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八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錦集八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火燒雲》這篇課文描繪了晚飯過後夕陽西下時,天空中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人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描寫自然景物的散文。從美學的角度看:全文結構完整統一,段層錯落有序;內容豐富充實,更富於變化;語言有韻律有氣勢,瑰麗動人。因此,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透過學習本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學生審美鑑美的能力。

這篇課文共七個自然段,按火燒雲變化來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寫火燒雲上來時,天空中的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都改變了顏色。

第二段寫火燒雲的顏色、形狀在不斷變化着。

第三段寫火燒雲下去了。

全文緊緊抓住“變”來寫的。

首先寫出火燒雲上來時,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臉、大白狗、紅公雞、黑母雞、小白豬、老頭兒的鬍子……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改變了本來的色彩,染上了一層神祕的顏色。抓住了五個“變”字,可以使學生理解晚飯過後人們看到“火燒雲上來了”那種驚喜的心情,體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豬”以及乘涼人說“您老人家必要高壽,您老是金鬍子了”那開心的祝願話的情感。從而感受到是火燒雲這種自然現象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帶來了生活的情趣。

接着寫了火燒雲顏色與形狀的變化。變化之快、變化之多,是火燒雲的特點。

課文第三段用了“一會兒……一會兒……”說明了變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這四個“一會兒”構成一組排比句,可見天空顏色變化氣勢壯觀,令人陶醉。課文中使用了三種方法表現色彩的繁多:“紅彤彤”“金燦燦”突出了“燒”時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是兩種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黃”“茄子紫”是以擬物的方法,更生動、更形象地說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學習這一段時,抓住這些詞語,讓學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瑰麗,激發學生的情感。

課文第四至第七段寫火燒雲形狀千姿百態,瞬息萬變。

“馬是跪着的”,“那條狗十分兇猛”,“一頭大獅子……也是那樣蹲着,很威武很鎮靜地蹲着”。這些描寫將火燒雲如馬、如狗、如獅的形態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一會兒……變模糊了”,“忽然……也不見了”,“接着……看不到了”這些詞句,反映了“馬”、“狗”、“獅”變化匆匆,來無蹤去無影的特點。

最後寫火燒雲下去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這一擬人句說明了火燒雲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們,也表現了孩子們對變化莫測的火燒雲迷戀的情感。課文最後一句“一會兒工夫,火燒雲下去了”做爲全文的結尾,與開頭一句“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形成首尾呼應,使全文結構嚴謹,同時也再一次顯示了火燒雲變化的神速,說明了火燒雲是在很短時間內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然而,它留給人們的是歡樂與美好,迷戀與嚮往。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品味句子的意思,體味思想情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1.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您老人家必要高壽,您老是金鬍子了。”

這是一句開心的祝願話。老人的鬍子是銀白的,在火燒雲霞光的照射下,變成了金黃的,長金鬍子的人是沒有的,乘涼人用這句話表示對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滿了幽默與風趣,也表現了乘涼人喜悅心情。

2.“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這句話一連用了四個“半”,不是表示左一半爲紫,右一半爲黃,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黃,而是“紫”與“黃”,“灰”與“百合”色的混合體。其中紫色與黃色的多與少,濃與淡,又可以形成許許多多的新調合的色彩。由此可見火燒雲顏色變化很多。

3.“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裏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麼也不像,什麼也看不清了。”

這句話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陽落下去了,火燒雲就要消失了的緣故。正因爲如此,所以火燒雲的形狀是模糊的,既像這個,又像那個,這全憑人們的想象。然而這種自然現象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的,又是瞬息萬變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麼都看不清了。

部分詞語的意思可結合課文內容理解:

笑盈盈:盈,充滿。臉上充滿了笑容。課文指餵豬的老頭兒看見自己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那種高興喜悅的樣子。

恍恍惚惚:看不真切,模糊不清。

火燒雲: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赤色雲霞。課文指日落時的雲霞。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瞭解文章的段落層次,是學習本文的重難點之一。

課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1—2自然段)講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

第二大段(3—6自然段)講火燒雲變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講火燒雲顏色變化快、變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講火燒雲形狀變化快、變化多。

