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範文合集6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爲更有競爭力的人吧。什麼樣的計劃纔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範文合集6篇

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篇1

初中物理總複習是九年級物理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其目的是幫忙學生對已學過的、零碎的物理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加工、使之規律化、網絡化,對知識點、考點、熱點進行思考、總結、處理,從而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爲紮實,更爲系統;更具有實際應用的本領,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尤其是九年級學生面臨着升學與就業壓力,複習過程中還應研究到學生心理變化、情緒等因素,所以制定有效的複習計劃,提高複習效率更顯重要。

一、教學資料

1、學完九年級物理下冊課本三章資料。

2、複習八、九年級物理所有資料。

3、做好專項和綜合訓練。

二、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1、力學和電學兩大部分。力學的重點是壓強、浮力、槓桿、機械效率。並且出題的綜合性較強,與前面學過的力的平衡等知識聯繫密切。

其中浮力是歷年中考的熱點,也是中考的難點,也是學生認爲是最難入手的知識。

電學的重點是歐姆定律、電功率。它們的綜合題又是電學考試的難點。學生對於畫等效電路圖的問題總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誤。

2、聲學、熱學、光學中,熱量的計算和光學做圖是考試常出的考點。尤其是光學作圖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知識。

三、複習方法

1、夯實基礎,鞏固雙基。

以課本爲主線,讓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規律,讓他們正確理解,並以書上的習題和例題經過小測試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及時反饋,與學生做到知識日日清。

2、連點成線,版塊拓展。

根據中考題“源於課本以高於課本”的考試特點,在複習將各個知識點進行縱向和橫向的知識聯繫,構成知識的主線貞,再將知識主線交織成面,構成系統,配合精選的習題對知識增強提煉性。

分成力學、電學、熱學、聲學和光學五大版塊,並且對知識進行綜合梳理,經過口訣、推論、簡便方法的滲透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新的整合過程,理清知識脈絡,明白側重點。

3、綜合訓練,本事提高。

經過前兩步的階梯學習後,經過綜合訓練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做圖等綜合應用本事,期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本事。有一部分學生經過這一輪的複習,在知識的認知本事方面上會有一個可喜的質的飛躍。

4、模擬中考,素質適應。

在複習的最終階段,經過模擬考試讓學生開闊視野,多見各類題型,讓學生

爭取在最短的時光內找到簡潔省時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應試心理,構成樂觀向上的進取心態。

四、複習安排

(一)第一輪複習

1、第一輪複習的形式

第一輪複習的目的是要“過三關”:

(1)記憶關。要求記住所有的計算公式。沒有準確的記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結果,尤其在我校學生整體基礎偏差的情景下。

(2)基本方法關。如控制變量法的理解等。

(3)基本的解題技巧關。要求熟練掌握解基礎題的思路。

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利用這一階段的教學,把書中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複習每個單元后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2、第一輪複習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紮紮實實地夯實基礎。

(2)中考有些基礎題是本事自測上的改造題,必須深鑽自測書,以本事自測爲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大練習量”是相對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的、典型性、層次性、切中要害的強化練習。

(4)定期檢查學生的作業,及時反饋。教師對於作業、練習、測驗中的問題,應採用集中講授和個別輔導相結合,或將問題滲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反饋、矯正和強化。

(5)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複習效率。

(6)注重思想教育,不斷激發他們學好物理的自信心,並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第二輪複習

1、第二輪複習的形式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複習的基礎,是重點,側重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本事。第二輪複習的時光相對集中,在一輪複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輪複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資料上,異常是重點;注意物理思想的構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可進行專題複習,如“電學綜合版塊”、“熱學綜合複習”等。

2、第二輪複習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第二輪複習不再以節、章、單元爲單位,而是以專題爲單位。

(2)專題的劃分要合理。

(3)專題的選擇要準、安排時光要合理。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有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異常是中考必考資料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光,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光,捨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題後的反思

(5)專題複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適當加大學生的練習量,但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

(6)注重團體備課,資源共享。

(三)、第三輪複習

1、第三輪複習的形式

第三輪複習的形式是模擬中考的綜合拉練,查漏補缺,考前練兵,猶如一個建築工程的驗收階段。研究歷年的中考題,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本事等。

2、第三輪複習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題必須要有模擬的特點。時光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題。

