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精品】教學計劃模板合集四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教學計劃模板合集四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整理和複習所學過的知識,把知識進行總結和聯繫,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知識和技能,並且有所提高,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成績,因此制定了複習計劃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共五個班,311名學生,五個班的基本情況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中上等學生,每班都有三、四個較困難的學生,分析原因,經過xx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有了一定的進步,計算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還是有一小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及基礎都比較弱,年齡較小或智力發育較同齡孩子晚,造成學習困難,尤其是解決問題部分,讀不懂題意或不明白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針對這些情況,數學老師都在複習階段作了相應的複習調整,爭取達到一個滿意的效果。

三、複習目標:

透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四、複習內容:

1、表內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萬以內的加、減法。

4、克和千克。

5、圖形與變換。

6、解決問題。

7、統計。

8、找規律

五、複習要求:

1、知識要求:

(1)表內除法。

a、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b、除法的意義。

c、用乘法口訣求商。

d、綜合運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2)萬以內數的認識。

a、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組成和大小比較。

b、計數單位“一”、“十”、“百”、“千”、“萬”;相鄰計數單位是十進關係。

c、生活中還經常用近似數進行交流。

(3)萬以內的加減法。

a、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整千、整百數加減。

b、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c、估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d、運用計算解決問題。

(4)克和千克。

a、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1000克=1千克

b、用秤可以稱出物體的質量。

c、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5)圖形與變換。

a、辨認直角、鈍角和銳角。

b、辨認生活中的平移、旋轉現象。

c、辨認簡單的圖形在方格上向什麼方向平移了幾格。

(6)解決問題。

a、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找出生活中或情境圖中的資訊和問題。

b、根據資訊和問題,綜合運用加、減、乘、除計算可以解決問題。

c、有些問題一步計算就可以解決,又寫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

(7)統計。

a、瞭解統計的過程和意義。

b、會看、填簡單的複式統計表和一格表示物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會簡單分析數據。

c、利用統計解決問題。

2、能力要求:

(1)透過基本概念的複習,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2)透過口算和筆算的複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透過應用題的複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德育要求: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的意義與作用。在教師的組織下,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

2、初步具有認真思考的習慣,在教師、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努力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六、 複習措施:

1、組織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一學期裏都學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最有趣,覺得哪些內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覺學習比較困難的是什麼內容等等。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以便教師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爲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重組複習內容,設計多種形式進行復習。如透過遊戲、實踐操作和設計綜合性的複習題,提高學生複習的興趣,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以提高複習的效率。

3、與生活密切聯繫。複習時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然後在全班中交流。

4、加強培優補差工作

學困生輔導方法:

1、因材施教:根據班內同學對知識掌握的水平不同,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在完成應複習的知識以後,可以完成一些讓學生感興趣的提高題。學困生則着重夯實基礎知識,在此之上,可以有所提高。

2、課下,爲每名學困生指定小老師,擴大幫助隊伍。

3、放學後,幫助學困生夯實當天的知識,不讓問題過夜

方法提示:

圍繞課本爲中心,以《全能訓練》爲輔導資料進行復習、鞏固。

精選題型(例題)、拓展知識點、整合知識、舉一反三、昇華運用。

講——練——測——評——思(總結)——再測。

從各知識點進行綜合知識的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個別——全體——個別(針對易錯的知識及題型)

五、複習進度與時間安排:

1、萬以內數的認識。(6月10日—12日) 2課時

2、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6月13日—16日) 2課時

3、用數學知識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6月17日—18日) 2課時

4、圖形與變換、找規律、統計、千克和克。(6月19日—20日) 2課時

5、綜合練習。(共計4分試卷)

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爲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我們周圍的土壤”和“植物和我們”等活動。作爲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爲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等五個單元。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爲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爲。

2、透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學要求

1、 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

的基本程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後是沒有變化,還是發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瞭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製成一兩種混合物。

2、老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老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老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透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透過親歷種植,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數據、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資訊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4、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獲得關於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係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係;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製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 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老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瞭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護

5植物和我們

6果實和種子

7根和莖

8葉和花

9認識固體

10把固體放到水裏 11認識液體

12把液體到進水裏

13 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上來 14今天天氣怎麼樣 15氣溫是多少

16雨下的有多大

17今天刮什麼風

18氣候與季節

19 觀察

20 測量

21學期總結

教學計劃 篇3

面對新學期的到來,我真正體會到了肩負重任的感覺,相反,卻給了我更進一步搞好工作的動力,爲了工作的有序開展,使個人工作和學校工作同時起飛,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特做如下計劃:

一、學科內容與學生概況本學期我任高一的歌唱課。根據校區的安排及個人情況,我將在任好音樂課的同時認真學習和研究思想品德,不能侷限於音樂專業,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己。

二、工作要求與設想爲保證教學工作的實施,再工作中自我要求如下:

1、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瞭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安全,學習和生活、深入瞭解和引導學生。

2、爲人師表,言行得體大方,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認真完成學校臨時交給的任務。

3、深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啓發和誘導學生的參與性參與性。

4、參與學生活動,注意觀察並引導部分“不出頭的學生”。鼓勵他們參與各項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5、積極參與學校及其校區舉行的各種有益的活動,並進行記錄與總結。

