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老師教學計劃(通用6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老師教學計劃(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師教學計劃(通用6篇)

老師教學計劃1

經過兩年的教師生涯的磨練,我在教育教學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基礎會計》是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一門主幹專業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中初級會計人才所必備的會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各種專業會計和有關管理課程奠定基礎。現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書是針對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開設,內容符合學生特點,主抓技能實訓,課本內容設計合理,知識體系豐富,獨具特色的是在每章開頭增加了一個貫穿全書的情景故事,對具有可比性的內容以圖表的形式出現,使學生對內容更加易於理解和掌握。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會計的基本概念。

2、瞭解會計知識的理論體系和知識結構。

3、掌握會計覈算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主要帳戶和借貸記賬法的運用。

2、能正確填制和審覈會計憑證。

3、能根據會計憑證正確登記賬簿,並掌握錯賬的查找和改正處理技術。

4、能編制簡要的財務會計報表。

5、能夠掌握會計基本實務操作程序和技能。

6、具有更新知識的自學能力,適應會計改革發展需要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瞭解財務、會計基本法規制度,樹立法制觀念。

2、具有嚴謹工作作風,實事求是學風和創新意識。

3、樹立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

三、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授課對象是20XX級的新生,針對我校招生特點,學生普遍是中考落榜學生,還有一部分社會閒散人員,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對自身學習的自信心不足;

2、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厭學情況;

3、整體素質不高,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針對以上特點,應該在學期初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優點,不斷的肯定自己,愛上學習,愛上學校。

四、教學措施

1、本課程是會計及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突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尤其是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根據學生學習的規律和特點,以學生能力爲本位,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會計基礎知識和會計基本技能,爲以後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2、本課程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實踐性和技術性,教學中應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會計憑證、賬表等實物展示,運用實務案例,讓學生多做練習,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會計改革發展的動向,對國家頒佈的新制度、新準則、新技術應適時引進到教學中來。要加強對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的培養。

3、注意改革考覈手段與方法,可透過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平時測驗、實訓及考試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應適當增加實踐性教學的考覈比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我會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增強教育教學藝術,不斷的進步,更上一層樓!

老師教學計劃2

一、 教學計劃說明

1、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面向基層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覈算與會計事務管理工作的人員。

2、教學模式與特點

本計劃是按照校企合作分段式培養“雙元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和課程安排的。第一年安排基礎課程,在學校完成教學工作;第二年安排專業課程,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教學工作。在專業課的教學安排上,理論教學和實操技能訓練學時比例一般應掌握在1:2。 “雙元制”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上講究廣而淺,專業技能教學上要求熟而精,學生畢業後具備“一廣三強”的特點,即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和應變能力強。

3、計劃中的專業課程設定和實施以核心專業課爲基礎展開,核心專業課爲:基礎會計、稅收基礎、統計基礎知識、企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審計基礎知識。教學實施過程中,每一核心專業課的教學內容都必須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邊進行理論教學,邊安排學生上崗實踐。在理論教學上,由任課教師按教學計劃的安排組織教學;在上崗實踐中,由師傅按操作規程指導學生進行實操技能訓練。

二、招生對象及學習年限

本專業招生對象爲初中畢業生。實行學分制,按兩年安排教學計劃進程表。

三、 課程設定與教學要求

(一)本計劃的課程由文化基礎課和核心專業課組成。文化基礎課含政治課和文化課,核心專業課主要由基礎會計、稅收基礎、統計基礎知識、企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審計基礎知識組成。每門課程都包含學生需要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總學時不少於1980學時(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總學時數)。

(二)本計劃所列核心專業課程一般應安排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覈,每學期考試考覈門數不超過 5門。

(三)本專業課程設定的一般要求是理論相對簡單,內容比較全面,注重各項操作的質量標準訓練和實踐技能培養。

四、教學計劃進程表(見附表)

五、課程說明

(一)文化基礎課

(1) 語文

(2) 數學

(3) 英語

(4) 計算機應用基礎

(5) 軍訓

(6) 入學教育

(7) 職業道德

(8) 經濟法律法規

(9)崗前培訓

(二)核心專業課

(10) 基礎會計 技能訓練

(11) 統計基礎 技能訓練

(12) 稅收基礎 技能訓練

(13)企業財務會計 技能訓練

(14)財務管理 技能訓練

(15)會計電算化 技能訓練

(16)審計基礎知識。 技能訓練

老師教學計劃3

一、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

從《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可看出,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和難度普遍降低,但面更廣;從命題導向也可看出,知識和技能仍是考查的一個重要內容,但考查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不是考查知識和技能的機械記憶和套用,而是透過具體情境,考查運用知識和技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在新形勢和新要求之下,物理教師理應主動適應這種變化。

