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

一、學情簡析

本期我班有41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內容。

1、混合運算和應用題:這單元進一步學習三步式題的混合運算順序,學習使用小括號,繼續學習解答兩步應用題,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應用題,它的特點是未知量隨着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連乘和連除應用題集中在一起教學,加強彼此的聯繫,有助於加深對數量關係的理解,並能進行相互檢驗。在這一單元增加簡單的統計內容,這也是小學數學教材改革的趨勢,學生及早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及加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學習。

教學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是在前面所學有關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數的認數範圍擴展到千億位,總結十進制計數法,然後對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加以概括總結,爲以後學習小數、分數打下較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算定律以及四則運算的關係。

教學難點: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以及應用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求未知數X。

教學關鍵:透過實例引導學生概括出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運算定律等知識,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3、量的計量: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各種計量單位的基礎上,對各種常用的計量單位的系統整理和總結。這部分教材先講計量的產生,接下來講常用的計量單位,最後纔是名數的改寫。總之,本單元新知識不多,教學時應以複習、整理爲主。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常用的長度、面積、重量、和時間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認識面積單位和進率及名數的改寫。

教學關鍵:重視計量單位的直觀表示,使學生進一步形成明確的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以及在學習分數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它包括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小數大小的比較,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等六部分內容。

教學重點:小數的意義和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小數和複名數的相互改寫。

教學關鍵:正確理解小數的意義及小數和複名數的改寫。

5、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小數加減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再教學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由於小數加減法有密切聯繫,計算法則基本相同,突出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便於學生在已學的基礎上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計算方法。這單元同整數計算一樣,注意教給學生多種計算方法,以培養學生的靈活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小數加減法的簡單算法。

教學關鍵:在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時,着重說明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才能相加減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教材先講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隨後出現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認識三角形,瞭解三角形的特徵,初步對三角形進行分類,以及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的結論。接着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理解它的特徵以及與正方形、長方形的關係,最後學習梯形特徵,以及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直線、線段、射線以及平行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區別直線、線段和射線,垂線與平行線概念。

教學關鍵: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畫圖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3、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

4、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係稍複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唯物辨證觀點的'教育。

四、本學期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成績。

4、多創設學習情境,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6、對學困生要付出更多的關心和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7、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2

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提高措施:

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學生學習常規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並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學期改進如下:(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二)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三)積極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材整體分析:

一、主要內容:

本冊是小學數學第二學段的第一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八個單元內容:(一)認識更大的數;(二)線與角;(三)乘法;(四)圖形的變化;(五)除法:(六)方向與位置:(七)生活中的負數:(八)統計。

二、總體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透過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記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按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透過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透過操作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透過操作活動,知道平角、周角,瞭解角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3、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運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認識並會使用計算器,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透過對乘法運算規律以及有趣算式規律的探索經理數學問題探索的過程,並會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4、透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並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透過實例觀察,瞭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並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5、結合實際情景,探索並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在實際情景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並能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結合具體情景,體會萬、億等大數的實際意義。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商不變的規律,並能運用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認識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並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6、在具體的情景中,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透過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方向、距離兩個條件對確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據方向和距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7、瞭解日常生活中負數的意義、表示方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8、透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並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透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理解複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並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複式統計圖。透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瞭解單式統計圖的特點;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單式折線圖,並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變化情況的資訊。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加強估算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研專題: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1 9、1——9、2 一、認識更大的數

2 9、5——9、9 一、認識更大的數

3 9、12——9、16 二、線與角

4 9、19——9、23 二、線與角

5 9、26——9、30 三、乘法

6 10、3——10、7 國慶節

7 10、10——10、14 三、乘法、整理與複習(一)

8 10、17——10、21 四、圖形的變換

9 10、24——10、28 期中複習

10 10、31——11、4 期中考試

11 11、7——11、11 五、除法

12 11、14——11、18 五、除法

13 11、21——11、25 五、除法

14 11、28——12、2 六、方向與位置

15 12、5——12、9 七、生活中的負數

16 12、12——12、16 整理與複習(二)

17 12、19——12、23 八、統計

18 12、26——12、30 總複習

19 1、2——1、6 期末總複習

20 1、9——1、13 期末考試

以上課時安排,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作適當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