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範文

第二課時

《頤和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的

1、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佔地約300公頃,其中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今天,我們和作者一起瀏覽一下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1、指名讀課文,填空:

頤和園是一個( )的古代皇家園林。

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

長廊──萬壽山──佛香閣──昆明湖。

二、分析

1、請你當個小導遊帶我們去遊覽頤和園:

⑴ 默讀課文:

你最喜歡頤和園那個景點?讀完有什麼感受?

⑵ 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能背下來就更好了。

⑶ 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彙報(讀、說、演、畫、貼)。

2、請幾位小導遊分別向我們介紹:

⑴ 長廊:

①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700多米、273間,寫出了長廊的長和長廊間數多的特點。

② “每一間的橫楗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這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構圖多樣,從中感悟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③ 觀看錄像,體會古代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④ 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⑵ 萬壽山:

① 先寫從山腳下擡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壯觀的景象:“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A、間接地感受到佛香閣非常高。

B、記住好詞:

聳立、金碧輝煌的宮殿、閃閃發光。

C、有感情讀一讀。

② 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A、讀後有什麼感受?

B、想象當時的情景。有條件的可以放錄像。

C、再讀一讀。

③ 體會一種古色古香的美。

⑶ 昆明湖:

① 昆明湖佔頤和園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寬闊。在這裏可以欣賞垂柳、堤岸、小島、十七孔橋……

②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又一次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

③ 有條件的可以展示圖片或者錄像。

三、小結

1、學完這篇課文有什麼感受?

自豪,高興,陶醉,喜悅……

2、帶着這種感受,把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3、指名有感情地讀讀(最好配有古箏伴奏)。

4、再次強調一下寫作的順序(尤其是表示遊覽順序的詞語)。

四、作業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2、觀察熟悉的一個景點,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