二、重視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重視探究過程的學習

充分認識科學探究的重要性,把它貫穿於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

1、 探究活動的組織

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應選擇不同的探究內容,明確某個探究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哪些探究技能,適當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在學習的最初階段,應該選取較簡單的探究活動,然後逐步深入,最終使學生對於科學探究有比較全面、深入的經歷。在學生探究活動中,教師應該明確何時介入,何時需要提供背景資料或有關資訊,提供怎樣的資訊等,但不能剝奪了學生嘗試錯誤的機會。爲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不要爲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得出結論,應該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

2、 探究內容和時間的安排

探究內容選擇的原則:

(l)適度性原則。探究的內容既不能過於複雜,需要太長時間進行探究;也不能太過簡單,學生很容易得出結果,失去探究的興趣。依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探究問題透過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的提取和綜合,可以進行探究並得到結果的。

(2)趣味性原則。探究教學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探究內容必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激起學生的探究樂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有成就感。

(3)可操作性原則。探究教學中探究的內容應是透過有步驟的探究活動可以得到答案的問題。探究的結果與某些變量之間具有因果聯繫,這種因果聯繫在現有條件下可以透過探究活動來證明。

探究教學的時間安排應根據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地安排學生的探究活動。

3、 科學探究的評價

建議圍繞着科學探究的7個環節所對應的基本技能進行考查評價,避免機械背誦七個環節的`內容,所設計的科學探究應能真正考查學生的探究技能。例如對牛頓第一定律探究實驗考查學生對實驗設計思想的理解,即爲什麼要控制小車在同一高度下滑;爲什麼要選取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來研究小車的運動。

三、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

透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命題導向中也可看出,實驗考查要跳出以往透過推理解答實驗或死背步驟的怪圈,就必須着重考查學生平時的實際動手能力,。這充分體現實驗操作的價值,避免今後教學中的“紙上談兵”現象,對實驗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探究活動,物理教師還應讓學生多做“試一試”、“動動手”之類的隨堂小實驗,鼓勵學生多做一些家庭小實驗,有效激發和保持學生的探究慾望。

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繫,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

,物理教學中應重視滲透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的密切聯繫,一方面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提倡課堂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物理教學不應僅侷限於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和學習,而是透過多種形式與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廣泛接觸生活和社會。

其次,提供多種資訊,豐富物理課程內容。教師應透過多種手段,選取結合實際的事例,豐富和充實物理課程的內容,但教師不可能將龐大數量的資訊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塞給學生,因此必須改變“只有講過纔算教過”的觀念。許多內容可以精選、精講、點到爲止,更多的內容讓學生透過閱讀教科書和其他補充材料、收集各種形式的資訊、調查研究和討論展示等方式學習。

五、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強調教學反思

認真參加集體備課活動,加強對教材的研究與分析,聯繫本校學生的學情,確定大致統一的教案和學案,注重從學生對課堂教學中練習完成情況的集中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提高我校初中物理教學的總體質量。

老師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的教學工作以提高課堂效率爲中心;以推行“新課改”教學爲基本點;以學習研究、檢查督促爲主要形式;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爲我校發展奠定基礎。

二、工作要點

1、抓好校本培訓,透過學、研、培、導、練、賽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創學習型教師隊伍。

2、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爲,加強教學常規檢查、平時檢查力度。

3、強力推行課堂改革。

4、努力創設師生專長的發展空間,以多種競賽活動促進師生個性發展,爲師生搭建展示的舞臺。

三、具體工作:

(一)抓好校本培訓,創學習型教師隊伍。

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教師,課改進展如何的關鍵還在於教師,因此,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全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我校實際,堅持“骨幹帶動、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發展”的策略,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1、加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

本學期,我們將加大培訓學習的力度,每月至少集中學習一次。學校有電腦,目的是鼓勵教師利用好電腦,各位教師應關注網上優秀的教育教學文章,根據教學的需要摘抄學習。

2、加強實踐與反思,倡導勤思、多寫。

各位教師應積極撰寫教育敘事、典型教學案例、論文、教學隨筆等,要將各類文章的撰寫作爲促進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各位教師撰寫教學隨筆每月一篇,本學期,教師撰寫教學案例、論文、教學經驗總結各一篇(結合教研活動進行)。

