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八篇

爲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懂得不論做什麼事只要有決心,肯下苦工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2、學會13個生字,理解“蜘蛛、重新、打破、從頭、灰心、終於、結實”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4、注意學生耐挫心理的培養。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蜘蛛織成大網的艱難歷程。

2、教學難點:領會課文蘊含的道理,並將領悟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後的言行。因爲從現象抽象出本質是一次飛躍,從思想轉化爲自覺行爲既是學習的目的,又是更高層次的飛躍。教學中應充分重視此飛躍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精讀課文第1段,學會“蜘、蛛、織、陣、絲、斷”6個生字,理解“蜘蛛”等詞語的意思。

3、瞭解“把字句”的特點。

(二)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觀察蜘蛛織網的情況。

2、收集有關蜘蛛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3、生字、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

(三)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

(1)課前觀察過蜘蛛的同學有哪些?你能說說蜘蛛結網的情況嗎?

(2)你還收集了有關蜘蛛的什麼資訊?能與大家共享嗎?

(3)出示課題。正音:蜘蛛(zhīzhǖ)、織(zhī)。這三個字可以怎麼記?——教師補充有關蜘蛛的知識。

2、聽錄音朗讀

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課文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你有什麼想法?

3、聽後交流。

學生說說自己想說的,提自己想提的問題。

4、學習課文第1段。

(1)自由讀第1段,用數字標出這段共有幾句話。

(2)齊讀第1句,想想這一句告訴我們什麼?

(3)教師範讀第2句,引導學生說說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怎麼讀會更好?

(4)學生仿讀,在仿讀的過程中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5)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或圖畫,描繪蜘蛛在織網的過程中碰到了什麼困難。

(6)找出文中的“把”字句,學着說一句“把”字句。

(7)欣賞課文第一段錄音範讀。聽後仿讀。

(四)鞏固練習

1、隨堂練習。

(1)看卡片抽讀生字、新詞。

(2)口頭擴詞比賽:

織——織網、織布、織衣……

絲——絲線、吐絲、絲綢……

斷——刮斷、打斷、折斷……

(3)把文中的“把”字句改爲“被”字句。

(4)說說今天學的生字怎麼寫才能寫好?

2、課後作業。

(1)6個生字看一遍、想一遍、寫兩遍。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重、破、冰、終於、實”。理解“重新、打破、從頭、灰心、終於、結合”等詞的意思。

2、初步學習數量詞與名詞的搭配。

3、學習課文第2、3、4段,懂得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決心,肯下苦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學準備

朗讀磁帶、各種圖片

(三)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讀生字卡片並口頭組詞。

(2)儘量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說說蜘蛛在織網時碰到了什麼困難?

2、聽第2—4段錄音朗讀,思考:蜘蛛織網時又遇到了什麼困難?圈出有關詞語。

3、學習第2段。

(1)抽讀課文第2段。

(2)請學生想想:蜘蛛在困難面前會是怎麼樣?

(3)面對困難,蜘蛛又是怎樣做的?

“重新”是什麼意思?

(4)自由讀課文,想想:蜘蛛重新織起網來,又遇到了什麼困難?學習“打破”。

(5)“……把網打破了”與第1段的“……把絲刮破了”進行比較,瞭解“把字句”的特點。

(6)在再次遇到困難時,你如果是蜘蛛會怎樣想呢?又會怎麼做呢?

4、學習第3段。

(1)學生運用第2段的學習方法,同桌協作學習第3段。

(2)學生彙報協作學習成果。

(3)聽錄音朗讀第1—3段。比較“刮、打、砸”有什麼不同?能調換嗎?

5、學習第4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4段。注意與前幾段課文比較。

(2)學生說說自己對本段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3)將課文中描寫蜘蛛在碰到困難時的態度的詞語劃出來進行比較,說說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

(4)再讀課文中蜘蛛怎麼做的句子,想想蜘蛛爲什麼能這樣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織,結果怎樣?“終於”是什麼意思?能否換個詞語說說?

6、仿讀錄音朗讀第1—4段。

(1)聽——仿讀。

(2)說說讀了這個故事,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四)鞏固練習

1、隨堂練習

(1)7個生字、6個詞語,看一遍、想一遍,抄寫兩遍。

(2)課堂作業本第92頁第2、3、4題。

2、課後作業。

(1)用上“終於”,寫一句話。

(2)說說下面詞語的搭配:

( ) ( )

一陣( ) 一張( )

( ) (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5段。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3、注重學生耐挫心理的培養。

(二)教學準備

錄音朗讀磁帶、尋找學習生活中跟蜘蛛織網香類似的例子。

(三)教學過程

1、鞏固練習。

(1)認讀全課生字、詞語,說說自己印象最深的字詞。

(2)上堂課課後作業情況反饋。

(3)說幾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學習課文第5段。

(1)請學生讀一讀第5段。讀後師生評議怎樣讀好。

(2)錄音朗讀指導仿讀。要注意“高興地”三字。

(3)你能說說蜘蛛爲什麼一次又一次地織網嗎?織成網後,它心裏會怎麼想呢?

3、朗讀並背誦課文。

(1)學生試讀,讀後評議。

(2)錄音範讀,學生邊聽邊思考。

(3)教師指點,有針對性地引讀。

(4)優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5)學生齊讀、分組讀、比讀。

4、指導背誦。

(1)請已會背誦的學生背一背課文,並說說自己是怎樣背下來的。

(2)教師介紹聯想背誦的方法。

(3)學生試背。

5、總結課文。

(1)課文主要講什麼?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你想到了我們學習與生活中哪些類似的事情?

(3)你在學習上碰到哪些可囊?是怎樣克服的?如果還沒有克服,你打算怎麼做?

(四)鞏固練習

1、隨堂作業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蜘蛛織網的故事。

(2)學了課文,你最難忘的是什麼?

2、課後作業。

(1)能模仿課文,用“……終於……”的形式編一個小故事嗎?

(2)能將自己編的故事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 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談話匯入

1.瞭解作者。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麼?(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爲“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2.呈現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2)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裏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

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麼。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品讀課文

(一)抓課文主線。

母親去逝後,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後,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爲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

2.朗讀句子。質疑。(如,“頻來入夢”什麼意思?對於“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該聯繫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常懷念母親,文章的最後一節中的“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讀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爲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爲什麼。

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裏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裏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爲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簡短的一句話裏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1)學生瀏覽以上資料談體會。

(2)聯繫“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讀或師範讀。

說說感受,談談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師相機引讀: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後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爲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

(三)品讀思國之情。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涌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動情地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談談體會,或是質疑。

(2)常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爲什麼事?

(3)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爲什麼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裏行間尋找答案。

設計想象說話:

如,因爲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覺得有點淒涼。

(4)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 季爲什麼又說這淒涼是“甜蜜”的呢?學生交流。

設計想象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