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10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爲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提供的資訊,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折扣、納稅、利率等知識。

2.能根據計算結果對方案進行合理選擇。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自行探索、分析、對比,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在生活應用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能根據結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並做出正確選擇。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每當過節放假,商場裏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銷活動,說說你都碰到過哪些促銷活動?

2.有時,同一品牌在兩個商場活動不同,需要我們透過對比選擇其中更爲划算的。紅紅媽媽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選擇更合理。

【設計意圖】對於商場的促銷,學生並不陌生,從生活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學習內容就在身邊,具有現實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展開情境,綜合應用

1.教學教材第12頁例5。

課件出示題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①讀題。說說這兩個商場的活動各是什麼?並說說自己對這兩個活動的理解。重點理解B商場“滿100元減50元”的意思。

②析題:想想按兩個商場的活動,在A、B兩個商場買各付多少錢,該怎麼計算。

③解題:獨立完成。

④交流與反饋:集體訂正,並得出結論。

⑤回顧思考:這兩個促銷方式,在什麼情況下付的錢是一樣的?如果媽媽還想在這個品牌裏買一件上衣,你推薦她在哪裏買?爲什麼?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在之前百分數的應用上進行的,在分析解答時要有一定的側重。像該例題教學,學生明確“滿100元減50元”的含義後,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礎上增加的思考環節,則是對百分數意義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取捨。

2.嘗試練習教材第12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某品牌的旅遊鞋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按“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這種品牌的旅遊鞋。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①獨立完成。

②交流反饋。

③思考:不計算,你知道哪個商場更省錢嗎?爲什麼?

3.小結:在商場促銷活動時,咱們透過對比、思考來選擇更省錢的方案。數學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大有用處的。

(三)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4題。

爸爸想在網上書店買書,A店打七折銷售,B店滿69元減19元。如果爸爸想買的書標價爲80元。(1)在A、B兩個書店買,各應付多少元?(2)在哪個書店買更省錢?能省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訂正。

2.提升練習

(1)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3題。

百貨大樓搞促銷活動,甲品牌鞋滿200減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礎上再打九五折。如果兩個品牌都有一雙標價260元的鞋,哪個品牌的更便宜?

①讀題:瞭解兩種品牌鞋子的促銷活動。

②析題: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麼意思?你能舉個例子嗎?

③解題:完成計算。

④反饋:集體訂正,得出結論。

⑤拓展思考:想想什麼情況下買甲品牌比較便宜,爲什麼?想一個數據驗證一下。

(2)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2題。

媽媽有1萬元錢,有兩種理財方式:一種是買3年期國債,年利率4。5%;另一種是買銀行1年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後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3年後,哪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

①讀題:瞭解兩種理財方案。

②析題:單從“年利率”來看,你認爲哪一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麼不同?“每年到期後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銀行1年期的理財產品在第二年的時候本金可以變更爲多少?第三年呢?

③解題:根據分析獨立完成。

④反饋:集體訂正,對錯題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設計意圖】適當地調整練習的順序,使得練習的設定更具有層次性,更符合學生思維的發展順序。同時教師的指導工作也由放到扶,使學生實現更高的發展。

(四)回顧全課,總結本課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2.總結: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數學知識,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計算,最終選擇最佳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理解生詞,瞭解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按順序敘述事情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理解能力。

2、訓練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培養其良好的語感。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珍惜母子之情,學習魯本從小事做起,關愛長輩的美好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魯本那種善良、懂事、天真純潔的美好心靈。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以讀代講。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談中表達。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透過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體會魯本對母親的關愛。

(三)疑點

魯本的祕密是什麼?

(四)解決辦法

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把握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圖片把學生帶到當時的情況中去體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課文內容。

2、透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

五、教學步驟

(一)揭題

師板書:魯本的祕密。

看了課題,你想提什麼問題?

過渡:是啊,老師也想知道,魯本到底有什麼祕密?

(二)整體感知

1、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魯本作了很大很多的努力,偷偷攢錢爲母親買胸針的事。)

2、討論交流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思考: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魯本的祕密揭開的?魯本爲了給母親買胸針,用了多長時間,作了多少努力?

