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呼蘭河傳》閱讀交流課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閱讀交流課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呼蘭河傳》閱讀交流課教學設計

《呼蘭河傳》閱讀交流課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文是蕭紅散文體小說《呼蘭河傳》的節選,整部作品沒有前後連貫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也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有的只是一股籠罩全篇的所向披靡的文化批判力量。這裏存在着兩個既互相對立又互相參照的藝術世界:一個是以後花園、祖父和“我”構成的溫馨世界;另一個則是與這個溫馨世界相對立的冷酷、醜惡的世界。在前一個世界裏,祖孫二人在花園裏自由自在的養花、種菜、讀詩、遊戲,人性得以全面健康的發展。而另一個世界則被“自然的暴君和兩隻腳的暴君”主宰着,他們藉助風俗文化的力量施展威力,讓呼蘭人只把希望寄託在陰間和來世。在各種節日慶典和民間集會上,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盛舉都是爲鬼而做而非爲人而做,至於人去看戲逛廟會,也不過揩油借光的意思,人們不難看出作品的文化批判鋒芒來源於“五四”傳統。

節選的文字是寫童年的“我”與祖父在蜂飛蝶舞的後花園的一段生活。小說中的後花園,是作者兒時的樂園,在這裏,她自己就能找到快樂,在作者眼中,園裏的一切都有着神奇的生命力,所有的植物和小動物都在“動”,表現出兒童對生命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從那個後花園走出來後,作者歷經國難家愁,流亡生活與感情波折讓她漂泊孤獨的心回到了故園,懷想無拘無束、自由純真的童年生活,故園便如同天堂。熱愛自然、親近自然萬物、親近小生命的幸福與快樂及嚮往自由純真生活的情感在作者鮮活靈動的筆尖下流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謊花”“蚌殼”、“螞蚱”等詞。

2、感悟作品清新活潑、鮮活靈動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品味作者對童年生活狀態的描寫,感受作者親近自然萬物、親近小生命的幸福與快樂。

2、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念,對自由純真生活的嚮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品味作品對童年生活狀態的描寫,體會作者讚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鑑賞本文的語言藝術,學習用鮮活的語言描摹事物。

學情分析:

整篇文章洋溢着兒童自由、快樂、純真、幸福的感情,是一篇童真童趣很濃的文章,很容易勾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嚮往,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主體,文字是他們學習的憑藉,且文字內容淺顯易懂,要在鮮活靈動的語言中感悟作品的精妙之處。經過三年的教與學,教師基本上把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能在教師的指引下,熟悉如何透過文字獲取對知識的理解,再透過自身素養深入感知文字,並在更高層次上來領悟和運用文字知識。所以,以學生自讀爲主,教師只做引導和提示,幫助學生更好的解讀文字的方法更適合本文。

教學重點:

學會在閱讀中迅速捕捉資訊,瞭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的活動以及表現出來的情感。

教學難點:

當人們回頭去看自己的童年時,對新鮮的、活潑的生活的認識總是美好的、值得懷念的,並有了更清楚的界定。體會這種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仔細品味清新活潑,鮮活靈動的語言,感悟作者自由、快樂、純真、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學準備:

課件、音頻朗讀

課前準備:

1、 預習課文內容。(學生按預習要求事先預習,如朗讀課文、解決生詞、瞭解作者及作品、思考課後練習等。)

2、 利用早讀聽課文音頻朗讀,正音、熟悉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童年是美好的,難忘的,童年生活中充滿了童真童趣。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看到了兒時魯迅的活潑調皮與天真聰明;在《幼時記趣》中,我們看到了兒時沈復的“物外之趣”的神異世界;在《呼蘭河傳》中,我們會看到兒時的蕭紅又有怎樣快樂的童年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

二、 作者及作品簡介: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張迺瑩,筆名悄吟、田娣等。黑龍江呼蘭縣人,她一生坎坷:九歲喪母,在暴虐的父親和繼母那兒得不到關愛,只有在年邁的祖父那兒得到溫暖。二十歲起就漂泊流浪,二十三歲開始文學創作,三十一歲去世。短暫的.8年創作生涯中,蕭紅留下了60萬字的文學財富。

代表作:《呼蘭河傳》、《生死場》、《小城三月》、《馬伯樂》。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課文,用最簡潔的語言回答問題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們各自的年齡有多大?

(2)人物活動的地點在哪兒?從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什麼季節?從文章的哪裏得知?

(3)“我”對自己童年生活感情如何?

