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校本教學計劃(通用5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寫一份教學計劃,爲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本教學計劃(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校本教學計劃(通用5篇)

校本教學計劃1

一、師德方面

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加強信念,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態度,深刻理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基本內容,並將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教師行爲化作自身的自覺行動,做到愛崗、愛生、愛自己,認真履行教師的義務,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能力,成爲一名愛崗敬業、精於教書、悉心育人的教師。

二、教師業務素質培訓

本學期我依然會積極參加區內和校內組織的教師業務素質培訓,作爲一名教師在正常授課之餘,學校和區裏還給安排學習和培訓的機會非常不容易,作爲一名教師我堅信,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所以我會珍惜每一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每一次培訓我都會認真而且一絲不苟的對待,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教研活動

沒有好的教研就沒有更快更好的提升,每一節好課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是經過多次教研、實踐、修改、再實踐得來的。所以做爲新教師,本學期我會在教研活動中更加努力認真的去思考、多實踐、探索,多提問題,積累老教師、領導和教研員們的建議和意見,不斷探索改正,使教研活動真正成爲自我成長的平臺,希望在本學期的努力下在教育教學方面能有更大的進步。

四、現代化資訊

當今社會是現代資訊化時代,作爲教師要使課堂教學呈現更好的效果就要合理有效的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育資訊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技術保障。沒有教育的資訊化,就不可能實現教育的現代化。許多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教育資訊技術的發展,尤其重視應用資訊技術改進教育教學質量,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作爲新教師的我更要用心努力的把更多、更好、更具現代氣息的資訊帶給學生們,使他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作爲新教師我會更加努力,積極主動的參加各種教研和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希望有更豐碩的收穫。

校本教學計劃2

根據區教文體委和進修校的會議精神和工作思路的指導,並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學年研修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上級教學思想的指引下,結合本校特點,注重校本培訓的實效性,以人爲本,能真正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使我校的研修工作能求真、務實,真正爲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把我校的教學質量推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二、研修內容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1、隨着新課程改革實驗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需要我們及時總結和交流在教育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討論課改實驗中出現的新問題,研究新對策,提高實施水平。

2、仔細研讀新課程標準、深鑽新教材,進一步明確課程改革的方向。繼續學習有關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探究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爲有效的教學行爲。

3、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領頭作用,注重後備骨幹的培養,加強骨幹教師的梯隊建設,爲學校教學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充分調動教研組長的積極性,認真落實好每一堂教研課。

5、加快現代資訊技術培訓。透過培訓促使廣大教師掌握不同程度的現代教育資訊技術,提高青年教師的資訊技術水平。

6、對青年教師進行高層次的培訓,提供他們外出學習的機會,提供錘鍊的舞臺,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爲教學貯備一高素質的後備軍。

7、認真組織全員培訓工作。做到學以致用,受訓培訓雙向互動,及時對課改實施工作進行認真的總結、反思,提煉成功的經驗,尋求薄弱環節,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加快我校新課程發展建設步伐。

(二)、抓好教學管理,細化過程管理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全面開齊開足開好各項課程。

各教研組、及全體老師應以新的課程觀爲指導,合理安排學科教學計劃,根據上級檔案精神並結合我校實際,合理安排各項課程,教導處要對每天上課情況進行檢查,禁止私自調課和其他違紀行爲。在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下,對學生的作業佈置要精而少。

2、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完善質量體系

教學質量是所有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爲的最終體現,所以,學校必須狠抓課堂教學。學校中層幹部重心下移,深入教師課堂,透過課堂實效,瞭解教師的實際投入和實際水平,並充分利用骨幹教師、優秀教師的作用,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指導。教導處的工作重點也要落在課堂和教學實際上,以強化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爲抓手,踏踏實實地抓好教學。定期召開教學例會,組織大家學習區教文體局的《中小學教學評價方案》,並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我校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3、抓好教學常規,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

各教研組及全體教師應切實以《綿陽十五中教學常規工作要求》及涪城區教育局頒發的《教學常規》爲依據,認真學習,嚴格執行,嚴格落實“教學五認真”,即認真備課、認真授課、認真輔導、認真佈置批改作業、認真收集反饋意見,完全規範教學行爲。學校教導處加強對“教學五認真”工作的檢查督促。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予以表揚激勵。

4、重視初三畢業班工作,進行教學大投資。

初三全體老師應該本着“低起點,高標準,嚴要求、齊努力,出成績”工作方針,高度重視,端正態度,合理計劃,求真務實,堅持“抓中促上帶下”的原則,針對學生實際加強對提高畢業班複習課教學質量的探索,充分集體力量爲中考服務,力爭使20xx年的中考順利完成區上的指導性任務數,在上年的基礎上翻上一翻,能給豐穀人民一個滿意的答覆。