第三大段(第7自然段)講一會兒火燒雲下去了。

課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是承接上文,點出這個火燒雲是傍晚時的,太陽西落,首先照紅了西邊的天空,然後蔓延到東邊。“好像是天空着了火”這半句既點明瞭什麼是火燒雲,又引起下文,具體寫天空中火燒雲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

在教學中可重點分析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幫助學生分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學習本文的另一個重點與難點。(詳見教材分析)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火燒雲剛上來時的情景以及火燒雲的顏色、形狀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分段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朗讀課文,背誦部分指定課文。

三、教學前準備

幻燈片4張

自制幻燈卡片2張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安排三課時

(二)課時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自學生字、初讀課文,置疑問難,學習分段。

第二課時:分析理解內容。

第三課時:指導背誦、片斷練習,完成作業。

五、教案(第二課時)

(一)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頭作文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背誦課文。

(二)課前準備:

幻燈片4張

幻燈卡片2張

板書設計

六、教學提示

1.教學中可使用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發展學生想象能力。

2.本課文質兼美,應指導學生朗讀。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方法與手段,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朗讀可以體會作者的情感,朗讀可以進行思想教育。在熟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3.課後可以讓學生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寫法,寫一片斷,把讀與寫緊密聯繫起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反壟斷法》第17條: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爲:

(一) 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低買高賣)

(二) 沒有正當理由,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掠奪性定價)

傾銷:具有市場競爭地位的企業把其產品價格定在生產成本之下,在其競爭對手被排擠出市場後,再提高價格,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的濫用行爲。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1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爲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這一行爲之所以被視爲不正當競爭行爲是因爲它違背了公認的商業道德而不具有合理性。但如果行爲人擁有市場支配地位,進而達到損害市場競爭的程度,則這一行爲即可以被認定爲限制競爭行爲,受反壟斷法的調整。

(三) 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拒絕交易)

(四) 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特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獨家交易)

(五) 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是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搭售)

(六) 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差別待遇)

(七) 國務院反壟斷法執行機構認定的其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爲。

三、經營者集中

(一)經營者集中的概念和類型

1、概念

經營者集中,是指經營者合併,經營者透過取得其他經營者的股份、資產以及3)透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的情形。

2、經營者集中的類型

1)橫向集中

是指因生產或者銷售具有可替代性的產品或服務而處於相互直接競爭關係中的企業之間的集中。

2)縱向集中

是指同一產業中處於不同經濟階段,彼此之間不存在直接競爭關係,但存在買賣關係的企業之間的集中,亦即某種產品的買方和賣方之間的合併或者上游經營者與下游經營者之間的合併。

3)混合集中

一般指既不存在競爭關係也不存在買賣關係的企業之間的合併,即跨行業的企業合併。

3、法定情形

《反壟斷法》第20條規定的【禁止經營者集中的情形】

(一) 經營者合併;

(二) 經營者透過取得股權或者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

(三) 經營者透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

(二)經營者集中的申報與審查

1、申報制度

1)經營者集中的申報制度分爲事前申報制度和事後申報制度。

我國《反壟斷法》採取的是事前申報制度: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的,經營者應當事前向國務院反壟斷法執行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2)經營者集中申報豁免(經營者集中爲改變其整體對外市場份額狀況的情形)

《反壟斷法》第22條:經營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國務院反壟斷執行機構申報:

(一) 參與集中的一個經營者擁有其他每個經營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資產的;

(二) 參與集中的每個經營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者資產本同一個未參與集中的經營者擁有的。

2、經營者集中的審查因素

《反壟斷法》第27條:審查經營者集中,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 參與集中的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份額及其對市場的控制力;

(二) 相關市場的市場集中度;

(三) 經營者集中對市場進入、技術進步的影響;

(四) 經營者集中對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影響;

(五) 經營者集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

(六) 國務院反壟斷法執行機構認爲應當考慮的影響市場競爭的其他因素。

3、經營者集中的豁免

《反壟斷法》第28條後段:經營者能夠證明該集中對競爭產生的有利影響明顯大於不利影響,或者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

五、反不正當競爭法

一、概述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係

一方面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爲在很多情況下同時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爲,與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調整的法律關係經常存在競合現象,但是各種專門知識產權法對知識產權已經提供了特殊保護;

另一方面,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規範市場競爭關係、保護公平交易的一項基本法律,它還可以在知識產權法提供的特殊保護之外爲知識產權提供附加性或兜底性保護。

