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5篇

引導語: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會看病》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5篇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藉助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透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寫法,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情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蒐集並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生病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還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醫院呢?(學生回答)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卻忍心讓他獨自一人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爲什麼這樣做呢?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一定會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讀幾遍。

2、開火車檢查注音的生詞。

3、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親的感情變化過程。

三、研讀探究,體會母愛

1、全班討論:

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體會到母親怎樣的感情,讀一讀這些句子,讀出這種情感。其主要爲:

⑴ 鼓起勇氣,勸說兒子獨自看病,有意讓兒子鍛鍊。

⑵ 有些後悔。

⑶ 看着兒子學會看病,勇氣再起。

2、小組合作,互相讀讀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賽讀:

小組代表將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互相比一比,評一評。

四、角色朗讀,感受母愛

1、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傾訴體會,昇華情感

1、說說讀後的體會:

讀了課文,請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把你想要說的話說出來:

⑴ 文中的母親

⑵ 文中的兒子

⑶ 自己的父母

⑷ 自己的同學或小夥伴等。

2、寫一寫:

將自己學了課文後的體會,用最簡潔的話寫下來。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繫上下文或,詞典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說“母愛”

1、欣賞《懂你》:

同學們,你們知道滿文軍的這首歌要獻給誰的嗎?

(獻給母親的歌。)

2、敘述“母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請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親身體驗到的有關“母愛”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一聽。

(可引導學生從電視電影,課外閱讀,自身經歷等方面去說。)

3、匯入新課:

母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裏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當時又是怎麼想的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閱讀課文,懂“母愛”

1、一讀課文:

⑴ 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

(自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朗讀,速讀……然後讓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或與同學討論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⑵ 初步感知內容,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採取兩種方式解決:同學間互相解決,留待深入閱讀時理解。)

2、二讀課文:

⑴ 按要求讀課文:

邊讀邊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 把畫出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後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⑶ 深入理解感悟:

(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親內心矛盾,愛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責,足見愛子之切。)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度日如年”的感覺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磨練的是“意志”,體現的是“至愛”。)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負責任的愛是真愛。)

3、三讀課文:

母愛是廣袤深遠的,母愛的表達也是異彩紛呈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好好體會母親的感情。

(讀好描寫母親語言,心理等句子是重點,讀出感情的變化是關鍵。)

三、聯繫實際,贊“母愛”

1、教師引導:

“母愛”的主題是永恆的,是共同的。但每個人從母親那裏感受到的“愛”是各不一樣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可以寫首詩,可以唱支歌,可以說幾句話,也可以製作一份小禮物……

2、獨自準備。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謝“母愛”

今天,我們透過閱讀課文,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讓她告訴我們母親如何給予兒女“愛”;同時我們也走近了母親的世界,她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被愛是同樣的沉重。“學會看病”不僅是我們自己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對“母愛”的最好報答。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時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它!

【板書設計】

學會看病

母親── “冷漠”處理 盡責的“愛”

兒子── 獨自看病 “路線圖”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兒、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透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透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課題

1、出示三組以“母愛”爲主題的課件,激趣匯入。

2、再出示文中的一組詞,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知文意

1、檢查預習。出示本課的新詞,指名讀,齊讀。

2、指名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回顧學法明要求

1、讀閱讀提示,劃出自學要求,明確學習任務。

2、回顧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的學習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情感。由此匯出本課的學習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心理的描寫來體會人物的情感。

四、自讀課文悟情感

1、根據提示二的要求,讓學生默讀課文,劃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並在文中空白處作批註。

2、生默讀,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彙報讀書體會。

在學生分享讀書體會時,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品悟以下幾處:

(1)抓住描寫母親語言的句子,體會“殘忍”。

出示對話,師生分角色讀。引導學生交流從這段對話中讀懂了什麼?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兒子:依賴 母親:堅定 猶豫)

(2)抓住描寫母親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幾句:

① “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後悔。我想……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後悔,同時聯繫上下文,重點引導理解“雪上加霜”和“按圖索驥”的意思。

②“時間艱澀地流……但我的心痛得縮成一團。”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忐忑不安”。重點抓住“艱澀,墜”等詞理解。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③“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自責”,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

我應該讓孩子獨自去醫院!

我怎麼能讓孩子獨自去醫院呢?

指導學生讀出母親的兩種矛盾心情。

④出示課件,“終於……倚在門上。”讓學生齊讀後,讓學生想象母親會對兒子說什麼?生自由說各自的想法,教師相機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話,齊讀。重點理解“路線圖”的意思,感悟母愛的真諦。

(3)教師總結並梳理本文的線索,歸納作者的寫作方法。

五、領悟寫法巧練筆

1、小結語言和心理描寫在表達人物感情方面的突出作用。

2、仿寫:想象兒子的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

六、拓展延伸促昇華

課件出示作者,瞭解畢淑敏。同時推薦閱讀畢淑敏的另兩篇文章:《剝豆》和《孩子,我爲什麼打你》。

板書:

20*學會看病

母親 兒子

堅定 依賴

埋怨

猶豫

後悔 語言 愛 心理

理解

忐忑

自責

放心 學會獨立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繫上下文或理解“打蔫兒、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難點】

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最近學過的幾篇課文裏所包含着的濃濃的父母之愛深深地打動着我們。我想用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會背的同學可以輕輕跟老師一起背:《媽媽的愛》。

(背完後)是啊,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裏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是怎麼想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文章。

板書:

學會看病

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

2、勾畫詞語:

查閱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生詞。交流對詞語的理解,師重點指導理解以下詞語:

喋喋不休:說話沒完沒了。

按圖索驥: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本文是說照樣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讀課文,說說撾鬧饕?吹氖鞘裁礎?br>

4、理解內容,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同桌合作讀課文,並勾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

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師點撥,並指導朗讀。

⑴ “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變了主意”、“立刻心軟了”、“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這些語言和心理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愛和真情包含其間。兒子到醫院後母親很擔心,後悔與自責。

⑵ “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後悔,我想……”、“時間是艱澀的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體會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爲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透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說一說

文中的母親棉隊生病的孩子並沒有及時給孩子看病或送進醫院,此時你對這位母親一定有看法,請你說說吧。

(全班交流。)

四、寫一寫

請把文中的母親與自己的父母比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話想對你的父母說呢?請寫下來吧,回家拿給父母看看,看後請父母也寫上幾句。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藉助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透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透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蒐集並閱讀作家畢淑敏的資料,閱讀有關獨立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複習舊知:

先複習四年級上冊《烏塔》一課,感受對烏塔的敬佩之情。

2、談話匯入:

在中國有位著名女作家,她爲了鍛鍊兒子學會看病,竟然在兒子發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院看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位作家寫的這個故事。

3、揭示課題。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1、用卡片認讀十二個生字。

2、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3、說說自己是怎麼預習的,或者說說預習後知道了什麼。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

⑴ 說說你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

⑵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⑶ 讀了課文,你有什麼話要說?

(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讚揚,可以是對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1、各自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麼;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3、全班討論:

⑴ 你從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中知道了什麼?

(交流中讀有關語句。)

⑵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交流後就讀有關句子。)

五、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1、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

3、說說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六、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總結:

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可以是對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讚,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2、拓展:

⑴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母愛或父愛嗎?

⑵ 你看見過獨自面對生活、自覺磨鍊自己意志的孩子嗎?或你讀過哪些這樣的故事?

七、作業

課後,請同學自己參加一次磨鍊自己意志活動,說一說或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

【板書設計】

20、學會看病

作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後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