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精品】數學教學計劃模板合集7篇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相信大家又在爲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數學教學計劃模板合集7篇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

高中數學所有內容: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數學的通性通法,即教材與課程目標中要求我們把握的數學對象的基本性質,處理數學問題基本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不變應萬變,使數學學科的複習更加高效優質。

研究《考試說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識,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全面複習。把握課本是關鍵,夯實基礎是我們重要工作,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我們目標。

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既要關心《課程標準》中調整的內容及變化的要求,又要重視今年數學不同版本《考試說明》的比較。結合上一年的新課改區高考數學評價報告,對《課程標準》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探求命題的變化規律。

二、學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兩個班的數學:(20)班和(23)班,經過與同組的其他老師商討後,打算第一輪20xx年2月初;第二輪從20xx年2月底至5月上旬結束;第三輪從20xx年5月上旬至5月底結束。

三、具體措施

(一)同備課組組老師之間加強研究

1、研究《課程標準》、參照周邊省份20xx年《考試說明》,明確複習教學要求。

2、研究高中數學教材。處理好幾種關係:課標、考綱與教材的關係;教材與教輔資料的關係;重視基礎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

3、研究08年新課程地區高考試題,把握考試趨勢。特別是山東、廣東、江蘇、海南、寧夏等課改地區的試卷。

4、研究高考資訊,關注考試動向。及時瞭解09高考動態,適時調整複習方案。

5、研究本校數學教學情況、尤其是本屆高三學生的學情。有的放矢地制訂切實可行的校本複習教學計劃。

(二)重視課本,夯實基礎,建立良好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體系

課本是考試內容的載體,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學生智能的生長點,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三)提升能力,適度創新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點和永恆主題。教育部已明確指出高考從以知識立意命題轉向以能力立意命題。

(四)強化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模式,一種思想。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數學命題的顯著特點之一。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最高層次上的概括提煉,它蘊涵於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過程中,能夠遷移且廣泛應用於相關科學和社會生活。在複習備考中,要把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每一章、每一節、每一課、每一套試題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編擬的數學試題,均蘊涵了極其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滲透,適時講解、反覆強調,學生會深入於心,形成良好的思維品格,考試時纔會思如泉涌、駕輕就熟,數學思想方法貫穿於整個高中數學的始終,因此在進入高三複習時就需不斷利用這些思想方法去處理實際問題,而並非只在高三複習將結束時去講一兩個專題了事。

(五)強化思維過程,提高解題質量

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要充分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解數學題要着重研究解題的思維過程,弄清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數學思想在解題中的意義和作用,注意多題一解、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同思維;一題多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一題多變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構建知識的橫向聯繫,又養成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六)認真總結每一次測試的得失,提高試卷的講評效果

試卷講評要有科學性、針對性、輻射性。講評不是簡單的公佈正確答案,一是幫學生分析探求解題思路,二是分析錯誤原因,吸取教訓,三是適當變通、聯想、拓展、延伸,以例及類,探求規律。還可橫向比較,與其他班級比較,尋找個人教學的薄弱環節。根據所教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組題進行強化訓練,抓基礎題,得到基礎分對大部分學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這已是不爭的共識。

四、教學要求:

第二輪專題過關,對於高考數學的複習,應在一輪系統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專題複習,更能提高數學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這一階段,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應試技巧,不要重視知識結構的先後次序,需配合着專題的學習,提高學生採用配方法、待定係數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換元等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針對選擇、填空的特色,學習一些解題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試中的對時間的掌控力。第三輪綜合模擬,在前兩輪複習的基礎上,爲了增強數學備考的針對性和應試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擬試題是必須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該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1、強化知識的綜合性和交匯性,鞏固方法的選擇性和靈活性。

2、檢查複習的知識疏漏點和解題易錯點,探索解題的規律。

3、檢驗知識網絡的形成過程。

4、領會數學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題和新穎的模擬試題時的工具性。

五、在有序做好複習工作的同時注意一下幾點:

(1)從班級實際出發,我要幫助學生切實做到對基礎訓練限時完成,加強運算能力的訓練,嚴格答題的規範化,如小括號、中括號等,特別是對那些書寫像霧像雨又像風的學生要加強指導,確保基本得分。

(2)在考試的方法和策略上做好指導工作,如心理問題的疏導,考試時間的合理安排等等。

(3)與備課組其他老師保持統一,對內協作,對外競爭。自己多做研究工作,如仔細研讀訂閱的雜誌,研究典型試題,把握高考走勢。

(4)做到有練必改,有改必評,有評必糾。

(5)課內面向大多數同學,課外抓好優等生和邊緣生,尤其是邊緣生。班級是一個集體,我們的目標是水漲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6)教研組團隊合作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博採衆長,對工作是很有利的。校長一直強調團隊精神,所以我們要在競爭的基礎上合作,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合作也是我校的優良傳統。我們幾位老師準備做到一盤棋的思想,有問題一起分析解決,複習資料要共享。在工作中,教師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爲重要。

