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初二語文下冊《敬畏自然》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初二語文下冊《敬畏自然》 教學設計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透過誦讀,學習作者語言。

3.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餚

二、繼續學習課文

學生閱讀課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質疑,討論問題。(學生交流看法。)

①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②作者認爲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麼?

③自然界有目的嗎?

④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也是一樣?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⑥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三、學習文中多次運用反問句。體會其作用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①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②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③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④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⑤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裏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四、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五、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爲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爲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爲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