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集錦1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計劃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集錦15篇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

中國在過去幾千年裏幾乎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只是在最近的一百年被列強的堅船利炮開啟了國門,導致我們現在的落後。所以我們就應該將學生的歷史教好,讓他們不忘歷史,將中國在過去一百年的恥辱牢記心中。在以後的學習中就可以好好學習,把我們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不再受到外敵的入侵!

教好中國歷史很重要,所以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是這樣的:

一、指導思想

加強素質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況

本期我任教初三年級4—8班共5個班歷史課。各班學習基礎不平衡,有些同學基礎差,所以本期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以利他們能夠順利畢業。由於以前部分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紮實,對於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因爲是畢業班,爲了使中考總複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寶貴的複習時間,教學進度應大大加快,以便世界歷史下冊授完後有充裕時間複習。

三、教材分析

結合歷年中考要求,重點爲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本學期講授的《世界歷史》下冊餘下內容。

1945年9月“二戰”結束至今,是世界的兩極格局向多極化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兩極格局形成—演變—解體,隨之向多極化過渡。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增強。

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促使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趨勢加強。這給各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和平和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四、教學目標

透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五.教學措施

1、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歷史教學環境。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分析回答問題,倡導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探索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透過各種課堂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製作歷史課件,輔助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歷史教學活動。

5、認真搞好中考歷史複習,確保學生取得較爲理想的成績。

6.加強課外輔導和晚自習指導,協調班級發展,以便每個學生順利畢業、升學。

歷史專業教學計劃的修改、調整和執行是一項系統工作,這個系統中所有因素的變動都將帶來全局的變化。以系統方法論爲指導,採用非線性的設計和開發思維,不斷進行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估,以“整體-局部-個體-局部-整體”的綜合集成方法開展修改和執行工作,螺旋式前進,促成歷史學科建設和專業辦學在物質、人力和事理上的和諧發展,才能真正把學科建設好,把專業辦好,爲社會培養更高標準的人才,爲學科體系建構貢獻學科的力量,創造出歷史在國際國內有影響的教育技術學科和一個結合社會需求與個性化學生需求的教育技術學專業。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2

時間過的很快,一個學期又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了九年級的歷史教學。在這裏我對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做一總結。

本冊教材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共五個單元,每單元4—6課不等,共20課。每一課課前有課文提示,它雖然很短,但內容卻是這一課學習中最重要的。關於課文的正文,你會發現有宋體字敘述的內容,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紅體字敘述的內容,是我們的閱讀內容,是幫助理解宋體字內容的。在課文中還安插了許多有趣的圖片和地圖,以及那些小框框裏的想一想、說一說等,令我們對所學內容更感興趣,引導我們去思考更多的問題。

透過對本冊教材的內容分析,我們發現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這對任課教師來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透過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我的感觸是很深的。

首先談一下自己認爲做的好的方面。

一、注重研究教材。對每一篇課文在上課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讀,並翻查了大量的資料,力求在給學生一杯水的時候自己能夠有一桶水,力求把課文上得生動有趣,學生愛聽。

二、認真備課。不光是備教材,更是注重備學生。新課標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學生爲主體。這首先就要體現在備課上,根據不同的個體設計相應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去點撥引導。

三、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作用。新課標精神講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光要以學生爲主體,還要尊重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對話。所以我積極支援本校“五環”導學,這樣的課堂纔是以生爲本。

四、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只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還要讓學生對過去、現在、未來有一個具體的、理性的認識,讓他們參與到歷史研究中來,培養他們的健康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以上四點,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只不過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可能還不夠,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改進。

下面來談談本學期自己認爲做得不夠好的幾方面:

一、上課時有時後會好高騖遠,脫離中學歷史教育實際,超出了中學生思維水平,這樣不僅讓學生沒聽懂本課內容,也對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起到不良影響。

二、信口開河,離題萬里。有時候針對一個歷史事件一講就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學生愛聽,但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沒完成,重點也體現出來。

三、面面俱到,沒有重點。上課時生怕會遺漏知識點,眉毛鬍子一把撈,這樣不僅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對於本課的內容也印象不深。