三、研修內容

校本教學計劃3

一、開發教師

二、開課背景

新課改使課程資源結構發生了變化,學校開始成爲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新課程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種尊重表現在對學生獨特個性行爲表現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這就決定着學校課程的開發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國畫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國畫,是用毛筆或其它軟筆,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國畫歷史悠久,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國畫的特點有着自己明顯的特徵,與西洋畫作比較,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是“表現”的藝術。

三、課程目標

(一)總體目標

國畫的教學重點不是單純的興趣培養,而加入了一些基本技能的學習以及初步的審美感受。在本課程構建過程中開展的國畫教學,也比以往教學有了更多的內涵。透過教學實踐,學生的繪畫能力、興趣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並對課程中的國畫教材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在開展教學時,我們更多結合了傳統文化教學中的其他內容,在國畫教學中融入了古詩等衆多元素,使教學更具生活化特色。使學生的國畫創新一世和創作能力得到培養。與教研組活動相結合的課題研究方式,爲我們課題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使我們本階段的研究實踐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下階段的課題實踐,我們將在原有的目標基礎上繼續開展,並借鑑本學期的教學經驗,在開展的量和麪上會比這一學期有所增加。

(二)階段目標

總目標貫穿於七、八、九年級三個學段,以體現國畫課程的整體性。每個學段分別設定具體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並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相互聯繫、螺旋上升。

七年級:

1、培養學習國畫的興趣;

2、瞭解國畫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3、掌握國畫的執筆方法和用墨、用色方法。

4、能臨摹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

八年級:

1、掌握國畫的用色;

2、掌握繪畫的構圖。

3、能臨摹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

九年級:

1、能獨立創作出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

2、能準確表現作品的力度和濃淡層次。

四、課程內容

根據課程目標的設定,分學段制定具體的課程內容。

七年級:

1、對學生進行國畫啓蒙教育,培養學習國畫的興趣。

2、學習正確的執筆方法和繪畫要領。

3、學習中鋒、側鋒、順鋒、逆鋒、等基本運筆技巧。

4、學習和掌握簡單的寫意花鳥、和昆蟲畫法。

八年級:

1、學習中國畫在技法形式上的特點。

2、學習中國畫用色,瞭解中國畫的顏料特點(包括水色、石色等)。

3、學習勾、擦、點、染等用筆的一些常用表現手法。

4、學習和掌握寫意花、鳥畫法。

九年級:

1、學習寫意畫的創作方法。

2、學習寫意花鳥畫的用筆、用墨。

3、學會欣賞繪畫作品,品味作品意境。

五、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七、八年級每週二課時,九年級每週一課時。具體時間爲七年級每週三下午第二、三節課,八年級每週二下午二、三節課,九年級每週四下午第三節課。

(二)實施方法和途徑

1、採用四步教學法

(1)探討作品畫法和步驟。教師引導學生透過欣賞名家作品來了解和探討作品的畫法和技法,表現作品時要準確把握力度,濃淡層次變化,這是學生作畫最爲關鍵的。

(2)教師示範。透過示範,讓學生初步感受作品意境,學習作畫,掌握方法和技巧,來準確表現事物。

(3)學生臨摹練習。主要讓學生臨摹名家作品爲主,同時也少不了教師的指導,尤其作品的畫法和步驟,以及用色用墨用筆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揣摩和運用,並體驗到繪畫的快樂。

(4)欣賞、交流與評價。以小組爲單位,互相欣賞與評價,使學生學習優點和長處,改進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和能力。

2、更新教學形式

(1)小組合作。打破傳統課堂的排排坐的位置,以小組爲單位結合,以探討式的教學方法探討、講解、示範作畫的技法運用,使學生清晰地看到用筆、用色和用墨以及表現濃淡層次的方法和技巧。

(2)注重示範。教師做好示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能準確掌握方法和步驟。

(3)輔助教學。運用電教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引領學生走進藝術,感受藝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開展不同形式的國畫課:

(1)探討課:主要探討每幅作品的畫法和技法。

(2)演示課:利用電教設備,對作畫步驟和方法進行演示。

(3)欣賞課:透過名家作品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陶冶學生的情操。

(4)反饋課:將學生的作業進行交流與評析(可自評或互評),達到複習、鞏固強化的目的;

(5)活動課:組織繪畫比賽或展覽;讓學生蒐集大量的名家作品。

六、課程評價

國畫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不僅看知識與能力技巧的掌握,着重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否養成了課程總體目標中設立的學習態度、意志品質、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採取三種方式進行評價:

1、學生自評:學生把自己每一週寫的認爲優秀的作業收集在一起,定期總結分析自己的成功與不足,進行自我評價。

2、小組互評:以學生上課時的小組爲單位,定期進行小組內互相評價。

3、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習態度、知識技巧,給學生綜合評價,採取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校本教學計劃4