(2)模擬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於中考。

(3)批閱要及時,趁熱打鐵,切忌連考兩份。

(4)評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讓苛刻的評分教育學生,既然會就不要失分。

(5)詳細統計邊緣生的失分情景。這是課堂講評資料的主要依據。因爲邊緣生的學習情景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級成績的關鍵,課堂上應當講的是邊緣生出錯較集中的題,統計是關鍵的環節。

(6)歸納學生知識的遺漏點。爲查漏補缺積累素材。

(7)立足一個“透”字。一個題一旦決定要講,有三個方面的工作必須做好,一是要講透;二是要展開;三是要跟上足夠量的跟蹤練習題。切忌面面俱到式講評,切忌蜻蜓點水式講評,切忌就題論題式講評。

(8)留給學生必須的糾錯和消化時光。教師講過的資料,學生要整理下來;教師沒講的自我解錯的題要糾錯;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要再記憶再鞏固。教師要充分利用這段時光,解決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

(9)調節學生的生物鐘。儘量把學習、思考的時光調整得與中考答卷時光相吻合。

(10)注意幫忙學生進行心理調整,這是每位教師的職責,也是學生取得夢想成績的關鍵。

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指導思想

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根本區別在於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的三維課程目標。在九年級教學中,應加強科學探究的教學、增加學生的活動(討論、探究、製作等)以改變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樣有利於落實課程的三維目標。

九年級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動都是實驗性探究,絕大部分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而過去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或測量性實驗,相比之下,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實驗在操作上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在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上,要求卻要高出許多。另外課本中利用身邊易得的器材所做的實驗比過去多,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到科學並不神祕、科學就在我身邊。用身邊易得的材料做實驗,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價值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做實驗,積極開展家庭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九年級新教材中的許多知識都是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因此在新教材的編寫中,所有的科學內容在引入時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經驗,列舉了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加強了物理知識與自然現象和各種技術的聯繫,這點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這個理念體現出來,使學生理解社會生活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同時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九年級階段,教師應着重提高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發展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在瞭解和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有滿足感及興奮感;

(2)學習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或作決定時能嘗試運用科學原理和科學研究方法;

(3)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於參與和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活動,在實踐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學素養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

(4)具有創新意識,能獨立思考,勇於有根據地懷疑,養成尊重事實。大膽想像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5)關心科學發展前沿,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有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二、教學建議

第十章教材講述能的初步知識。機械能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本章將繼續探究能量中的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一些問題,進一步認識宇宙萬物之間能的轉化,以及能的轉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從內能的改變引入熱量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理論聯繫實際,講述內能的利用,介紹內燃機的基本工作原理,並最終得出能量守恆定律。

第十一章的核心是“電流和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它們的電路中的基本規律。透過讓學生研究基本的串、並聯電路和一些基本測量,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初步領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在電流和電路概念的基礎上,透過對家庭電路的學習,受到安全用電的教育。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雖然“電”不是陌生的東西,但是它卻讓人感到神祕。爲了讓學生在開始學習電的時候就能消除恐懼感和神祕感,教材使用配文喚起學生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電的世界,同時讓學生明白“一切複雜的東西都是由最簡單的組合而成”的道理。只要從最簡單的、基礎的“電”學起,掌握其規律性的東西,“電”就不會那麼神祕也不那麼可怕,使學生認識到電是可操作的,併產生進一步探究其奧祕的興趣。

第十二章透過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得出歐姆定律,這是本章的核心。要讓學生理解“歐姆定律”的探究過程和結論,知道歐姆定律揭示的是“電流、電壓和電阻”這三個電學基本量的內在聯繫和規律,知道“控制變量法”這一重要的實驗方法。在基本測量方面,要讓學生在會用電流表的基礎上,學會使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等,並透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對學生進行伏安法測電阻的電學基本技能的訓練。

第十三章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電能和電功率的概念,知道電流的熱效應以及與電功率有關的安全用電方面的問題。重點在於電功率是量度電能轉化快慢的物理量,以及電能和電功率的單位;學生應該會讀取電能表的數值,並會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這一章強調電能的概念,對電功只是一帶而過,這種編寫方式反映了新教材的兩個基本理念:

1、能量是比功更基本的概念,從更深層次上反映了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的本質;

2、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接觸“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有關安全用電的知識,在新教材中做了較大的改動,把安全用電的教學內容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放到“電流和電路”、“歐姆定律”、“電功率”三章之內。這樣處理有兩個原因:第一,使家庭電路和安全用的電的問題多次出現,從不同角度反覆學習,意在強調安全用電的重要性。第二,加強對於家庭電路和安全電知識的理性認識。