四、探究與實踐課沒有積極開展起來,新課標精神中是很重視探究與實踐的,但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找藉口予以推掉。

以上幾方面是本人在這個學期中做得很不好的地方。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改正的。

總之,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透過努力,本學期期末考試學生的三率情況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3

學生們已經是初三學生了,還有一個學期他們就要開始他們的中考了,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考試,因此作爲教師我一定會幫助他們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在將來的某一天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學期的歷史教學也是十分的繁重,因爲歷史作爲一門在中考中分數很低的科目,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加起來一共100分,所以學生們會不是很重視學習歷史,但是我還是會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努力的教學的:

一、指導思想

加強素質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着眼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況

本期我任教初三年級4—8班共5個班歷史課。各班學習基礎不平衡,有些同學基礎差,所以本期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以利他們能夠順利畢業。由於以前部分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紮實,對於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因爲是畢業班,爲了使中考總複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複習時間,教學進度應大大加快,以便世界歷史下冊授完後有充裕時間複習。

三、教學目標

透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材分析

結合歷年中考要求,重點爲近代史以後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本學期講授的《世界歷史》下冊餘下內容。

1945年9月“二戰”結束至今,是世界的兩極格局向多極化過渡時期。這一時期:兩極格局形成—演變—解體,隨之向多極化過渡。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增強。

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社會生產力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促使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趨勢加強。這給各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和平和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五.教學措施:

1、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歷史教學環境。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理解分析回答問題,倡導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探索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透過各種課堂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製作歷史課件,輔助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歷史教學活動。

5、認真搞好中考歷史複習,確保學生取得較爲理想的成績。

6.加強課外輔導和晚自習指導,協調班級發展,以便每個學生順利畢業、升學。

六.教學進度安排:

本期教學共約18周,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新課教學:其中

第1—3周12課時講授《世界歷史》下冊餘下部分

第二階段:總複習,其中:

第4---6周,12課時複習中國古代史

第7---10周,20課時複習中國近現代史

第11---13周,14課時複習世界歷史

第14——16周,13課時講授中考說明

餘下時間,10課時綜合複習,考前強化訓練。

餘下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現在學生們也都意識到了時間的緊迫性了,都在努力不停的學習,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學習努力就代表着不斷的進步,我爲他們感到高興。不過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的幫助學生在精神上和學習上共同進步,這是我所注意的,我會盡力工作的!最後祝願學生們在中考中取得最好的成績!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4

隨着課程改革的進行,根據這些新的目標要求,結合我校教學工作整體工作部署,制定本學期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教學各班學生分爲三個層次,其中有的班級中考成績在高分以上的較少,中等分線以上的人佔大頭,中考成績低。總的來說,學生的情況不夠理想,給教學帶來許多困難,學生的基礎較一般,認知能力水平低下。本學期是高一年級新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學期,學生處於新的學習環境、面對新面孔、手握新教材,這一切決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個或短或長的`心理適應期、心理調整轉軌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排斥情緒。高一新生在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上也面臨着調整,高一新生同時也面臨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識點銜接問題。初中時強調記憶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高中則更多地強調在記憶的基礎上的理解和運用。對歷史而言,則是形成正確的史觀,充分發掘教材及相關材料中的有效歷史資訊,並運用正確的史觀和歷史資訊分析解決歷史問題,形成能力。高一新生來自於全縣不同的學校、不同的鄉鎮,原學校不同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心理、生理、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社會認知等方面存在着較多的差異性。應積極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努力推進學生差異性發展。由此,“新”是高一學生的一大特點,“新”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具有更多的塑性。爲此,作爲高一年級任課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體來說,作爲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階段的認識水平面對這樣的實際情形,本着小步子,高頻率,勤練習,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的指導思想,制定了以下教學計劃。

二、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爲主題,着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28課進行闡述。容包括中國和外國,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全本書共計八個專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於經濟,文化是經濟、社會在社會中的體現。在整個高中階段,高一學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導性的作用。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爲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三、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學習本學期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確理解政治制度演變的必然性和對近代、現代的影響,進而正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做到以史爲鑑、面向未來。

四、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中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60%,優秀率爲10%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70%,優秀率爲20%

