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商鞅南門立木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商鞅南門立木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商鞅南門立木教學設計

商鞅南門立木教學設計1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詞語。

(2)指導學生根據課後第3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3)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熟讀課文,瞭解故事情節,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結合,聯繫實際,使學生受到誠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體會其膽識與魄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體會商鞅的膽識與魄力。

【重難點】

1、重點: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使學生受到誠信教育。

2、難點:透過文章對人物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

【授課時數】

2課時

【課前預習】

學生在課前蒐集商鞅的個人資料。

【教與學】

一、誘導 定向

1、板書課題;

2、指名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商鞅個人資料(對不正確的部分學生和教師要隨後糾正。)

3、引導喜學生根據題目質疑,學生和教師選擇最有價值的問題作爲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 指導自學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自學生詞:劃出生字新詞,利用查工具書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

(1)商鞅爲什麼要南門立木?

(2)商鞅是怎麼做的?

(3)商鞅南門立木有什麼影響和作用?

(4)自己對商鞅南門立木有什麼感想?

3、存疑:記下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詞: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對重點生字的書寫和重點詞語的理解加以關注。

2、課文朗讀:分段指名朗讀課文,及時指導,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3、交流問題答案,整體感知

四、深入領會 探究歸納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寶貴

1、默讀第二、三小節,思考:商鞅爲什麼要 “立木”?實行變法的困難在哪裏?

指導學生理解關鍵詞“重重困難”、“苦思冥想”和“終於”等詞語。

2、相機補充背景資料,幫助認識秦國變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板書:

自古驅民在信誠

(二)識方法之巧,曉取信之難

1、出師不利

(1)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持什麼態度?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爲學生提供當時黃金的購買力資料,引導學生認識賞金與扛木頭的不成比例(也爲學生認識商鞅的品質埋下伏筆)。

板書:

一言爲重百金輕

指導學生透過 “言”(變疑問句爲陳述句)和“行”(猜想原因)兩方面來體會老百姓對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導分角色朗讀圍觀人的對話,加深理解。

2、再度出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一位小夥子出場扛木頭了。讀一讀扛木頭的這位小夥子的話,先想一想,再議一議:他爲什麼這樣說?(指導學生透過朗讀來揣摩小夥子的真實想法)

爲什麼小夥子“後邊跟隨的人羣匯成了一條長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3、言行一致

(1)小夥子僅僅是因爲得了重賞而高興嗎?

(2)學生朗讀商鞅的發言,想一想、議一議:老百姓看到小夥子“手捧五十兩黃金,喜笑顏開地走了下來”後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指導學生透過“補白”來歸納商鞅的品質。

4、趁熱打鐵

你從他的話語中聽出了什麼?指導學生體會商鞅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態度,並指導朗讀。

(三)知影響之遠,悟誠信之貴

(1)商鞅“立木取信”在全國引起的震動包括哪些?(補充變法前後秦國的國力對比)

相機板書:

嚴格執法論罰賞,千古流傳影響深。

(2)想象:當人們看到或聽到商鞅“立木守信”這件事後,又會議論紛紛些什麼呢? (指導學生角色扮演,加深認識)

五、 總結拓展,積累昇華

1、總結

《商鞅南門立木》這個故事已經被載入史冊。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一文對此事就做了記載,“立木南門”這個成語就出自這個故事,用來形容言而有信,取信於民。

2、拓展積累

1000多年後,又一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宋朝的王安石曾經寫過一首詩,題目就是《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爲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其中“一言爲重百金輕”就是王安石對商鞅南門立木一事的評價。根據商鞅變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詩,人們又引申出“一言爲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言行一致。

3、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誠信的成語和古詩文名句呢?

4、教師發放或抄寫有關誠信的語句,學生積累: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六、反思研討 認識深化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深化

2、你學到了哪些學習方法?

板書:

透過人物言行揣摩內心世界

六、讀寫結合 以文載道

1、課下讀有關誠信的故事,積累有關誠信的成語和古詩文名句。

2、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麼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時要注意結合實際。

附板書設計:

板書一:

商鞅南門立木

自古驅民在信誠,

一言爲重百金輕。

嚴格執法論罰賞,

千古流傳影響深。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誠信乃成功之本

板書二:

透過人物言行揣摩內心世界

商鞅南門立木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我國戰國時期的改革家商鞅爲了在全國建立起誠信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門立木取信的故事,顯示了他變法的決心和意志。

全篇課文可以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商鞅受權變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講商鞅南門立木取信於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商鞅“南門立木”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選編本文的目的:讓學生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性。

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圍繞課文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用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去讀書,讓學生自行探究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成爲學生的主人。給學生更多發揮自己語言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現、質疑,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幫助學生認識“鞅”1個會認字和學會“孝、葫、礎”3個會寫字。掌握“葫蘆、基礎”,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讓學生查閱商鞅變法的資料。

2、預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幫助學生認識“鞅”1個會認字和學會“孝、葫、礎”3個會寫字。掌握“葫蘆、基礎”,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一、 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商鞅變法的故事嗎?

