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範文3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悅中收穫着,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範文3篇

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160多位學生,其中新生有二十幾位,但是年級中英語基礎相當薄弱的有五分之一左右,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於英語學習沒有一定的規範的學習方法。而五年級學生正處在兒童向少年過渡的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五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整體有所下降,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所以本學期應做好待進生的轉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繼承了前兩個年級的學習來設計的,開心英語的教材對大部分學生來說並不陌生。這套教材的設計使教學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有助於因材施教。這不僅有利於發展不同水平學生的智力與能力,也適合小學生的需要,有助於他們開心學英語。突出興趣培養,保護和發展求知慾,寓教於樂。 小學五年級英語教材突出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教科書全部採用彩色圖畫,情景會話貫串全套教材。緊密結合兒童好新奇、愛活動、善模仿、愛說、愛唱、愛跳、愛表演的特點編排和設計教材的內容與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兒童喜聞樂見的歌曲、遊戲、等和一些淺顯易懂的故事。

三、全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a. 全冊教學目標:1) 能聽、說、讀、寫72個單詞或短語以及9組情景句子。(包括天氣季節、職業、日常用品、食物等幾個話題)要求能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並能讀懂簡短語篇。

1)能複習掌握好上學期所學內容。

2) 能聽、說、認讀每個單元的重點單詞。

3) 能學會單元的情景對話訓練。

4) 能聽懂、會唱9首歌曲。

5) 能聽懂、會吟唱18首歌謠。

6) 能完成背誦任務。

7) 能理解並複述9個小故事。

8) 能瞭解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b.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聽、說、讀、寫四會句子,教學任務爲單元的教學重點,各課的語言點、詞彙和句子爲重點語言知識。教學難點:某些句子比較複雜;英語學習基礎差異大,難以進行同步教學;在真實的情景中正確使用所學句型。

四、教學措施

1. 以活動爲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 透過聽、說、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 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4. 培養學生拼讀音標的能力,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5.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 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科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班級學情分析

五年級兩個班級共有學生47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5人。透過三、四年級兩年的學習,學生對科學和科學探究有了一定的瞭解,本冊教學透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科學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學素養的其他方面都獲得進一步發展。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與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個別化對象分析:個別學生參與度不夠,像是局外人,需要在課堂上關注。如王笑語、周寒燕、戴哲昊、楊小雪、楊新園、陳慶昌、劉一心、王麒潤、俞佳、魏露露等,有的學生太活躍,容易開小差,如王賀磊、何景豪、金文琪、趙雙健、洪佳樂、唐揚、戴樂昊、李鑫、李森林等。

三、教學的主要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爲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透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6.透過學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興趣,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爲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新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爲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器材,取得學校的支援,再購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注重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以平時表現和科學記錄本爲主要方式,關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6.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六、教學進度安排:

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白天和黑夜》內容屬於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這方面內容在本套科學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本單元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

①組織孩子用一天的時間去觀測太陽及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變化,探究影子產生的原因。

②在發現了影子變化的規律的基礎上讓孩子們運用這個規律製作太陽鍾,這既是對原理的運用,也可以讓孩子投身到實際的天文觀測中。

③晝夜交替現象曾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從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國的神話傳說,從托勒密到哥白尼都爲此做出許多的探索。引領學生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作一次這樣的模擬實驗會讓孩子領略到宇宙的神奇和偉大。

④在夜晚,如果孩子們能夠堅持看月亮,並給月亮記下日記,就能發現月相的變化規律,這需要經過一整天、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的連續觀察記錄,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這對培養學生的堅持性顯得特別重要,也顯得特別有意義。

⑤第五課是綜合地去研究因爲晝夜現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變化和反應。

第二單元《光與色彩》我們就將透過一系列既貼近生活,又引人人勝的科學探究活動,引領孩子們去探索光與色彩的祕密。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引領學生透過推測、實驗,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並透過製作小孔成像盒、模擬並解釋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動,對光的直線傳播規律有更深切的認識。