五、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六、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認真研讀和分析課程標準,瞭解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歷史學科測試標準,深度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課前課時設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題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認真做好學生意見、建議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調整工作,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把關注全面與關注學生個性有機結合,耐心輔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覈,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5

本學期在上兩年的基礎上,並根據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和九年級中考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特制定九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堅持以德育爲首,教學爲中心。努力探索實踐,徹底改變教育觀念,加強課堂教學及強化教學質量,以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爲目標。教學要面向全體與個體的發展,力求大面積提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教學目的、要求、任務:

初中歷史,要引導學生透過歷史學習,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認識人類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特徵及發展趨勢。

初中歷史,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的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的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初中歷史,要向學生進行社會發展規律的教育,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具有爲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而奮鬥的歷史責任感,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主要內容:

本學年學習的是世界史。另外主要的教學工作是迎接20xx年中考,所以在上好世界史新課的同時做好中考複習工作。

四、教學重點、難點

完成世界史的教學任務,做好應對中考的三輪複習。

五、學生現狀分析:

從上學年的學生學習狀況來看,所授學生,優生少,中等生和差生多,學生一遇到疑難問題解決不了。綜合來看,大多數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發言積極,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就是個別學生手懶,不願寫,針對上面情況,本學期採取提優補差措施,提高優秀率是當前最主要的,使學生的成績快速提高。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與安排,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爲指導,確保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前進,促使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透過高二歷史的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瞭解歷史的基本線索;對歷史的基本史觀有一定的瞭解,能運用現代化、文明、全球史觀理解歷史,世界歷史能用“世界”的眼光來觀察。

本學期主要完成《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教學任務,以及中國古代史部分教學任務;強化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訓練,特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學生情況分析

岳陽縣一中09屆高二文科共7個班,這屆學生高一會考採用開卷形式,歷史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班級之間和學生之間差異較大;學生學習歷史方法較爲陳舊。

四、具體教學措施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課堂爭取做到有形式有內容,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很好掌握學習內容。

2、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使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3、幫助後進生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

4、注重平時的練習和訓練,尤其是要加強對每次測試試卷的分析及解題方法的指導。

5、加強教育教學研究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實驗爲中心,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爲指導,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經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本事;經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本事。注意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使歷史學習成爲一個不斷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成爲一個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一個逐漸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的過程。經過歷史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瞭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情景分析1、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學習人教版必修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經濟史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方面,經過本學期的學習,能夠了解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和一些規律,以及各個不一樣時代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經濟是政治、文化發展的基礎,在政治和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所以必修二在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修二的學習要求學生在瞭解中外歷史重要經濟制度、經濟政策、重大經濟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礎上,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在學習過程中,要聯繫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相關資料,探討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其資料的理論性較強,學習的難度較大。

2、學情分析:

高中歷史教材是模組與專題結合,必修二經濟發展歷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初中的通史知識作爲背景,學生初中歷史知識大部分掌握得不錯。但高中歷史教學和初中歷史教學有所不一樣,經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稍適應高中教學模式,這有利於教學的進行。我要擔任六個班級的歷史教學,每個班級的學生水平、學習氛圍等不一樣,所以需要有針對不一樣班級的不一樣教學方法。另外,歷史一項被認爲是副科,學生大多想學理科,對副科態度愛理不理,所以本學期一方面要增加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要增加相關知識點高考題目的訓練,讓學生對歷史高考有所瞭解。

三、教學措施

新學期的歷史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

第一是備課,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團體備課的的基礎上設計貼合所教班級的課件,提前一週手寫課時教案。另外,作爲新教師要結合高一歷史組同事的課表,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儘快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

第二是上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本事和歷史思維本事。具體而言,上課首先要明確單元及課時目標是上課的首要任務,整個教學過程要緊扣教學目標,及時反饋,合理調控,最終到達預期的教學目標。其次,匯入是課堂的開始,好的匯入語能迅速吸引學生到課堂,所以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好匯入部分,爲實施教學目標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在講課的過程中,重點要突出,講授要得法,要在重點、難點和關鍵地方下功夫,防止面面俱到,貪多求全和主次不分的現象。經過一個學期的上課,我發現這是我在課堂上沒有到達的地方,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並沒有很突出。此外,還要注意啓發式教學。歷史知識的一般講述過程看起來有點乏味,容易使學生從課堂中抽離出去,所以知識講述要富有啓發性,努力做到科學準確,深入淺出,具體形象,生動趣味,時刻吸引着學生。注重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也是上好歷史課應當做的,比如有啓發性地提問,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等。最終,課堂重訓練。課堂教學的