因此,在通常情況下,但是知識產權已經規範的侵權行爲,應當直接使用知識產權法的規定,只有對那些缺乏特別法規範的不正當競爭行爲,才需要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做出裁判。

(二)不正當競爭行爲的具體形式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爲。

不正當競爭行爲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主體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正當行爲的實施者是以營利爲目的,參與市場交易活動並能夠依法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經營者。

2、客體方面:不正當競爭行爲的客體是指經營者透過事實不正當競爭行爲所侵犯的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及良好的競爭秩序。

3、主觀方面:不正當競爭行爲的主觀方面是指經營者事實不正當競爭行爲時的主觀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

4、客觀方面:不正當競爭行爲的客觀方面表現爲行爲人事實了與誠實信用原則或者其他公認的商業道德相悖的行爲。

二、市場混淆

(一)概念

市場混淆,又稱仿冒行爲,是指經營者使用與他人相同或相似的商業標識,致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務與他人的商品或服務產生混淆,造成購買者誤認誤購,減損他人商業標識的市場價值的行爲。

(二)市場混淆的特徵

1、主觀方面:市場混淆的目的是開展競爭,市場混淆人具有主觀過錯(故意),其目的在於使交易對方爲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產生混淆或者誤解,誤認爲是特定經營者的產品或服務來擴大自己的銷售量。

注意:如果不具有競爭目的或者與市場競爭無關的混淆,不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的範圍。

2、對象方面:商業標識是市場混淆的客體或者對象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反不正當競爭保護示範條款》第2條——典型商業標識:商標、商號、特殊標記、商品外觀、商品或服務標示、知名人士或者衆所周知的虛構形象。

3、內容方面:市場混淆在行爲特徵上表現爲使用與他人商業標識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業標識。包括冒用行爲和仿用行爲

4、後果方面:市場混淆或者淡化他人商業標識。

(三)市場混淆的表現形式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的規定,市場混淆的表現形式主要有:

1、 假冒他人合法商業標識行爲

2、 仿冒知名商品其他標誌的行爲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爲是該知名商品。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

2. 朗讀課文,分享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3. 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4.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作者用輕鬆、閒適的語言,描寫了她與丈夫的一次有趣而難忘的採摘,將她感受到的美麗的田園風光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傳遞給了讀者。

通讀全篇文章,讀者會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始終沉浸在採摘的喜悅之中。這裏的喜悅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採摘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喜悅,這在文章的描寫當中很容易感受到;二是透過採摘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情感,這種喜悅需要讀者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中悉心感受。因此,對課文最後一段的學習與理解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建議本課教學用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 第1、第2段:一張寫有桃子→自採→五千米的告示板讓我感到真有趣,引發了我和丈夫想看個究竟的好奇心。那麼這塊告示板究竟什麼地方讓我感到有趣呢?恐怕是自採兩個字了。自採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果園主人對來果園採摘的遊客的一種信任。

* 第3~20段:作者按照事件的發展順序,從我們駕車尋找果園、來到果園,到進入果林採摘、交款付費,再到戀戀不捨地離開果園,描寫了我和丈夫採摘桃子的全過程。整個描寫條理清晰,語言清新自然,使讀者不僅感受到了田園風光的美好、採摘的輕鬆愉悅、人和動物之間的友善和諧,更與作者一道深深感受了果園主人那顆樸實而充滿信任的心。

* 從紅箭頭的適時出現,竹籃和紙條以及狗的帶路可以看出果園主人的細心和周到。

* 第12~19段:寫我們進入果林採摘並按主人紙條上的要求交款付費。課文對我和丈夫在果園採摘情形的描寫生動有趣,使讀者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們採摘時候的愉悅。鑽進果林,根深葉茂的果樹上結滿了豐實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饞涎欲滴一句中,根深葉茂、豐實寫出了果園的豐收景象,沁人心脾、饞涎欲滴給人以嗅覺感受,寫出了我對果園的喜愛。於是,我和丈夫立即向大桃樹跑去,沉浸在親手採摘果實的愉悅中。不一會兒,兩隻大籃子裝滿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倆提着沉甸甸的籃子跟着小狗們往回走。這句話既寫出了我倆親手採摘果實的愉悅,又寫出了得到信任的喜悅。沉甸甸說明我倆在收穫果實的同時也收穫了主人的信任。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裝進汽車,我掏出錢包,這才發現錢箱旁躺着一隻大花貓一句中,小心翼翼既寫出了我對自己親手採摘的果實的珍視,也說明了我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珍視。

