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範文三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範文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範文三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範文三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難點:

聯繫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你們剛入校園時覺得我們學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換了新課桌,有了新的洗手間,有了文化走廊,有了開心農場),說到開心農場,還有一個小故事,開學初,校長決定把這塊地的三分之一分給四年級,六分之二分給五年級,九分之三分給六年級,四年級同學認爲校長不公平,分給六年級的同學多而分給他們的少,校長聽了,笑了,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告訴老師校長笑什麼?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彙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說一說,請幾個同學上臺演示並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塗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塗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爲了更有利於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爲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驗證,使學生帶着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4、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麼你們覺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麼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請同學們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第一個分數和第二個分數相比分子分母發生了什麼變化?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呢?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着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麼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於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爲什麼0要除外?

生:因爲分數的分母不能爲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相同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爲什麼?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被除數相當於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纔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練一練

(二)摸球遊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裏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着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說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判斷(搶答)

1、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2、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3、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說說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後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裏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完成板書)

五、作業

練習冊2、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範文三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經歷預測猜想——實驗觀察——數據處理—合情推理—探究創造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繫。

2、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把一個分數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爲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基礎。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是互相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體驗到數學驗證的思想,培養敢於質疑、學會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五年級數學學具盒,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呈現材料,發現問題

1、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關於孫悟空在花果山上做美猴王時發生的故事,想聽嗎?

花果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歡吃美猴王做的餅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餅分給小猴們吃,它先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分給猴1一塊,猴2見了說:“太少了,我要兩塊。”猴王就把第二塊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2兩塊,猴3更貪,它搶着說:“我要三塊,我要三塊。”於是,猴王又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十二塊,分給猴3三塊。

[評析:創設情境,在學生喜歡的人物分餅的故事中直接匯入本課,這樣設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主動感知,主動去思考,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產生想獲知結果的*。內含情感與態度目標:孫悟空,做事認真仔細,機智,勇敢,本事大等。]

師:聽到這裏,你有什麼想法嗎?或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生1:我覺得孫悟空很聰明。

生2:我認爲三隻小猴分到的餅是一樣多的。

生3:我認爲猴王這樣分很公平,第1只小猴分到了一隻餅的1/4,第2只小猴分到了一隻餅的2/8,第3只小猴分到了一隻餅的3/12,這三隻小猴分到的餅是一樣多的。

[評析:一般的教師會在這裏提出“哪隻猴子分得的餅多?”或“你認爲猴王這樣分公平嗎?”這樣的問題。但這位教師卻提出“聽到這裏,你有什麼想法嗎?或你有什麼話要說嗎?”。這個問題優於前兩個問題是因爲學生在思考時思路更深、更廣。有效的問題有助於擺脫思維的滯澀和定勢,促使思維從“前反省狀態”進入“後反省狀態”,問題的解決帶來“頂峯”的體驗,從而激勵再發現和再創新,有效的問題有時深藏在潛意識或下意識中,“頓悟”由此而生。有效的創設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內含情感與態度目標,體現公平。]

2、師:大家都覺得其實三隻小猴分到的餅一樣多,那你們有什麼方法來證明一下自已的想法,讓這三隻小猴都心服口服呢?怎麼驗證?

(1)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桌面上學具盒中的學具(其中一條長方形紙片爲事先放入,其它都是五年級數學學具盒中原有的),小組合作,共同驗證這三個分數的大小?

(2)師:實驗做完了嗎?結果怎樣?哪個小組先來彙報驗證的情況?

組1:我們組把24根小棒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6根,就是1/4。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6根,就是2/8。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也有6根,就是3/12。所以1/4=2/8=3/12。

組2:我們組把24個小立方體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有6個,就是1/4。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二份有6個,就是2/8。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也有6個,就是3/12。所以1/4=2/8=3/12。

組3:我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4,我們把同樣大小的圓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兩份是2/8,我們再把同樣大小的圓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用3/12表示,我們再把圓片的1/4、2/8、3/12疊起來是一樣大的,所以1/4=2/8=3/12。(注1/4圓是學具中本來就有的,2/8是用兩個1/4圓合在一起,3/12是用2個1/3合在一起)