過程應當是教師精心組織,學生主動進取參與的訓練過程,課堂習題配備要精當,有梯度,使優生和後進生都能得到訓練。

第三是佈置和批改作業。作業要適當,適當的題量,適當的難度。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難易適度,有層次性地選擇題目,注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交作業時要求學生做到“獨立、按時、整潔、規範”,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對於學生的作業要及時全批全改,對欠交作業的學生要登記、處理,並及時做好作業的講評工作。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爲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1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四、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爲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9

一、總體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豐縣中學特色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年級在徐州市統考中歷史成績居市同級學校前一、二名,高考成績在全市繼續領先的地位。

二、基本理念

1.樹立三種意識:備課要有學生意識;教學要有基礎意識;訓練要有過程意識。

2.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3.學生收穫大小是判斷課堂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

三、操作模式

1.課前預習:教師要出示課前歷史預習提綱,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可以透過學案,課前選擇題等形式,強制性引導學生預習。主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2.講師精講:教師講重點、破難點、釋疑點;學生圈圈劃劃、思索研討、探究求真。主要解決“爲什麼”的問題。

3.隨堂精練:光說不練效果差,真抓實練是根本。講評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行解題訓練,要當堂解決“是什麼”的陳述性問題。

4.課後評估:透過典型性、系統性的練習訓練,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夯實砸牢堅實基礎,強化默寫字、句、段迴歸教材,對核心知識人人過關。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0

本學期主要學習探究歷史選修3和必修1、2、3,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辨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用科學方法從不同視角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新教材、新課程標準精神,我制訂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基本情況:

本人任教高二C49、C50、C52、C57、C58五個班的歷史課,在五個班中,其中分三個層次。普通班C49、C50基礎偏差,學習習慣不好,因此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是本學期的重點。實驗班C52成績較好,學習認真,因此做好培優輔尖工作更爲重要。C57、C58爲理科,搞好必修教材教學,總之,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使學生成爲德才兼備的一代新人。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史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易混淆的知識點能對比區分,找出它們的異同。

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3、不歧視後進生,與學生多交流,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進步,使更多的學生能升入高一級學生深造。

4.使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辨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的聯繫,培養學生用科學方法,從不同視角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1、每大週三課時,按進度要求完成新課,每學完一個單元進行單元測驗或單元訓練,每小節做適當練習。

2、充分應用好教材,改變教法,突出引導,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課堂上去思考、討論,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3、指導學生上好活動課,強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4、開展研究性課程活動,在現代教育手段下,進行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具體做法有:

(1)以探究問題爲目的。

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然而,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於學生來說,並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是膚淺性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複)。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學生髮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爲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2)以思維訓練爲核心。

歷史學習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定化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複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因果關係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話、調動、啓發學生的思維爲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展。

(3)以學生參與爲形式。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纔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維活躍,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透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鑑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係。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4)開展多媒體教學。

深入探討多媒體教學的模式,精心製作課件,爭取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限度。

(5)以周密設計導學案爲準備。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隨意的,也不是隨機的,都要有事先周密的準備和安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體現出一定的教學理念。方法的實施是有步驟的,而且要有迴旋的餘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以認真和客觀的態度來對待。

總之,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我們特別強調要研究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力圖使學生透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啓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爲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

四、教學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大周選修三第一單元1、2、3、4課,第二單元1、2、3、4課,第一、二單元複習、分析11

第二大周選修三第三單元1、2、3、4、5、6、7、8課第三單元測試11

第三大周選修三第三單元1、2、3、4、5、6、7、8課,第三單元測評11

第四大周選修三第四單元1、2、3、4課,第五單元1、2、3、4、5、6、7課、第四、第五單元測評11

第五大周選修三第六單元1、2、3課,綜合講評、測評11

第大周必修一講評11

第七大周必修二講評11

第八大周必修三講評11

第九大周必修一、二、三講評、綜合測試11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教七1、6兩個班,七(1)班有學生x人,七(6)班有學生x人,大部分學生因爲從小學剛剛步入中學,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還未掌握,不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本學期要多加學法指導、習慣養成,因材施教。

