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實驗課說課課件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豐富生動的圖片與資料,強化了物理概念與規律的生成過程,而弱化了概念與規律嚴密的邏輯體系。這種改變,契合了初中生的認知水平,也給了物理教師很大的自主創新的空間,讓教師有了更多機會實施創新性教學。這樣一來,在教學設計時物理教師因爲要創新,就不能簡單地參照現成的教學設計。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和當地實際,整合自己所學知識及相關的物理課程資源進行說課設計。

實驗課說課課件

一、認真分析教材,瞭解學生實際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對學生熟悉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吃透教材,瞭解學情是基礎。打好此基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吃透教材,包括掌握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要清楚擬教學的內容需要實現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分別是什麼,教師必須清楚。瞭解學情包括對學生認知水平、情感心理、物理知識基礎等的瞭解。

根據以上要求,對《電阻》這一節內容的教學目標可作這樣的闡述:1.透過實驗操作,試着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據此認識導體能夠導電,同時又對電流有阻礙作用的性質,進而瞭解什麼是電阻。2.學會按順序對事物進行觀察,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提出問題。3.在實驗中學會與人合作和交流,懂得傾聽他人意見的重要性。如此一來,教學目標就得以細化,細化後的目標不大不空,具有可操作性。

新課程理念下,新教材具有許多特點,其中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具體來說,就是學習內容是基礎性的,而展現形式是豐富多彩並且開放的。《電阻》這一節內容在編排上就體現了這樣的特點,表述語言不死板,富有一定的詩意,並且配有生動形象的圖片。這些都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供挖掘利用的資源。在教學設計時,這些資源就可用於輔助達到情感價值維度的目標。

二、把握好教學過程的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情境的創設與呈現

課程教學中不能僅僅滿足於向學生傳播知識,還應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不能單從知識的角度考慮,還考慮設定相應的參與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足夠的參與機會,在參與中學習方法。學生參與需要情境,什麼樣的情境合適?這就要根據內容設定。具體的辦法通常有講故事、配圖畫、播動畫、賞音樂等,可利用小黑板、多媒體、現場演練等多種形式實現。一般情況下,應設定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更能體認到物理知識的價值所在,產生進一步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個環節:問題的設定與出示

教學過程中,問題是啓動學生思考的馬達,是學生思考的觸發器。整個過程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另一方面則需要教師事先準備好若干有價值的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和進一步發現。問題的設定要合理,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宜過難,也不能太簡單,必須遵循“跳起來摘到桃”的原則,讓學生有所付出才能獲得問題的答案。

如給學生講《電阻》這節內容時,可設定的問題有:“大家想想,透過哪些途徑可以有效改變電路中的電流?”並提出要求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注意用眼睛去觀察、用大腦去思考,力圖在實驗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隨後組織學生利用課桌上的現有器材:電池盒、若干導線、金屬絲、鉛筆芯、開關等自主設計和實驗,解決以上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學習活動,等問題解決清楚,教學目標也相應地得以實現。

由上可見,問題的設定與提示,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不要提出與教學目標毫無關係的問題。無關係的問題讓學生完成,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第三個環節: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新課程標準以現代教學論的研究成果爲依據,提出了新的物理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其中“科學探究”是最主要的目標和方式,它和“知識與技能”目標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探究的策略和方法應呈現“百花齊放”的多樣化局面,不能侷限於某一種模式。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並不是排斥“接受式”教學,教師首先要判斷本節內容是陳述性知識還是程序性知識,可以探究、應該探究的'程序性知識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適宜採用接受式教學方式的陳述性知識,仍可採用接受式教學。不論採取哪些方式,都要考慮以下幾點:爲達到目標學生要開展哪些活動?怎樣組織這些活動?教師要開展哪些活動?怎樣活動?

如教學“導體長度改變可以改變電流大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接入長度不同的金屬絲改變電流大小,讓學生觀察燈泡亮度在長度不同時的變化情況,然後總結交流,達成共識。教學“電阻與材料的關係”內容時,可讓學生透過控制變量法接入其他相同只有材料不同的導體,看電流變化及燈的亮暗變化,然後思考說明問題。

第四個環節:教材內容的選擇與分析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把物理知識適當地引入生活,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一種有效途徑。學生的課外實驗(包括小製作),是向課外拓展的一種方式,它主要是以拓展知識面、發展創造力爲主要目的。學生在課外實驗中不可能一帆風順,教師在操作時要給予適當引導,不讓他們過多地碰壁。但是,教師也不可包辦代替,要讓學生接受挫折,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實驗,發揮創造性,從而獲得成功。如學完《電阻》這部分知識後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製作調光檯燈,但要強調用電安全,實驗過程中採用直流電。

總之,如果說備課是把文字形態的課程轉化爲教學形態的過程的話,那麼課堂教學則是課程專家辛德爾所稱的“師生共同構造的課程”。從這個意義上說,完整地備課形式,即是指教師課前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也應包括師生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即時地、互動地、動態地對課程資源進行三度開發,因此,課前的那份教學設計,在動態的課堂教學中定會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