(4)你對作者描寫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5)能否儘可能多地回憶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6)不長的文章中出現了這麼多的事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2、學生思考、交流。明確:

(1)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歲了,“我”才四五歲。

(2)祖父的後花園。從鋤穀子、韭菜、摘黃瓜、追蜻蜓、綁螞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節。

(3)十分喜歡與懷念,學生找出相關詞句說說。

(4)答案不唯一,自由討論。(應該是喜歡、嚮往、甚至是羨慕的。因爲現在的孩子忙於學習、忙於上各種輔導班,不會有這樣成長的環境,也不會有這樣多的自由與快樂!)

(5)請幾位同學上臺板書羅列,可分工,如甲同學寫動物的詞語,乙同學寫植物的詞語,丙同學寫自然景物的詞語,這樣,既節省時間,又不至於寫重複。明確:蜜蜂、蝴蝶、蜻蜓、螞蚱、鳥、蟲子;果樹、榆樹、小白菜、草、韭菜、穀穗、黃瓜、玉米等;大花園、風、雨、太陽、白雲等。

(6)思考、討論、歸納:

“自由”。

四、解讀課文,深入理解、品味。

1、 這裏的動物、植物都是自由的,那麼置身於這樣環境中的人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自由快樂、天真爛漫。)

2、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裏哪些語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爛漫、自由快樂的?

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後朗讀,交流:

(1) 如:“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鏟地,我也鏟地;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菜。”

(評析: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祖父幹活,我瞎鬧、幫倒忙,祖父也不會怪我。)

(2) “祖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並不細看,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擡頭看見了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去了,黃瓜沒吃完又去追蜻蜓,跟蜻蜓跑了幾步又去做別的去了。”

(評析:在事實面前也只是馬馬虎虎承認錯誤,注意力極易分散,一下子就就將“委屈”忘記得一乾二淨了。)

(3)“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着了。”

(評析:自由的玩耍,自由的“勞動”,連睡覺都這麼自由。大花園真是我兒時的樂園!)

(4)多種形式朗讀讀第28段,(如點名讀、自由讀、齊讀、誦讀等方式)研讀這一段所體現的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的情感。

分析: 這一段使用了十一個“就“字,可是讀起來一點也不顯得羅嗦,反而有獨特的味道,說說它們對錶達思想感情有什麼樣的作用。

思考、交流:前三個“就”,表示強調語氣;後八個“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約束。這十一個“就”,非常有表現力,語氣輕鬆,一氣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現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長。爲“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長環境。(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

3、在“我”的眼裏,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出能體現祖父的形象的句子,朗讀、交流:

“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邊。”

“因爲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杆,祖父就把鋤頭杆拔下來,讓我單拿着那個鋤頭的頭來鏟。”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

“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

歸納:從以上語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裏,是個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對“我”非常寬容、慈愛、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的人。他使“我”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滿快樂。

4、選出文中你認爲描寫最美的一個段落,進行誦讀,體味語言特點。

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段,朗讀、品味、交流:

(1)“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用兒童的眼光來觀察,辨別顏色、形狀、聲響,呈現出來的是景物的本來面目,相對花而言,動的昆蟲更容易引發兒童的興趣。因而平實貼切,充滿孩子的歡愉和真摯。)

(2)寫小白菜的生長:“小白菜長得非常之快,沒有幾天就冒了芽了,一轉眼就可以拔下來吃了”。(用語明快樸素)

寫蝴蝶飛舞:“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自言自語,充滿孩子氣。)

(3)自由誦讀第28段,體會11個“就”的妙用。

五、拓展提高。

寫《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時,蕭紅已經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爲什麼她這樣懷念童年的生活?

明確:(結合其生活經歷)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後的生活並不幸福,在生活極不安定的情況下,回憶故鄉、回憶美好的童年是一種精神寄託。她曾說過:“若是能回呼蘭我的家鄉去多好啊!”,然而故鄉已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對於蕭紅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戀的是故鄉的後花園、祖父和她構成的溫馨世界,是過去自由、幸福純真的童年生活。

六、理解,討論全文的主旨

1、課文表現了“我”對故鄉、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

①首先表現在昔日歡樂的童真童趣上。在花園裏觀蝶戲蟲,栽花拔草,鏟地摘瓜,“玩累了,就在房間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童年的生活是那麼天真有趣,無憂無慮,可以說盡享人世間美好的生活。也許在成人之後,再也得不到這份爛漫,這份純真了。“我”童年所接觸的,是同樣美好的大自然:蜜蜂、蝴蝶、蜻蜓、螞蚱,自由飛舞;花兒、草兒、樹兒、瓜兒,生機勃勃;藍天、白雲、清風,悠悠灑灑……“我”在這樣的自然中嬉戲、成長,人性本自然,自然與天真的童年相映成趣。