2、全班交流:

(事情發展順序:撿麻袋賣錢每個5美分,攢足5美元,整整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爲了撿麻袋,用盡了自己可以用的所有時間,跑了很遠的路,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

3、指導感情朗讀:

你們讀了這個動人的故事,有什麼感受呢?哪部分內容最讓你感動?請把它讀出來。

師生展開朗讀比賽。

相機出示課文插圖,解決文中生詞。

4、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法?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母親節、爸爸、媽媽的生日都在哪一天?你都爲爸爸、媽媽做過什麼?今後打算怎麼做?

(四)總結擴展

我們透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在寫作上有哪些收穫?

1、按順序寫事情。

2、抓住細節,帶着感情去寫,感動讀者。

(五)佈置作業

寫一件你曾經最受感動的事,注意寫出真實的情感。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技能目標: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繪畫紙,水彩筆(或蠟筆、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教寫生字

1、和三個孩子打招呼(複習生字:宋濤、陳丹、趙小藝)

2、說說在寫字的時候有什麼要提醒同學注意的,自寫生字。

二、自主探究

1、大聲讀課文,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2、請你起來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生讀,課件隨機出示)

(相機出示句子比較,引導學生用句式說話。)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

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麼讀纔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備畫風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麼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後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雲,但是隻畫了直直落下的雨絲)

我畫得怎麼樣?(生指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所以要畫斜的)老師明白了,你們真了不起,現在請你們再用朗讀告訴我應該怎麼畫吧(學生再次讀,老師改正)

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裏”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裏。)教師課件出示。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

你能讓我們聽到風的聲音嗎?爲什麼要重讀“彎彎”呢?那好,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

可以用我們剛纔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裏”,(師課件出示)並能有感情朗讀,注意用詞優美。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句子比較: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旗子裏。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裏。

(指導方法同上,引導孩子說出“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裏”“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裏”)

3、三個孩子都畫出了風,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4、再次和他們打招呼,鞏固生字。

5、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都很了不起,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裏。(生再讀體會)

6、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願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生加題目)那我們就一起來朗讀一下你們共同的傑作吧!

三、拓展體會

1、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能幹的小朋友還可以填一填畫下的那句小詩。老師的音樂聲開始你們就開始動筆,音樂聲停你們就停筆,準備好了嗎?

(學生自由畫,老師巡視)

2、請你拿好你們的畫,找一位朋友來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裏。

師總結,表揚:

你們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細呀,說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聽的小詩!就由我來朗誦一下這首小詩,作爲送給你們的禮物吧。(師朗誦)

四、總結延伸

師: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其實,任何事情,只要你願意動腦筋,想辦法,都是可以解決的。我願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善觀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風一樣,聲音、氣味也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你能把它們也畫出來嗎?大家下課後可以畫一畫,說一說。

教學反思

在經過第一次的教學和反思後,教案做了一定的改動,可以說,第二次的教學是非常成功的。

我們的教學,希望能讓全體學生都在“成功體驗”中發展,在第一次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了“成功體驗”,在寫小詩時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他們失去了信心,越寫越糟糕,這讓我體會到,一個成功的學習活動程序設計,不僅需要爲教學提供具有邏輯遞升意義的操作主線和基本環節,還需要充分考慮每一個環節的操作細則。首先便是要妥善安排學習難點的突破時機。另外,在評價時應突出對解決問題方法的評價,在評價中感悟不同方式的優劣,使學生形成方法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創造新方法的能力。

在第二次的教學中,第一句小詩的呈現不再是由我幫着學生“擠牙膏”似的擠出來,而是由我直接呈現,我對學生們說:“老師很佩服趙小藝,她能把看不到摸不着的風畫出來,所以我昨天晚上特別想了兩句話來形容她的畫,可是我不知道哪句更好,請你幫我選一選。”

於是我在課件上爲學生呈現兩句句子: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旗子裏。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裏。

很顯然,學生們在進行了比較之後,就能指出第二句比較好,並且很容易就找到了關鍵詞“飄揚的”,一下子就突破了難點。

在後面的配詩時,學生就表現得極爲活躍,能張口就說,且說得相當流利。這是值得高興的,這也說明學生對文字理解是透徹的。真正理解了文字的內涵。

另外,對於拓展方面的目標分層的改動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對學習目標進行差異性分解,就是要同時考慮到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繼續發展需要,既要考慮到學習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吃不了”的問題,也要考慮到學習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吃不飽”的問題,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目標。

在第一次的教學中,有的學生不能當堂展開想像馬上畫出風來,他們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而有的學生畫得很快,畫完了就沒事幹。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後,一些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我讓他模仿書中三個小朋友的樣子畫風,能力中等的同學,則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畫風,而能力相對較高的同學,則讓他們在畫完風后還用上“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裏”的句式寫寫自己畫的風。