組4:我們組是這樣驗證的。我們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4,取另外一張再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是2/8,接着取另外一張繼續平均分成12份,其中的3份是3/12,然後也疊在一起,大小一樣,所以我組也認爲1/4=2/8=3/12。

組5:我組與他們的驗證方法都不一樣,我們是計算的:1/4=1÷4=0.25;2/8=2÷8=0.25;3/12=3÷8=0.25。三個分數都等於0.25,所以1/4=2/8=3/12。

[評析:書本上的設計是用摺紙來驗證這三個分數相等,在這裏執教者大膽的放大教材,把一系列探究過程放大,把“過程性目標”凸顯出來。同時也爲學生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創造了條件,出現了多種驗證的方法。還有這樣設計把一些知識聯繫起來,用計算器的目的,是和五年級上學期的一節計算器課聯繫起來,而且爲驗證猜想做準備,可以比較分數的大小,節約時間。和單位“1”的概念聯繫起來,體現出了單位“1”概念中的兩層含意。]

3、組織討論

(1)師:既然三隻小猴子分得的餅同樣多,那麼表示它們分得餅的'分數是什麼關係呢?(投影出示分餅圖)

板書1/4=2/8=3/12

(2)你能從圖上找到另一組相等的分數嗎?

板書3/4=6/8=9/12

[評析:書本例1爲比較3/46/8和9/12的大小。執教者在創設情景時選擇的分數是有目地的]

4、引入新課

師:黑板上二組相等的分數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後板書。

生: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我們今天就來共同研究這個變化的規律。

5、引導猜測

師:你們猜猜看,在這兩組相等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而分數的大小不變。

生1: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生2: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生3:分子和分母都加上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生4:分子和分母都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評析:這樣設計注意了知識背景的豐富性,拓寬了“分數基本性質”的研究背景。在教學中,學生充分觀察學習材料,發現問題後,教師引導學生提出猜測。學生的實際猜想可能會出現觀點不一,表達方式不同,或者不夠完整,甚至是錯誤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的,能夠自已提出問題,已經向探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教師留給了學生足夠的思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現心中的疑惑,呈現了四種不同的假說。如此一來,學生不但是進入到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進入到了知識的研究過程中。“分數基本性質”的研究背景從知識層面上來看已經拓寬了,從以前的只侷限於“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拓寬到對““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或加上、或減去)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的研究,有利於學生更爲充分地經歷“性質”形成的過程,全面地理解和認識“分數的基本性質”,同時還爲溝通加、減、乘、除四種情況在分數的大小不變過程中的區別和聯繫奠定了基礎。]

二、活動研究,探究規律。

1、引導研究,感知規律

師:猜測是不一定正確的,需要透過驗證才能知道猜測是不是有道理,規律是否存在。我們需要對以上的猜測進行驗證。你們準備如何進行驗證?

生:舉一些例子來驗證

師:怎樣舉例驗證呢?我們以其中的一個猜測來試試看好嗎?我們選哪一個爲好?

生: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好,我們就選這個,試試看。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嘗試驗證,教師作適當指導。

反饋: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1/2=0.5

1×2/2×2=2/4=0.5

1×3/2×3=3/6=0.5

師:看了這些小組的舉例驗證,能說明這個猜測有道理嗎?

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學生沒有答出0除外)

師:誰能寫出幾個與1/3相等的分數。比一比誰寫的多。

生回答,師板書1/3=2/6=3/9……

師:這樣寫得完嗎?

生:不能

師:分子和分母是不是可以乘以所有的數。

生:0要除外。

師:爲什麼0要除外呢?

生:0不能做除數,也不能做分母。

[評析:學生在鞏固知識的過程中得出結論:這樣是永遠也寫不完的。這時,教師適時點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深層次,從而自然得出“0除外”的結論。這樣形成的記憶是深刻的。]

2、自主研究,理解規律

師:我們已經用舉例驗證的方法驗證了“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是正確的。那麼,其它三個猜測是不是也是正確的呢?接下來我們每一個小組選取一個猜想進行驗證。

學生自由選擇,教師適當進行調配。

師:爲了在研究中能夠節約時間,我給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可以藉助這些材料進行驗證。當然,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用。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研究,教師作適當指導。反饋交流

小結

師:看來在分數裏,只有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而分子和分母同時增加或者同時減少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是會變的。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出示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你們認爲性質中哪幾個字是關鍵字。

