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十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寫好教學計劃纔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十篇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不良習氣,部分學生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難於發現他人的優點,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新編,編排了五個單元,共15課主題活動,約30課時,每週上兩課時。

第一單元 今天吃什麼

教學重點難點:瞭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識,從而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

第二單元 我的手兒巧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體驗動手動腦以及探究的樂趣。

第三單元 我有許多好朋友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在與同學相處的基礎上,欣賞別人的優點,讓他們學會交往、感受愉快積極的生活。

第四單元 快樂的小問號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與能力,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產生探究的興趣。

第五單元 我愛美麗的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有初步的生態意識,並能用自己的行動保護身邊的動植物,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

三、教學目標

1、透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明白病從口入,初步養成不挑食的行爲,逐步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着做,不依賴父母,並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使學生懂得自己有一雙巧手,熱愛勞動也是一種美德,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4、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5、透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瞭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6、透過活動、遊戲,讓學生學會了解朋友,善於發現朋友的優點,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並培養正確的審美觀,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成績

1、學生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學生透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爲,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着做,不依賴父母,並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了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透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使學生了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透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二、存在問題

1、學生合作交流不夠,缺少合作意識。

2、學生鍛鍊機會少。實踐能力差 。

3、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不夠,需要再努力。

4、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整體看學生還是很活潑。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透過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爲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其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其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嚴展,其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透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透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冬天的美。

4、透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初步瞭解一些健康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透過觀察感受寒冷的冬天,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7、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8、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爲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以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採取跟蹤調查,聯繫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1 我上學了 第一週 2課時

2 認識新朋友 第二週 2課時

3 走,看校園去 第三週 2課時

4 參加升旗儀式 第四周 2課時

第二單元 學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學去 第六週 2課時

6 課堂上 第七週 2課時

7 課間十分鐘 第八週 2課時

8 放學啦 第九周 1課時

第三單元 我愛我家

9 說說我的家 第十週 1課時

10 愛心伴我長大 第十一週 2課時

11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 第十二週 3課時

第四單元 銀色的冬天

12 北風吹,冬天到 第十三週 2課時

13 冰雪世界樂趣多 第十五週 2課時

14 慶元旦,迎春節 第十六週 2課時

整理與考查(機動) 第十七十八週 4課時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透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方面透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透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

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

1、透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爲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一)我的家人與夥伴

(二)走進大自然

(三)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學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透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透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並學會看天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2、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

教學難點:形成正確的行爲習慣。

五、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採取跟蹤調查,聯繫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六、教學內容安排及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第1周

準備課

1課時

我的家人與夥伴

第2周

我的一家人

1課時

第3周

家人的愛

1課時

第4周

我爲家人添光彩

1課時

第5周

我和小夥伴

1課時

走進大自然

第6周

春天來了

1課時

第7周

小苗快快長大

1課時

第8周

我們和太陽做遊戲

1課時

第9周

風兒吹呀吹

1課時

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10周

我換牙了

1課時

第11周

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1課時

第12周

小心,別傷着

1課時

第13周

夏天,我們注意些什麼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情況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透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的特點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基本線索設定主題。教材從學生的生活邏輯出發,選擇與學生生活關係緊密、切實需要的內容,按照一定的時空順序整合起來,引導他們綜合地學習和思考。在立足於學生現實生活經驗的同時,出適當關注他們對未來生活的需求。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透過持爲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同時重視生態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爲促使他們成長爲德行良好人格健全的公民打下基礎。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的特點。透過創設活動情境,編寫範例,設計思考問題,爲學生創造更爲廣闊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強調圖文並茂,以圖爲主,採用兒童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啓發性和指導性。

三、學期目標

1、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家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爲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呼勞動技能。初步瞭解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並祖國的初步知識。

4、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四、教學措施

1、透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

2、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讓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形成一個連續的過程。

3、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相信、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5、以直接學習爲主,並逐漸向間接學習過渡的多種學習方法相結合,引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6、重視學生良好品德行爲的形成,對於點點滴滴進步時時給予關注。教給學生各種學習的方法,如課堂內各種形式的討論,使學生有機會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在成人指導下,進行多種渠道的資料調查。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講故事,用故事情節或主人翁的形象感染、教育他人。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7

一、學生分析:

此次擔任5個班的品德教學任務,本年級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透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爲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惜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爲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爲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開放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會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爲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使兒童透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五、教學安排:

(略)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爲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剛剛上學,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很陌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學校這些陌生的事物對於他們都有一種新鮮感,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爲重要,透過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學目標。

