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1

教學設想: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意在瞭解中國古代神話,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這篇文章篇幅短小,語言通俗易懂,註釋較詳,學生易懂。教學此文主要從誦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突破重點、難點,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積累文言詞彙。

2、過程與方法:透過朗讀與翻譯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文言文的能力。透過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瞭解《淮南子》的有關內容;準備課堂需要的課件、錄音帶等。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理解意思;蒐集相關資料及古代神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匯入:

神話是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爲基礎,集體創造的部落故事。神話是遠古先民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無法作科學的解釋,主要透過超自然的現象和幻想的形式,表達遠古先民對自然現象及人與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達出古代先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神話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西方有上帝創造世界,中國有盤古開天闢地。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的神話世界。

二、展示資料

1、學生代表介紹《淮南子》。

《共工觸怒不周山》選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認爲此書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全書內容龐雜,它將道、陰陽、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來,但主要的宗旨傾向於道家。。《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古代神話均出於該書。

2、教師補充說明:

據傳說,顓頊是上古五帝之一,(“五帝”指的是黃帝和他以後的顓頊、帝嚳、堯、舜這五個部落聯盟領袖。) 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於帝五(今河南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衆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很大、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區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衆的熱情接待。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麼一條律令就是他規定的:規定婦女在路上與男子相遇,必須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已經低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過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二人首蛇身,滿頭的赤發,坐騎是兩條龍。據說共工氏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水利很重視,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爲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共工有個兒子叫后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爲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爲平整墊高窪地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爲,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用這樣做會讓上天發怒爲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鬥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傳說共工氏力大無窮,但計謀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衆,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由於當時的人們對自然現象無法解釋,對鬼神之事都極爲相信,有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共工氏不能得到民衆的理解和支援,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爲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捍衛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崑崙山),想把不周山的峯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共工氏英勇的行爲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爲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后土也被人們奉爲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后土在上”,就談的是他。

三、初讀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聽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和句子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看誰讀的好,指名學生讀(讀-聽-評)

4、學生齊讀課文。

5、學生參考課文註釋,初步理解文意,劃出疑難字詞,師生交流。

6、★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爭爲帝”,即爭奪部落首領的位置。他的`怒觸似乎包含有失敗的憤怒與不甘心,而且,似乎還夾雜着與對方同歸於盡的想法。當然也體現了共工龐大的氣勢。

★經過:敗後怒觸不周

★ 結果:日月星辰移位

四、拓展延伸:

1、課文內容理解之後,你認爲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正面:勇敢堅強,敢於挑戰,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及崇高的奉獻精神。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計後果。

2、“怒而觸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現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如何理解結尾含義?

討論並歸納: “怒”字表現了共工的豪氣、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剛烈;《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神話故事

它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鬥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解釋就是藉助於神話,透過大膽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象。神奇的傳說中帶有現實主義的色彩。

3、你如何看待這場戰爭?

討論並歸納: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共工用自己的犧牲喚醒了人民追求光明的覺悟;這是一場邪惡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無論正義與邪惡,它只是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信念。

4、運用聯想和想象,描述以下兩個場景。

1) 共工與顓頊爲帝之後,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請描述共工發怒的情狀。(提示從心理、語言、動作、神態)

2) 共工撞倒不周之後,天地出現怎樣的情景呢?(指導:抓住語言點、聯想、想象,融入自己新的想法)

(教學預設)

1) 共工心想:周爲帝后之子,憑我的本能足以治好天下,爲什麼一個奸詐的顓頊能奪取天下,他越想越氣,臉氣得煞白,青筋暴出,他巨嚎一聲奮力一擊,重重撞在不周山上。

2) 天動地搖,支撐天穹的擎天柱折斷了,維繫大地四角的巨繩斷裂。

5、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麼?

①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華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堅強,敢於挑戰權威,夸父敢於與太陽賽跑,共工敢於與顓頊爭帝。

③夸父和共工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夸父死後棄其杖,化爲桃林,爲後人止渴;共工爲了廣大人民的利益,興修水利,發展農耕,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五、背誦課文。

 六、課堂小結:

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怒撞不周山的傳說,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在自然面前顯得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結於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等等傳奇人物來

儘管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和爲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七、作業設計:

1、背誦並默寫課文,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共工與顓頊爭爲帝”的戰爭場景。

2、完成課後練習三。

共工怒觸不周山課件2

學習目標:

1. 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詞語。

2. 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

3. 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重點 瞭解一些相關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詞語,熟讀並背誦《共工怒觸不周山》

難點 多角度討論分析,理解文章的內涵。

教學設計

一、匯入並明確學習目標(2分鐘)

《夸父逐日》使我們認識了一位神話英雄,《共工怒觸不周山》將引領我們走進遠古神話的戰爭之中。請看學習目標:

1. 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學習積累文言詞語。

2. 體會古代人民認識、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意志。

3. 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指導自學(2分鐘)

1.藉助課文註解和工具書,弄懂詞句的含義和全文內容;

2.藉助《學習與評價》等資料,瞭解作品及人物.

3.熟讀並背誦《共工怒觸不周山》

三、學生自學,教師巡視。(10分鐘)

四、檢查自學效果,並引導學生更正(10分鐘)。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幫助更正讀音並讀朗讀時的節奏和感情提出看法。

2.學生把原文抄在黑板上,請同學逐句翻譯。其他同學評價翻譯質量。

3.理解原文大意,並把此故事講給大家聽。

4探究,加深理解

師:本篇文章寫的是一場戰爭。與我們以往瞭解的戰爭描寫有所不同,它沒有寫戰鬥場面,沒有寫戰爭規模,甚至沒有寫戰鬥過程,那麼本文主要抓住了戰爭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來寫的呢?

生:怒。

師:“怒”反映了共工怎樣的心理狀態?

生:不順心。

師:從“怒”中,你看出了什麼?(合作探究,教師引導)

設計思路:

a.從“怒”看其表現--“觸”

b.從“怒”看其後果--天柱折 地維絕

c.從“怒”看其戰鬥過程--激烈

(文中並沒有寫,但是從“怒”中,我們不難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壞性的後果,如此神勇,想想他與顓頊的爭鬥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請同學們發揮想象,說一說“共工與顓頊爭爲帝”的戰鬥場景究竟是怎樣的?可小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把握神話想象和誇張的特點)

d.從“怒”看其人--你覺得共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勇敢、豪氣、堅強、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大無畏精神)

2、再讀感悟

在朗讀時,應讀出共工的那種心不甘,那種憤怒之情,那種地動山搖只勢!

a.自由讀

b.指名讀

c.男女競賽讀

3、我們從共工身上學到了什麼?面對挫折、困難時,我們應該如何應付呢?(挑戰精神)

五. 主題思想探討:

去掉神話色彩,還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誇張)這則神話故事實際反映了哪些內容?

a.遠古時期原始部落間的激烈鬥爭。

b.先祖對自然界的鉅變的認知。

主題思想:文章反映了遠古部落間的鬥爭,塑造了一位勇敢、堅強、頗具挑戰精神的共工形象,從神話角度向人們解釋了天傾西北,河向東南流的自然現象的原因。從側面反映了遠古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

六、作業

1.發揮想象,描述“共工與顓頊爭爲帝”的戰爭場景。把它寫成一篇短文。

2. 背誦課文。

3. 課後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