三、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1、建立探究性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探究式教學就是用知識作爲載體,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把傳統教育中的以課堂爲中心、以教師爲中心、以課本爲中心,轉化到以學生爲中心;把科學內容和科學方法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把只重視傳授知識轉化到以知識爲載體,加強對學生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上。在新的課程理念中,科學探究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一個教學內容,同時還是一種精神,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貫穿本套教材的始終。

九年級教材中電磁學的探究活動也比較容易進行,實驗成功率比較高。例如,“探究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雖是一個典型的探究活動,但它的“猜想與假設”無非是a、b、c三點的電流哪處大、哪處小,可以很明確地表達出來;實驗設計的難度也不大,一般都能想到用電流表進行測量,看看哪裏電流大,哪裏電流小。“歐姆定律”的探究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這個探究涵蓋了探究的七個基本要素。教師要多注意引導,指導學生完成實驗步驟,幫助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同時,這裏還涉及兩個變量的問題,教師應適當介紹一下“控制變量法”。

教師要設法鼓勵、提示、引導。學生能幹的事情,教師不做;學生能說出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懂的問題,教師不講。不顧惜時間,堅持下去,學生逐漸學會探究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探究的習慣:

(1)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自己形成知識結構的習慣,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認識新的知識。不管是探究活動、課堂講授,還是資料查詢、還是調查,都注意儘量應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2)注意讓學生自己發現提出問題。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是求知的開始,是教學的最好開端,抓住這個機會,嘗試應用實驗探究,查詢資料、調查討論等,極爲重要。教學中,我們儘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動腦主動地發現提出問題,特別是當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便因勢利導,並大加讚賞和鼓勵。以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興趣和習慣。

(3)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獲取資訊的習慣和能力。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是現代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所必要的能力。在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方面,新課本示範得很好、很多,所以平常教學中,不惜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從電視、電腦、報刊、書籍、音像、事實、觀察、實驗、調查、訪問等多渠道獲取知識資訊。

(4)注意討論交流習慣的培養。探究教學過程的始終,都需要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合作,而交流合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交流討論,只有透過充分的交流討論,才能發現更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更迅速地設計出更好的實驗方案,更快地發現規律。交流討論又是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過程,所以我們儘量增加學生討論機會,以便於討論習慣的養成,爲促進交流討論習慣的養成,在學習情況評價表中專門設定了“小組討論發言情況”一欄內容。

2、重視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物理課程應透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教師應聯繫科學、生產、生活實際創設好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分析,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檢查電路中是否存在故障,應用所學的電學知識排除家庭電路中的小故障。

在練習中要讓學生分析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實際問題,最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理論聯繫實際的視野可廣闊一些,讓學生透過參與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來提高自己的學以致用的能力。如使用照相機時,如何調節才能照得更清楚。

同時還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創新人格主要表現爲:良好的思維品質;獨立的個性特徵,如懷疑精神、創新意識、不迷信權威;優良的意志品質;強烈的求知慾;不竭的進取精神。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過程主要經過以下階段: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欲實施創新行爲形成創新能力塑造創新個性。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可以在課外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如引導學生開展家庭實驗,即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究活動和各種物理實驗,這樣可以拉近物理學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家庭實驗可以利用家庭中、生活中現成的器具或簡單加工就可製成的器材,提倡“瓶瓶罐罐作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如:在一個陀螺的上平面用美術顏料塗上不同顏色製成“七色板”,用細繩抽動陀螺快速旋轉就能做色光的混合實驗。利用鉛筆、導線、手電筒設計調光燈電路。

3、充分發揮教材中各欄目的教育功能

在新教材的每一節中,都設定有一些欄目,如“演示實驗”、“想想議議”、“想想做做”、“科學物理社會”、“科學世界”等欄目,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提問角度靈活、設定精巧、有很強的思考價值和教學價值,在教材結構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將這些欄目融合在課堂教學中,可使教學效果錦上添花,會收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素質的綜合效果。

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篇3

九年級是初中學生在校的最關鍵一年,每個學生都想在最後能考上一個理想的高一級學校,作爲教師就是要儘可能的幫助他們走好這一步,在“以學生爲本”,這樣一個教學理念下,對本學期的物理教學作出如下的計劃:

一、學情分析

1、學生方面

九年級學生已接觸物理一年,有些概念很抽象,對於由感性思維到抽象思維轉變的同學來說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學們都住農村,知識面比較窄,雖然在小學的自然課的學習中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基礎,但從物理知識系統的總體上來說,只是學習了其中最基礎、最基本的物理知識,所學的知識比較淺顯,作爲一門中考必考學科,應該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方面