1、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感受自己成長的變化。對比幼兒園與學校生活的不同,引導學生適應學校生活。

2、認識同學和老師,願意與他們交往。瞭解學校概況,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生長的基本情況,手的作用及保健。關注天氣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

3、尊敬國旗,學會唱國歌。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學校生活。知道規則在學校生活中的作用並自覺遵守。熱愛集體,樂於與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創意。

4、瞭解自己家庭成員的構成及他們之間的倫理和血緣關係。形成初步的小主人意識,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感受家庭生活愉快、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

5、瞭解元旦和春節的來歷及相關的民俗文化,認識十二生肖,學會區別公曆和農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策劃、創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識。能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充分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能夠嘗試一物多用,學會正確使用剪刀等工具。積極參與新年聯歡活動,並體驗節日的快樂。

四、教法設想:

1、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特長和認知水平,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踐、資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活動,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3、寓道德概念和行爲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結合大隊部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9

生長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快樂。在各方面都飛速發展的現今時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各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鑽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由上所述,根據課程特點,我制定了本學期個人的工作計劃:

一、工作理念:

工作着是快樂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從同學角度動身,以人爲本,尊重差別,使不同的同學得到不同的發展,實現生命化教學。教學中,以兒童的實際生活爲基礎,多種方式綜合出現學習內容;寓品德教育於學習活動中,注重體驗和感悟;發揮整體育人功能,以同學直接參與的多樣化的活動爲主要出現形式,力爭使同學的學習活動化,活動生活化;注重活動指導,寓評價於活動中,注重個性評價。

二、教育教學方面:

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帶着一顆愛心去工作,發揮同學的主體地位,調動同學上課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爲主要教學形式,把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和內容規範四個方面的要求相互聯繫、互相貫通、整體出現在主題單元中,體現綜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學活動內容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和其兒童生活的其他空間。讓同學在開放的環境中獲得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示,實現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二)、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方面的培養:

(1)樂於助人,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老實、求上進。

2、行爲與習慣方面的培養:

(1)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2)維護環境,顧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培養:

(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使同學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4、過程與方法方面的培養: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動身,在實際生活中捕獲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規範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協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透過同學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透過同學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爲同學自覺的道德行爲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協助兒童獲得相互聯繫的、不時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獲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空虛,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發明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和時的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效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時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活動形式:

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遊戲,觀賞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形式。

(五)、課時佈置:

本學期以20周計算,每週2課時,合計40課時。

具體佈置如下:

第一單元“愉快的校外生活” 4課時

第二單元“我會這樣做” 9課時

第三單元“我愛我的家鄉” 9課時

第四單元“我也會很棒” 9課時

第五單元“大自然探祕” 7課時

複習 2課時

總計: 40課時

三、自身素質的提高:

工作的同時,我會不時提高自身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

1、加強學習,不時更新知識,追逐教育教學最前沿意識,樹立現代化的育人觀和人才觀,不時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爲、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以適應課改需要。

2、多讀書、多考慮、多實踐。我會抓緊點滴時間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

理論,學習專業的知識,讓讀書成爲自身生活的一局部,不時空虛自身。同時透過網絡、媒體,開闊眼界,爭取完善自身,創新自身,做到終身學習。

3、多反思、多總結。每節課後進行自我反思,以提高業務素質,從“保守的經驗型”教師轉向“開拓的創新型”教師,同時總結自身教學工作中的成敗,以爲今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4、確立研究課題:如何使同學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並進行研究。

新學期剛剛開始,我將腳踏實地,不時進取創新,爭取更大進步,力爭一步步走向勝利。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10

一、所教班級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他們都是一年級小朋友喜歡學習,熱愛勞動,關心他人,活潑好動,充滿活力的孩子。

二、所教學科教學目的及要求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及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樂於助人,關心他人的好品質。

三、所教學科教材內容分析及學生狀況

本冊教材包括五章,其中第一章是“今天吃上什麼”又分三個小節,共6課時。第二章是“我的手兒巧”分三個小節。第三章是“我有許多好朋友”分三個小節。第四章是“快樂的小問號”,地五章是“我愛美麗生命”。

這五章從不同層次,不同方法,培養訓練孩子們的表達,動作,創作,思考,行爲能力。學生學習起來勞逸結合課內課外結合,手腦共用,十分愉快。

四、本學期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着重培養學生能力。

2、轉變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動腦,勞逸結合。

3、鑽研教材,作到備好課,上好課。

4、多參加戶外活動。

五、本學期教學內容具體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