學生們都分別忙碌起來了,有畫的有寫的,不一會兒,我就收到了許多五彩繽紛很有創意的畫,令人欣慰的是,還有好多同學交上了爲自己的畫配上的小詩句:

生:風來了,風把胸前的紅領巾吹飄起來了,風藏在胸前飄動的紅領巾裏。

生:風來了,風把媽媽曬的衣服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起來的衣服裏。

生:風來了,風把沿海地區的樓房吹倒了,風藏在吹倒的樓房裏。

生:風來了,風把大樹吹斷了,風藏在吹斷了的大樹裏。

生:風來了,風把樹葉吹得搖搖擺擺地飄下來,風藏在搖搖擺擺飄落的樹葉裏。

生:風來了,風把地上的紙片吹飄起來,風藏在飄起來的紙片裏。

生:風來了,風把小草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草裏。

生:風來了,風把花兒吹得點頭笑,風藏在點頭笑的花兒裏。

生:風來了,風把風箏吹飄起來了,風藏在飄蕩的風箏裏。

生:風來了,風把湖水吹皺了,風藏在皺着的湖水裏。……

這是學生爲他們的畫配的小詩,真得是讓人想不到,多麼豐富的想像力,他們能超越文字中三個小朋友的思維,能畫出無形的風來。

這一課讓我想了很多,他們的心靈在接受着外在世界的洗禮的同時,仍然保持着我們成人所沒有的那顆童心。所以他們的發現纔會讓我們驚奇,讓我們感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樂音由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特徵。

2、常識性的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距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3、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常識性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4、透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5、透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藉助於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

教學重點: 音調及響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1、音調及響度的區分

2、音色

教具選擇: 刻度尺 橡皮筋 鉛筆 音叉 紙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聲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比較聲在固、液、氣三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3、人耳的聽聲頻率範圍以及頻率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情境創設,提出問題

⑴ 播放兩段音樂的片段,其中一段爲音樂歌曲,一段爲機械噪音。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樂音和噪音的區別。

⑵提出問題:其中音樂歌曲都屬於樂音,那他們同樣是歌曲,又有什麼區別?啓發學生自己提出聲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時,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人的聲音各有什麼區別。

⑶總結樂音的三個特徵。

並提出問題:這些特徵又與什麼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呢?

2、過程展開

A、音調:聲音的高低。

實驗探究音調的高低,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後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發生的振動現象有什麼不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麼關係?記錄下表

伸出長度

振動的快慢

振動的頻率

發聲的音調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並複習其單位。強調一下音調決定於聲源振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就高。

學生閱讀書43頁“一些聲音的頻率表”,

總結:音調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一般說,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女同學的音調比男同學的高。

實驗探究:探究吉他絃線在以下哪種情況下彈撥時發出的音調高?

讓學生用橡皮筋模擬吉他弦來做這個實驗。

結論: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高;

越粗、越長、越鬆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低。

B、響度:聲音的大小(強弱)叫做響度,也叫音量。

提問:如果你想要聽到更響的聲音,你會怎麼辦?那你覺得響度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活動: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長度不變,分別用不同的力度撥動直尺。

注意觀察 1、 刻度尺的振動幅度有什麼不同?

2、 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

(1)結論:力度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老師活動:敲擊音叉,前面和後面的同學聽到的聲音有什麼差別。可以讓同學到教室外邊或者更遠的地方來聽。

(2)結論:響度與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

總結: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距聲源的距離等有關。

C、音色:又叫音品。

兩個同學同唱一句歌詞(或者同說一句話),讓學生區分分別是哪位同學演唱(說)的,進而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是憑什麼區分出他們呢?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聲波的圖形 (書中第44-45 頁分別介紹)

波形圖有:波峯、波谷。頻率的高低:圖形曲線中,波峯(波谷)出現的個數多少,表示頻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對應着聲源振動幅度的大小.

