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組歌》優秀教學設計

《組歌》教學設計

《組歌》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學習文章優美的語言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

3、發揮想象力,藉助豐富的聯想,在反覆品讀中理解詩歌的主題。

4、把握詩文的節奏與美妙的意境並從中理解詩歌的主題。

【教學內容】

1、指導朗讀:

在朗讀中整體感知這兩首散文詩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讀欣賞:

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特點。

3、模仿寫作:

鍛鍊學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這個單元的選文都是散文詩,透過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散文詩”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已經有所認識,那位同學能對此談談?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

我們在前面集中學習了幾位中國作家的散文詩作品,同學們還知道那些外國

著名的散文詩作者嗎?

如屠格涅夫、泰戈爾、高爾基等。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首散文詩的作者紀伯

倫,其在散文詩方面的成就和影響均可與以上諸位並肩。誰來對紀伯倫的'有關情

況作些介紹?

學生介紹後教師可作適當補充。

二、聽讀,整體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聽詩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而聽美好的散文詩更是能讓人陶醉。請同學們閉上眼,美美地聽讀課文一遍,邊聽邊想象其展現的畫面,進入情境,體會穩中美好的情韻。

1、教師配樂朗誦。

2、默讀思考:

這兩首散文詩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麼特點?請在橫線上添加修飾語,說一說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的浪______________的雨

3、“詩根情”,作者寫作散文詩,其根本就是要抒發內心充溢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往往藉助於具體的形象來傳達。也就是說,詩的形象(意象)之中滲透着詩人的情意。那麼,這兩首散文詩藉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4、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誦這兩首散文詩,以加深對詩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學可輕聲跟讀。

女生配樂朗誦《浪之歌》;

男生配樂朗誦《雨之歌》。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中美點

品詩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爲,透過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可以培養我們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品讀這兩首散文詩,可以從詩的形象,詩的語言,詩的修辭方式,詩的結構形式,詩的情感,詩的抒情方式等方面進行。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選擇其中一篇認真品讀,自選角度,說一句或多句品析課文美點的話:

先說《浪之歌》:“美在……”

學生自由評說。

再說《雨之歌》:“美在……”

學生自由評說。

2、教師歸納學生髮言,可作如下小結:

同學們賞析的內容,綜合起來,有如下美點:

第一,形象之美;

第二,意蘊之美;

第三,表達之美。

四、美讀

兩首散文詩的表達之美,美在語言的清麗流暢,美在詩中語義的遞進伸展,美在豐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與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貼合,美在比喻、對比、排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美在它所營造出的詠歎調似的浪漫與抒情,……

大家自由選擇組詩《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驟,練習朗讀。

一讀:重在整體中感知詩中形象,注意語音的飽滿與圓潤。

二讀:重在體味情感。注意語流順暢,注意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停頓、快慢等。

三讀:重在進入情境。注意韻腳,注意語氣的輕重抑揚,注意體現散文詩的抒情性。

五、拓展閱讀,增加學生閱讀面

發給學生紀伯倫《組詩》中的另外三篇《一支歌》、《美之歌》、《幸福之歌》,要求學生以“____之歌”爲題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並將這幾篇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寫到摘抄本上。

標籤:教學 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