3、開展問題式教研活動,倡導在交流中提高。

老師教學計劃5

爲培養孩子具有優美的體態,並逐漸構成高雅的氣質,爲加強少兒自身素質培養和藝術潛力的挖掘,在教學中我們採用“融合式教學”,把教學趣味的、規格的、專業的、融合在一齊。初學舞蹈時,孩子們因爲年齡尚小,往往學了一會就會到厭煩。針對這一問題,老師以“興趣式教學”爲基礎,在形式多樣、資料豐富的教學前提下,讓孩子們易於吸收,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我們引導少兒透過想象,創造用肢體動作將模仿的事物表現出來,如:大海的波浪、風中的楊柳、各種人物、各種動物......舞蹈老師不光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藝、強健體魄,同時還培養了她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全方位的、完整的培養了孩子們健全、完美的品格。家長們一齊爲少兒的未來着想,鼓勵她們有自我的思考方法,獨立見解、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用心性。我們的教學理念是變被動的練功轉化爲主動的練舞,讓孩子們熱愛舞蹈,到達心與靈、肢體與神韻的完美結合。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孩子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舞蹈素養,提高綜合性藝術素質。

2、教學任務:

孩子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快樂、優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識,強調孩子在藝術氛圍的薰陶中健康成長。

二、具體教學目標

1、透過訓練使孩子身體各部位有必須的靈活與協調潛力。

2、跳舞時與音樂協調一致。

3、對事物的動態和舞蹈動作有模仿興趣,樂於參與自娛性的兒童羣衆活動。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明白舞蹈與音樂的姐妹關係。

5、在舞蹈中與他人合作。

6、欣賞舞蹈,能有體態反應,掌握舞蹈風格。

三、以舞帶功的形式讓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領和要求

1、動作基本準確到位,配合協調,身體各部位能夠靈活運用。

2、跳舞時能情緒投入準確表演掌握不一樣舞蹈風格。

3、樂於透過舞蹈表達自我情感。

4、羣衆配合協調默契隊形整齊準確

(1)意識到在生活中注意自我體態語言行爲美

(2)觀賞舞蹈表演,簡單瞭解欣賞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學資料

第一教學單元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透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幼兒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必須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Ⅱ、教學資料: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舞蹈發展的相關知識。

2、瞭解舞臺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識別舞蹈圖譜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舞蹈基本手位、腳位。手形、腳位、手位、腳形。

2、進行不一樣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腰的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組合訓練。

三、教學進度

片段舞訓練(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一週)基本動作練習

第二課時(第三週)完成“準備段,第一舞段”

第三課時(第五週)完成“第二舞段,間奏部分”

第四課時(第七週)綜合訓練,動作提高

片段舞訓練(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九周)完成“準備舞段”教學

第二課時(第十一週)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學

第三課時(第十三週)完成“間奏段,第三舞段”教學

第四課時(第十五週)完成“第四舞段,綜合表演”教學

第十七、十八週欣賞課成品舞表演彙報

注:每個學期讓孩子學會並掌握一個舞曲,能獨立隨音樂跳舞。每個舞種根據孩子本身的掌握情形而定。

老師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舞蹈作爲一種以人體動作爲物質材料的表現性的藝術活動,是人類審美活動較集中的表現,是培養人們審美興趣,提高人們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心靈,又能讓他們在表現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希望透過活動,使孩子們不僅能發展身體,得到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的訓練,而且還能發展思維和情感,促進身心愉快的發展。

二、訓練目標

1、本學期系統而嚴格的訓練,進一步增強隊員們的節奏感,增強他們對舞蹈的表現力和感受力,特別強調舞蹈時的面部表情,做到用“心”舞蹈,使隊員們的整體素質和表演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2、教會孩子用舞蹈語彙來表現舞蹈的情緒和意境,注重舞蹈的神韻、感覺。

3、嚴格要求,精心排練。

三、訓練內容及要求

1、基本功方面

由於孩子水平上的差異,本學期針對他們的基礎和特點突出了不同訓練內容和的要求。有的孩子要繼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加大訓練力度和難度,重視訓練質量,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還有些孩子則要從基本功入手,進行系統的訓練,如:基訓地面練習和基訓把杆練習,幫助孩子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氣質,爲以後的舞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舞蹈學習方面

本學期計劃學習一塊成品舞蹈:民族舞蹈對隊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要求隊員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並要求隊員節奏感強、動作規範,特別強調眼神和表情以及舞感,讓孩子學會用心舞蹈。這首舞蹈是本學期訓練的重點,我們要加強訓練,從齊、快、準上下功夫,爭取以高質量的演出迎接今年的文藝匯演。

四、訓練時間

每週一、二、三、四、日課外活動時間。

五、活動地點:舞蹈教室

六、活動措施

1、引導孩子觀看舞蹈錄像帶,幫助孩子尋找舞蹈感覺。

2、逐段示範、講解動作,逐個輔導。

3、孩子個人練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4、採用孩子互幫、好孩子示範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