②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不僅有自然的滋潤,還有親情的關愛。爺爺帶“我”種地除草,教“我”生活知識。在爺爺的關愛呵護下,“我”快樂、自在地歡度着童年。

2、明確文章主旨

本文回憶童年在祖父後花園的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表現了親近大自然萬物,親近小生命的幸福與快樂,寄託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對自由純真的生活的嚮往。

七、小結:

文章回憶了童年的“我”在祖父後花園的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表現了親近自然萬物,親近小生命的幸福與快樂,寄託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對自由純真的生活的嚮往。文章記敘的是一個孩子在狹小的生活空間的瑣事,但是由於作者在文字中傾注了熱切的情感,爲讀者描繪出一幅幅旺盛燦爛的生命圖景,顯得生機勃勃,情趣盎然。

八、課後語文活動

1、課外閱讀蕭紅《呼蘭河傳》及其他作品,做關於她的卡片資料。

2、回憶你的童年生活,寫一段充滿情趣的文字,要體現童真童趣。

九、板書設計:

《呼蘭河傳》節選

蕭紅

動物:蜜蜂(嗡嗡,胖圓圓,小毛球)蝴蝶(黃、白、紅,滿身帶着大花園裏:金粉)蜻蜓(金的)螞蚱(綠的)小鳥(飛)蟲子(叫)

植物:大榆樹、花、草、小白菜、狗尾巴草、倭瓜花、黃瓜

“我”:摘花、追蝴蝶、“鋤草”、綁螞蚱、“澆菜”、盡情玩耍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對故鄉、對自由純真生活的嚮往。

十、教後記:

文章充滿童真童趣,語言鮮活靈動,可讀性很強。教學中,我透過各種方式給學生提供讀的平臺,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在讀中感悟作者美妙的語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主旨。

《呼蘭河傳》閱讀交流課教學設計2

一、匯入新課。

童年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是難忘的記憶。許多作家在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時,總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蕭紅在她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裏,爲我們展示了她充滿歡樂的童年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二、指導自讀。

(一)簡介作者作品。

1、作者 蕭紅(1911~1942),黑龍江省呼蘭縣人,現代女作家。她出生於一箇舊式家庭,年紀輕輕便品嚐了許多人生辛酸,但也培養了她的反抗意識,她是作爲一箇舊世界的叛逆者走進文壇的。她的創作力求寫真,以繪出生活本來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實感爲限,這樣,她狀人寫景,抒情寫性,雖不着意敷彩設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於生活的濃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澤,將美麗鮮活和質利’無華統一起來,創造了一種介乎小說和散文詩之間的新的小說文體。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說《生死場》、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2、作品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性、自傳性的小說。作者仍以她慣用的散文手法, 疏疏落落地寫出兒時難忘的記憶。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爲中心的傳統小說模式,而以呼蘭城的公衆生活和環境爲中心,輻射出生活的種種方面,正如書名所示,它是爲整個小城的人情風習作傳。這裏面有活潑的“我”和慈愛的祖父,顯示出一點天倫之樂,但這裏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說,它實際上是沉默的國民靈魂的別傳。課文節選部分是活潑的“我”和慈愛的祖父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

(二)指名朗讀課文,佈置學生思考:

1、課文裏哪些語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爛漫的?

2、在“我”的眼裏,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

3、課文對景物的描寫,充滿了童趣,試舉例體會。

(三)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迴指導。

(四)檢查自讀效果。

1、課文裏哪些語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爛漫的?提示:如:“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我看着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裏拿來你看。上的一頭穀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跑到屋裏拿了鳥籠。

自認爲是正確的,因而充滿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覺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對祖父 也就不那麼親近了,很容易受情緒影響。“祖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並不細看,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 擡頭看見了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去了。”;在事實面前也只是馬馬虎虎承認錯誤,注意力極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記得一乾二淨了。

2、在“我”的眼裏,祖父是一個怎樣的人?提示:可以從以下語句體會祖父的形象:“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邊。”“因爲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杆,祖父就把鋤頭杆拔下來,讓我單拿着那個鋤頭的頭’來鏟。”“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歸納:從以上語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裏,是;個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對“我”非常寬容、慈愛、諄諄教誨、平易近人的人。

3、體會課文中充滿童趣的景物描寫。提示:如:“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用兒童的眼光來觀察,辨別顏色、形狀、聲響,呈現出來的是景物的本來面目, 因而平實貼切,充滿孩子的歡愉和真摯。類似的句子很多,可引導學生自己細心體會。

三、佈置作業。

寫一段回憶童年的文字,要注意用兒童的口吻表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