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 描述耳的結構、主要功能和聽覺的形成過程。

2. 分析導致耳聾的各種因素及預防的措施。

3. 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耳的結構和功能

2. 聽覺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耳的結構掛圖、黑布、棉球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一、情景匯入:

在紙條上寫一句話,讓志願者用手勢和動作傳遞紙條上的資訊,讓同學們猜測。

教師:本來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的事情,卻花費了大家這麼多精力。可見,聽覺對我們的重要性。人從外界接受的各種資訊中,聽覺資訊的數量僅次於視覺資訊,居第二位。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互動一:聽覺的重要性

請大家觀察課本P92-93提供的圖片,完成討論1、2。

學生認真觀察並討論交流,認識到聽覺的重要性。

互動二:耳的結構

1.聽覺的形成離不開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結構嗎?經常有小孩子對着別人的耳朵大聲說話,結果造成別人聽覺受損,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學生回答:耳朵(耳廓)、耳朵眼(外耳道)、鼓膜

2.大家說的非常好,耳的內部還有哪些結構呢?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圖Ⅳ-51,認識耳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

學生看書,教師展示耳的結構掛圖

採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指出掛圖中的各部分名稱,並描述其功能。

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做出積極評價。

互動三:聽覺的形成

1.請大家根據耳的結構圖分析:外界的聲波是怎樣到達內耳的?

學生分組整理並表達交流,小組間相互補充。

教師講解:

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

(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

2.閱讀課本P94上面一段總結聽覺形成的過程。

學生看書總結,師生共同板書:

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形成聽覺)(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

3.我們從外界聽到的聲音都是和諧悅耳的嗎?什麼是噪音?噪音有什麼危害?

學生看書理解什麼是噪音,並瞭解噪音的危害。

互動三:用耳衛生

1.教師舉例:在一個鐵廠附近有一個小村莊,由於長期在機器轟鳴中度日,該村村民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耳聾傾向。噪音的危害是不是挺大的?那我們應該怎樣來避免噪音的危害,保護我們的.耳?

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參考課本P94第三段)

2.耳的結構圖中有一個咽鼓管,連通咽部和鼓室。請分析咽鼓管的好處和危害。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強調: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開口,咽鼓管會張開,維持鼓膜兩側的氣壓平衡,起到保護鼓膜的作用;鼻咽部炎症時,病菌可經咽鼓管到達鼓室,引起中耳炎。

互動四:請你當醫生

有一病人突然雙耳失聰,前來就診,作爲醫生的你準備從哪幾方面來給他進行檢查和診斷?

學生分組會診,寫出診斷步驟、診斷分析和治療方案

透過這項活動加深學生對耳的結構的認識和對聽覺形成過程的理解。

互動五:體驗雙目失明和雙耳失聰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志願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願者的耳朵,讓他們在教室裏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讓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激發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時培養學生樂於幫助殘疾人的情感。

閱讀“科學技術社會”《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獻》一文,瞭解角膜移植技術,進一步增強學生關愛盲人的情感。

三、整合提升:

師生共同完成小結,教師強調重點難點,以情感教育爲主,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生命,樂於助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板書設計: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二)

一、耳的結構和功能

二、聽覺的形成過程

外界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

(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 (形成聽覺)

三、耳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