生:“都”,“相同的數”,“0除外”

生齊讀投影上的分數的基本性質

[評析: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對四個“假說”的驗證過程認知比較充分。這不僅爲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同時,也爲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創造了條件。教師在該環節的處理上出於對學生實際的考慮,安排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選擇“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個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這一猜測進行驗證,一是讓學生充分體驗一次驗證的過程,認識到過程中的注意點,二是有利於教師下一步的調控和指導。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學生在第二層次的獨立驗證活動中,才能夠更多地關注數學學習內在的東西,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干擾。學生探究的過程比較清晰,對學習方法的體驗也比較深刻、到位。由於這樣的設計,使整節課的重心從關注知識的傳授轉移到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設計體現出了猜測——驗證——結論的思維模式。]

3、溝通說明,揭示聯繫。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的基本性質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什麼知識很相似。

生:商不變性質

出示商不變性質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有什麼相通的地方嗎?

生:分數中的分子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法中的除數,分數值相當於商。

師:我們平時所學的有些知識和知識之間是有聯繫的。有時候與我們身邊的事也是有聯繫的。

[評析:引導學生溝通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之間的聯繫,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知識與知識之間有時是可以聯繫起來的。這樣的設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

出示動畫片斷。(注孫悟空有一次因一時大意,被妖怪關在了一個金鉢中,金鉢能隨孫悟空變大而變大,隨孫悟空變小而變小,孫悟空出不來。)

師:孫悟空爲什麼跑不出來,這與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是不是有點相似。

生:分數的基本性質。

[評析:數學中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這樣的設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知識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是可以聯繫的。

例如自從一八四五年德國化學家霍夫曼發現苯之後,許多化學家絞盡腦汁要它的分子結構,然而對當時的人類從未想到環狀的分子結構的存在,所以化學家們紛紛撞壁而相繼放棄。一八六五年某個寒夜,已經研究多年不肯罷手的化學家庫凱里在一整天徒勞無功的探索後,歪在火爐邊打盹,意識滑入夢鄉,然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在夢中看見一大堆原子在眼前雀躍,其中有一羣原子排成長長的鏈,在那兒扭動、盤卷,再仔細一看,啊!是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而且得意洋洋地在他面前猛烈旋轉!像被閃電擊中,庫凱里立刻驚醒,領悟到苯的分子結構是前人未曾夢想過的封閉環狀,難怪那些持舊有的開放式鏈狀觀點來研究的專家通通碰了一鼻子灰。從此,化學研究也因爲這個革命性的發現而進入新的里程碑。在那個看見蛇咬尾巴的夢境中,庫凱里領悟到苯的環狀結構式。

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在回答什麼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先想到動畫,再用語言表達出內容。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體會到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爲以後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的。內容情感與態度目標:做事或解題時不能粗心大意。]

師:猴王運用什麼規律來分餅的?你們會運用今天的知識來解答問題嗎?

三、應用性質,解決問題。

1、出示例2

思考:要把1/3和16/24分別化成分母是6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分子、分母怎麼變化?變化的依據是什麼?板書

2、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書本試一試

遊戲(第一關:初露鋒芒、第二關:勇往直前、第三關:再接再厲、第四關:大獲全勝。每一關都有相應的練習題)

[評析:練習設計層次安排合理、形式多樣、由淺入深。採用遊戲的形式,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練習,節約了練習的時間。體現了趣味性、生動性、開放性。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思維。]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的?

生1、我們是用舉例的方法學的。

生2、我們是用驗證的方法學的。

生3、我們是透過比較發現了規律。

師:是的,這節課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透過“猜想”、舉例、驗證等方式,概括得出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並且運用這一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

師:我這裏還爲大家準備了一個故事。(哥德*猜想加陳景潤的故事)

師:你聽了有什麼啓發嗎?課後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一下。

[評析:讓學生回憶這節課的學習歷程和發現的一些規律,這樣做更能體現“過程”。讓學生帶着問題下課,把對數學研究的興趣延伸至課外,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範文三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學習活動,並在探索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能力。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進行歸納,發展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1、師: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阿凡提的故事嗎?今天老師這裏有一個“老爺爺分地”的數學故事,你們想聽嗎?(課件出示畫面)誰願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指名讀故事(儘可能有感情地)

故事:有位老爺爺要把一塊地分給他的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於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後,哈哈大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2、師:你知道,阿凡提爲什麼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

3、學生猜想後暢所欲言。

4、同學們的想法真多啊!聰明的阿凡提是怎麼讓三兄弟停止爭吵的?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形象感知

(1)、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樣多嗎?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證明嗎?

