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四篇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合集四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學習並啓發學生運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徵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3、掌握總分結構順序及分類說明方法。

第一課時

預習環節:

聽寫詞語。完成《導》P61二1-3題。

瞭解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課堂展示:

一、匯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爲我們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從中也可看出作者對這一現象細緻入微的觀察。因爲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留心觀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來了解天氣的變化,並總結出許多相關的諺語、詩詞等,而在各種觀物識天氣中,最重要的方法莫過於看雲識天氣。俗話說:“進門看臉色,出門看天色”,雲就是天的“臉色”,透過“雲”的變化,可以“識”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

那麼,爲什麼看雲可識天氣?怎樣看雲識天氣?《看雲識天氣》這篇科學小品將教你幾招。

講解說明文的有關考點和答題技巧。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統觀全文,瞭解結構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構。

將課文劃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和天氣的密切關係,說明識天氣可以看雲。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姿態萬千”總說雲的形態;

“變化無常”總說雲的特徵。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雲的形態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後,“有時”“有時”“剛纔”“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後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雲是天氣變化的標誌——“看雲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三、研讀品味、語感體驗

研讀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處:

語感訓練(投影出第一段有關練習)

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化無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魚鱗,B;有的像羊羣,有的像一張大棉絮,還有的像峯巒,像河川,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纔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時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1)下面四個短語是對文中的四個比喻的具體描述,它們各自在橫線上的適當位置是:①來來去去②輕輕地飄在空中③滿滿地蓋住了天空④一片片整整齊齊排列着A——B——C——D——

(2)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內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確:文章開頭即介紹了雲“千姿百態”“變化無常”的形態和特徵,接着連用了八個比喻,緊扣“姿態萬千”進行生動細緻的描述,說明雲的姿態之多,接着又用“剛纔”“霎間”來突出雲“變化無常”的特點,最後一句既是本部分的總結,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爲什麼看雲可識天氣”。

第二課時

預習環節:

1、研讀課文第二部分,2、找出雲的特徵及其預兆。

3、完成《導學導練》P61 二 4——6

課堂展示:

一、分析、理解課文第二部分

話題一、體會第二段在文中提綱挈領的作用。

明確:第二段是3、4、5段的“綱”:段中分號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內容,分號後的文字引出4、5段的內容。

話題二、①依次找出雲的四種形態並歸納出共同特徵:捲雲→_____雲→_____雲→_____雲。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輕、高、薄,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②雲有許多種類。將第一段文字與課文第三段進行比較閱讀,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雲指_____雲,“像羊羣”的雲指_____雲,並且推知,“像魚鱗”的雲是雲,“像一張大棉絮”的雲指_____雲。

③依次找出雲的四種變化並歸結出共同特徵:卷層雲→_____雲→_____雲→_____雲,它們的共同特徵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氣的預兆。

話題三、雲的光彩現象及預示的天氣情況:暈、華、虹、霞,預示着晴、雨天氣。

二、討論探究、連結生活

探討:看雲識天氣有什麼意義?又有什麼侷限性?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氣象衛星的科學預報,還有沒有必要依據老經驗看雲識天氣?

三、梳理小結、拓展延伸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雲及雲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涉及的內容多、術語多,但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關鍵在於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做到了心中有數。另外,作爲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能夠吸引讀者,這得益於運用了恰當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方法,更重要的還要歸功於作者對自然現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善於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鞏固一次函數知識,靈活運用變量關係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2.有機地把各種數學模型透過函數統一起來使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建立函數模型

難點:靈活運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做一件事情,有時有不同的實施方案.比較這些方案,從中選擇最佳方案作爲行動計劃,是非常必要的.在選擇方案時,往往需要從數學角度進行分析,涉及變量的問題常用到函數.同學們透過討論下面的問題,可以體會如何運用一次函數選擇最佳方案.解決這些問題後,可以進行後面的實踐活動.

二、自學安排

先閱讀課本131頁問題1然後閱讀133頁問題3的內容,並回答問題。

疑問題1:一種節能燈的功率是10瓦(即0.01千瓦)的,售價60元.一種白熾燈的功率是60瓦(即0.06千瓦),售價爲3元.兩種燈的照明效果一樣,使用壽命也相同(3000小時以上),如果電費價格爲0.5元/(千瓦時)。消費者選用哪種燈可以節省費用?

