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石灰吟》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說課稿2.9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石灰吟》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石灰吟》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石灰吟》說課稿1

教材說明:

本課選了三首古詩,三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它們所寫的事物不同,但都抒發了詩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的堅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爲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我平常畫畫洗硯的水池邊上有一顆梅樹,那一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點化而成。它不需要人們誇讚它的顏色鮮豔,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全詩表現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爲自己所畫的竹石畫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鬆,它的根牢牢紮在岩石縫中。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麼風,。全詩表現了詩人那種剛烈、堅韌,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裏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3、瞭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學習詠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計:

一、匯入

1、憶古詩,激發興趣。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那麼你都會背誦哪些古詩句呢?

2、憶學法,遷移舊知,爲自學古詩做好鋪墊。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首古詩。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個人自學

依照學法自學《墨梅》

2、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學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問題。教師深入小組,適當指導。

3、大組彙報

學生按照剛纔總結的學法,依次彙報。結合查閱的資料、結合插圖等等,尤其是對重點字意詩意,說一說、議一議,互動補充。

4、誦讀感悟

在理解詩句含義、初步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先自由練讀,再指名糾正示範,然後再試讀。使得熟讀成誦,並能有感情的背誦。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學習《墨梅》的經驗方法的基礎上,自學並彙報這兩首古詩。

(三)寫法

引導學生學習借物言志的寫法:綜合來看這三首詩,都是寫物的,作者分別描寫了它們的什麼特點?僅僅是讚美它們嗎?作者借這個物抒發怎樣的情感、讚美怎樣的精神?

三、鞏固

用不同形式背誦三首古詩,注意難寫易錯字和標點符號。

四、拓展

蒐集交流託物言志詩,如《青松》(陳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課前按照學法進行充分的預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詩一起交流,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在理解古詩詩意的時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釋,只要說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彙報的時候,形式不要過於單一、三首詩同一個模式彙報下來,要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彙報。

4、對古詩的朗讀練習還不夠到位,一定要保證充分的讀的時間,多讀、熟讀、有感情的讀、有感情的背誦。

5、朗讀、背誦古詩的形式也要靈活多樣。

6、可以擴展第二課時作爲古詩背誦大賽,摘抄積累,模仿創作,激發學生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

《石灰吟》說課稿2

《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課前先學:

1、蒐集有關於謙的資料(老師也做適當的準備,可以準備一些書面資料)

2、瞭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一、直接揭題

1、我們今天將學習一首古詩:石灰吟(師板書課題)

2、大家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簡介於謙。

(1)同學自身說一說。

(2)老師做適當小結、概括。

3、釋題:

(1)看題目你覺得這是一首寫什麼的詩嗎?

(2)理解“吟”(是一種文體,有讚揚、讚頌的意思)

(3)師小結:這也就是一首讚頌(石灰)的詩。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看看到底讚頌了石灰的什麼?

二、讀準古詩

1、同學自由讀一讀,老師行間指導。

2、指名試讀,老師、同學相機更正、強調。

3、齊讀

三、理解詩意、讀懂古詩、讀好古詩

【1、2句: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1、小組交流

2、師先重點指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主要表示了石灰的製造過程的艱辛、困難重重)

3、指導“等閒”的意思(結合《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或者《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4、同學自由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5、這兩句是讚頌石灰的什麼呢?讀了這兩句詩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說說)

6、那我們應該如何讀這兩句詩呢?(指導朗讀)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運用剛纔理解詩句的方法,小組來交流一下這兩句的意思。

2、同學自由說說,(相機說說這是讚揚石灰的什麼?)

3、我們再來讀這兩句詩(指導讀一讀)

4、讀好整首詩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小組讀

《石灰吟》說課稿3

今天,在教學《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我嘗試着將兩首古詩——《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爲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讀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詩的節奏。(注意詩中前鼻音的字較多)

2、指名讀,分組讀,齊讀。(注意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二、解詩。

1、自由讀詩,結合文中的彩圖,試着理解詩意,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書中批註詩意。

3、引導學生提己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梳理。“若”、“等閒”、“吾”、“清氣”、“滿”、“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點問題。

4、引導學生聯繫詩句討論上述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說,自由說,引導說。

三、品詩。

1、齊讀《石灰吟》,想一想:詩中的“石灰”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詩人爲什麼要吟誦“石灰”?“石灰”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繫?(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詩人借石灰抒發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感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齊讀《墨梅》,想一想:詩中的“墨梅”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詩人爲什麼要吟誦“墨梅”?“墨梅”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繫?(墨梅素潔高雅、貞潔自守,詩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辨詩。

1、自讀自悟:這兩首詩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

2、引導學生討論,板書:

詠物抒懷

石灰——于謙——清白

墨梅——王冕——清氣

3、熟讀成誦。

五、延讀。

佈置學生課外閱讀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教學隨想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着“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採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透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瞭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並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於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註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覆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髮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並加以重複,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後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並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慾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石灰吟》說課稿4

教材分析:

體會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同時,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體會兩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

教學構想:

品讀古詩,指導學生朗讀古詩,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石灰吟》、《墨梅》。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接題解題

1、你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一聽。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兩首新的古詩。明代詩人于謙寫的《石灰吟》和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寫的《墨梅》。

2、老師佈置你們蒐集了于謙和王冕的資料,我們一齊來交流一下。

3、解題

《石灰吟》題中“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相傳有一天,于謙在石灰窯前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烈火焚燒後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那年于謙才12歲。《墨梅》是詩人的一首題畫詩,即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自讀情況

三、理解詩意,品讀吟誦《石灰吟》

1、小組合作學習,可藉助工具書或其他參考書初步弄懂詞句及詩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記號。

2、小組彙報交流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怎樣的?

(2)作者見此情景有什麼表現?會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呢?

4、指導朗讀

石頭是那樣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縱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間留下潔白乾淨的石灰。想一想,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怎樣的志向?應用什麼語氣讀?(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堅定的語氣朗讀。

5、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

6、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2、《墨梅》這首詩由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交流討論

(1)吾:我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跡

清氣:清香的氣味 乾坤:天地

(2)看圖想象,作者畫的梅花有什麼特點?爲什麼他畫梅花“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3)熟讀吟誦。

4、小結

作業設計:

背誦古詩,做《同步》。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墨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鞏固兩首古詩。

學生學習過程:

一、複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指導讀好詩句的節奏和重音。

2、想象古詩意境,提示應用什麼語氣來朗讀。

3、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及表達的感情。

二、熟讀成誦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3、自由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背誦。

三、拓展詩境

1、出示描寫梅花的詩詞

2、師範讀,指導朗讀

3、嘗試背誦

四、指導書寫生字

作業設計:

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墨梅

《石灰吟》說課稿5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焚”,會寫“錘、鑿、焚”3個字。

2、理解古詩內容,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過程與方法:

1、引導並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在學習中培養、提高理解詩句的能力。

2、透過查閱歷史資料、聯繫時代背景,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古詩表達的崇高志向和節操,學習詩人高貴品質,並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感悟詩人的崇高志向和節操。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準備:

石灰石、生石灰、水、燒杯、于謙的相關資料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簡介石灰

1、師出示生石灰,問:“同學位,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指名回答,讓學生摸一摸,說說感覺,並板書:石灰。再問:“誰知道石灰是怎麼來的呢?”指名回答,再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石灰的古詩(板書吟,再引導解題),明確學習任務:看看詩人筆下的石灰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感覺,再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加強對石灰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語文就在身邊。]

2、出示學生課堂學習評價表,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課堂學習之前瞭解評價內容,讓所有學生有一個努力的目標,從而督促自己認真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激發學習慾望。]

二、多讀古詩,熟悉文字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古詩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並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指出生字難寫之處)。

3、師範讀,提醒學生注意體會詩歌的節奏和韻味。

4、學生再一次進行練讀。

5、全班進行小組賽讀。(師隨機點評)

[設計意圖:誦讀是學習古詩的根本,讀懂的前提是讀好。因此,在這一個教學板塊中,將讀好古詩作爲重點,但不是泛泛的反覆讀,而是透過自由讀、指名讀、點撥讀、範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目的、有層次的去讀,臺階式地逐步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讀得有信心、有收穫。]

三、走進石灰,瞭解特點

1、輕聲朗讀古詩,結合古詩和註釋,聯繫生活,想一想石灰的燒製過程,並劃下詩中關鍵詞語。

2、組織交流,引導提升

師:誰知道燒製石灰的第一步是什麼?你從哪句詩中知道的?

①千錘萬鑿——開採

看着“千錘萬鑿”這四個字,你能想象石灰在運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樣的痛苦嗎?(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挖開了心,掏出了肚;)再指導朗讀這一句。

②烈火焚燒——焚燒

看着這四個足以灼熱你身心的文字,你能想象石灰正忍受着怎樣的煎熬?(烈火的高溫已經讓石灰渾身發燙;彷彿要化了一樣;)

——理解“若等閒”:可是我們的石灰表現得怎樣?而對烈火焚燒,你知道石灰的內心想法嗎?它會怎麼說?(讓烈火來得更猛烈一些吧!我根本不在乎!)再指導朗讀這一句。

③粉骨碎身——粉碎

師演示石灰溶解過程,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石灰有什麼變化?”再指名回答。

用“雖然……但是……”說一句話。

再指導朗讀這一句。

④清白留世——使用

那麼石灰經受着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它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呢?