(7)平等對待學生,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宗旨是教出來的學生不一定都很優秀,但肯定每一位都有進步;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數學。力爭以嚴、實、精、活的教風帶出勤、實、悟、活的學風。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丹桂飄香的時節,我們迎來了新的學期。爲落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繼續深化課程改革,實現質量興校,素質強校的目標,特制定了初一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1、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所有數學知識學習,都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問題情景引入學習主題,並提供了衆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問題,以展開數學探究。

2、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在提供學習素材的基礎上,還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啓發性的問題,設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以使學生透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識,包括歸納法則與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將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增強學好數學地信心。力圖採用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展開。

4、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課本中的習題分爲兩類:一類面向全體學生,爲他們熟悉和鞏固新學的數學知識,加深對相關知識與方法的理解所設;另一類則面向更多數學學習需求

二.教學措施:

1、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

2、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去其他老師的聽課,吸取他們的優點,改進自己的工作。

4、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知道乘法、除法、有餘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地運用乘法口訣求積、求商。

2、理解“倍”的意義。

3、知道簡單的含有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不帶括號),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4、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5、會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判斷其餘三個的方向。6、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7、在統計活動中,初步學會分類統計的方法。

8、在具體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9、透過測量、整理、分析數據等活動,加深對所學長度單位的認識。10、能在現實情境中辨認方位。

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乘、除法產生及發展的過程,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號感。

2、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應用過程,發展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在認識角、辨別方向、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4、經歷分類統計的過程,體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

5、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解決問題方面:

1、能應用表內乘、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運用四則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3、能運用有關方位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體驗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作用。

3、經歷和教師、同伴一起克服困難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

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能性(第九單元);4、實踐與綜合應用:我們身上的小祕密,我喜歡的地方。

縱觀整冊教材,乘除法的初步認識以及表內乘除法,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另外,有餘數的除法、方位的認識也將是學生理解和接受的難點之一。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

1、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處理好算法多樣化與教學重點間的關係。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保證必要的練習量,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恰當地進行評價。

5、創造性地利用教科書。

6、重視評價方法的改革。

四、教學措施

1、 必須按時備課,熟悉課本,吃透教材,對不懂的地方及時向老教師請教;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必須清楚,能脫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課必須認真聽講,向課堂要質量,根據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進行不同的教學,對個別慢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每位學生都緊跟着。

3、數學要精講多練,做到思路清晰明瞭,環環緊扣。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再多多練習的過程中理解題意。對於每天所講的內容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到底還有那些學生不懂,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及時的糾正錯誤。

4、做到多鼓勵少批評,採用比賽的方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團結、積極合作的精神,特別是慢的學生更要對他們有耐心、愛心,鼓勵學生大膽的去嘗試,去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進度

一、乘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二、表內乘法(一)…………………………………… 5課時

三、角的初步認識 ……………………………………… 4課時

四、表內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認識…………… 9課時

五除法的初步認識…………………………………… 10課時

六、方向與位置 ………………………………………… 4課時

七、表內除法 …………………………………………… 10課時

八、統計與可能性 ……………………………………… 3課時

九、混合運算 …………………………………………… 4課時

十、總 復 習 …………………………………………… 5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一)內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邊、直角邊”.

(二)內容解析

本課是在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四個判定方法(“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類,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用已學過的所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但兩個直角三角形中已有一對直角是相等的,因此在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時,只需另外找到兩個條件即可,由於直角三角形的這種特殊性,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又有別於其它的三角形.

教科書首先給出一個“思考”,讓學生認識到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與判定兩個普通三角形全等的不同之處.然後透過探究5的作圖實驗操作,讓學生經歷探究滿足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過程,然後在學生總結探究出的規律的基礎上,直接以定理的方式給出“斜邊、直角邊”判定方法.最後,教科書給出一個例題,讓學生在具體問題中運用“斜邊、直角邊”證明兩個直三角形全等,並得到對應邊相等.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的重點是:“斜邊、直角邊”判定方法的運用.

二、目標及目標解析

(一)目標

1.理解“斜邊、直角邊”能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能運用“斜邊、直角邊”證明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並得到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二)目標解析

1.學生經歷探索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學結論的過程.