“問題1”中,節省費用的含義是什麼?燈的總費用由哪幾部分組成?如何計算兩種燈的總費用?

預習提示:(多媒體展示)

(1)1千瓦= 瓦 1瓦= 千瓦 1度電= 千瓦·時。

(2) 耗電量(度)=功率(千瓦)×用電時間(小時)

電費=單價×耗電量

總費用=電費+燈的售價

(3) 白熾燈60瓦,售價3元,電費0.5 元/ (千瓦時),使用1000小時費用是多少元?

(4) 節能燈10瓦售價60元, 電費0.5 元/(千瓦時),使用1000小時費用是多少元?

電費=0.5× × ;總費用= +

分析:要考慮如何節省費用必須考慮燈的售價和電費,不同的燈售價分別是不同的常數,而電費與照明時間成正比例。因此總費用與燈的售價、功率和照明時間有關,寫出函數解析式是分析問題的基礎。

(多媒體展示)由淺入深引入問題A:一種節能燈10瓦60元,白熾燈60瓦3元,兩種燈照明效果一樣,使用壽命也相同(3000小時以上)。如果電費是0.5元/ (千瓦·時),當照明時間爲多少小時時,兩種燈費用相同?

(讓學生解決,然後然後教師給出書寫步驟,接着解決節省費用的問題。第一種方法用數的形式解決,第二種用形的方法解決。)

先讓學生完成然後多媒體展示解題過程

解:略。

問題B

一種節能燈10瓦60元,白熾燈60瓦3元,兩種燈照明效果一樣,使用壽命也相同(3000小時以上). 如果電費是0.5元/ (千瓦·時), 選哪種燈可以節省費用?

(先讓學生完成然後多媒體展示解題過程)

解:略。

你會利用函數圖象解決這個問題嗎?(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用一次函數圖像解決)

解:略。

鞏固練習

如圖1,l1、l2分別表示一種白熾燈和一種節能燈的費用(費用=燈的售價+電費,單位:元)與照明時間(小時)的函數圖象,假設兩種燈的使用壽命都是20xx小時,照明效果一樣.

(1)當照明時間爲多少小時,兩種燈的費用相等?

(2)當照明時間爲多少小時,選擇白熾燈節省費用?

(3)當照明時間爲多少小時,選擇節能燈節省費用?

(4)小亮房間計劃照明2500小時,他買了一個白熾燈

和一個節能燈,請你幫他設計最省錢的用燈方法.

(直接給出答案,不必寫解答過程)

問題3:從A,B兩水庫向甲乙兩地調水,其中甲地需水15萬噸,乙地需水13萬噸,A,B兩水庫各可調水14萬噸,從A地到甲地50千米,到乙地30千米,從B地到甲地60千米,到乙地45千米。設計一個調運方案,使得水的調運量(單位:萬噸×千米)最小。

“問題3”中,什麼是調運量?調運量更什麼有關係?影響費用的變量是什麼,它與費用之間有什麼關係?

分析:(結合多媒體進行分析,完成下面的空格)

(1)首先考慮到影響水的調運量的因素有兩個,即 和 ,水的調水量是兩者的 ,乘積越大,則調運量越 (填“大”或“小”)

(2)其次應該考慮到由A、B水庫運往甲、乙兩地的水量共 個量。分別爲:①由A向 ②由A向 ③由B向 ④由B向 ,它們互相聯繫。

(3)設從A水庫調往甲地的水量爲x噸,而A、B兩水庫各可調水 萬噸,則

①從A水庫調往乙地的水量爲 萬噸。

②甲地共需水 萬噸,從A水庫已調入 萬噸,還需要從B水庫調入 萬噸。

③乙地共需水 萬噸,此時從A水庫已調入 萬噸,還需要從B水庫調入 萬噸。

甲乙總計AxB總計

(4)填表:

(5)水的調運量爲 和 的乘積:

①從A水庫到甲地 千米,調水 萬噸,調水量爲 。

②從A水庫到乙地 千米,調水 萬噸,調水量爲 。

③從B水庫到甲地 千米,調水 萬噸,調水量爲 。

④從B水庫到乙地 千米,調水 萬噸,調水量爲 。

(6)設這次調水總的調運量爲萬噸千米,則有= 化簡這個函數= 。

【討論展示】①在上面(4)的表中,調入水量的代數式都應該是正數或0,所以≥0

14-x≥0

15-x≥0 解這個不等式得

x-1≥0

②畫出這個函數的圖象。

③看化簡後的函數解析式,要想使調運量最小,則自變量x的取值應最 (填大或小),結合函數圖象可知水的最小調運量爲:= 。

【變式訓練】設從B水庫調往乙地的水量爲x萬噸,能得到同樣的最佳方案嗎?(先讓學生去完成,接着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正確的過程)

(1)填表:

(2)設水的調運量爲萬噸·千米,則有= ,化簡得= 。

(3)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爲

(4)最小的調運量爲=

鞏固練習:(多媒體展示1和2)

 三、課堂小結:

1.本節課的收穫:先由學生總結,老師啓發補充。

2.一次函數最值問題的解決方法。

2.本節課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建立數學模型、數形結合、分類討論)  

3.關於這一課的知識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如果有請提出來,讓老師和同學幫你解決.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看圖學文,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並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辨析一些近義詞,會用“欣賞”“津津有味”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和提高觀察、理解能力。

2.瞭解小守門員和觀衆的外貌、動作、神態,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透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詞。藉助課文明確觀察圖畫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藉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介紹教材中出現的油畫,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初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1.教師介紹油畫作品:

教材中出現的這幅油畫,是前蘇聯一位著名畫家的作品。它生動地表現了一羣孩子在緊張的學習生活結束之後的一場小足球賽。

2.明確看圖學文的目的`:

學習“看圖學文”這類課文,要求同學們把看圖和學習課文相結合。透過看圖,進一步培養我們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透過學文,培養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藉助短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3.初讀課文,糾正生字讀音,解釋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①注意多音字讀音:

課文中出現了四個曾學習過的多音字,教師可以借初讀課文提醒學生加以注意。如:“空地”的“空”,應讀“k^ng”,不要讀成“k#ng”的音;“要數那位大個子叔叔”的“數”,應讀“sh(”,不要讀成“sh)”的音;“蝴蝶結”的“結”應讀“ji6”,不要讀成“ji5”的音;“不相干”的“幹”應讀“g1n”不要讀成“g4n”的音。

②課文中多次出現帶兒化的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正確。如:“這兒”“兩撥兒”“小男孩兒”“小女孩兒”“快點兒”“那兒”“一塊兒”。

③提醒學生注意課文中應該讀輕聲的字音。如:“地方”“陣勢”“小弟弟”“小妹妹”“大個子”“叔叔”“那個”“身子”“眼睛”。

④下面這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教師要注意糾正。如:“膝蓋”的“膝”應讀“x9”,不要讀成“q9”;“前傾”的“傾”應讀“q!ng”,不要讀成“q9ng”;“往外”的“往”應讀“w3ng”,不要讀成“w4ng”;“津津有味”的“津津”應讀“j9n”,不要讀成“j9ng”。

⑤注意辨析以下字形:

“踢”與“惕”;“億”與“憶”;“磕”與“嗑”;“津”和“律”。

⑥理解詞語: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包括生詞)質疑,引導學生透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

如:“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一句中的“陣勢”一詞,學生可能不太理解。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字典裏查一查“陣”字,它的意思是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陣勢”的“勢”的意思是表現出來的樣子。現在,再把“陣勢”一詞放回到課文中,學生就不難理解了。這個詞,原是指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用在課文中,就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

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結合圖畫和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警惕(t@):對可能發生的突然情況時刻注意着。

候補:等着替補缺額。

閉目養神:閉着眼睛,修養精神。課文中把白狗人格化了。

回憶(y@):回想。

精彩:(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課文中指小足球賽踢得緊張、好看。

欣賞:認爲好;喜歡。課文裏指看足球賽的大個子叔叔坐在場邊很有興致地觀看比賽。

(二)初步看圖,藉助圖畫,再認真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劃分結構段。

1.初步看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景物爲主,還是以人物爲主的圖畫?

(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以人物爲主的圖畫。)

畫面上畫了一些什麼樣的人物?