本人接手初中物理的教學已有幾年,對初中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了解的都不算多,初中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比高中生差,所以需要老師適時的引導,孜孜不倦的教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爲教師,當務之急就是轉變角色,多瞭解一些初中生的行爲特徵。

二、教材分析

我校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本教材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以學生興趣、認識規律和探究的方便出發設計教材的結構,書中包含許多開放性問題和實踐性課題,充分體現STS思想,同時注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識,力求形式生動活潑。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力和運動、力和機械、壓強和浮力、功和機械能、熱和能等一些基本的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知道物理學不僅指物理知識,而且還包含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會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篇4

【教材分析】

《電荷》是人教版八年級第五章第一節,本節的教學內容有: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驗電器、電荷量及其單位、原子結構、原子核、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其中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是教學重點,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同時又是教學難點。摩擦起電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規律是進一步深入學習電流概念的關鍵,因此本節課作爲初中電學起始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摩擦起電的現象,瞭解電荷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瞭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構造作用,瞭解電荷量及其單位;

●瞭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瞭解金屬中存在自由電子和電荷的移動,瞭解導體和絕緣體。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探究活動感受摩擦起電,知道帶電體的性質;

●在認識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的過程中,感受人們所用的推理方法;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解決具體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常見的電現象(如摩擦起電等),對電荷種類的探究產生興趣,能主動利用簡易器材動手做實驗,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善於觀察、勤於分析,具有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教學難點】

1.從實驗現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

2.瞭解原子結構和金屬導體中自由電子的存在。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講授法、閱讀法。

【教學準備】

玻璃棒、絲綢、橡膠棒、旋轉支架、紙屑和泡沫、塑料尺、圓珠筆桿、梳子、驗電器、金屬桿、塑料杆、礦泉水瓶、、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探究興趣 引入新課

請同學們欣賞屏幕上的圖片,剛纔從大屏幕上我們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電燈、電視、電扇,還有閃電和美麗的慶雲夜景以及上海世博會場館的夜景。

師:這些都與什麼有關?那麼,你們想了解電的有關知識嗎?好!這節我就帶大家進入電的世界。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老師利用礦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讓梳子靠近水流觀察現象,然後在頭髮上摩擦幾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觀察現象。你看發生了什麼現象?

師:摩擦後氣球能吸引水流,你知道這是什麼現象嗎?

師:對!這是摩擦起電現象,人類對電世界的認識就是從這一現象開始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最基本的問題──電荷。(板書)

大屏幕展示學習目標。

二、進行新課

1.摩擦起電

下面同學們來做一個實驗,老師說一下實驗的做法:

學生實驗: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圓珠筆、玻璃棒、橡膠棒)靠近碎紙屑,看有什麼現象。然後塑料尺、塑料梳子、圓珠筆和頭髮(玻璃棒和絲綢布、橡膠棒和毛皮)摩擦後,再靠近碎紙屑看有什麼現象。(學生實驗、觀察,教師巡迴指導)(課件展示問題)

師:這兩次實驗現象相同嗎?(不同)

師:兩次實驗現象有什麼不同?(不摩擦時塑料尺等不吸引碎紙屑,摩擦後吸引碎紙屑)

師:被摩擦過的物體爲什麼會吸引碎紙屑?(因爲摩擦過的物體帶了“電”。)

師:對!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它帶了電,或說帶了電荷。(板書)(課件展示概念)

你剛纔是用什麼方法使物體帶電的?(摩擦)

師: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就叫摩擦起電。(課件展示概念)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類似的摩擦起電現象嗎?(討論後舉例並課件展示)

①在空氣乾燥的時候,用塑料梳子梳頭髮,頭髮會隨着梳子飄起來;

②在乾燥的秋冬季節,晚上脫毛衣時會發現一些小火花,並伴有“啪啪”的響聲;

③經常使用的電風扇,扇葉表面往往會帶上一些灰塵;

……

師:同學們回答很好,實際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物體帶電,只要你細心觀察,還會有更多發現的。

2.兩種電荷及相互作用

師:在剛纔的實驗中我們已經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麼它們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下面我們透過實驗來研究一下:

演示實驗:(課件展示)注意可見度

①用絲綢分別摩擦兩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將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你看到什麼現象?說明了什麼?(老師演示)

