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雷雨教學設計

篇一: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雨》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雷雨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所在的單元主題是走進大自然。《雷雨》就是一篇描寫自然現象的文章。課文按雷雨前、中、後的順序,用簡煉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本文中要求認識的生字比較少,只有四個,學生自主掌握其音、形比較容易。要求寫的字有12個,規律性很強,其中有8個字是左右結構,三個是半包圍結構,利於這些已掌握部分合體字書寫方法的學生梳理寫字規律,並進一步運用鞏固。課後題的“讀讀想想”版塊第一次明確在教材中提出了默讀課文的要求。而在

“讀讀抄抄”版塊中,編者利用學習小夥伴的泡泡話,提出帶點詞用得好的說法,引導學生開始關注語言中用詞的準確性。

二、學習目標

1。 運用已有經驗自主識記4個生字。藉助課文圖畫,在運用中隨文了解生詞的意思,初步感受用詞的準確。

2。 能默讀課文, 感受課文用詞的準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想象雷雨前、中、後的景象。

3。 在正確、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練習運用文中的句式表達雷雨前中後景象的變化,初步感受這種自然現象的神奇多變。

三、教學準備

學生學習本課需要按平時班級的習慣作好預習,能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教師需要製作本課的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收集雷雨中的聲響資料製作相關的教學課件,準備好電腦及展示臺。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引入,感受雷雨。

1、課件播放雷雨聲:說說你聽到什麼?看到了什麼?

2、談話引入:我們常常走進大自然,去探索宇宙的奧祕,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大家非常學習的一種自然景象雷雨。

3、板書課題:18雷雨(學生齊讀)

二、識記生字,初讀文字,瞭解大意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請課文下面的小動物幫幫自己。

(二)我會讀正確。(壓、垂、亂、擺)

1、同桌互相抽讀,不會認的字,互相教讀。

2、遊戲鞏固識字:給拼音小貓找朋友。老師出示生字音節,學生在字卡中快速找出相應的生字並認讀。

3、師出示詞語卡片:彩虹、亂擺、壓下來、垂下來。

(1)、指名認讀詞語。

(2)、開火車讀詞語。

(3)、學生齊讀詞語。

(三)課件播放課文錄音,學生用上小竅門小聲跟讀。

1、 老師提示跟讀小竅門: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要比句與句之間的停頓要長,當讀完一個自然段是,心裏默數1,2再接着讀。

2、出示雷雨前中後的三幅圖,請學生根據初步瞭解到的課文內容按順序擺一擺。

3、師生對口令,把詞語送入圖中。

三、瞭解詞義,再讀句子,感受用詞準確。

(一)課件出示雷雨前圖片和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的壓下來。

1、學生觀察圖,說說你會覺得這些烏雲怎麼樣?(師提示學生關注圖和句子)

2、指名說說烏雲壓下來時的感受?

3、學生朗讀句子: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二)課件出示第二句話: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

1、學生做動作理解詞語“亂擺”。

2、小記者採訪:師當記者採訪樹枝(學生)怎麼擺的這麼厲害?

3、學生齊讀第二句話。

(三)課件出示第三句話: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1、學生齊讀第三句話。

2、學生看圖,說說什麼是“垂下來”?

3、課件出示詞語:垂下來、掉下來。指名說說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4、課件出示圖片圖片,學生觀察圖談發現,引導學生區分,理解詞義。

5、課件出示“垂“”掉“字典裏的意思,學生齊讀。

6、課件出示4組圖片,小組互相說說哪些圖能用上“垂下來“。指名用”什麼垂下來“練習說話。

7、學生齊讀第三句話。

四、再讀文字,感受變化。

(一)研讀雷雨前

1、學生齊讀1—3自然段。

2、課件出示雷雨前圖片和句子“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3、看圖用上“——越來越——”說說雷雨前的景象變化。

4、練習運用“——越來越——??”句式連續說雷雨前的景象變化。

(二)研讀雷雨中、雷雨後。

1、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又有什麼變化呢?默讀4—8自然段,邊讀邊想。

2、小組交流,用“——越來越——”句式說景象變化。邊聽邊記,就能多說幾個。

3、課件出示雷雨中圖片和句式“——越來越——”,獨立練習。

4、課件出示雷雨後圖片和句式“——越來越——”,小組練習說一說,全班交流展示。

五、配樂讀課文,感受雷雨這種自然現象的神奇多變。

六、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分享。

七、板書設計

18 雷 雨

前中後

篇二:人教版二年級語文《雷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朗讀感悟,“垂”字的書寫。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圖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匯入

1、師: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同學們猜一個謎語(播放謎語的幻燈,並適時播放雷雨聲)誰猜出來了?

