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動物的行爲》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爲》教學設計

動物的行爲實際上是動物個體或羣體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對環境及其變化的一種適應活動。動物的行爲對於維持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都是十分重要的。動物的行爲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平時對動物行爲有所覺察,但缺乏有意識的思考。透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動物的行爲有理性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今後能有意識地觀察和分析動物的行爲,並思考動物行爲與環境的適應性。同時能初步認識到生物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教法指導

一、授課思路與方法

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爲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但學生本身並不清楚動物行爲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爲,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爲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爲,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爲的概念。

在學生了解了動物行爲的概念後,再以蜜蜂爲例具體學習一種動物(即蜜蜂)的複雜行爲。

二、課時安排

本課共安排1課時。

教案實例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瞭解什麼是動物行爲及動物行爲的意義。

2.瞭解蜜蜂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爲。

(二)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透過自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用列表法歸納知識。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體驗動物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激發觀察和研究動物行爲的興趣,接受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蜜蜂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爲。

2.教學難點:蜜蜂的通訊行爲。

三、教學準備

蜜蜂通訊行爲的教學掛圖或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爲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築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爲動物的行爲。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爲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後,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爲類型。如:蜜蜂、螞蟻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爲;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爲,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爲和防禦行爲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爲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後天透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透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並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爲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爲如馬戲團裏的“小熊騎車”等複雜行爲是透過後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後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爲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爲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爲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於自身生存的行爲方式。並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爲是如何適應於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髮言)。

在瞭解了動物行爲的類型和意義後,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爲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羣組織和通訊行爲。

(二)蜜蜂的社羣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着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爲人類提供瞭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羣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羣。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羣組織”,完成下表。(見板書)

完成表格後,教師進行小結。並使學生明白社羣生活行爲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羣體生活,繁殖後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爲

在蜜蜂的社羣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採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採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後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採蜜。哪麼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爲”後,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爲何種行爲?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後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於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後利用板書小結。

五、板書設計

第十節 動物的行爲

一、動物的行爲: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羣組織

三、蜜蜂的通訊行爲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標籤:動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