⑤再讀古詩,完成填空。

不管( ),儘管( ),即使( ),也要( )。

再引導用一個詞語來讚揚一下石灰。(不畏艱險,堅強不屈,不怕犧牲,意志堅強。師板書)

師:你對石灰產生了怎樣的感情(敬佩、讚揚)。並用這種感情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學生結合文字體會了石灰石歷經千錘萬鑿、列火焚燒、粉骨碎身等痛苦的煎熬終於成爲石灰的艱難歷程,對石灰產生了無限的敬佩之情。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描述中,引導學生走向文字,幫助學生體會詩句表達的意境。學生從詩句中想象意境,有助於發展形象思維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無聲處感受石灰內心的情感,於無聲處見真情。再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真情,讀出真感受,讀出對石灰敬佩之情。]

四、走進詩人,感受品格

1、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歌詠言,詩言志。那麼于謙寫這首詩,是想表達什麼樣的志向呢?他僅僅是想讚揚石灰嗎?下面,請同學們介紹一下你對於謙的瞭解。

2、師播放背景音樂,並朗讀詩人生平事蹟材料,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節操。

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落入侵中原,明朝英宗皇帝被俘。瓦剌部落挾持英宗皇帝一直打到北京城外,明朝危在旦息。而打敗瓦剌的最好辦法就是再立一位新皇帝,讓瓦剌手中的英宗皇帝失去要挾的作用。可是,沒有一個大臣敢提出來,因爲這樣做是謀逆之罪,萬一英宗皇帝獲救後重登帝位,就會有謀逆之嫌,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殺身之禍。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也完全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當他看到,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在人間留下潔白乾淨的石灰時,于謙感觸很深。

(1)此時,于謙會怎麼想呢?(組織學生交流)

(2)他又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呢?(組織學生交流)

于謙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一邊思索一邊輕聲地吟出這首《石灰吟》——(引導個人朗讀)

于謙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於是,他在朝堂上提出“社稷爲重,君爲輕”的主張。他和太后一起擁立英宗的弟弟爲新皇帝,並親自率領部隊殺退瓦剌,拯救了明朝。這時,于謙想起收復江山的艱辛,不禁激動地吟誦《石灰吟》——(引導女生讀)

但英宗獲救不久,就密謀發動了“奪門”之變,重登帝位。隨後,于謙便遭到奸臣陷害,以謀逆之罪將於謙打入死牢。在獄中,于謙想到奸臣當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問心無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獄中仰天長嘆——(引導男生讀)

當於謙被押往刑場的時候,面對一個個淚流滿面前來爲他送行的京城百姓,他有千言萬語想對他們訴說,最後,他把千言萬語都濃縮到了《石灰吟》上,於是,他手扶鐵鐐,仰天慷慨悲歌——(引導齊讀)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老師引導學生在歷史環境中去誦讀品味,走進于謙的內心世界,這既是一種想象語言訓練,又是對詩人崇高品質的感悟。這樣做,賦予古詩文實在和具體的內容,由讀懂到讀出意境,使整首詩成爲詩人一生的真實寫照,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到詩人的偉大情懷,給予學生心靈的潤澤。]

3、師過渡:于謙的一生是精忠報國的一生,這首詩是他12歲時所作,成了他一生真實的寫照。現在,大家說《石灰吟》僅僅是在讚頌石灰嗎?

清白:對於石灰來說是什麼?(潔白的顏色)對於于謙來說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光明磊落、光明正大的高潔品格)

師:這個詞語在這裏包含了兩層含義,我們叫它“一語雙關”。找一找,詩中還有這樣的“雙關”詞語嗎?(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粉骨碎身)

4、師小結:

這首詩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經歷多大的磨難,也要保持不畏艱險、堅強不屈、不怕犧牲、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我們把這種寫作方法叫作“託物言志”。思考:本詩中的物指什麼?志指什麼?兩者有什麼聯繫?還有哪些古詩也用到了這種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在充分理解石灰特點和詩人生平事蹟之後,從“清白”一詞入手,引導學生了解文中一語雙關的詞語的含義,進而讓學生了解“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五、結合實際,勉勵自我

1、學習本首詩之後,你有何啓發?

2、讓我們牢記這首詩,時刻告誡自己: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遭受多大的挫折,都要保持頑強不屈、正大光明的高尚品格,遵守清清白白做人的法則。再一起來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感受詩人高貴品質,結合生活實際談啓發,加強學生道德品質教育,實現語文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六、課堂練習

1、完成學生課堂評價表,展示並提出要求。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課堂表現,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分析學情,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找出自身學習不足之處,明確今後努力方向。]

2、運用所學方法,自主學習《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