三、小結:樂音的三個特徵、定義、決定因素

A、振動越快,頻率越大,聲音越尖銳,音調越高

B、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越高

教學反思

1、以聽聲爲主線,恰當的使用了農村教學的實驗器材,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聲音的三個特徵,使學生的認識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調與響度這兩個易混淆概念、聲波圖”等的教學難點。

2、以學生參與爲主線,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分工協作、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提高了學習效率。

3、學生對樂音三個特徵的認識和展示實驗探究過程,學生代表的準確描述、學生間的密切配合,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很好的做到過渡自然、流暢、科學、有效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合作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教學過程中討論交流、聽聲、實驗探究等,都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來展開,讓學生在體驗、合作和探究中學習聲音的三個特徵,氣氛熱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認讀、書寫本課8個生字,進行滲透性識字;能組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並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體會狐狸媽媽對小狐狸無私、偉大的愛。引導學生在感受愛的同時,試着表達愛。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課文記敘了一個感人的故事:狐狸媽媽翻山越嶺爲飢餓的小狐狸摘來葡萄,路上卻遇上獵人,爲救小狐狸,她冒死引開獵人。狐狸媽媽死了,而她放在樹下的葡萄卻在若干年後長了起來,結了串串葡萄,讓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三、學情分析

1、這篇課文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因此學生對內容應該很感興趣。老師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多采用集體讀的方式,讓學生儘快熟悉課文。再採用自讀,同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好:摘、嗚、歇等字的寫法。

2、課文重難點突破:讓學生透過多種方式讀文,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含義,使學生懂得親情的偉大與珍貴。引導學生運用合理的推理與豐富的想象複述課文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結合自身感受突破重難點。

四、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

師:學了前兩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世界上親情的無私與珍貴,那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過令人感動的親情故事嗎?說說看。

生自由交流。創設氛圍。

師:知道嗎?這樣感人的故事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動物之間也有同樣的感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個童話故事。

(二)通讀識字

1、初讀: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你不認識的字。

2、測字:

請同學們拿出生字卡片開始測字。把你生活中認識的字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交流之後你還能認識哪些字。

學生活動:學生先把生字邊讀邊分成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兩部分,把認識的字讀給同桌聽,如果有同桌不認識的字互相教一教。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3、教師範讀或播放錄音。

4、再讀: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還有哪些讀不準的字重點讀讀,同時數數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

5、檢查認字,指導寫字。重點指導摘、嗚、歇字的寫法。

(三)細讀理解前七個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你都讀懂了什麼??

2、同桌互讀。畫出描寫狐狸媽媽言行的語句,同桌交流你體會到了什麼?

3、學生品讀。抓住表示狐狸媽媽言行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中母愛的事例體會親情的偉大。

師:你們在父母愛的懷抱中長大,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小狐狸一樣的經歷吧?說說看!

4、表演讀。

(四)教師小結。

師:後來小狐狸在山裏到處找媽媽,一年、兩年,小狐狸不知不覺長大了,那它找到媽媽了嗎?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後三段。

1、學生自由讀。質疑。

2、指名朗讀。

思考:山洞附近樹下的葡萄是從哪兒來的?小狐狸明白了什麼?

3、學生交流。

4、再讀課文,體會小狐狸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師:想一想如此無私的母愛,如果你是小狐狸會如何報答媽媽呢?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象)

(二)品讀全文昇華情感。

1、小組內合作讀文,體會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練習複述課文,培養學生想象力。

師:這麼感人的故事,你們不想講給爸爸媽媽聽嗎?

現在我們先把故事講給你的小夥伴聽聽,注意聽的同學可以幫他補充說明,看看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講明白,還要生動感人。

生自由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合理的加進複述內容。)

(四)總結全文。

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珍貴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其中最偉大的莫過於親情了。我們一出生就被這種濃濃的親情圍繞着,清晨媽媽爲你倒上的一杯濃濃的牛奶、摔倒時爸爸扶起你時那有力的臂膀、夜晚奶奶爲你掖上被角、暑假裏爺爺和你一起釣魚這些你都感受到了嗎?這就是親情!不論幾年、幾十年,這份親情將永不褪色。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文字分析

《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閱讀課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優美散文。文章描寫了普通家庭祖孫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對家庭對生命的責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摯,含義深沉。透過此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親人之間的摯愛之情,並進而感受尊老愛幼的人生責任。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他們的自尊心、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同時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審美、篩選資訊的能力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學生透過前幾個單元的學習鍛鍊,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導學設想

對於這篇含義深刻的文章的教學,如僅從感情入手,往往會造成空對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從語言的學習入手,抓住語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以語言學習和研究帶動文字的研究,以文字研究促進知識傳授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達成情感的薰陶。即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準確貼切地探究、領會文章深長的意味。同時,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始終貫穿朗讀,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