* 第20段:寫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果園。我對這個果園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一個樸實而又純潔的地方,有了一種特殊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 廉字的書寫應作重點指導。

* 課後第2題:小心翼翼表現了我怕碰傷桃子,對親手摘下的桃子倍加愛護的感情。回頭、久久地注視表達了我對那個樸實而又純潔的地方的依戀之情。

教學設計參考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 出示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桃子→自採→五千米。

2. 你看到這塊牌子後有什麼想法?(不相信、好奇、半信半疑)

3. 作者也看到了這樣一塊告示板,她會怎樣想、怎樣做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信任》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1.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2. 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的情況。

3. 透過預習,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生字和詞語嗎?或者有什麼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4. 你喜歡這個與衆不同的果園嗎?爲什麼?

三、再讀課文,體會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一)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我也同樣喜歡這個果園?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1. 自由讀課文,勾畫相關語句,並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

2.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3. 品讀重點詞句,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1)品讀鑽進果林,根深葉茂的果樹上結滿了豐實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饞涎欲滴。

①理解根深葉茂、豐實、沁人心脾、饞涎欲滴的意思。

②讀句子,說說你從根深葉茂、豐實中體會到什麼,從沁人心脾、饞涎欲滴中體會到什麼。

③表達了我怎樣的情感?

④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2)品讀不一會兒,兩隻大籃子裝滿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我倆提着沉甸甸的籃子跟着小狗們往回走。

①讀句子,說說表達了我怎樣的情感。

②你從沉甸甸中體會到什麼?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3)品讀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裝進汽車,我掏出錢包,這才發現錢箱旁躺着一隻大花貓。

①小心翼翼是什麼意思?你從小心翼翼中體會到什麼?

②這句話表達了我怎樣的情感?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4)品讀我不禁回頭,久久地注視着那片果林、那間小屋、那張木桌和那道木柵欄一個樸實而又純潔的地方。

①爲什麼說這裏是一個樸實而又純潔的地方?

②回頭、久久地注視表現了我怎樣的情感?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二)我剛看到告示板時,心裏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出示句子:終於有一天,我和富蘭克決定去看個究竟。引導學生抓住終於、看個究竟體會。

四、品讀課文,感悟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1. 我的內心從開始時的好奇、懷疑,到來到果園採摘時的喜歡、愉悅,再到離開果園時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的珍視,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你認爲使我的情感發生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主人的熱情周到、對客人的信任。)

2. 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主人的熱情周到以及對客人的信任?

3. 當你看到桌上的紙條時會怎麼想、怎麼做?

4. 我爲什麼如此珍視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五、拓展延伸,分享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1.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嗎?與同學議一議。

2. 這樣的購物方式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能實現嗎?爲什麼?

參考資料

☆ 詞語解釋

根深葉茂:根扎得深,樹枝葉就會長得茂盛。比喻事物基礎牢固就會蓬勃發展。

沁人心脾:沁,氣體、液體等滲入。心脾,心臟和脾臟,比喻內心。指空氣、芳香、幽靜等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

饞涎欲滴:饞,貪吃,想吃。涎,口水。饞得口水都要流下來。形容急欲吃到口或佔有的樣子。

小心翼翼:翼翼,嚴肅謹慎的樣子。形容十分恭謹,唯恐出錯。

豐實:本課是指桃子又大又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正確讀寫帶有生字的詞語,並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學習作者透過描寫鄉下人家的景物來表達感情的寫法。

4.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實物投影,有關田園風光的圖片、文字。

A 案

第 一 課 時

匯入 課題,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瞭解鄉間那充滿溫馨和詩意的田園生活嗎?今天,老師將和你們一起走進鄉下人家,去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2.同桌互讀課文,並交流生字新詞的讀音。教師重點指導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義。

3.指名分段讀文,教師指導朗讀重點句子。想一想,鄉村生活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4.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個人感受。

5.仔細觀察插圖,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爲課文描寫最美的一處鄉村風景,並聯系課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出來。

教師小結,再現全文

鄉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你想象鄉村生活的畫面,再讀一讀全文吧!