2、你對商鞅有那些瞭解呢?(課件出示商鞅圖片,引導學生交流課前的蒐集。)

【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整理資訊的能力,注重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3、爲了進一步瞭解商鞅,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和新詞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並標出不懂的問題,然後同桌或小組內交流一下是怎麼學會生字和新詞的?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教師檢測生字和詞語。

●課件演示生字,指名學生認讀,組詞。

●認讀詞語“葫蘆、基礎、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

●重點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讓學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說話。

【重點指導字“孝、葫、”兩個字。“葫”上下結構,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礎”左右結構,左小右大,右邊“出”的筆順;第一、四筆爲豎折、第三筆豎縱貫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寫成“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1、指名學生讀課文,同時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課文主要寫的是我國戰國時期的改革家商鞅爲了在全國建立起一種誠信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門立木取信的故事,顯示了他變法的決心和意志。)

【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評價中促進朗讀;對於學生的回答,不要求統一和精確的答案。】

2、互動交流:課文可以分爲那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商鞅受權變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講商鞅南門立木取信於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商鞅“南門立木”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四、合作評價,歸納質疑。

1、透過初讀課文,你覺得商鞅是個什麼樣的人?

隨機板書:商鞅--政治家--賞罰分明--嚴格執法

誠信和聰明

【引導學生評價,尊重學生獨特感受。】

2、透過合作學習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學生提出,教師進行歸納。

預設:

(1)商鞅爲什麼要說服秦孝公變革舊的法規?

(2)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遇到了哪些困難?

(3)商鞅爲什麼要在南門立木?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商鞅是怎麼做的`?

(4)商鞅南門立木有什麼影響和作用?

【學會讀書,學會思考。發現問題,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下節課我們繼續對這些問題的探究。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幫助學生認識“鞅”1個會認字和學會“孝、葫、礎”3個會寫字。掌握“葫蘆、基礎”,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一、複習激趣,談話匯入

1.以遊戲的形式複習生字、新詞,並引導積累運用詞語。

2、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南門立木》這篇課文,文中的商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最欣賞他的哪些做法?

3、這節課讓我們結合課文和上節課滯留的問題繼續感悟商鞅變法的決心和堅定的意志。

二、研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圍繞上節課幾個問題,抓住課文中動作、神態、語言、心理的描寫進行讀書、體會、交流。

1、出示自學提示:

(1)商鞅爲什麼要說服秦孝公變革舊的法規?

(2)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遇到了哪些困難?

(3)商鞅爲什麼要在南門立木?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商鞅是怎麼做的?

(4)商鞅南門立木有什麼影響和作用?

(5)你對商鞅的做法有什麼看法?

(6)結合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點撥引導。

【以學生自學爲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一的說法,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教師靈活把握重點,強調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1)交流、體會商鞅變法的決心。

①閱讀第一部分,解決第一個問題。

【引導學生抓住“改革家”“說服秦孝公變革舊的法規,爭取國家富強”“主持變法”等,瞭解商鞅是怎樣的人,他爲什麼要說服秦孝公變革舊法。】

②閱讀第二部分,透過理解重點句,解決第二、三個問題,教師指導閱讀。

【要引導學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遇到了哪些苦難,他爲什麼要在南門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門立木時出示兩個告示及人們看告示後的議論,瞭解人們對商鞅南門木的看法。引導學生抓住“商鞅立即大聲宣佈”和“鄭重地對大家說”的具體內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嚴格執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閱讀第三部分,解決第四個問題。

【引導學生抓住“在全國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門立木產生的巨大影響和作用。】

(2)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寫法。

①“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兒,怕是耍人玩兒的吧?”(人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是人們圍在大木柱的四周議論的一句話。把大木柱從南門扛到北門,就賞十兩黃金,天底下不會有這麼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們的這種想法,表示對商鞅變法的懷疑。這樣寫爲體現商鞅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埋下伏筆。)

② 從圍觀的人羣中走出一個小夥子,只見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來就走,一邊走,一邊還嘟囔着:“我倒要看看,這位左庶長大人說話算不算數。”(小夥子爲什麼會這樣說話呢?從這段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這是小夥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誰能把這根大木柱扛到北門,就賞給他五十兩”之後,一邊走一邊嘟囔的一句話。他認爲事情不會是那樣,有反說的語氣。左庶長說話不算數,試試看吧。從小夥子的動作、語言表明他對商鞅下的令持的懷疑態度。這段描寫讓我們進一步體會到“南門立木”的言而有信會對變法的實施有深遠的影響。)

③小夥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樓,不一會兒,手捧五十兩黃金,喜笑顏開地走了下來。(小夥子不僅僅是因爲得到了賞金而高興嗎?這是小夥子心裏會想些什麼?旁觀的人又會說些什麼?)