(圖畫中畫了一羣孩子,還有一位叔叔。)

他們在幹什麼?你從畫面上哪些地方觀察到的?

(圖畫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從畫面上用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的球門和站在球門當中的小守門員,以及坐在一邊的觀衆一致的目光裏可以判斷出畫面上的人物在看一場足球比賽。)

2.初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敘述這場小足球賽的。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層次結構,正確給課文分段。

老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這篇課文敘述的是圖畫中的場景。是放學以後的一場小足球賽。讀一遍課文,想想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哪些自然段是講觀衆的。

(這篇課文一共5個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講守門員的,第3~5自然段是講觀衆的。)

那麼,課文第1自然段講什麼?

(第1自然段介紹了環境——場地、時間——放學以後、人物——“孩子們”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個子叔叔”、幹什麼——賽足球)

接着,教師可以這樣引導:

這篇課文首先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衆,這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接着,介紹了守門員,這是文章的第2自然段。後面的3、4、5自然段介紹了觀衆的表現。你想一想,這篇文章應該如何劃分結構段呢?

(這篇文章應該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衆;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紹了小守門員;第三段是第3~5自然段,介紹了觀衆。)

(三)小結。

這一課是看圖學文。我們在初步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又初讀了課文。從畫面中觀察到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一件什麼事。在初讀課文以後,我們給課文劃分了三大段。這三段,先講放學以後,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觀衆;接着介紹小守門員,之後重點介紹了觀衆的表現。這個寫作順序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仔細看圖,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觀察圖畫,並展開想象;運用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抓住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藉助神態、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三)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藉助課文明確觀察的順序和重點;藉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文字所描寫的畫面。

三、教學過程

(一)從課文內容入手,引導學生藉助課文明確作者觀察的順序和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

1.《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的,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劃分的。看看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分了三大段來寫。作者先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後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衆。接着,作者又寫了小守門員。最後,分3個自然段寫了觀衆的表現。)

2.作者爲什麼先向我們介紹“孩子們放學以後在空地上賽足球,吸引了不少的觀衆”這個內容,接着介紹“守門員”,最後才介紹“觀衆”的表現?

(因爲這是作者觀察圖畫的順序。作者是按照觀察圖畫的順序來安排他的寫作順序的。)

3.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仔細看圖畫,然後自由讀課文,結合課文,想一想作者觀察的重點落在了哪兒?大家一起議一議。

(課文是按照作者的觀察順序來安排層次結構的,我們又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層次結構)就是作者的觀察順序。課文詳細地向我們介紹、描述了小守門員的表現,以及不同的觀衆的不同表現,因此,作者觀察的重點應該落在“小守門員”和“觀衆”的表現上。)

4.強調觀察的順序和重點:

我們常常提到寫文章要講順序,要抓住重點寫具體。其實,觀察圖畫也要講順序,要能從畫面中觀察到作者所要表現的重要內容。這樣,才能理解圖意,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就是作者在有順序地觀察圖畫的基礎上,抓住了畫家所要表現的重點,用語言文字生動具體地給我們進行了描述。

(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藉助圖畫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浮現課文所描寫的畫面。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然後仔細觀察圖畫,圖文結合,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一句話介紹了足球賽的環境,也就是地點?

(“這塊空地真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好地方”,“好”在哪裏?看圖畫,想一想。

(“空”字說明來往行人不多,沒有車輛透過,從畫面上看,附近沒有大的建築物妨礙踢球,這樣的地方正是比較理想的簡易足球場,所以,說它是“賽足球的好地方”。)

2.“他們分成兩撥兒,把書包和帽子堆起來做球門,就拉開陣勢賽起來。”你在畫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撥兒?

(畫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撥兒的一個守門員、一個候補守門員。)

“拉開陣勢賽起來”中的“拉開陣勢”是什麼意思?看看圖畫,從畫面中的哪一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態可以看出來?

(“陣勢”,原是指軍隊作戰時佈置的局勢,課文中,是雙方相互對峙的緊張的場面的意思。“拉開陣勢”就是緊張的小足球賽已經開始。從畫面中小守門員叉開的兩腿,手扶膝蓋和專注的一雙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賽已經“拉開陣勢”,比賽將非常緊張。)

3.看圖,再讀課文,從畫面上看,都有哪些人來觀看比賽?