導學目標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字表達的濃濃的親情和中年人對家庭的,對社會的責任感。

2、欣賞品讀文字,從詞語、語句兩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辭沖淡而寓意深刻的特點。

導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 學習

1、結合大屏幕圖片顯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屏幕顯示並伴隨輕悠的音樂響起,畫面是夏夜裏,涼風習習,人們在江邊散步的情景。

請學生看畫面,回憶與家人散步的情景,並說說留在你記憶深處的散步時的精彩瞬間。

2、 請2——3位學生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爲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爲新知識的學習構建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上,有利於新知識的學習。)

二、朗讀文字,整體感知

1、 屏幕顯示要求:輕聲地誦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朗讀是語文教學之靈。學生透過自由讀,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檢查閱讀效果

屏幕顯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麼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目的一是使學生在學習起步階段儘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二是梳理文章內容,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爲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請幾位學生說說讀了這篇文章後的感受,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個問題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沒感覺,不喜歡也可以,但要讓其簡單陳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重個體的體驗,並發現問題。)

進一步研究文字,總結大多數學生的意見: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

(回到文字研究,文字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學生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他從中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

(無論學生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能過渡到這一點,喜歡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歡的原因。)

三、再讀文字,領悟主旨。

請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務。

1、 讀一讀,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決矛盾的過程。

2、 想一想,仔細揣摩各人(“我”、兒子、母親、妻子)的心理活動。

3、 勸一勸,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

(由朗讀全文過渡到朗讀文章的重點部分,即解決矛盾的部分,透過學生的讀,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發揮想象盡力勸家人聽自己的建議,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所表達的親情,感受到作爲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一步驟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讀語言,領悟深意。

1、學生自主學習:試一試,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2、小組內合作交流:先讀句子,後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爲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他有沒有讀出感情。)

(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教師則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提醒小組總結,準備交流)

3、班級交流,共享成果。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後談體會。其餘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

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表達文章主旨的句子,當學生找到這句話時,就要讓學生多讀來領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 的真正達成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4、歸納本文語言特點:透過以上詞語與句子的品味與揣摩,我們不難發現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意味深長,字裏行間都滲透着濃濃的親情,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作爲中年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透過揣摩詞語、句子,把對具體語言的感覺上升到理性規律的認識。)

5、請學生讀課文,說說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爲什麼?

(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新的發現,新的見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此步驟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也爲了讓學生進一步地領悟本文語言的特點。)

五、與作者交流,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屏幕顯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評價刪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②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③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爲我伴他的時日還長(,我伴母親的時日已短)

(括號內爲刪去的話)

(請學生同桌探討。這一環節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儘量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合理說得痛即可。這一步,既培養學生敢於挑戰作者的精神,也是讓學生再次領悟本文的語言特點。)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語表達訓練,屏幕顯示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說……

爸、媽,你們懷裏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領悟了本文的語言特色,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後,讓學生試着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學生會有話可說,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課外延伸

1、比較:驗證發現

閱讀《三代》(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27頁),感悟兩篇文章語言的不同特點。

(比較閱讀是探究學習常用的方法。這兩篇文章作爲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特點是很好的學習角度。作爲依次探究性的作業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後適當講評即可)

2、寫作:體驗發現

假設你是文中“我”的兒子,請從“兒子”的角度寫一寫這件事。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讀與寫有機結合,事半功倍)

教學設計點評:這個教學設計從語言的角度學課文,突破口放在文字的語言特點上,以語言帶文字,是語文教學側重對語言的學習,文字的探討,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學目標 往往是漫無目標)。同時設計者還非常注重朗讀,朗讀貫穿了整個設計。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從小問題的發現到特點的梳理到規律的歸納;學習材料由課內到課外文字,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從詞語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最後練習的設計也很有特色。比較閱讀就相當於一次探究性的作業 ,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寫作訓練符合學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兩項作業 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領悟文章的語言特點起到了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第一節和最後一節。

教學難點: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匯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麼?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着老師再讀。想一想怎麼記?

3、範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自學課文

要求:1、藉助拼音把樹葉裏的生字讀正確,並想一想該怎麼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名讀課文,評議。我在每個組請一個同學讀每人讀一節其他同學當一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讀的怎麼樣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裏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麼記:這長長的順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麼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後來說一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係。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麼可愛,他從心底裏發出感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麼句?應該怎麼讀。誰來試一試。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範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四人小組)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說明什麼?你能用每天說一句話嗎?

