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課件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課件已經爲大家準備好啦,各位老師,歡迎大家參考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課件內容!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課件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積累課文優美的語段,初步體會排比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認識分號;

3、引導學生仿照課文進行排比句的言語實踐,嘗試用一段話描寫一處風景;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5、透過看圖、學文,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風景,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1、排比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分號的用法;

2、排比句的言語實踐,用一段話描寫一處風景;

3、感受大自然的美,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1、排比句的言語實踐,用一段話描寫一處風景;

2、感受大自然的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蒐集圖片或製作課件。(課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風光片;各種形態的灕江水、桂林山的圖片資料;泰山、香山的圖片;課文朗讀音頻)

五、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匯入課題

首先,請學生分享自己見過的山和水;

然後,教師展示桂林山水風光的視頻,學生觀看視頻;請學生用一個字、詞語或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板書學生所說字詞;

最後,教師總結,引出《桂林山水》,並板書課題。

(由學生自身經驗入手,容易拉近師生關係,而且便於學生理解,不會顯得很突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懂的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相互討論、查字典或問老師。

(讀準字音,理解字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個別朗讀課文。

(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生字詞是否存在障礙,視情況對生字詞進行指導,幫助理解。)

3.聽課文錄音。

(模仿錄音,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三·又讀課文,理清思路

4.帶着問題,又讀課文。

①用一句話形容桂林山水的地位;

②描寫灕江水的字、句子;

③描寫桂林山的字、句子;

④用一句話形容桂林山水給作者的感受。

(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瞭解)

5.回答問題,梳理課文。

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水清: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奇: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山秀: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板書,師生合作,理清文章脈絡。)

6.言語實踐,學以致用

用“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等成語,聯起來說一句話。

(透過運用,體會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避免死記硬背,且瞭解學生的疑難所在,爲下面詞語講解做鋪墊。)

四·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7.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貼近學情,引導學生從字詞的理解、文章的表達等方面提出疑問。)

8.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下列問題:

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詞語的意思是什麼?

②爲什麼在寫灕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

(根據問題引導學生共同對話,在對話中解決問題,避免灌輸,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

9.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在誦讀中,自我感悟剛剛解決的疑難問題,加深理解,進一步鞏固。)

五·作業佈置

抄寫生字,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品味語言;言語實踐,積累運用

1.灕江的水

①齊讀一、二自然段。

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衆不同的“靜、清、綠”?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出發,描寫一處景物。)

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生引讀;

師:灕江的水真靜啊──

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師:灕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的水真綠啊──

生: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小組引讀;

(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③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句子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讓學生談對排比句的感性認識,在指導中學習體會排比的作用;引導學生髮現分號,講解分號的用法及作用。)

④識記,課文填空。

我看見過(  )的大海,玩賞過( )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 ),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出示圖片,幫助學生想象。)

⑤運用,仿寫句子。

如: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______________。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______________。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______________。

灕江的水真____啊,____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學以致用,鞏固積累。)

2.桂林的山

①自讀課文,結合插圖來欣賞。

②互相交流。

課文怎麼寫桂林山的特點的?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隨機展示課件,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圖像,以幫助學生理解。)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打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透過圖像,讓學生感受到“秀”得鬱鬱蔥蔥,色彩明麗。

特點之三“險”。重點理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指導學生透過字面、結合語句領會。如“危峯兀立”,字面上指導“兀”的意思即“高聳突出”,然後讓學生自己連起來解釋,並放到句子中理解。這樣,教給方法後,再讓學生自己體會“怪石嶙峋”的意思。

(和第二自然段比較,也是相同的段落句式,進一步體會排比及分號的意義及用法。)

③看課件的補充資料圖片。

(讓學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④識記,課文填空。

我攀登過( )的泰山,遊覽過( )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 ),( ),像( ),像( ),像( ),( ),(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 ),像( ),( ),( );桂林的山真險啊,( ),( ),好像(  )。

⑤模仿,句式練習。

A.說說像什麼:

還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

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

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

有的像_____________

B.桂林的山真奇啊,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秀啊,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險啊,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____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語實踐,積累語言。)

⑥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3.山水相映

①觀看山水相融的桂林山水圖片,體會那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②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在朗讀中,體會“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教師再加以講解,幫助理解。)

③觀看圖像片斷,同時配音介紹:“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④引導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後說說自己的體驗。

二·自由朗讀,鞏固理解

(在朗讀中,鞏固理解,在閱讀中結束本課。)

三·出示作業

任選兩項:

1.在書裏的插圖上寫一句讚美桂林山水的話;

2.給桂林編寫一兩條廣告詞,宣傳桂林的迷人風光;

3.仿照描寫灕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句子,選一處你熟悉的景觀,寫一個小片段。

(有選擇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避免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