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範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寫一份教學計劃,爲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教學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範文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透過前面對七年級地理的學習,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識,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學習地理有了一些興趣和學習方法。但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知識掌握不牢,作業、練習不認真,導致回答問題張冠李戴,學習成績不理想。因此,本期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加強學生掌握知識準確性的訓練和作業、練習的督查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共四章內容: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主要內容包括遼闊的疆域、衆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重點介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遼闊的國土、行政區的劃分、人口及分佈概況、民族的構成和分佈及政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主要內容包括我國的地形和地勢、氣候、河流和湖泊。重點介紹我國地形、氣候、河流、湖泊的特點,以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主要內容包括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豐富及人均不足、土地資源、水資源。重點介紹我國主要的自然資源特點、土地及水資源的分佈、利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內容包括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工業的分佈與發展。重點介紹我國發展交通的重要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靈活的交通運輸樞紐、如何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主要的農業部門、農業的重要性及地區分佈、如何發展農業及面臨的挑戰和對策、工業的重要性及分佈、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分佈。

三、教學措施:

1、注重教學改革與創新,因材施教,選擇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新穎的教學活動。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地理,將書本知識和身邊的地理相結合,透過學習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引導學生把教材中的地理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從而準確掌握所學地理知識。

2、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強化學生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強化基礎知識的鞏固,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既讀圖、填圖能力的培養。

4、注意挖掘學生的體驗和生活經歷,密切聯繫社會實踐,啓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教學進度:

1—3周: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

本章重難點:學生初步學會閱讀“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疆域示意圖”、“中國政區圖”、“我國人口密度圖”、“我國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口與面積比較柱狀圖”、“我國的民族分佈圖”,形成對我國位置、疆域、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分佈的空間想象能力。

4—7周: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重難點:學生初步學會閱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我國地形分佈大勢”、“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我國年降水量的分佈圖”、“影響我國的冬季風圖”、“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圖”、“我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我國不同的氣候類型圖”、“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並學會分析總結我國的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的特點。

8—10周: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重難點:我國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1周:中期檢測

12—14周: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本章重難點:讓學生掌握並能在地圖中填讀我國主要的鐵路幹線及樞紐城市、我國主要的工業基地及工業城市。

15周—19周:複習

20周檢測。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2

一、 指導思想

1、學生分析

進入初二地理學科就要學習中國地理,這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出生在中國,喝中國的水長大,祖國對他們來說太熟悉太親近了;從小就透過爸媽、報刊雜誌、電視網略等途徑對中國的一些瞭解了不少。但是由於中國疆域太大,太遼闊,學生們的瞭解認識不免有很大的侷限性,加上他們知識結構的不完整,認識上的不全面,使得他們知其一不知其二。應該說他們的中國地理知識還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滿足成長對地理知識的需要。

       另外初二學生在初一進行了一年的地理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地理思維能力,地理學習動機,地理學習興趣,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說他們大部分基本具備地理學習的能力。當然在學習地理過程中他們也會遇到許多問題,碰到許多障礙,對地理學習出現一些困惑,甚至有點討厭。對學生學習地理出現的問題的思考也將是初二地理教學的一大課題。

       初二地理課程的開設正好可以彌補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渴求,同時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長才幹,培養地理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對祖國的關心與熱愛也與日俱增,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與道德情操。

2、課程標準

對於地理學科來說,必須變革“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地方誌式的地理課程,努力創設一種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作爲學習載體的地理課程,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它具有綜合性和地獄性兩大特徵,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要求教師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側重。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聯繫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充分考慮現代資訊技術的影響,爲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二、 實施目標

1、 總目標:

改革課堂教學,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採用自主與對話(講授、合作、探究、發現等形式)兩種學習方式,實現三維目標的綜合發展。

2、具體目標

A、將“滿堂灌”分隔成幾個區間。對現在發展區的知識內容,大膽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實現教學目標。對最近發展區的知識內容,透過創設情景和設定問題實現對話教學,讓學生在對話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過程、方法及情感體驗,並逐步培養分析地理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步驟。

B、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備課成爲改革課堂的關鍵。要周密整理與組合教材內容,明確上課的目標(三維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特別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力求創設一個有趣、有效、有用的課堂。當然課堂中的生成要時刻警惕,對問題的生成營造寬鬆的環境,和預留充足的時間,不急於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問題給自己與其他同學帶來的學習快樂、思維挑戰和精神滿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寬容、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學生化的教師和教師化的學生”的新型師生關係,努力實現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D、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自由表達人性特色,達到“人格的獨立和精神的自由”。

E、關注“後進生”,用真情、誠意感化他們,抓住他們學習上的錯誤,藉助錯誤實現轉化的目的。

三、實施計劃

1、充分發揮地理科目每週課時少,同一課時重複多的優勢,對每一課時都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後及時反思,及時調整,及時實驗,再反思,再實驗。

2、對第一節課進行電子課堂實錄,對及時的反思調整做及時的更正。併發布課堂實錄電子教案。

3、有條件的話對課堂進行錄音或錄像,對課堂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尋找對策。

4、與學生進行網上對話,溝通感情,徵求意見,改善課堂。

四、課時安排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第一週——第三週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四周——第八週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九周——第十三週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第十四周——第十七週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第十八週——第二十週

複習:期末考試、第二十一、二週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透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

二、教學目標

透過學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透過本學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佈特點,瞭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與影響。瞭解中國自然資源分佈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瞭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佈,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準。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佈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準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佈,中國河流與分佈,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佈及特點。透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的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佈。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佈。

       第四章,中國的區域差異,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學措施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透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 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3、加強課後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五、課時安排

第一週:疆域,課時1;

第二週:行政區劃,課時2;

第三週:人口,課時1;

第四周:民族,課時1;

第五週:第六週,地形和地勢,課時4;

第七週:第八週,氣候,課時4;

第九周:河流,課時2;

第十週:自然災害,課時2;

第十一週:中段考試,課時2;

第十二週: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徵,課時2;

第十三週:土地資源,課時1;

第十四周:水資源,課時2;

第十五週:交通運輸,課時2;

第十六週:農業,課時2;

第十七週:工業,課時2;

第十八週:第二十一週,複習;

第二十二週:考試。

六、具體措施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2、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5、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