②用毛皮分別摩擦兩根完全相同的橡膠棒,將一根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橡膠棒靠近它。你看到什麼現象?說明了什麼?(學生演示)

③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放在支架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它。你看到什麼現象? 此現象又說明了什麼?(學生演示)(生1: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不同)

師:很好!人們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物體帶電。帶電後的物體帶的電荷不是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種類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種類相同,沒有第三種電荷,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爲了研究方便,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對這兩種電荷做出規定,是怎樣規定的呢?(用綢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正電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叫負電荷,可用“-”表示。)

生2:(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課件展示)

3.如何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驗電器 電荷量

接下來我們做兩個練習題:

練習:1.用摩擦過的物體去靠近碎紙片,碎紙片被吸引過來,能不能判斷該物體帶了電?問:這是用什麼方法判斷物體是否帶電的?

(1)利用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來判斷。

2.有三個帶電體,若A排斥B,B吸引C,如果A帶負電,則B帶電,C帶電。

問:這是用什麼方法判斷物體是否帶電的?

(2)利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來判斷。

師: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用驗電器來檢驗(出示驗電器並介紹構造,課件展示)。

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下面我們再來做一組實驗,看用驗電器能否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邊說邊演示用實物投影儀):

1.先用不帶電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

2.再用帶電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

3.最後用力摩擦橡膠棒,再將它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

1、2步後: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不帶電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器的金屬箔片不張開,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

師:對!可見驗電器可以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驗電器的作用是:檢驗物體是否帶電。(課件)

思考:此時金屬箔片帶什麼電荷?金屬箔片爲什麼會張開?(帶負電荷,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就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的兩個金屬箔片上,這兩片金屬箔由於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驗電器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課件)原理: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性質。

最後老師演示3步。

師: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帶電多的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箔片張角大。)

想一想:從驗電器張角的大小我們可以判斷出什麼?(可以判斷所帶電荷的多少)驗電器金屬箔片張角越大,說明所帶電荷越多,我們把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大約只有10-7C,一片帶電的雲所帶的電荷約幾十庫。---用圖片(課件展示)

4.原子的結構 原子核

師: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帶上了電荷、雷雨雲也帶上了電荷,電荷從哪裏來?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9頁原子的結構 原子核的內容就明白了。(課件展示)閱讀後,請回答:

(1)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原子是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誰發現的?

(2)原子的結構是怎樣的?

(3)什麼叫元電荷?其電荷量是多少?最小電荷叫元電荷(e)e=1.6×10-19 C

(4)帶電體的帶電荷量有什麼特點?

(5)通常情況下,原子爲什麼是中性?請看下面這個氧原子示意圖,這個氧原子帶電嗎?(那麼摩擦起電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個問題課下我們可以結合課後“動手動腦”中的問題從電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一下。)

5.電荷定向移動 導體和絕緣體

接下來請大家看大屏幕上視頻:這個女孩用手摸帶電的金屬球,她的頭髮都豎立起來了。她的頭髮豎起來說明了什麼?(帶了電)頭髮上的電荷從哪裏來的?(金屬球上)那麼說電荷可以移動。

下面我們透過實驗來看一看:

1.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使A帶電,B不帶電,用金屬棒把A和B連接起來。看有什麼現象發生?說明了什麼?(說明金屬桿中有電荷在定向移動)。金屬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叫自由電子。可見金屬是導電的,像金屬這樣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你知道常見的導體有什麼嗎?常見的導體有: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大地等。

2.接着老師讓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使A帶電,B不帶電,用塑料棒把A和B連接起來。看有什麼現象發生?說明了什麼?(電荷不能透過塑料杆定向移動。)

師:由於塑料內部幾乎沒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可見塑料不善於導電。我們就把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常見的絕緣體有:橡膠、玻璃、塑料、陶瓷等。(課件展示)

三、歸納小結

這節課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請結合課本回顧一下,然後歸納。

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篇5

一、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和實驗能力、初步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道德教育。

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當他們處於積極的狀態,經過仔細的觀察、實踐和思考,才能理解物理現象所包含的規律,對探索物理世界產生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鼓勵他們發現和提問,引導他們學習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應根據自己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根據其具體情況耐心幫助,鼓勵其多做物理實驗,多參加物理實踐活動,使其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學習能力過剩的學生可以採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新和探索能力。

(二)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以觀察和實驗爲基礎。觀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可以使學生對物理事實有一個具體清晰的認識,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激發學習興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