(2)學生獨立操作驗證。

方法1、塗、折、畫的方法

方法2、計算的方法。

方法3:商不變的性質。

(3)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小學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範文三篇4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同桌之間說一說這三個圖形的塗色部分分別表示什麼意義,並用分數表示出來。

(3)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 = (課件揭示)

(4)交流:你還有什麼發現?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變化了,分數的大小不變。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板書:都乘以相同的數)(課件演示)

3、出示做一做圖片(2),學生獨立填寫分數。

(1)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2)交流,你發現了什麼?(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板書:都除以相同的數)

4、想一想:引導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

(1)從剛纔的演示中,你發現了什麼?

板書: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補充分數的基本性質:課件出示兩個式子,問學生對不對?講解關鍵詞“都”、

“相同的數”、“0除外”。 “都”可以換成哪個詞?——“同時”。

板書: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3)揭題:分數的基本性質。先讓學生在課本中找出分數基本性質中的關鍵字詞並做上記號(畫起來或圈出來),要求關鍵的字詞要重讀。(課件揭示)

5、梳理知識,溝通聯繫:分數基本性質與學過的什麼知識有聯繫?你能舉例說說嗎?師:我們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知道分數可以寫成除法的形式。現在我們把商不變性質,分數基本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這三者聯繫起來,你發現了什麼?(生舉例驗證,如:3/4=3÷4=(3×3)÷(4×3)=9÷12=9 /12)(課件揭示)

師:其實,數學知識中有許多地方是像商不變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一樣相互溝通的,同學們要學會靈活運用,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們想挑戰嗎?

6、趣味比拼,挑戰智慧

給你們一分鐘時間,寫出幾個相等的分數,看誰寫得既對又多。

交流彙報後,提問:如果給你時間,你還能不能寫,到底能寫幾個?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考考你(第43頁試一試和練一練第2題)。

2/3=( )/18 6/21=2/( )

3/5 =21/( ) 27/39=( )/13

5/8=20/( ) 24/42=( )/7

4/( )=48/60 8/12=( )/( )

2、塗一塗,填一填。(練一練第1題)

3、請你當法官,要求說出理由.(手勢表示。)

(1)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2)把15/20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同時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

(3)3/4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數的大小不變。 ( )

(4) 10/24=10÷2/24÷2=10×3/24×3 ( )

(5)把3/5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也要加上4。( )

(6)3/4=3×0/4 ×0=3÷0/4 ÷0 ( )

4、找一找:課件出示資訊:請幫小熊和小山羊找回大小相等的分數。

5、(1)把5/6和1/4都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2/3和3/4都化成分子是6而大小不變的分數6、2/5分子增加2,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該增加幾?你是怎樣想的?

四、拾撿碩果,拓展延伸。

1、看到同學們這麼自信的回答,老師就知道今天大家的收穫不少,誰來說說這節課你都收穫了哪些東西?

(或用分數表示這節課的評價,快樂和遺憾各佔多少?)

2、學了這節課,現在你知道阿凡提爲什麼會笑,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對三兄弟說些什麼?從這個故事中,你還知道了什麼?師總結:看來學好數學還是很重要的!祝賀同學們都跟阿凡提一樣聰明!(獻上有節奏的掌聲)

3、拓展延伸

師:最後,阿凡提爲了考考同學們,他特意挑選了一道題,要同學們選擇來完成,有信心去完成嗎?

比一比:三杯同樣多的牛奶,小明喝了其中一杯牛奶的2/3,小紅喝了另一杯牛奶的5/6,小芳喝了最後一杯的9/12,三人誰喝得最多?誰喝得最少?

五、動腦筋退場

讓學生拿出課前發的分數紙。要求學生看清手中的分數。與1/2相等的,報出自己的分數後站在教室的前面,與2/3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後面,與3/4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邊,與4/5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