6、在工作中不斷總結與思考,虛心聽取和請教各位教師以及有關領導的意見和見議。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的初定計劃,不當之處,望各位領導給予指到。

教學計劃 篇4

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

活動主題——同樣的愛

《同樣的愛》教學活動方案

瀏陽市七寶山鄉鐵山中心小學 張小紅

聯繫電話:13755171784 電子郵箱:

活動目標:

1、讓學生感受、理解長輩的愛,明白長輩對自己表達愛的不同方式。

2、在學習中受到尊敬、關愛父母的教育,激發學生對長輩的感激之情。

3、培養動口動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感受父母無時無處不在的愛。

教學難點:理解批評也是愛的一種方式。

活動準備:

1、 有關描寫母愛或其他親情的詩歌

2、 VCD《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3、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生雞蛋。(上課前一天開展“護蛋”活動)

活動過程:

一、交流感受,調動情緒

1、導語:同學們,昨天你們帶了一個生雞蛋到學校來,精心呵護着,一天下來,還安然

無恙嗎?你有些什麼感受呢?

2、學生談親身感受。

[ 聯繫“護蛋”活動談感受,爲感知父母的愛作鋪墊 。]

二、再現情景,感悟深情

1、你的家人關心愛護你嗎?

2、出示教材中的三幅圖片,學生觸景生情,產生說的慾望。讓學生給圖中人物真情配音,或說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愛心故事”。

[ 在說和聽的過程中,感受父母長輩平常、無聲的關愛。]

3、讓學生用簡短的語句說說“媽媽的愛是什麼?生活中還有誰的愛像什麼?”

[ 利用小詩中省略號所留的空間,引導學生從教科書迴歸到自己的家庭生活,於平凡細微處體會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

4、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我們的都是愛,不同的是什麼?(表達的方式不同)

5、欣賞小品《象棋迷》

小品透過李安沒能正確處理下象棋與學習的關係,癡迷象棋,無心學習,成績下降,爸爸嚴厲地批評教育他,說明了既要發展愛好,又要學好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也說明爸爸是愛李安的。

討論:責備的目光,嚴厲的批評也是愛嗎?

(引導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進行思考、討論)

6、小結:關心是愛,呵護是愛,嚴厲也是愛。無論是富有的家庭,還是生活相對困難的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 創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創造潛能,透過不同角色的體驗,進行換位思考,讓學生聯繫實際領悟道理。]

三、感受溫馨,昇華情感

1、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有哪些溫馨的節日?在這些節日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故事。(出示VCD:大頭兒子和一些小朋友在父親節這天爲爸爸們慶祝)

2、有一種愛,不求你任何的回報,這就是“母愛” ;有一個人,願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你,這個人就是“母親”。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朗讀《母親頌》,把它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詳見教材第16頁)

3、順勢引導學生討論,除了用詩歌,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對家人的愛呢?(如:給父母端茶、讓座、做家務、送畫、心卡、聽家人的話……)讓他們懂得回報的方式雖然不同,但愛也是一樣的。

[ 學生的表達慾望在此得到實現,掀起表達愛的高潮。]

四、知行統一,拓展延伸

1、 利用網絡或其它途徑查找大人們的節日有哪些,記下日期、名稱和來歷。

2、 如何在節日裏表達對家人的愛呢?請你設計一個方案。可以與同學交流,聽取同

學的意見。

3、 在節日裏,實施你的方案並記下家人的反應,與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溫暖。

[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實的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向學生生活迴歸,打通課程與生活的通道,不斷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課後反思:

爲達到本節課活動目標,我精心設計每個環節。從學生生活切入,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爲基礎,以學生爲主體,以情感爲紐帶,以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料爲手段,以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的感受、體驗、交流和領悟,讓學生在自然的意境中動口動手、合作探究,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愛,盡情地表達愛。

透過課前“護蛋”活動的開展,學生初步體驗了愛蛋護蛋全過程,學生有感而發。大多數學生的雞蛋被碰碎了。有的同學把雞蛋放在抽屜裏,周圍放了幾本書或者毛巾,滿以爲可以高枕無憂,結果桌子被同學碰倒了,雞蛋難逃厄運……心情沮喪;有的同學上課把雞蛋放在書包裏,下

課拿在手上,滿以爲可以萬無一失, 結果一不留心被抓碎了……保護好了雞蛋的同學,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很幸福!

聯繫小品《象棋迷》,引導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考、探究:批評是愛嗎?。透過這一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了愛的不同形式。個別同學談到自己因誤會了父母的愛,心情很後悔,我便鼓勵他向家長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這樣,把現實和情境結合起來,體現課程的開放性。

整堂課下來,學生始終處於一種非常高漲的情緒當中,既是一次情感的薰陶,又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在活動中,發現部分孩子對父母的辛勤勞作,操持家務,養育兒女的艱難並不理解,父母給予自己的生命和關懷被看作是平常和理所當然的。也有學生認爲對父母最大的愛,就是等到長大以後掙了大錢讓父母過好日子。在學生中還存在很多這樣不正確的認識,我們教師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