一、課程背景

國畫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藝術。把國畫作爲我校校本課程,有利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理解和熱愛,培養學生特長愛好,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實施國畫教學,有利於整合我校的資源優勢,體現我校的辦學特色,促進我校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透過中國畫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的`悠久歷史和偉大成就,認識中國畫的形式和藝術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運用墨色,能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繪畫方法。透過臨摹和寫生能畫出比較優秀的國畫作品。能夠鑑賞一部分優秀國畫作品。

掌握中國畫的分類及其工具特點,瞭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畫面的構圖處理和中國畫的一般形式處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現所繪對象,創作出獨特、優秀的美術作品。

(二)具體目標

1、讓學生懂得如何分辨和運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濃、淡、幹、溼、焦,又如何在畫面上運用。

2、瞭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鋒、側鋒、逆鋒等運筆方法和其產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畫面的運用。

3、掌握幾種基本的傳統花鳥畫法。

4、瞭解墨色和宣紙可產生的一些特殊效果並學會使用。

5、貫穿寫生練習。並能把寫生的內容用國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課程內容

第1課,國畫工具的運用,國畫握筆姿勢的矯正和習慣培養。

第2課,認識筆、墨、色彩。

墨: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瞭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第3課,學習簡單蔬果花卉的繪畫,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課,學習簡單昆蟲的繪畫,如:蝴蝶、蜻蜓、螳螂等。

第5課,學習簡單鳥類的繪畫,如:喜鵲、蒼鷺、珍珠雞等。

第6課,欣賞優秀作品,結合優秀作品分析構圖,並創作。

四、課程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實施

先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明國畫的特點,再讓學生臨摹進而創作,教給學生一些巧妙的繪畫技巧,活動時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進行練習。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紹。筆、墨、紙、硯以及顏料的性質特點。

2、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確的執筆、用筆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與彩調配產生的變化與宣紙特性,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體驗彩墨的樂趣。

5、讓學生初步瞭解在畫國畫時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國畫表現能力,會畫簡單的瓜果、昆蟲畫。如:南瓜、山水、辣椒、櫻桃、蜻蜓等。

中段

1、繼續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良好的坐姿。

2、認識筆、墨、色彩。

墨:焦、濃、重、淡、清。

筆:用筆的中鋒、側鋒、順鋒、逆鋒、提按頓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點。

色彩:瞭解顏色名稱,掌握簡單的間色調配。

3、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墨色濃、淡、幹、溼、焦的變化。

4、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欣賞近代中國畫作品。

6、學會表現花卉、昆蟲畫的一些基本方法。

7、結合以前學過的內容,自由組合配畫。

8、學會收拾整理畫面字畫國畫欣賞,並能落款命題等。

高段

1、繼續培養學生的繪畫興趣中國國畫,較熟練地運用中、側、逆鋒及掌握筆、墨的變化。

2、較好地掌握國畫的一些技法字畫,培養他們的國畫表現能力。

3、欣賞古今中國畫名家作品。

4、介紹一些國畫的基本構圖知識,並能給畫面命題題款。

5、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簡單的當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組合創作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畫。如:絲瓜、牽牛花、葡萄、葫蘆、山水等。

7、學習樹木、山水的繪畫技法,創作體現秦巴山水和地方風土人情的作品。

8、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大膽創作。

(二)課程評價

1、透過學生的出勤情況給予評價。

2、透過學生的臨摹情況給予評價。

3、透過學生的學習態度給予評價。

4、透過學生的創作能力給予評價。

校本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xxxx學年第二學期xx縣教育局、縣教師發展中心工作指導思想和要點,根據學校《發展規劃》,以務實、求精和創新爲方針,確立教育科研爲“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學校”服務的工作方向,強化科研工作的服務意識,進一步明確以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指導思想。發揮教科室服務職能,組織教師參加理論素養和業務技能培訓,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和專業化成長。

二、工作要點

1、做實教師培訓

(1)做好xxxx年上半年教師選課的動員和指導工作,確保這學期教師培訓實實在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努力使校本培訓更加有效。本學期除繼續開展教研組備課會、校本主題教研活動、心理健康專題培訓、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反饋報告會之外,以縣小“外調名師請進來”的方式,圍繞學校的“課程改革”做好培訓。

(3)做好書籍推薦,深入開展“師生閱讀共成長活動”。充分發揮校園閱讀角以縣“愛閱讀”指導團活動爲載體,促進師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和有效閱讀,形成學生、教師、家長共讀的良好讀書氛圍。

2、抓好課題管理

本學期將聘請上級有關部門專家或縣課題指導組兼職指導師,認真指導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做好研究過程整理小結工作,幫助課題組紮實做好課題研究過程,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3、教育教學案例評比

做好本學期縣級優秀教育教學論文、案例等評比推薦指導工作。透過廣泛宣傳和培訓,擴大參與面,在擇優推薦的基礎上,悉心指導,提高教育教學案例質量,提高教師研究水平。力求獲獎數量和檔次都較上學期有明顯提高。