2.學生能從具體的問題中找出符合“斜邊、直角邊”條件的兩個直角三角形,並能證明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由於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具備一般三角形所沒有的特殊性質.例如,對一般三角形來說,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分別相等,不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而對於直角三角形來說,已知斜邊和一直角邊分別相等,能夠得到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直角邊確定了,根據勾股定理,得到第三邊也是確定的,從而可以利用“邊邊邊”或“邊角邊”證明滿足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但是勾股定理是後面學習的內容,在這裏不能運用勾股定理來證明這個結論,只能透過實驗操作、觀察得出定理.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的難點是:“斜邊、直角邊”判定方法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言

前面我們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四個判定方法(“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本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問題1:對於兩個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條件外,還要滿足哪幾個條件,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兩個直角三角形滿足的條件

全等依據

方法1

兩條直角邊分別相等

“SAS”

方法2

一個銳角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

“ASA”或“AAS”

方法3

一個銳角和斜邊分別相等

“AAS”

追問:如果滿足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嗎?

師生活動:師生共同得出上面的三個判定方法,學生思考猜想:滿足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設計意圖】直接進入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分類討論的思想.讓學生大膽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

問題2:探究5

任意畫出一個Rt△ABC,使∠C=90°,再畫一個Rt△A′B′C′,使∠C′=90°,B′C′=BC,A′B′=AB,把畫好的△A′B′C′剪下來,放到△ABC上,它們全等嗎?

畫法:

(1)畫∠MC′N=90°;

(2)在射線C′M上截取B′C′=BC;

(3)以點B′爲圓心,AB爲半徑畫弧,交C′N於點A′;

(4)連接A′B′.

追問:作圖的結果反映了什麼規律?

你能用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概括嗎?

文字語言: 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分別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簡寫成“斜邊、直角邊”或“HL”)

五、小結反思

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並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個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判定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總共有哪些方法?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設計意圖】回顧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幾種判定方法,形成知識體系.

六、佈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12.2第7、8題.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使學生理解衆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衆數,理解衆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瞭解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的聯繫與區別,能初步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計量。

3、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4、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認真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衆數的意義及特點。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情境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有參加興趣小組嗎,喜歡參加什麼興趣小組?

師(播放課件):瞧,這是我們學校的王老師在教同學們跳舞的場景,每年的4月底各校要選送一個節目參加縣藝術節舞蹈比賽。今年的集體舞,決定選10名隊員,大家說選什麼條件的合適呢?

生:選舞姿比較優美的,跳的比較好的。

生:選個頭比較均勻的,能夠代表學校的水平的。

師:說的好,下面我們來看看王老師是怎麼選的?

王老師(課件播放):我先選出了20名舞姿比較好的同學。從中要挑出10名,唉!真不知道該挑誰?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20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課件出示):

二、提出問題 探索新知

1、挑選舞蹈隊員

師:根據以上數據,你認爲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分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1)分組討論,分析處理數據。

(2)交流彙報

師:這麼快就討論好了,我請小組代表來彙報。

生1:我們組用求平均數的方法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1.475米,所以我認爲身高接近1.475米的比較合適。

生2:我們組用求中位數的方法,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485米,所以我認爲身高接近1.485米的比較合適。

生3:我們組認爲應該選身高1.52米左右的隊員比較合適,因爲身高1.52米的人最多。

師:三位代表發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說出了三個不同的數據,根據選擇跳集體舞的要求,請大家再仔細觀察這組數據,就這三種方案再次進行討論,你贊成哪種方案,請說明理由。

生4:我認爲第三種方案比較合適,因爲在這組數據中,身高是1.52米的隊員最多,有7個,和他接近的數有1.51、1.50、1.49.這10個隊員的身高比較均勻,最低的和最高的相差是0.03米,所以我贊成第三種方案。

生5:我比較了這三個數據,如果用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或中位數來選,這10名隊員的身高最低和最高的相差都是0.06米,都沒有第三種方案合適,所以我們也贊成第三種方案。

師:其他的同學有什麼意見?

生:我們也贊成第三種方案。

師:都贊成第三種方案,看來大家的意見達成共識。的確,集體舞一般要求隊員身高差不多,所以1.52爲標準選出來的隊員身高會很勻稱,組成的舞蹈隊形也會很整齊很美觀。

(3)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爲什麼以1.52爲標準選出來的隊員身高會很勻稱呢,仔細觀察這組數據,它有什麼特點?(1.52出現的次數最多)

師:的確,1.52在這組數據中出現的次數最多,我們能不能像平均數、中位數那樣給它取一個數學名字?(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有自己的想法,真不錯!想知道數學家給它取的名字嗎?