(小夥子“喜笑顏開”不僅僅是因爲他得到了黃澄澄的賞金,還因爲他親眼看到了這位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說話算數、有效。爲新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小夥子心裏會想些什麼?旁觀的人又會說些什麼?兩個問題的設計,填補了課文空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學生對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感到一個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形象逐漸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更欣喜地看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累語言,內化語言,並靈活地運用了語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課外延伸

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樣瞭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時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

商鞅南門立木教學設計3

設計思路:

圍繞課文的重難點,抓住“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兩個詞,引導學生讀書並品味兩個詞,以感悟兩個詞語引領全文的學習,讓學生自行探究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的能力,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現、質疑,從而瞭解商鞅南門立木之舉,不僅是爲朝廷樹立了一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更是爲新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

2、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瞭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課前準備:商鞅變法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歸納主要內容

(一)1、指名在前後黑板上聽寫生字。(前後各7名學生,其中各一名同學讀詞語。)

2、學生修改,找共性問題集中解決。如:“惹是生非”,學生容易寫成“惹事生非”,師引導學生:“惹是生非”就是“惹是非、惹麻煩”,學生很容易就記住“惹是生非”。

3、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研讀課文,深入理解,品味兩個詞語

(一)教師匯入語前,先在黑板上從上到下寫上:齊、楚、燕、韓、趙、魏、秦,匯入:“同學們,在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中,大家從排序可以看到當時秦國的勢力怎麼樣呀?”生:“很弱。”我接着說:“是呀,但秦國卻最終吞併了其他六國,統一中國,這和我們今天上的《商鞅南門立木》一課有很大關係,請同學們開啟書,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二)默讀課文,你對哪些問題感興趣?議一議,說一說。

生:

1、商鞅“言”的內容是什麼?

2、他是怎樣“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

3、他爲什麼要這樣做?爲什麼不直接推行新法?

4、他這樣做產生什麼影響與作用?

5、商鞅南門立木的作用是什麼?

(三)請同學們再次深入地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批註,然後小組解決這些問題?

(抓住“言而有信,說到做到”這條線索,理清故事脈絡。)

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圈點批畫,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文字,相機處理閱讀中的問題,使學生真正讀懂課文。)

(四)學生交流。

1、教師相機指導評價。

(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形象。)

2、師:小夥子“喜笑顏開”的原因是什麼?只是爲這50兩黃金嗎?(學生討論)

3、總結學習方法:透過人物神態、語言、心理活動、動作描寫中的重點詞語來體會商鞅“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三、總結課文,昇華感悟。

(一)歸納“南門立木,言而有信”的故事。

培養學生歸納課文重要內容的能力,並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文字。

突出教學重點,強調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二)談談對商鞅這一人物的認識。

1、從故事中體會商鞅什麼樣的人?

2、聯繫上下文,說說商鞅什麼樣的人。

四、拓展延伸,體會誠信美德

(一)師總結拓展談話:商鞅作爲一名政治家、改革家,有着過人的膽識與魄力,南門立木之舉,有着非凡的意義,它不但爲朝廷樹立了一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而且爲新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南門立木”的故事被後人傳爲言而有信的佳話。誠信成爲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被後人傳承、發揚廣大。

(二)請大家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學生自由交流。)

五、作業設計

(一)讀一讀有關誠信的名言。

(二)談談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並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板書設計:

商鞅 南門立木

言而有信說到做 到嚴格執法

國家富強

教學反思

本課依據新課程改革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師生的雙主體性,教學方法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講授,而是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極大的熱情。在課堂設計時注意創造機會讓學生髮表意見,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商鞅南門立木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認識“鞅”1個會認字和學會“孝、葫、礎”3個會寫字,掌握生詞。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難點: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到圖書室或上網查閱課文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初識人物。

同學們都知道戰國七雄的秦國,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原來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爲了國家的富強,主張變革的秦國國羣招納賢士,這時衛國的貴州商鞅出現了,爲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證變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歷史故事《商鞅南門立木》(板書課題)。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進一步瞭解人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從文中找出生字新詞,讀讀認認,聯繫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全班評議,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4、提出有疑問的詞、句,集體交流解疑,達到讀通課文的要求。

5、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6、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次默讀課文。

2、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給文章分段,試着概括段意。

4、交流總結。

第一部分(1):寫商鞅受權變法。

第二部分(2~14):講商鞅南門立木取信於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講商鞅“南門立木”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文字。

1、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一個詞語來概括商鞅南門立木是爲了什麼?(立木取信)

3、怎麼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4、師生共同深入體會商鞅南門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細讀品析,深入理解。

1、話題一:當時,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面臨哪些困難呢?一方面……另一方面……

(教師適時簡介貴族及百姓各自爲什麼有這樣的態度)

師:秦孝公雖是一國之君,權力無邊,但是,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援,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麼都也難以實現。

2、話題二: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對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畫出,簡單寫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可以從事故中人們及小夥子的語言、動作以及神態上分析體會。

3、話題三:同學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呢?請結合文中相關語句發表觀點。

師:大家可以從“立木取信”這件事的作用及意義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邊讀邊體會。

三、課堂小結

1、再來說一說你對商鞅的認識。

2、教師小結:作爲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過人的膽識與魄力,他的南門立木之舉看似無足輕重,但卻有着非凡的意義,它不但爲朝遷廷樹立了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而且爲新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實,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任何一個人,“言而有信、說到做到”何其重要啊!

3、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對怎樣理解的,請結合實際寫一小段話。

作業設計:

1、蒐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誠信故事,進行課外閱讀。

2、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