(有“小弟弟小妹妹”,還有“大個子叔叔”。)

從文章中的哪幾個詞可以看出這場足球比賽很精彩?

(“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來了,“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

4.看圖,學習課文第二段。

課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是作者重點觀察“守門員”的一段。課文中,作者具體介紹了小守門員和後補守門員;圖畫裏,“守門員”也是畫家重點表現的畫面中心人物。作者在重點觀察的基礎上,用語言文字是怎樣表現的。讀讀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守門員”和“候補守門員”的什麼特點來突出這兩個人物,表現球賽激烈的程度的?

(作者抓住“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等特點來突出這個人物的。)

默讀這一段,在文章裏畫出表現“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的詞句。從這些詞句中,我們能看出什麼?

(課文先講他的外貌和神態。“留平頭”顯得格外精神。“警惕地注視”,表現他對對手嚴加防備,十分專注的神態。“分腿彎腰,上身前傾”,表現他隨時準備撲救險球的姿勢。)

課文介紹了“守門員”外貌、神態、動作和姿態以後,爲什麼說“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這是作者對畫面中“守門員”的一種肯定嗎?還是讚揚?怎麼理解?

(“真正的守門員都是這樣的”說明小守門員很稱職,是作者對他的肯定和稱讚。)

課文接着介紹“候補守門員”。看看圖畫,作者怎麼知道他是“候補守門員”?他“一心想着快點兒讓他上場,好顯一顯身手”,是作者根據畫面上“候補守門員”的什麼想象出來的?

(作者從他的衣着、神態和站在守門員背後可以看出他是個“候補守門員”。作者根據他“腆着”肚子的動作,那急不可待、躍躍欲試的神情想象出來的。)

5.小結這一段:

作者用精練的筆墨,把全場唯一的兩個隊員的天真可愛、忠於職守的形象,透過人物的外貌、神情、動作和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6.看圖,學習第三段,根據老師所列出的表格,邊思考問題,邊討論,然後把答案填寫在表格裏。

第三段(第3~5自然段)講觀衆觀看足球賽的情形。看看圖畫,再讀讀這一段課文,看看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對觀衆作了具體描寫的?具體描述了幾位觀衆的表現?他們分別是誰?每一位觀衆的表情和形象一樣嗎?作者又抓住他們各自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這些觀衆的表現從側面說明了什麼?

(頭一句先總說觀衆的眼神:“都望着遠處的場地”。接着,按照由中間到兩邊、從小孩到大人的順序對觀衆作了具體描寫。課文一共描述了七個孩子和一個大人(大個子叔叔),還附帶講了一條白狗的樣子。所描寫的人物表情和形象都不一樣,分別抓住這些人物的特點寫得既簡明又具體。)

“摟着小弟弟的紅領巾可能來遲了,他坐在最邊上,也全神貫注地注視着局勢的發展。”“局勢的發展”指的是什麼?“全神貫注”是什麼意思?其他觀衆全神貫注地看比賽,你是怎麼知道的?

(“局勢的發展”指的是足球場上,比賽變化的情況。“全神貫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從作者對其他觀衆的動作和表情的描寫中看出其他觀衆也在全神貫注的觀看比賽。)

在所有描寫的觀衆裏,哪一個觀衆最引人注目?

(大個子叔叔)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是什麼意思?從“孩子們踢得太精彩了,也許引起了他小時候的回憶”結尾的這一句話,“精彩”是什麼意思?可以知道“大個子叔叔”曾經是個足球行家,能把足球行家吸引,說明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場小足球賽十分精彩?

(“津津有味”是有興致、極感興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覽、言論、文章、等)優美、出色的意思。課文裏形容小足球賽緊張、激烈、吸引人,能把“大個子叔叔”吸引,說明小足球賽水平很高,踢得精彩。

全篇文章沒有一詞一句是對比賽場面的描寫,貫穿全文的內容除了對“守門員”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就是描寫觀衆觀看比賽時的動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卻使讀者經歷了一場緊張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賽。)

(三)總結課文:

這篇看圖學文“小足球賽”,反映的是一羣孩子在空地上賽足球,小守門員警惕地注視着對方的場地,一些小觀衆和一位大個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觀看這場比賽。配合本課的圖畫是一幅著名的油畫作品。畫面角度新穎,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觀察順序來安排寫作順序,把看到畫面上的內容生動形象地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使我們藉助課文,明確了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又憑藉圖畫幫助我們在頭腦中浮現出文字所描寫的畫面,從而產生聯想,加深對圖畫和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做辨析近義詞和造句的練習。

1.辨析“注視”“望着”“盯着”三個詞語。

這三個詞語都有“看”的意思,但詞義有一些差別:“望”,有向遠處看的意思;“注視”強調十分注意地看;“盯”,則指視線集中於一點地看。

他警惕地(注視)着前方。

守門員和觀衆都(望着)遠處的場地。

戴紅帽子的小女孩,眼睛(盯着)遠處。

他面帶笑容,(看得)津津有味。

這樣用詞,既準確傳神,又避免了單調重複。

2.引導學生先理解“欣賞”和“津津有味”兩個詞語的意思,再造句。

①解釋:“欣賞”一詞有兩種解釋: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認爲好,喜歡。“津津有味”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②找出課文中帶有“欣賞”和“津津有味”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它們在句子中應該是什麼意思。

“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來了,路過的大個子叔叔也坐到場邊,欣賞他們這場球賽。”這裏的“欣賞”是認爲好,喜歡的意思。

“他面帶微笑,看得津津有味”。意思應該是看得有滋味,有趣味。

③在生活中,什麼事物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學生討論之後用“欣賞”造句。

(生活中,音樂、詩歌、戲劇、舞蹈、繪畫、攝影、體育比賽等事物都值得我們欣賞。例句:週末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音樂廳欣賞音樂。)

④在生活中,當我們想表達看得有趣味,聽得有趣味,吃得有滋味的時候,都可以用“津津有味”這個詞。

例句:這本書,我一氣呵成地把它讀完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分辨鞋子的左右及類別,學會自己穿鞋子。

2、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重點:

按鞋子的大小、顏色、款式等特點進行配對難點:分清楚鞋子的左右並學會穿鞋

三、活動準備

PPT、圖片、幼兒圍坐成半圓形

四、活動過程

(一)我會識鞋子師:現在我要請一位小朋友們上臺來當老師的模特,有誰願意的?

我請坐得最好的一位小朋友×××上臺來。其他的小朋友來觀察一下,看看×××身上都有一些什麼東西?

幼:衣服、褲子、鞋子……師:那你們說說都是些什麼顏色的啊?哦,有×顏色的衣服,×顏色的褲子,還有×顏色的鞋子……我們來看看自己的鞋子都是什麼顏色的?點小朋友回答……(出示ppt圖片)師:你們看看,這是誰的鞋子啊?(分別出示高跟鞋、皮鞋、涼鞋、雨鞋、拖鞋、運動鞋等)幼:媽媽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寶寶的雨鞋........

請幼兒說出這些鞋子的特點(大小、顏色、什麼時候穿等)師:哇,小朋友們認識這麼多鞋子!那你們會自己穿鞋嗎?

(二)兒歌真快樂

師:老師經常發現有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還有小朋友鞋跟沒有提上來,這樣很容易摔跤的!所以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穿鞋子的辦法……拿自己的鞋子做示範,指着讓幼兒認識鞋子的結構(鞋面、鞋底、鞋頭、鞋跟)2、教會兒歌"兩個好朋友,緊緊挨着頭,中間有個小嘴巴,大家一起笑哈哈。"反覆練習兒歌並舉反例子,讓小朋友判斷。

3. 請兩個幼兒上臺,比賽誰穿鞋快,大家一起念兒歌4..師:大家看這雙鞋子,它的外形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鞋子凹型朝向不一樣的兩隻鞋子,叫一雙鞋。

(三)找找好朋友師:剛剛鞋子說,它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了,怎麼辦呢?請小朋友幫忙。

1.請小朋友回座位2.將印有不同鞋子的圖片發放給小朋友,讓他們連對找好朋友。

3.並且將一雙鞋子塗成一種顏色。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幫鞋子找到他們的好朋友了,並且還學會了自己穿鞋子,那麼等會兒午覺起來,老師要檢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自己穿鞋穿得對不對,能不能找到它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