生:雷雨。

2、師:很好,雷雨是一種自然現象,你對雷雨有哪些瞭解呢? 生:彙報。

3、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朗讀感悟

1、師:請同學們看畫面,認真聽,認真看,想想課文圍繞雷雨寫了

哪幾個時候的景象?【播放課文情境朗讀的畫面】

生:課文圍繞雷雨寫了雨前、雨中、雨後的景象。

【師板書:雨前 雨中 雨後】

師:讀課文,說說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分別寫了雨前、雨中、雨後的景象?

生:1 2 3段寫雨前;4 5 6段寫雨中;7 8段寫雨後。

三、學習雨前部分

1、師:你知道雨前都有哪些景象嗎?生彙報。【播放畫面】

師:我們再來看看雨前作者都描寫了哪些景象?

2、師:請同學們再來默讀課文1 2 3段,按順序找找作者在雨前寫了哪些景物?

生:烏雲、葉子、蟬、大風、樹枝、閃電、雷聲 【師板書:雲 風 電 雷 在學生彙報時可以多提問幾個,爭取使答案比較完整】

3、師:作者抓住哪些特點寫出這些景物的?找一找寫雨前景物的'句子,讀出來。 【這一環節是重點,採用多種讀的方式,在讀中感悟。先自由讀,再提讀,然後評價、分析句子】 【播放幻燈】

(1)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其他學生評議彙報。 (“黑沉沉”怎麼理解、“壓”怎麼理解?) 指導讀好這句話。

(2)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指導朗讀、辨析句子、出示幻燈。】 師:怎樣讀這句話哪?(輕聲地讀。)

師:老師這兒有一組句子,大家讀一讀。它們有什麼不同?哪句話好?好在哪兒?

師:樹上的葉子爲什麼一動不動?蟬爲什麼一聲也不叫? 生:悶熱。

(3)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雨前還有哪些特點,誰來讀一讀?

師:樹枝亂擺說明什麼?(風大)誰能做一做這個動作?

師:蜘蛛怎麼樣了?【出示幻燈: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師:“垂”什麼意思?誰能做做這個動作?它爲什麼逃走了。

(4)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師:雨前還有哪些特點,誰來讀一讀? 生評議,再讀。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組句子,大家讀一讀。 它們有什麼不同?哪句話好?好在哪兒? 師:“越來越”說明什麼?(亮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響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加深。)

師:誰能用“越來越”說一句話?

師:兩個句子能不能調換過來說?爲什麼?

4、師:請大家再自由讀1 2 3段(生讀),說說雨前給你什麼感覺?(沉悶、暗)

師: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他讀得怎麼樣?評一評。

師:大家再齊讀雨前的三段,讀出沉悶、壓抑的感覺。

四、學習雨中部分

1、師:一場大雨就下起來了,大家一起欣賞雨中的景象,請看畫面

【播放幻燈】。提示:給你什麼感覺?】

2、讀讀567三段,說說雨中的景象給你什麼感覺? 生彙報。學生可能回答:往外看,什麼都看不清了。

師:誰跟他的感覺一樣?爲什麼?

生:因爲雨越下越大。(板書:雨越下越大)

師:這是用眼睛看到的,還透過什麼感覺雨大?在文中找一找。 生:“嘩嘩譁”表示雨聲很大。

師:怎麼讀出來呢?自由地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生讀,共同評議。再讀。齊讀。

師:誰能用“越……越……”說一句話?

3、師:雷雨有一個特點,來得快去得也快,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雨小了,應該怎麼讀?請大家讀讀。 生自由讀。提讀。評議。再讀。齊讀。

師:誰能用“漸漸”說一句話?

