語,教師重點強調“錘”和“焚”。接下來看看你搜集到了哪些資料。

同學們瞭解了于謙的一些知識,現在學習一下他寫的這首詩。

二、教師範讀,初步感知

1、教師朗讀,提出要求:認真傾聽老師的朗讀,關注老師讀書的節奏、停頓、語氣的變化。

2、聽着老師的朗讀你是不是也有躍躍欲試的衝動呢?放開來,自由讀讀吧!

3、指名讀。教師及時的評價

4、教師範讀。之後師生互換讀。

5、指名讀。教師評價

6、集體齊讀。

三、走近石灰,瞭解古詩大意。

1、讀了這首詩,石灰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于謙筆下的這首詩,簡練地展現了石灰的生命歷程。老師這兒有一份資料,具體描述了石灰的製作過程。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這份材料與于謙的描寫哪些地方是一一對應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樣,將我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焚燒,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時的外形仍像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進水中,水立即沸騰起來,像燒開的水一樣。經過這次沸騰後,我又變成了熟石灰,模樣也由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這時,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們看,我們教室的白牆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

學生對照材料與古詩,尋找石灰的製作過程。

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

3、組織交流,教師提升:

理解詩意、讀懂古詩、讀好古詩

【1、2句: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1)、小組交流

(2)、讀了這兩句你有何感想?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師先重點指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主要表現了石灰的製造過程的艱辛、困難重重)

(3)、指導“等閒”的意思(結合《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或者《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4)、學生自由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5)、這兩句是讚頌石灰的什麼呢?讀了這兩句詩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說說)

(6)、那我們應該如何讀這兩句詩呢?(指導朗讀)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運用剛纔理解詩句的方法,小組來交流一下這兩句的意思。

(2)、學生自由說說,(相機說說這是讚揚石灰的什麼?)

(3)、我們再來讀這兩句詩(指導讀一讀)

4、讀好整首詩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小組讀——齊讀

(4)這首詩理解完了,誰能說說詩句的意思?

5、教師總結:透過對石灰製作過程的瞭解,你認識怎樣的石灰?你對石灰產生了怎樣的情感?

6、引導朗讀:這次我們讀書的要求提高了,要充分融入自己的感情。

7、指名朗讀,教師相機評價。

四、走進石灰,體驗于謙的坎坷人生

1、你覺得作者僅僅是在讚揚石灰嗎?(不是)那你覺得他是在寫誰呢?(自己)

補充于謙的資料(于謙拒收禮的小故事)

2、詩歌表面寫石灰,其實在字裏行間隱隱的藏着詩人于謙自己的影子。現在請同學們再看這首詩,說一說從這首詩中你看出于謙是一個怎樣的人。

3、周圍合作,大膽說出于謙是個怎樣的人?

4、組織交流:

(1)一定遭遇過挫折與打擊;

(2)一定是個打不倒,壓不垮的人;

(3)一定是個爲人正派的人;

(4)一定是個剛正不阿的人。

(5)是一個不同流合污的人

5、石灰如人,人如石灰。這首詩正是于謙人格的印證與際遇的預兆。

6、讚頌石灰,體會詩人的無限情懷

寫這首詩時,于謙才十二歲,意氣風發,壯志滿懷,他會怎樣來吟誦這首詩?相信同學們已經背過了,我們就一起來吟誦吧。

走上仕途的于謙堅持着自己的理想和原則,爲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又會以怎樣的心情來吟誦這首詩?

7、面對這樣偉大的于謙,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五、總結

十二歲的于謙寫下的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體現了他人生的追求和志向。這不得不讓我們想起了一些人,一些詩。一起來朗讀一下。

石灰吟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憑藉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1、回顧舊知、匯入新知

同學們,我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因此,我們從小一直學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2、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爲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2、看詩句,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或錄音讀。

2、學生細讀詩,藉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疑。

3、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奏。

4、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講解詞語時順便講“錘”、“焚”的寫法,指導寫字、描紅。)

5、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

6、動畫顯示石灰的形成。

7、見到此情此景,作者會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討論交流。

8、再讀詩句,談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

3、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1、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我們朗讀時應怎麼讀?

2、再讀體會,思考: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想借石灰表明什麼樣的志向呢?我們該用什麼語氣讀呢?

3、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討論。(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4、情感朗讀,賽讀。

5、齊讀。

三、拓展延伸

1、總結古詩。

石灰由於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於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可見,《石灰吟》就是于謙自己一生的寫照啊!

2、于謙爲官清廉,爲國爲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不信,我們再來看一首: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此詩借物詠志,詩中句句讚頌煤炭,實際是句句抒寫自己爲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懷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烏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陽和”,原指和暖的陽光,這裏指煤炭的熱力。“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兩句意爲:開鑿出來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熱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燒像火炬,使人感到無限溫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變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廟的祭器;“鐵石”,古人認爲煤炭是鐵石變的。“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這兩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國家社稷爲己任,就是死了也要爲國家做貢獻。最後兩句“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願意盡最後一滴血、一份熱,爲人類造福。

四、總結學法

1、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

2、老師總結學習方法: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五、作業

1、收集有關於謙的故事。

2、收集託物言志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