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三年級數學的下冊教學計劃

三年級數學的下冊教學計劃篇一

三年級數學的下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都不強,需要在老師的督促下才能認真聽講,完成作業;有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吃力,並且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需要老師多加指導。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五、課時安排:

位置與方向……………………………………4課時左右

筆算除法……………………………………9課時左右

統計……………………………………………4課時左右

年、月、日……………………………………3課時左右

兩位數乘兩位數………………………………6課時左右

面積………………………………………………。8課時左右

小數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4課時左右

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總複習………………………………………………。。6課時左右

三年級數學的下冊教學計劃篇二

一、班級情況分析

學期我教二年級兩個班的數學,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本冊教學內容有:

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第六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統計;第十單元總複習。

(一)數與代數

1、有餘數的除法:⑴有餘數除法的認識;⑵有餘數除法的筆算

2、萬以內數的認識:

⑴、千以內數的認識;⑵、萬以內數的認識;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近似數;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幾千幾百加減幾百。

3、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⑴、百以內數的加減法口算;⑵、簡單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估算;

⑶、稍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⑷、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驗算。

4、萬以內加減法(二):

⑴、較複雜的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筆算;⑵、估算;

⑶、應用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⑷、回顧整理。

5、混合運算:

⑴、兩步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⑵、帶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⑶、應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

6、時、分、秒的認識:認識時、分、秒。

(二)空間與圖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⑴、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長度單位的進率和簡單的換算。

2、對稱:認識對稱現象。

3、圖形與拼組:

⑴、平面圖形的認識:

①、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②、五邊形、六邊形的初步認識;

⑵、圖形的拼組。

(三)統計與概率

統計:分段統計。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奇妙的動物世界: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2、戶外活動:加深對統計過程的體驗,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五)回顧與整理:回顧整理全冊內容。

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數與代數: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說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餘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

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①、透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

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③、結合實例,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

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二)數學思考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經歷從生活情境中認識較大數的過程,能用萬以內數描述具體的事物,發展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

3、經歷探索三位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在進行估算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4、在解決簡單的混合運算問題中,體會分析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5、在對長方形及正方形特徵的探索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6、經歷對數據的蒐集、整理、分析過程,體會統計的工具性,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能力。

(三)解決問題

1、能用加減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用加減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簡單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