4、誰還能說說雨中有哪些景色?【然後播放雨中畫面。】

五、學習雨後部分

1、過渡師:雨越來越小,一會兒就停了。雨過天晴,又是怎樣的景象呢?【展示幻燈】 一起讀出雨後的景象。

2、默讀雨前和雨後的內容,討論雨後和雨前的景色有什麼不同。 (1)師:雨後和雨前的景色有什麼不同嗎?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 教師參與討論,討論後選擇一組彙報。其它組補充,完成幻燈的表格。【展示幻燈】 【板書:美】

(2)透過朗讀可以感受到雨前和雨後景色的不同,請同學們以對讀

的方式讀一讀雨前和雨後的內容,男同學讀雨前的內容,女同學讀雨後的內容。看看感受有什麼不同。

六、總結、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雷雨是一種自然現象,透過朗讀加深了對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不同景象的認識。以後,我們還要多觀察大自然。

請同學們觀察天氣,寫一篇觀察日記好嗎?

篇三:二下語文雷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聲音表現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一、從生活經驗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注意過雷雨天氣嗎?雷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雷陣雨,誰能說說雷雨情景?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寫雷雨前後的景象。(板書課題)

二、看圖,瞭解課文內容

出示兩幅圖,指導學生一幅一幅地觀察。這兩幅圖中都畫了哪些景物?

指名說圖意。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己出聲試讀兩遍課文。要把帶注音的生字讀準確,並多讀幾遍;再把句子讀通順。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字音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小組合作學習)

3.出示課件幫助學生學習生字。

4、用生字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可指名讀、齊讀、分行、分組比賽讀)

5.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糾正丟字、添字和讀破詞、破句的現象。

四、熟讀課文,讀流利

1.範讀課文,學生評價

練習把課文讀流利。先自己讀兩遍,讀得準確,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不唱讀。

2.標出自然段,在小組內讀,每人讀一段,看誰該得正確,讀得流利。

3、朗讀指導

五、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思考:每個自然段

寫什麼?哪幾個自然段寫雷雨前的景象?哪幾個自然段寫雨中的景象?哪幾個自然段寫雷雨後的景象?哪幾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兩幅圖的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

(第1~3自然段寫雷雨前;第4~6自然段寫雷雨中;第7-8自然段寫雷雨後。第一幅圖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圖是雷雨過後的景象。)

3.閱讀雷雨前的景象(第l-3自然段):

(1)指讀、思考:課文描寫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認爲用得好的詞句,想一想哪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裏?

(3)交流:

①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

引導:聯繫你看過的雷雨前的景象,想想“黑沉沉”、“壓下來”說明了什麼?(“黑沉沉”說明雲層很厚,“壓下來”說明雲層很低。)

感情朗讀,體會雲層厚、低。

②讀一讀,比較句子有什麼不同:

感情朗讀,體會天氣的悶熱。

(第2句寫出了閃電、雷聲的變化,說明了電閃、雷鳴在不斷加劇。)

感情朗讀。體會電閃、雷鳴的景象。

(4)感情朗讀第l-3自然段。

(5)小結: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雪雨前的景象。

4.閱讀雷雨中的景象(第4-6自然段):

自由讀、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先寫什麼?接着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先寫下雨,接着寫雨很大,最後寫雨小了。)

5.閱讀雷雨後的景象(第7、8自然段):

先自由讀,然後小組內交流:這兩個自然段寫了什麼?

六、拓展

觀察一個自然現象,寫一篇觀察日記。

(促進學生積累,引導觀察生活,拓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語文能力。)

七、當堂檢測

1、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池塘裏的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了,( )也( )了。

3、照樣子寫詞語:黑沉沉()( ) ( )

八、板書設計

《雷雨》教學反思

魯教版第四冊《雷雨》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本節課,我透過鑽研教材,設計了符合我班學生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描摹景物時用詞、造句的生動、形象。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爲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學生讀課文前,欣賞多媒體課件,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了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生字學習,結合詞句

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用橫線劃出生字組成的詞語,並允許學生提出本課尚不要求或被遺忘的字,在文中畫出來。再對照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讓學生在朗讀中試拼。然後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及個人獨特的識記方法進行生字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