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李芳的翠鳥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芳的翠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芳的翠鳥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瞭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捉魚本領的關係,初步知道翠鳥的特點是爲了適應環境而漸漸形成的,教育學生懂得愛鳥、護鳥。

2、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4、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

5、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錄像)、投影儀。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匯入新課

播放關於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麼?(外形)

2、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豔”)。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豔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繫上文,理解“鮮豔”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爲什麼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麼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繫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緻)。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豔頭上(頭巾)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嘴(又尖又長)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麼?(翠鳥的活動特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貼着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透過比較“看着水面”與“注視着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麼?(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2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儘管……還是……”體會。並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4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着”“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葦稈爲什麼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爲什麼盪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盪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啓發:

(1)翠鳥爲什麼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爲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

(2)翠鳥爲什麼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因爲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

(3)翠鳥爲什麼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爲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4)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爲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麼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現)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並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標籤:教學 翠鳥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