師:在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我們就把它叫做這組數據的衆數。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就是有關衆數的知識。(板書課題:衆數)

師:根據你們的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衆數?(學生自由說:師歸納板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叫做這組數據的衆數)

師:根據衆數的定義,判斷一組數據中有沒有衆數該怎樣判斷?

生:

師:比如,在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1.52是這組數據的衆數,衆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它在我們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作用。瞧,他們在幹什麼呢?

2、1分鐘跳繩比賽

師:學校舉行1分鐘跳繩比賽,三(1)班、三(2)班、三(3)班6名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下:

三(1):120 105 150 150 186 150

三(2):108 183 183 196 216 216

三(3):126 157 169 198 224 215

(1)請求出這三組數據的衆數。

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在找三組數據的衆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在一組數據中,衆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衆數。

(2)請求出這三組數據的中位數。

學校舉行1分鐘跳繩比賽,三(1)班、三(2)班、三(3)班6名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下: 衆數 中位數

三(1):120 105 150 150 186 150 ( 150 ) ( )

三(2):108 183 183 196 216 216 (183和216)( )

三(3):126 157 169 198 224 215 ( 無 ) ( )

●透過找三組數據的衆數和中位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一組數據中,衆數和中位數可能是同一個數據,也可能不同。

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並瞭解其在實際生活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三單元“乘法”

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第五單元“除法”

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係,探索商不變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

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線與角”

線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2、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

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90度)、平移可以設計出一個美麗圖案。

3、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某一點的位置,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統計”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四)綜合應用

走進大自然、數據告訴我。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58名學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35人,新轉來兩名學生。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學習,較好的接受新知識,在三年級的數學調研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個別同學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不能跟上教學的進度,這也是班級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另外多數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審題習慣、檢查習慣都還有待進一步培養。

三、教學措施

(一)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一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在教學中也力求保持和發揚這一傳統,並做好以下兩點:

(1)加強對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學時,在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法則、數量關係的同時,重視數學方法的訓練,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2)努力處理好基本訓練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後繼學習的關係。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並非是機械地去重複歷史上的“原始創造”,而應根據自己的體驗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小學的創造性思維是在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的,而“再創造”的前提是透過必要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形成紮實的基本功。

(二)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必須改變教師問、學生答的所謂“啓發式”和教師精講例題學生大量演練習題的所謂“精講多練”的教學模式。努力轉變角色,便數學知識的傳授者爲數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肯鑽研、善思考、勤動手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感受到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觀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探索和猜測的;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應努力體現“從問題情境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推廣”的基本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透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在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中逐步發展應用意識,形成基本的實踐能力。在日常數學活動中,安排一些小課題研究和實習作業等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

教師要善於駕奴教材,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在直觀感知和廣泛的背景下,透過自身體驗,在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概念,不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計量單位、計算法則和基本數量關係。對計算的要求適當,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計算速度存在的差異,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達到同樣的計算速度;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算法,不用單一的思維理解算理。如本冊應用題教學要重視常見數量關係的分析和實際應用的訓練,教學力求題材內容生活化、呈現方式多樣化、教學活動實踐化。

(五)改進教學評估方法。教學評估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察。

在評估結果的處理上,注意多種方式的結合,是評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樣化。對知識和技能的評估,儘量做到試題類型多樣化,難度適當,不出助長死記硬背的題目,着重觀察計算的正確性,計算中的思考活動,對基本數量關係的理解和對空間關係的認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視自身的縱向比較,更多的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具備了什麼能力,而不是首先關注他們知識和能力上的缺陷。評價體現激勵的作用,承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鼓勵和肯定每一個學生的進步。 四、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12課時

第二單元線與角 10課時

第三單元乘法12課時

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 4課時

半期複習6課時

第五單元除法16課時

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 5課時

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5課時

第八單元統計5課時

總複習 12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 授課教師:

吳日暉、陳國弟、李爭、張士芳、孫德仲

二、 指導思想:

1、深入推進和貫徹“二期課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實施,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探索有效教學的新模式。

2、針對近年來中考命題的變化和趨勢進行研究,收集試卷,精選習題,建立題庫,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積極探索高效複習途徑,力求達到減負加壓增效。

三、 教學目標:

1、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

2、知識與技能:掌握到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掌握可化爲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有關方程的方法,掌握相似形的性質、判定。掌握銳角的三角比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3、過程與方法:

[1] 經歷“觀察----探索----猜測----證明”的學習過程,體驗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

[2]

透過探索、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地推理。b

四、 學習時間及內容安排:

9月~10月:

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11月~12月:

相似形。

20xx年1月:

期終考試。

五、 學習資料:

《一課一練》、《週週練》。

六、 考試備忘錄:

10月下旬期中考試;1月上旬期終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