②光的反射現象。引領學生透過照鏡子、玩日光打靶遊戲、製作潛望鏡等活動認識光的反射現象。

③研究透鏡。透過研究比較凸透鏡和凹透鏡,進一步瞭解透鏡對光的折射現象。並知道把凸透鏡與凹透鏡組合在一起就是望遠鏡。

④日光的色散。引領學生透過光的分解、合成實驗知道光是有顏色的;透過在色光下觀察物體的實驗,認識光與色彩的關係;透過閱讀牛頓的故事意識到科學需要證據,堅持真理需要勇氣。

第三單元《電和磁》內容屬於《課程標準》中物質世界裏能量的表現形式的範疇。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認識電。這部分內容編成了三課,分別是《簡單電路》、《導體和絕緣體》和《探測暗盒裏的電路》。

②研究磁鐵。透過一系列有趣的活動激發孩子

們探究的興趣。

③研究電磁鐵。指導學生利用乾電池、電線、鐵釘做一個電磁鐵,嘗試製作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第四單元《呼吸和血液循環》是根據課程標準中關於人體的呼吸器官、血液循環器官以及相關的衛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來建構的,這是學生認識心跳與呼吸、認識自己的身體的一個重要單元,也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一個重要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就從學生熟悉的內容人手,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地來安排單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透過各種活動,弄清楚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到底是怎麼回事,從而更科學地認識自己、保護自己。本單元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測量心跳和呼吸,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準確測量,提高他們測量與分析的能力。

②呼吸與血液循環的意義。這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認識呼吸和血液循環首先要認識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環器官。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主要將透過圖片、模型等來指導學生初步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環器官。認識呼吸的意義是透過指導學生比較我們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的成分來進行的。認識血液循環的意義首先是指導學生認識心臟的功能,再透過閱讀資料瞭解血液循環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

③呼吸器官、血液循環器官的衛生保健。瞭解兩者的衛生保健知識,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教學中主要透過測量肺活量、製作戒菸小報、制定鍛鍊計劃等活動促使學生意識到保護呼吸器官、血液循環器官的意義。

第五單元《解釋與建立模型》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中以下內容的要求建構的: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解釋;能對收集到的證據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能在總結證據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解釋。能對數據整理過程中發現的衝突或矛盾之處進行分析和判斷;能運用語言、圖、表等多種方式表達研究的過程和結論。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①解釋: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透過照片、圖表、圖畫三種模型形式理解解釋的含義以及解釋過程中包含的各種思維方法與形式。

②建立模型: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透過物理模型、數學模型和圖畫模型促使學生認同建立模型的意義,認識模型的常見類型。透過動手做的方式學習用圖畫解釋現象、完成製作以驗證解釋。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解釋是根據事實做出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建立模型是解釋自己的思想和發現的方法。模型包括圖畫圖表模型、物理模型、數學模型等。模型方便我們解釋那些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事物的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繫。

二、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爲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主要指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四、實驗教學安排表

周次 實驗名稱 備 注

1 2 3 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 製作簡易太陽鍾 模擬晝夜交替 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演示實驗、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

4 5 6 8 9 10 觀察(月相盒中的)月相變化 光線直線傳播、小孔成像 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研究透鏡的特點和作用 製造彩虹、七色陀螺 濾光實驗 簡單電路的連接 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 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 演示實驗

11 簡單的紅綠燈 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12 導體與絕緣體的檢驗 分組實驗

12 不同的液體導電性檢驗 演示實驗

13 14 解暗盒 探究磁鐵的性質 製作電磁鐵探究電磁鐵磁力大小與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

15 哪些因素有關 分組實驗 測安靜狀態呼吸和心跳 分組實驗 用澄清石灰水比較吸進與呼出的氣體 分組實驗

16 測量肺活量 分組實驗 彩色水點實驗 分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