寫寫生字,記記新詞

1. 歸cháo( ) 裝shì( ) mì( )食 tǎng( )若

2. 冠ɡuàn( ) ɡuān( )率 shuài( ) lǜ( )

第 二 課 時

複習匯入

透過學習,我們知道鄉村生活是多麼淳樸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將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大家聽,讓我們一同來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語言

1.組內品讀,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a.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擬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覺生動、自然)

b.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對比的手法使人感覺別緻生動、親切可愛)

c.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體現了寧靜、和諧的農家生活畫面)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鄉村淳樸、寧靜的生活以及作者樸素自然的表達方法。

3.體味語言,感情朗讀。

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試着有感情地朗讀。

4.體會課文最後一自然段,進一步深化主題。

a.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怎樣理解這句話?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積累語言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邊讀邊想畫面。

2.仔細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並把它們背誦下來。

3.認真抄寫或默寫你喜歡的部分。

閱讀連結

1.自由朗讀《在天晴了的時候》。

2.想一想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是怎樣描寫的,說說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並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佈置綜合性學習任務

B 案

第 一 課 時

看圖引題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並思考:圖上畫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哪些風景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試着說一說。

2.今天,透過課文學習,老師將和你們一同走進這充滿生機的田園生活。

看圖讀文

1.自學生字新詞,同桌交流,教師指導。

2.邊看圖邊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畫面,然後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a.鄉村生活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

b.鄉村生活自然親切、優美恬靜。

c.鄉村生活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這濃郁的鄉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場景?

4.默讀課文,自由學習,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師指導解疑。

教師吟詩小結

是啊!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不信你聽!

屏幕出示:長藤綠葉瓜架,

春雨竹筍鮮花。

雄雞悠閒自在,

小橋流水戲鴨。

夕陽鳥兒如畫,

紡織娘高唱甜蜜,

最美鄉下人家。

學生整體感知

你認爲教師自創的這首小詩怎麼樣?你有什麼感受?發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師這樣吟詩。

2.可以試着讀讀課文。

3.可以作爲導遊向大家介紹鄉下人家。

第 二 課 時

回顧課文

1.我們已經感受了鄉下人家生活的恬靜、自然、親切,誰能把自己的感受透過讀課文,展示給大家聽。

2.指名讀文,交流欣賞。

精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你認爲課文描寫的哪一處鄉村風景最美,畫出來,反覆讀,並聯系課文說說自己的理由。

2.小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指導朗讀並對語言文字進行訓練,體會寫法。

如: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如果將探出頭來換成長出來,會是什麼感覺?試着讀一讀,並體會一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品味語言

1.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劃分出的段落,邊讀邊想象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積累語言

把你認爲寫得最美、最生動的句子抄下來,並試着背誦。

拓展語言

1.自由朗讀《在天晴了的時候》。

2.想一想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是怎樣描寫的?說說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佈置綜合性學習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巴迪父母的不同評價對孩子起了什麼作用。

2、訓練學生自讀自悟、質疑問難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4、學會生字,理解文中不懂的生詞。

5、在討論的基礎上能及時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

【學習重、難點】

對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種完全不同評價的理解。

【學習準備】

預習,大體瞭解課文的內容,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查閱有關資料等。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質疑並透過朗讀,討論解疑。

〖教具準備

1、抄有現代詩教育與孩子的投影片。

2、抄有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朗讀詩歌引出課題

1、投影片出示現代詩教育與孩子引出課題。

2、由課題提出問題:

⑴ 爲什麼要打引號?

⑵ 分別是誰說的?

⑶ 爲什麼會這麼說?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思考:

爲什麼會有兩種完全不同評價?

3、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引導學生梳理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⑴ 父母各自不同的評價對孩子起了什麼作用?

結合實際談感受,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花時間使學生切實理解第一個問題,這對解決後兩個問題起着關鍵作用。)

⑵ 爲什麼我越來越體會到我是多麼幸運?