二、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結合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促進歷史教學工作發展,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

三、工作思路: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學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認真學習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史學研究的有關理論,優化課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實效。

以課程教材改革爲契機,以義務教育新課程實驗、初中新教材教學爲重點,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課程教法研究、歷史學科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學成效。

學習與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與可持續性,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四、教材分析: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教材內容,主要以地理知識爲主。從對社區的瞭解,到對地圖的認識,再到對大洲、大洋的分佈和主要國家的瞭解,然後是對時間自然環境的初步把握,最後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展示,從中國在世界的位置——中國國土的組成——鄰國——地形類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的發展。

五、教材重難點:

重點:第二、三、四單元

難點:比例尺的計算和運用;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繫;分析和歸納地理事物的特點。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2

教好中國歷史很重要,所以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是這樣的:

一、教學知識目標及能理培養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從鴉片戰爭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段歷史事件。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爲七個單元,敘述從鴉片戰爭代到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的歷史,共需22課,每課教學1課時,複習課需要2課時。

三、背景分析依據: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指導,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以課改內容爲樣板,以考試改革爲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在全面貫徹歷史課程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幾點:一、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增強趣味性和生動性。三、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情況分析:學生從初一升入初二,表現爲: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各個班級在班風、學風上存在着差異,許多學生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雖然絕大部分學生上課時能圍繞着老師思路轉,但仍有學生回答問題跑調。由於學習態度不端正,習慣又較差,認識又不足,故要達到100%的合格率目標較難,整體看來不願讀書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範學生的行爲,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3

一、教學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上學期。

二、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本學科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40分鐘,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38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38分鐘分成三份:前5到8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匯入新課;中間15分鐘教學新課;後15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加強自身的業務進修,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期我在教學之餘,要認真學習有關的歷史課程,擴大自己的學識範圍,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增進教學藝術。多聽課,吸取他人教學之長。

6、積極參加上級教研部門、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將教學中的點滴進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7、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圍繞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要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新課標教材初一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

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

二是增加啓發性和生動性。

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且這些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爲。

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提高歷史成績。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爲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每個單元后各設一節活動課,第三單元后設兩節活動課。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繁榮”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

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係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這裏“民族關係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並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先概述民族政權並立時代的情況,後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後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

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鬥爭精神。透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定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瞭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後《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衝突,也爲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爲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四、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民族關係的發展,統一。

難點:我國的民族關係是如何發展的以及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如何鞏固的。

六、教學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啓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一,準確;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爲依;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透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透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透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歷史教學工作計劃15

初三的歷史面臨會考,可以說初三歷史是整個初中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期學校安排我繼續任教初三年級6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好初三歷史會考這場攻堅戰,爭取在會考時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備戰歷史會考。爲了能給今年的歷史會考打好基礎,特制定初三歷史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深度挖掘教材

初三是新課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識的處理上,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備課,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度挖掘教材,鑽研教材,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適應會考的靈活多變性。

二、認真、全面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初三的歷史。面對初中日益靈活的歷史會考,備課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靈活傳授教材,對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精打細算,認真設計好課堂的沒一個環節。備好教材的同時,還一定要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三、狠抓課堂效率,注重知識的落實

初三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課餘不可能有時間背歷史,這就要求上課時保證課堂效率,當堂的知識爭取當堂掌握。透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們力爭:講課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而清晰,課堂給同學一定的時間當堂消化本節課的知識

四、充分利用課外輔導,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初中生對於知識多數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這就更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在他們面前提醒,重複,也就是說我們要加大檢查力度,使學生的腦子裏始終都裝着歷史。將各班分成興趣小組,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提問,教師利用自習時間進行抽查。

五、加強與同一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繫

初三的學生由於學習壓力較大,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對此,我們應和其他任課教師聯繫,時刻掌握着每個學生的狀況,並且及時的對症下藥,爭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