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傾斜的傘》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傾斜的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傾斜的傘》教學設計

《傾斜的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本課要求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有:喜歡、每逢、墨綠、胳膊、溼透、衣服、微微、顫抖;並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體會“傾斜的傘”裏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間溫馨的親情,學會把愛心獻給親人。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親情之愛,體會重點的詞語、句子包含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詞語卡片、課文掛圖、朗讀錄音等。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分生命》,從一個小男孩勇敢地爲妹妹輸血的表現中,我們感受到了怎樣用愛心去關愛親人。這節課,我們將再來學習一篇表現親人間互相關愛的課文,來感受一下親人間因爲愛帶來的溫馨吧。(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提出問題。

從課題中你想知道什麼?

二、老師範讀課文

在範讀中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注音,並畫出生字詞。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2、再讀課文,弄清課文寫的是誰和誰之間關愛的事。前半部分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情景,表現的是誰對誰的愛?後半部分課文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表現的又是誰對誰的愛?

四、自學生字詞語

1、透過讀課文,在語言環境中復現,讀準字音,特別是“挽”字,可以和“晚”字等比較記憶。“惑”字也結合“或”字來記並理解“困惑”是一種心理活動。

2、發現生字的構字特點,自主識記字形。

3、聯繫上下文,利用字典,瞭解與生字相關的詞語的意思。

五、指導寫字。特別指導“逢”、“墨”、“微”、“喜”等幾個字,找準關鍵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

開火車讀生字詞卡片。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生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什麼事?

2、課文以“一把傾斜的傘”貫穿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讓學生動手來分段。並說說爲什麼要這麼分。

三、圖文結合,體會感悟情感。

1、觀察兩幅圖,說說分別畫了什麼。

2、回到課文,邊讀邊想,抓住寫人物神態的詞語,從而體會人物當時內心的感情。

如從外公那“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了”的神態中,我們體會到了一種親情之愛,一種愛幼之愛。等等還有很多像這樣的詞語。

3、把人物神態、前後聯繫起來,體會人物感情的變化。

如:外公的神態,是由當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到多年後的聲音“微微顫抖”、“渾濁的雙眼淚光點點”,由此可看出是由當年施愛於晚輩而高興,到後來得到晚輩的關愛,收到了愛的回報而激動。“我”則由當年的“驚訝”、“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後“心熱”、“不知不覺中做着外公當年做過的事”。在外公愛心的浸潤和潛移默化的道德影響下有所感悟。

4、想像小時候外公給“我”撐傘,長大以後“我”爲外公撐傘的情景,體會“我”和外公之間那種溫馨的情感。

5、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傾斜的傘”所包含的意思,和同學討論交流。

四、情地朗讀課文。

五、實踐活動

1、摘抄喜歡的詞語。用“仍然……仍然……仍然……”造句。

2、參加以“愛心充滿人間”爲主題的故事會,講一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

《傾斜的傘》教學設計2

一、引言:

新課程標準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由封閉的課堂走向開放,強調活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本課教學中就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資源,創設自主合作控究的學習環境,課堂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有效的、自主地獲取知識,學生的主動參與面廣。不滿足於文字,體現了語文的外延。教師的點撥、指導,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拉近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濃入文字,由感而想,由悟而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教師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二、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師:在茫茫的大雨中,同學們有沒有和大人同打一把傘?傘是向誰那邊傾斜呢?爲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3課《傾斜的傘》看看在這把傘下有着什麼動人的故事。

2、教師配樂範讀。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誰和誰之間的什麼事?全班交流。

3、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想辦法記住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由組長帶領大家學習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檢查小組學習情況:(小組彙報:開火車讀生字,說說認記了哪些字)

4、朗讀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小聲讀,看看你知道了什麼?感受一下我挽住外公的胳膊走進雨中快樂的心情。應帶者什麼樣的語氣讀?

▲再次朗讀第一自然段,師生評價。

(2)第三自然段:指名讀、思考: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外公對“我”的愛?點撥:“爺爺笑而不答”的含義。

▲人物語氣指導<多媒體>師生評價。

(3)第四自然段:回到家裏我發現了什麼?語氣指導<多媒體>

▲小組分角色朗讀第3、4自然段。讀後小組同學互換角色再讀,讀後互評。

(4)第6自然段:理解、指導重音。齊讀

(5)第7、8、9自然段:自己練習讀,感受一下丹丹對外公的'愛。

5、再讀感悟,啓迪思維。

引導學生說一說文中那些詞語或語句,給你的感觸最深,談談自己的看法。(抓住“傘歪了”“總是一半乾的一半溼的”和兩次描寫外公的笑容處,讓學生體會)

三、教學反思

1、匯入新課:透過談話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起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師配樂範讀:同學們聽得特別投入。在老師的聲調、表情、動作的感染下,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從而達到使他們迫切也想有感情地朗讀及感悟課文的目的。

3、朗讀感悟: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教學過程中,我仍然採用配樂朗讀、自由讀、齊讀,小聲讀、範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如:爲了讓學生領會課文中人物之間的感情和心理變化過程。透過先讓學生聽教師配樂範讀課文,讓學生熟悉課文,並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朗讀聲中對課文出現的兩個人物(我和爺爺)在情感上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和把握。

再如,爺爺對我的愛:雨中爺爺把傘歪向我這邊,還裝不知道。和回到家我給爺爺遞毛巾,這兩段對話透過多媒體生動的、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語氣指導,讓同學們讀中感悟到,雨中傘下那濃濃的親情。

同時,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我及時激勵,且努力做到評價語言到位,具有針對性。如:讀的很有感情,讀出了可愛的語氣,讀的很認真,聲音很輕柔,讀出了爺爺對我的關心…。這些話語有利的激發了學生積極朗讀的願望。

總的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本節課力求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着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也存在一些不盡之處,有待改進。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