以生活例子具體說說幸運和不幸運。

⑶ 作者爲什麼說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結合第二題,以簡筆畫形式來理解。

4、小組合作,探究,解疑。

5、班內交流、彙報成果,教師點撥,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三、小結

四、作業

準備下節課的辯論賽。

【板書設計】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母親:鼓勵 父親:批評

兼而有之(幸運)

只有一種(引入歧途)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複韻母ie üe,特殊韻母er和整體認讀音節ye yu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會讀它們的四聲。

2.學會拼讀帶有複韻母ie üe的拼音,掌握ü上兩點的省略規則。

3.能夠看圖說話,根據音節拼讀詞語和句子。

4.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5.認識“家、飛、機、有、兒、河、入、校”8個生字,並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二、教學重點:

學會複韻母ie üe,特殊韻母er和整體認讀音節ye yue。

三、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區別ie üe和ye yue,掌握ü上兩點的省略規則。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複韻母ie üe和整體認讀音節ye yu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會讀它們的四聲。

2.學會拼讀帶有複韻母ie üe的拼音。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

1.用卡片指名認讀複韻母ai ei ui ao ou iu,讀後說說複韻母發音的口形特點。

2.我們學過哪些整體認讀音節?

3.指名認讀音節:nülü和juquxu,複習ü上兩點省略規則的兒歌。(小ü見了j q x,去掉兩點還念ü。)

二、提出教學任務

上一課我們學了3個複韻母,進一步掌握複韻母發音時口形的特點。還學會了帶複韻母的三拼音。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2個複韻母和2個整體認讀音節,看誰學得最好,能認清字形,讀準字音,還會帶調讀。

三、教學複韻母ie,和整體認讀音節ye

1.看插圖說話,引出ie:圖上畫着什麼?啓發學生回答“椰樹”,板書ie。

2.教學ie的發音,記清形。

ie老師是怎麼讀的呢?(先發i,緊接着向e滑動,i重e輕,就成了ie。)領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板書ye,教師講解:ie是複韻母,不能給漢字注音,整體認讀音節ye跟複韻母ie的讀音一樣,寫的時候,要把i換成聲母y。

4.複韻母ie和整體認讀音節ye的四聲練習。(自由讀、抽讀、組詞讀)

yē 椰樹 yé 爺爺 yě 田野 yè 葉子

四、教學複韻母üe及整體認讀音節yue

1.看插圖,說說圖上畫着什麼?

2.教師範讀üe,出示複韻母üe。

3.看老師念üe,誰能說說口形是怎樣變化的?(先發ü音,很快地向e滑動。ü重e輕,就成了üe。)

4.讀準音。(範讀、跟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5.板書yue,yue與üe的讀音相同,複韻母üe,整體認讀音節yue。寫yue時,要把üe的兩點去掉,前面加上聲母y。誰能說說爲什麼要去掉ü的兩點?(大y來帶頭,小ü擦掉眼淚笑嘻嘻。)

6.ü不但和大y在一塊兒把眼淚擦去,回憶一下,ü見了誰也把兩點給藏起來了?(小ü見了j q x,去掉兩點還念ü。)

7.練習üe與聲母的拼音。

8.四聲練習:quē(缺點) qué(瘸子) què(退卻)(喜鵲)

五、鞏固練習

1.看卡片認讀:ie üe ye yue

2.打亂次序認讀帶調ie üe ye yue

3.做“摘星星”的遊戲。

六、指導書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4、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2、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後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啓發學生的想象,來複述課文,以瞭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啓發學生髮揮想象複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後,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於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後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給下面的字注音,並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註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範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後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爲另一類的詞,隨着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餵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爲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爲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爲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並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

“忽”,“忽然”突然發生。

“既而”兩事相繼發生。

“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

“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捲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並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⑴ 先請學生朗讀並翻譯,然後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裏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於,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於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定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裏。於: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裏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衆賓客團坐……無敢譁者”。衆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裏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譁:喧鬧,聲大而雜亂。

⑵ 提問:這一段寫什麼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後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譁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衆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後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衚衕裏狗在叫,接着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着夢話。遙:遠。巷:衚衕、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着小兒子,給他餵奶,孩子含着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着,一邊哼着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餵奶”講。後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衆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着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着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爲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着頸子,偏着頭看,微笑着,默默地讚歎,認爲好極了。以爲,認爲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爲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後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於“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後,緊接着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着因爲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係。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後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纔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後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隻手,每一隻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着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裏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於是衆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髮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裏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峯,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二層次: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誇張讚歎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後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羣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裏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裏邊。

