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精選3篇)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寫一份教學計劃,爲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精選3篇)

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爲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爲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爲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爲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透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並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爲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臺,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正在逐步由兒童期邁向少年期。在這個時期,廣闊無邊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內心世界都等着他們去探索。他們有着強烈的探究心,但因社會經歷有限,再加上他們的思維能力還有待加強,他們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導。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展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滿足學生髮展需求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出素質全面、個性鮮明、富於創造力、適應發展的現代青少年。

三、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瞭解一些性別差異的知識,體驗成長的快樂,培養積極進取的健康心理。並能掌握一些常見病、小傷害的預防和臨時處理方法。

2、讓學生具備環保意識,知道環保應從自己的身邊做起;引導學生關注國際問題,關注地球,關注宇宙,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3、透過訪問、調查等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好奇、競爭、合作、分享、關愛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4、繼續組織學生研究生活中的問題,瞭解其中的基本原理,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主動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具體目標

1、心靈驛站:

(1)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瞭解並掌握與他人友好相處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誠信。

(2)感受父母對我們的愛,學會與父母在情的溝通,愛的交融中進一步增進感情。

(3)幫助學生逐步認識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瞭解一些性別差異的知識,並引導他們與異性健康交往,正常友好地相處,增進同學間的深厚友誼。

2、動手實踐:

(1)帶領學生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室——烹飪室做一些生活實踐活動。如包餃子,做水果拼盤。

3、親近自然

(1)讓學生知道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這裏有與我們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們的朋友——各種動植物,它們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發展的源泉。

(2)認識、瞭解我們的朋友——鳥,會製作“小鳥的家”,能愛鳥護鳥。

4、健康快車:

(1)讓學生知道學會生存,生存必須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2)學會“講究衛生、預防疾病、安全避險、自救自護”,從而增強、提高自己應對困難和處置危險的本領,快快樂樂的健康生活着。

(3)瞭解常見病、小傷害的預防和臨時處理方法,學會一般的應急處置本領。

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較深的瞭解,有較強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個別比較優秀,個別比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透過活動,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

2、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措施:

1、重感受促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定,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爲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爲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2、學理論明目標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繫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五、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

小學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課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課堂,在一個真實、開放的情境中,透過參觀、調查、訪問、觀察、測量、製作等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個性的全面發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二、教材簡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在內容編排體例上,以學生與自我、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的內在邏輯聯繫爲線索,在以國家與安全、人口與民族、法制與社會、資訊與資訊、經濟與生活、環保與資源、學校與家庭、健康與安全、創新與發展、社會參與、勞動技術等爲主題系列的課題的帶領下,將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

三、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透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瞭解資訊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搜尋,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實施

1、課程的實施方式

(1)組織形式(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班級活動,跨年級活動),體現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綜合

(2)活動地點(班內、校內、家裏、社區)

(3)活動時間(集中課時,與分散課時相結合)

2、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辦出學校特色。將綜合實踐活動與開發校本資源、社區資源結合起來,利用校內外豐富的資源,按計劃有系列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利用好學校圖書室和網絡室,充分發揮現有圖書的功能,正確引導學生到圖書室、上網查找資料;利用好學校花園內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探索活動,豐富知識,提高活動能力;引導學生對學校的進一步調查和了解,瞭解學校的面貌、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宗旨等,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去。

(2)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學校地處街道,有豐富的社區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基地比較豐富,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帶領學生去基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3)進一步充實校本教材。在開展活動的基礎上,要求教師精心修改活動方案、案例,進一步充實學校編寫的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