(2)他盯着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纔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裏一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裏你看出了什麼?

4、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麼他的願望實現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麼都落了呢?看着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心情怎麼樣?那該怎麼讀呢?自由讀指名讀

五、爲什麼那麼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爲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

下節課我們要幫種葫蘆的人找找原因了!

六、鞏固生字

葫蘆藤哇盯

1、齊讀

2、開火車讀

七、學寫生字掛哇每注意每的筆順。

掛和哇的右邊是兩個土組成

仔細觀察範字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哇的口字旁寫的比較小)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情急中果斷處理理問題的思維方法。

2、學習注意事物之間聯繫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本科生字、新詞,聯繫用模仿、風平浪靜造句。

4、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抓住船上人與猴子的聯繫,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返航是風平浪靜預估似的發生、發脹和結果的關係。

教具學具

自制幻燈片鵬博士教育軟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匯入 新課:

1、從《蛇與莊稼》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聯繫?學習課文懂得了什麼道理?

2、今天我們來學習《跳水》一課,看這一課主要寫了什麼和什麼之間的聯繫?

二、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讀音微機出示生字開火車讀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提問:跳水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主要寫了誰與誰之間的聯繫?

出示《資料》部分,瞭解作者

三、再度課文,瞭解大意,理清層次

1、出示幻燈片自學提綱

①故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結果怎樣?

②課文有機個自然段?每段寫的是誰與誰之間的聯繫?

③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

2、學生按要求預習

3、討論以上問題

四、細讀課文,抓住聯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導讀第一段

找出寫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詞語:取樂 顯然 因而 放肆

(顯然寫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寫出了人們拿猴子取樂的原因)。

2、指導學習-3自然段

①默讀思考:孩子爲什麼要去追猴子?從那些詞語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②討論回答

3、講讀第4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思考: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險?

微機出示插圖:指導看圖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樣?

4、講讀5-6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

討論思考題:船長看到危險情況是怎麼做的?

大家爲什麼覺得40秒太長了?

五、總結全文

六、作業 :

1、朗讀課文弄清各段之間的聯繫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

1、按學習小組朗讀

2、總結提問:

①課文主要寫誰與誰之間的聯繫?這些聯繫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②孩子遇險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於哪幾方面的原因?

④這一天風平浪靜預估似的發生發展有什麼關係?

⑤讀了這篇課文逆向到了什麼?

二、聯繫用模仿風平浪靜造句

1、找出穩重的句子讀一讀

2、指名口頭造句並訂正

3、學生書面造句

三、作業

1、抄寫生詞

2、預習《威尼斯的小艇》

板書設計 :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長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學札記:

本文所列人物衆多,關係也比較複雜,應引導學生理解各人物之間的關係,並知道高潮的出現是由於衆多關係綜合影響的結果,並非單是猴子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水是會變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變成的,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然界的因果關係。

2、理解水的變化與人類的關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懂得我是指水,瞭解水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難點:

理解水的變化與人類的關係。

教學方法:

採用快樂教學法、討論法、表演法等現代教學方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

課前準備:

1、 準備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課件。

2、 讓學生蒐集圖片。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寫字。(略)

第二課時:交流研討課文。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複習生字。

1、 談話: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些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2、 課件出示:摘蘋果(指名認讀)

二、 動畫激趣,整體感知。

1、 激趣談話:我是什麼?這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到底是誰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讓我們一起聽聽它的自我介紹吧!

2、 課件播放課文朗讀,同時出現一些相關畫面。要求學生思考:我是什麼?

3、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我是什麼,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4、 指名彙報。(我是水)

三、 啓發學生思維。

1、 談話:透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是會不斷變化的,那麼水是怎樣變化的?水除了變化以外,還有什麼特點呀?你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把這些問題材弄懂呢?