12、提問:爲什麼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藉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爲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衆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衆的神情和動作:

⑴ 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後,寫聽衆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衆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⑵ 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後,寫聽衆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衆的情緒。

⑶ 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後,寫聽衆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衆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衆的反應隨着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衆,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衆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練習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後背誦全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課題是《孔子游春》。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孔子帶領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邊遊玩,孔子借河水來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孔子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說明了孔子是一個善於教育弟子的名師。

學情分析: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平時的課外閱讀量比較少,對這類文章接觸的不是很多,故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時有一定的困難。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把自己的體會透過朗讀表達出來。

2、能夠學會並運用本課的7個生字,並能理解和運用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要認識就行,不一定要會書寫。

3、透過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優美,同時也感悟一下孔子透過河水對弟子的教誨,並從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與自己日後的爲人處事。

其中目標一和二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爲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分兩課時組織教學。下面簡單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

我將主要透過“四讀”即透過引導學生自讀、檢查朗讀、開火車讀和默讀分段實現讓學生能夠讀通課文,瞭解字詞,理清課文層次。

首先,與學生交流有關孔子的知識,教師在學生的講述情況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然後直接引入本課的學習。

緊接着就安排四讀:一讀是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以掃除字詞障礙。二是檢查朗讀,指名要求學生按照自然段和課文的具體內容來朗讀課文,其間,要抓住時機來認識一些容易讀錯的字“眸”、“畔”;以及“茵、瀾”是前鼻音;“洋”是後鼻音等。同時在檢查朗讀的同時,透過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的內容、查字典、同學交流等多種方法來理解“司空見慣、溫文而雅、深思熟慮、側耳傾聽、推辭、深奧、意味深長……”等詞語的意思。三是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分好段落,並瞭解每段的意思和段與段之間的相互聯繫。四是讓學生挑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由的朗讀,然後教師指名讓學生讀一下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作適當的評講和指導。

最後佈置作業:抄寫文中的新詞,並對着第二個練習題好好描一下,加強一下生字的學習效果。

接下去我就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打算按“複習匯入,自讀自悟,精讀感悟,拓展延伸”這四個環節來進行教學,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複習匯入

可以在上一堂課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先討論一下自己已經瞭解的課文的具體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透過學生的發言直接揭示中心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讓學生反覆朗讀一下這句話。細細體會一下。

二自讀自悟

我以“爲什麼說‘泗水河畔春意更濃了。’?”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讀全文,在文中找出相關內容,仔細體會,還可以在書上具體的語句邊上寫寫自己的體會,這樣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獨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學習過程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可以巡視作適當的指導。

三精讀感悟我先讓學生說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然後我根據學生交流的具體情況逐步出示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理解。

1、譬如當學生談到春意指的是泗水河畔的景色無比美麗的時候,我就是文章的第一和第二小節。

讓學生讀讀課文的1和2小節,找出反映泗水河邊景色美麗的句子和詞語,並做好記號,然後讓大家反覆讀這些優美的語句,說說印象中的河邊美景,同時讓大家思考討論“爲什麼說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藉以激發大家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當學生談到包含有孔子對弟子們的教育時,我適時引導學生精讀3到9節

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透過自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細細體會,尤其是要抓住第八小節中的重點句和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水的特點和做人的要求所具有的共同點,讓學生透過討論交流從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時抓住第九小節弟子們的由“疑惑”到“驚訝”,即悟出道理,領會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充滿了智慧,進而感知孔子的教育中的和藹,平易近人,值得我們學習。

3、接着當學生無法說到下面的內容的時候,我以“從哪兒可以看出孔子師生情誼深厚?”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表現孔子師生關係密切的語句好好讀讀,體會一下他們的師生情誼,然後抓住子路和顏回說的話讓學生理解一下,同時進行一下個人的理想教育,同時還可以出示一些名人名言,讓學生學一下,拓展一下課外知識。

四、拓展延伸

我以“今天大家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想法?”引導大家思考一下,並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然後大家交流一下,進一步讓學生從課文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和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作業

以“我的理想”爲題,讓學生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借物喻理水君子

孔子游春循循善誘充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