2、 學生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 交流方法。(學生可能會提出小組讀書,邊讀邊記、故事表演、繪畫表現等方法。)

四、 進行探究學習。

1、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學習。老師及時關注各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和學生一起進行探究,幫助學生選擇正確地運用自主選擇的閱讀方法,以確保學習質量。

2、 展示: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小組學習)彙報學習情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問題。

(1) 水的不同狀態及變化過程。(利用課件中情境這部分中的水變化雲變化下雨下冰雹動畫以及練習這部分中的說說畫畫填空幫助理解,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樣子。(利用課件中情境這部分中的水狀態中的三張動畫圖片以及課件裏練習這部分中的演演幫助理解。)

(以上兩點的教學應當充分相信學生,並引導學生結合對文中重點語句的體會,練習感情朗讀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讀出落、打、飄;用愉快、輕柔的語氣讀出白雲與紅霞的美麗、可愛)

(3) 水在人類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課件中情境中的好與壞中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以及課件中練習中的找找理解詞語溫和和暴躁)

五、 拓展延伸,進一步瞭解水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

1、 談話:你還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學生把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拿出來四人小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小組討論:水給人們帶來災害與人類破壞環境有關係嗎?舉例說說人們破壞環境的行爲,想想有什麼辦法能讓它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嗎?

5、 指名說說自己的好辦法,評議,評出治水妙計治水專家。

六、 佈置作業:

任選兩道你喜歡的題目做一做:

1、 做一個節水小衛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變的例子,並寫下來。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9、我是什麼

汽 雲 雨 雹 雪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初中數學教學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如何使系統中的各個組成要素(如教師、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內容等)組成最佳結構序列,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提高教學效能,是研究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教學設計作爲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工作之一,對教學工作起着先導作用,它往往決定着教學工作的方向;同時,教學設計的技能作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已成爲教師從師任教必備的基本功。因此,加強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教學對象研究,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教學設計的過程首先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只有瞭解學生,纔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無效勞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才能瞭解學生呢?教師不妨先回答下列問題: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情況,注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狀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加強教學內容研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1、研究教學內容的特點,確定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以及該部分內容在整體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2、研究本節教學內容的範圍與深度、重點與難點,以適應多層次學生的需求,注意選擇教學內容的典型性。

3、研究蘊含於知識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開發。

三、研究教學目標的制定,準確把握教學方向

一堂好課應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它支配着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定着教與學的方向。那麼怎樣設計教學目標?

1、鑽研課標,做到“依據課標,忠於課標”。在設計一節課時,鑽研課標主要應鑽研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標準,對課標進行分解,認真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2、鑽研教材,做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鑽研教材應依據課程教學目標“直讀”教科書中直觀素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編寫者爲什麼要設計這個內容?其目的何在?對於這節課的整體目標有什麼作用?這個題材對我的課堂、我的學生能用嗎?如果不能用,改用哪些替代材料更合適?……另外,還應挖掘教科書中直觀素材背後的隱義。

3、鑽研教學資源,做到“充分運用,優教促學”。教師在選用教學資源時應該從優教、促學兩方面出發,提高使用的有效性。“優教”是指教學資源的內容和形式有利於教師科學組織課堂教學;“促學”是指材料內容和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需求,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提高學習效益。因而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鑽研教學資源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典型性,注意貼近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並能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以促進教學。

4、進行學情分析,調整學習目標,即將操作目標結合學情分析進一步細化。學情分析包括教學起點分析,對學科知識、學生和教師進行的全面分析以及對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的正確分析。

四、研究教學策略選擇,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資訊、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教學策略因着眼點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

具體的教學策略有:

1、傳統的接受式教學策略;

2、布魯納的發現式教學策略;

3、斯金納的程序法教學策略;

4、布盧姆的掌握學習教學策略;

5、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策略;

6、提問教學策略;

7、創設情境教學策略;

8、反饋和矯正教學策略等等。

五、研究教學評價設計,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進程的預設及評價,是促進教學進程反饋調控、教學環節連貫落實、教學目標逐步達成的必要途徑,是教學設計必不可少的內容。

1、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目的是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教學中的不足,以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形成性評價一般有提問、討論、練習、小測驗、問卷、觀察、個別談話等。

2、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是一種階段性評價,也是一種目標參照性評價,其目的在於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總結性評價一般有單元考試、學期考試、學年考試等(給出成績或等級)。

評價應爲學生學習服務,提高學習的效率,成爲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教學評價應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關注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差異,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以促進每個學生最大可能地實現自身價值。在具體評價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發展性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反饋功能;

2、加強過程性評價:重視過程記錄與分析反思;

3、加強綜合性評價:三維目標的評價;

4、加強自主性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

可以說,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對於教師來說,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成功課堂的良好鋪墊;對於學生來說,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快樂學習的美麗詩篇。優秀的教學設計,是應該讓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學得開心,是應該能提升課堂教學整體效果、促進師生和諧進步的。追求有效,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恆主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老師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成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